優步中國與滴滴出行合併的消息,不僅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國外的投資人和科技媒體圈同時也在熱議,Uber China,DIDI Chuxing等關鍵詞很快登上了Twitter等社交媒體的熱搜榜。
目前國外投資人和科技媒體圈對於此事的態度和觀點主要認為,Uber在與滴滴在中國市場的爭奪中敗下陣來,但卻是眾多投資人的一次勝利,對Uber來說,能夠獲得合併後新公司的近20%的經濟權益卻可能成為一筆成功的投資,意義甚至不亞於雅虎當年對阿里巴巴的投資,另外,Uber在中國停止與滴滴的「燒錢大戰」,也為其準備上市掃清了障礙。
觀點一、合併標誌著Uber在中國市場的失敗
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多家主流西方媒體稱,優步中國最終選擇與滴滴出行的合併,顯示了Uber與滴滴在爭奪中國出行市場方面最終以失敗告終。彭博稱,Uber執行長卡蘭尼克向中國市場舉起了白旗。《財富》雜誌專欄作家Dan Primack也直言不諱地說,Uber在中國輸了。
儘管Uber和滴滴在各自所佔有的中國市場份額方面各執一詞,但多家第三方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滴滴目前在中國出行市場方面的份額遙遙領先於Uber,滴滴目前約有4210萬活躍用戶,而優步中國僅有1010活躍用戶,另外,滴滴在全國400個城市運營,去年全年在滴滴應用平臺上完成14億單,Uber僅在中國60個城市運營,原計劃在2016年達到100個。
不久前,滴滴又宣布獲得蘋果10億美元的投資,那張蘋果CEO蒂姆 庫克微笑著和柳青同坐一輛車前往王府井蘋果店的照片令Uber緊張不已。著名風險投資人、Uber董事會成員Bill Gurley表示,「沒有人喜歡自己的競爭對手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觀點二、合併對Uber來說是一次成功的投資
根據合併協議,Uber將獲得合併後新公司的近18%的經濟權益,對此,很多投資人認為,從投資角度來說,Uber贏得了一次很好的投資。
矽谷一位長期關注中美兩國創業環境的投資人此前對騰訊科技表示,滴滴和Uber的中國業務合作是最終難以避免的結果,關鍵在於各自利益以及投資人利益如何劃分,對於Uber最終能夠獲得近20%的經濟權益,他認為有些「出乎意料」,比預想的結果要好,因為之前Uber在中國的業務已經處於被動。
美國科技媒體Business Insider創始人Henry Blodget稱,「儘管Uber在中國輸了,但卻拿到了一次很好的投資,以數十億美元的代價換來了估值350億美元新公司的18%的股權。」
科技媒體Tech Crunch記者Josh Constine認為,Uber最終選擇獲得20%的新公司股權的結果,要好於其決定一直與滴滴進行「燒錢」大戰能夠贏得的市場份額。
Dan Primack認為,Uber的這一次投資堪比雅虎當年對阿里巴巴的投資,當年雅虎以10億美元獲得阿里巴巴40%的股權,如今這筆投資的市值已經超過400億美元,近期以不到40億美元出售的雅虎網際網路業務還不到其十分之一。
觀點三、外國科技公司在中國難以獲得成功
基於Uber在中國的業務最終選擇與滴滴出行合併,美國投資及科技圈人士表示,這又是一個最新的美國公司在中國難以獲得成功的例子。
《華爾街日報》以「至今沒有一家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在贏得中國市場方面贏得過勝利」為題,稱Uber或許是在眾多想在中國開展的美國網際網路公司中最竭盡全力的一個,但最終這樣的努力被證明還是不夠。
《經濟學人》評論稱,儘管不像其他美國科技公司同行那樣是由於某些政策上的原因而導致在中國市場的失敗,Uber在中國是由於碰到了一個本土更加強大的對手。
自從Uber執行長卡蘭尼克高調宣布將一年投入10億美元用於拓展在中國的業務時,Uber和滴滴的出行市場爭奪戰正式打響,前不久,雙方又分別高調宣布大規模的新一輪融資,向外界顯示用於「打車大戰」的「軍火庫」依然充足,新加入的投資者包括蘋果公司、沙特主權基金等影響力更大的投資者。
觀點四、Uber將把更多精力放在全球市場的拓展上
儘管Uber的中國業務最終與滴滴的合併被大多數觀點認為是一次失敗,但有觀點認為,從長期看,對Uber將精力放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市場的拓展上,從而進一步鞏固在全球範圍內的出行市場的霸主地位則是利好。
Uber曾表示,其業務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已經實現盈利,但在發展中國家為了拓展市場份額,依然處在虧損中。
Facebook前首席技術官Bret Taylor認為,Uber中國業務與滴滴的合併是近期科技圈發生的最大的新聞,Uber的盈利狀況將變的更好。
紐約大學教授Arun Sundararajan說,對Uber來說,威脅其在全球範圍內運營的最大風險就是其業務在中國一直處於損失資金的狀態,從長期看,這次合併可以讓Uber將業務重心放在全球其他市場上。
這些市場包括目前Grab、Ola等打車應用佔主導的東南亞市場以及被Uber的主要競爭對手Lyft所佔據的部分美國市場。
觀點五、合併是投資者的一次勝利
一位投資人認為,此次合併對投資者來說是一次成功的「本壘打」(棒球術語,指擊球員將球擊出場外直接得分)。
隨著Uber和滴滴兩家初創公司的融資都進入到中後期,越來越多的頗具影響力的投資者也加入進來,最新一輪融資中,包括蘋果、沙特主權基金等紛紛加入投資者陣容,更早期的投資者包括中國三家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美國頂尖的風險投資機構Benchmark Capital、NEA、KPCB、Google Ventures等,此外還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等傳統金融機構的科技行業投資部門等。
在各方投資人的壓力下,Uber和滴滴在爭奪中國市場方面的「燒錢大戰」也難以持續,合併對於投資人來說是最願意看到也最符合利益的一種結果。
雲九資本董事總經理邱諄對騰訊科技表示,儘管無法精確地計算這筆交易到底對哪一方更有利,但從Uber的全局來看,是符合其長期利益的。
他認為,在合併談判過程中,Uber可能受到來自投資人一方的壓力更大,因而在談判中滴滴可能更佔優勢,最終Uber能夠獲得新公司近20%的經濟權益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與此同時,還有分析認為,合併相當於除掉了Uber上市的最後一塊障礙,目前估值已經高達680億美元的Uber是全球範圍內最「昂貴」的「獨角獸」,在中國業務與滴滴合併塵埃落定後,Uber在財務表現上將能夠呈現更好的狀態,為上市做更好的準備。
涵蓋財經、銀行、保險、證券、股市、基金、信託、理財投資、資產管理、財富管理、P2P網貸、網際網路金融和投融資等各類訊息和服務.歡迎關注
微信號:CJ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