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塞塔號彗星著陸探測器昨晚落入彗星,終結使命

2021-02-08 天文望遠鏡愛好者




羅塞塔號彗星著陸探測器著陸彗星。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是歐洲空間局組織的無人太空船計劃,格林尼治時間2004年3月2日7時17分(北京時間3月2日15時17分)發射,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 代號為67P。羅塞塔號由兩個主元件組成:羅塞塔探測器及菲萊登陸器。 菲萊登陸器已於2014年11月13日 成功登陸。



下面兩圖為先期登陸的登陸器。










羅塞塔號彗星著陸探測器著陸動畫



彗星 (太陽系中的一類小天體) 編輯

彗星(Comet),是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雲霧狀的獨特外貌。彗星分為彗核、彗發、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質構成,當彗星接近恆星時,彗星物質升華,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稀薄物質流構成的彗尾。由於太陽風的壓力,彗尾總是指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形成一條很長的彗尾。彗尾一般長几千萬千米,最長可達幾億千米。彗星的形狀像掃帚,所以俗稱掃帚星。彗星的運行軌道多為拋物線或雙曲線,少數為橢圓。目前人們已發現繞太陽運行的彗星有 1700 多顆。著名的哈雷彗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 76 年。





中國天文望遠鏡愛好者群 qq群號 205799117 

中國天文望遠鏡二群三群 qq群號 206938569,541474700


進天文望遠鏡微信群請加微信號:what0688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進入天文望遠鏡部落




相關焦點

  • 羅塞塔號探測器將著陸彗星 終結十二年太空使命
    圖片來源:ESA在發現「菲萊」號著陸器失蹤地點後不到一個月,歐空局(ESA)「羅塞塔」號探測器於北京時間9月30日凌晨4時50分開始下降軌道高度,準備著陸67P彗星,預計在北京時間9月30日18時40分左右觸及該彗星表面,終結長達12年的太空任務,與「菲萊」團聚。羅塞塔號為什麼要結束任務?
  • 歐洲羅塞塔號探測器將著陸彗星 終結十二年太空使命
    圖片來源:ESA騰訊太空(桂林)在發現「菲萊」號著陸器失蹤地點後不到一個月,歐空局(ESA)所屬的「羅塞塔」號探測器於北京時間今天凌晨4時50分開始下降軌道高度,準備著陸67P彗星,預計在北京時間今晚18時40分左右觸及該彗星表面,終結長達12年的太空任務,與「菲萊」團聚。羅塞塔號為什麼要結束任務?
  • 第一個進入彗星軌道的探測器有了這8個發現!
    兩年多以來,羅塞塔號探測器及菲萊號著陸器執行任務情況良好,幫助科學家們破解了彗星的成分構成:由冰和塵埃構成的彗星保存著太陽系早期的原始物質。   俗話說,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羅塞塔號的探測任務也終將走向尾聲。2015年8月13日,彗星67P與太陽的距離達到最近,約為1.87億公裡,羅塞塔號探測器就在那裡全程目睹。
  • 原創丨紀念逝去的「羅塞塔」號探測器
    它萬裡獨行的樂章即將終結,但要用華麗的音節作為結束:在漫長的航天任務之後,「羅塞塔」號(Rosetta)彗星探測器按照歐洲空間局的指示,撞擊到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表面,並開動探測儀器,錄製自己墜向死亡的過程,傳回彗星表面的特寫鏡頭。在撞擊彗星幾秒前,「羅塞塔」就徹底關閉,開始默默滑向宇宙深淵。
  • 探測器傳回的7萬張彗星照片中發現一隻「太空貓」!
    2004年發射的歐洲航天局(ESA)羅塞塔號探測器在長途跋涉5億公裡之後,於2014年抵達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代號67P),開始歷時2年的探索彗星之旅
  • 絕命時刻:羅塞塔將完成它最後的使命
    羅塞塔探測器著陸彗星67P模擬圖預計在北京時間9月30日18時40分(誤差預期在正負兩分鐘以內),羅塞塔探測器將完成它的歷史使命
  • 【前沿物理】羅塞塔號在彗星67P上發現了構成生命的基本原料.
    羅塞塔飛船攜帶的菲萊登陸器在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67P)上發現氮和胺基酸等構成生命的關鍵成分。雖然距離找到真正的生命還有十分漫長的路要走,但是這些數據證明了,這些最終轉化成地球上的生物體的有機化合物,在太陽系的早期便已經存在。 這些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兩篇獨立論文中。兩篇文章分別基於在彗星登陸器「菲萊」上兩個不同的儀器的數據,一臺屬於德國領導的彗星採樣和成分分析(COSAC)團隊,而另一個屬於由英國領導的託勒密(Ptolemy)團隊。
  • 宇宙飛船歷史性登陸彗星
    這個探測器周三早些時候從歐洲航天局的羅塞塔飛船發射。該飛船被設計用來詳細研究彗星的外觀以及彗星67P/Churymov-Gerasimenko的結構組成。科學家們擔心該探測器可能不會在堅實地面上降落,但是早期報告顯示Philae研究探測器狀況良好。Stephan Ulamec, of the German Aerospace Center, announced the news.
  • 人類首個彗星登陸器或徹底失聯
    「 北京時間1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作為歷史上首個成功著陸彗星表面的人造登陸器,歐洲航天局「菲萊」號或許到了和地球說再見的時候了。 上周天,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科學家向「菲萊」號彗星登陸器再次發送喚醒指令,希望能夠啟動其調速輪並清除其表面塵埃,幫助「菲萊」號重新定位。然而,科學家未能收到「菲萊」號任何回復。
  • 太陽系拾遺——夜空中絢爛的彗星
    畫中的彗星有了神聖的寓意,在古代對於彗星的記錄中十分罕見。歐空局在上世紀80年代發射的哈雷彗星探測器也由此被命名為喬託號。對彗星的地面觀測往往只能看到彗星的彗發和彗尾,而被氣體和塵埃包裹著的彗核,我們能獲取的信息十分有限。為了更深入和準確地了解彗星尤其是彗核的特性,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人類一共發射了11個探測器探測了8顆彗星,並獲得了6顆彗星的彗核形狀。1986年,哈雷彗星上次回歸,歐空局、日本和蘇聯派出了多個探測器對它進行了探測。
  • 「羅塞塔」為什麼要去探彗星?
    北京時間2014年8月6日17時06分,歐洲空間局的「羅塞塔」探測器進入了環繞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以下簡稱「楚-格」彗星)的軌道,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枚環繞彗星運行的探測器,「羅塞塔」在twitter上甚至躍升熱門話題榜首位。
  • 細說彗星的命名規則的結構,了解彗星這種迷人的天體
    彗星這種迷人又有點詭異的東西,為什麼質量如此之小的它們卻又如此重要呢?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彗星。首先我們來講一講彗星的命名規則,小行星的發現者擁有命名權,而彗星的命名規則更直接,發現則的名字直接被用到了彗星身上,除了哈雷彗星和恩克彗星。一開始是約定俗成的,後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就有了明確的命名規則,以最早堵路發展著名字命名,最多可以由三個人姓氏來命名,以受到報告的先後順序。
  • 彗星表面的神秘「滴答聲」究竟來自哪裡?
    研究進展最近,歐洲航天局的科學家越來越接近這個謎團的答案,根據對比其他彗星周圍收集到的信號轉換成音頻後,也有類似的現象。因此歐洲航天局的科學家發表聲明,認為這是太空巖石表面噴射出帶電粒子流發出的,探測器通過彗星附近時,正好處於彗星的磁場作用區內。
  • 奧爾特雲:一個包裹太陽系的巨大球狀雲團,是絕大部分彗星的故鄉
    雖然目前人類的了解還十分有限,但是我們將繼續探索下去,這是我們人類這一物種的使命。目前人類對於宇宙觀測的最遠距離大約是半徑466億光年,我們稱為可見宇宙。旅行者1號位置目前人類對於奧爾特雲的探索還十分有限,迄今為止人類發射的飛行最遠的探測器旅行者1號和2號,目前可能差不多飛入到了奧爾特雲所在空間之中,但是這兩個37年前發射的宇宙探測器正面臨電力耗盡的威脅,估計再過幾年之後將會停止工作
  • 《探險時光》年表:從彗星來襲到千年後的噢噢大陸
    0年:藍色彗星來襲發生於蘑菇雲戰爭之後。藍色彗星早期轉世之一是藍色蝴蝶,後轉世為芬恩。有說法稱,地球的巨大坑洞源於此次彗星事故。13年:吸血鬼時代終結,倖存人類搬至島嶼漢森·艾巴迪爾對瑪茜的監護以失敗告終,青年時期的瑪瑟琳成為了吸血鬼獵人。幾年後,瑪瑟琳與人類結識。此時人類佩戴著動物帽做偽裝,來躲避吸血鬼與彩虹獨角獸的攻擊。面對氣候劇變,吸血鬼威脅,倖存人類計劃逃離大陸。
  • 彗星從何而來?探索奧爾特雲
    【博科園-科學科普】彗星進入內太陽系真是一大景觀。它是由氣體、塵埃、巖石和有機物組成的,而且自從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以來,彗星的存在基本沒有變化。時不時地一些引力作用將一顆彗星踢進軌道,使它更接近太陽。由於輻射的增加,彗星的揮發性氣體和塵埃升華了表面,留下了一個長尾冰。這就是人類如何發現彗星的方法。
  • ...一遇的彗星|史建春|彗星|草原|明安圖觀測基地|海爾波普彗星|彗尾
    一些人的相機中,已經拍攝到這顆彗星。大家互相交流著拍攝參數和具體位置,快速按下快門。「就在北鬥七星下方不遠處,彗核明亮,拖著長長的尾巴,太美啦!」一名愛好者邊看相機中的照片邊驚呼。幾十分鐘之後,這顆彗星在北方的夜空中越升越高,愈發明亮,用肉眼直接就能看到它在夜空中拖著長長彗尾的美麗身影。
  • 彗星上沉睡千年的氧分子說明了什麼
    從2014年9月開始,歐洲航天局(ESA)發射的探測器羅塞塔(Rosetta)開始探測彗星67P中的物質,安裝在羅塞塔上質譜儀檢測到了氧氣分子。    檢測結果顯示,離彗核越近,氧氣分子含量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