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新媒體藝術+:新商業時代的場景體驗構建

2021-02-07 MOTSE墨子

近日,墨子團隊受邀參加由中關村會展與服務產業聯盟主辦的SHOWTECH 2020展示科技大會,就「數字藝術原創IP」這一專題發表題為《新媒體藝術+:新商業時代的場景體驗構建》的演講。與來自數字營銷、新視聽及藝術創意黑科技等領域的知名企業領袖對話交流,共同探討未來世界的更多可能。

MOTSE墨子是由藝術家、科學家組成的新媒體藝術團隊。我們在公共空間與商業場景中,以視覺溝通、交互體驗、藝術語言、新媒體技術連接公眾。團隊成立的初衷是一群意氣相投新媒體藝術從業者們,希望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態度,主動的來引領行業發展方向。

來聊聊新媒體藝術。

新媒體藝術作為一門新興的藝術學科,近年來常以商業展覽和品牌營銷展示的形式為大眾熟知。隨著大數據、物聯網及智能終端技術不斷發展,藝術的表現形式因新興媒介有了更多的突破,新媒體藝術就是這樣一種以聲、光、電等媒介作為表達手段的藝術門類。麥克盧漢在《媒介即訊息》一書中提出過這樣的觀點: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響了我們理解和思考的習慣」,網際網路、智能終端、穿戴式智能設備等新興媒介為藝術表達開創了更多的可能性,甚至超越了工具的本質,成為藝術內容本身。我們可以在很多新媒體藝術裝置中看到這樣的特點,如:實時交互影像裝置、動力機械裝置及沉浸式影像空間等。

藝術的參與方式發生了改變。

過去在畫廊、美術館的白盒子空間中,參觀者們常常佇立在藝術作品前憑藉自身經驗欣賞,對於一些認識尚淺的普通參觀者來說,這種參與方式是較為單調的。而新媒體藝術中運用到的交互技術,顛覆了這種單一的參與方式:只有觀眾參與在作品中,通過觸發互動程序及相應的視覺效果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作品才真正完整。電腦數字圖像與投影、機械程序等設備的巧妙結合,為參與者帶來了嶄新的藝術體驗。

墨子的藝術基因決定了團隊的核心始終是——內容創作。無論是舉辦原創展覽,還是進行商業合作,堅持全員參與、輸出具有團隊調性的作品是我們的準則。選擇用打造IP的方式來塑造團隊形象,也是基於」內容先行」的這一特點。我們更認同著名廣告學博士高陽老師對IP一詞的定義:「在網際網路時代,IP是內容的一種跨界經營模式。其本質是對內容價值進行多樣化的變現。",這與團隊的商業理念不謀而合。

在新商業時代,將新媒體藝術內容靈活、多樣、深層的介入到商業各領域,更充分的發揮藝術x商業的價值,是墨子團隊一直致力於追求的目標。

To C :原創新媒體藝術展

一個藝術團隊最難的是創造良好的創作生態,平衡商業利益與藝術追求是個難題。作為一直追求Crazy but Professional的團隊,我們認為在保障生存與追求盈利的前提下,更應該拿出一半以上的時間,專注於藝術表達與創作。這些作品最終需要一場具有儀式感的呈現,就有了最初的起點——《MOTSE墨子:癮癮作樂Over and over again》原創新媒體藝術巡展。

2019年夏天,歷經一年多的蟄伏,墨子帶著17件大型新媒體藝術作品來到上海寶龍美術館。懷著激動與些許不安,在館方和各界前輩的支持下揭開了為期三個月的首展帷幕。讓團隊成員欣慰和滿足的是,颱風天的暴雨都未能掩蓋觀眾的熱情:社交媒體上的好評傳播、明星們自發打卡認證、現場觀眾的肯定和好奇.

雖仍有些許遺憾,我們將之轉化為經驗默默積累,期待在下一站帶來更多驚喜。接著,我們來到了臺北、長沙和杭州,《癮癮作樂》、《流動的永恆》讓許多觀眾開始認識墨子,也收穫了來自各行業的矚目,有機會在更多樣的領域進行新媒體藝術相關應用的嘗試。

TO B:「新媒體藝術+」的場景體驗 

新商業時代是體驗的時代,隨著經濟水平不斷發展,時下的消費者對「美學」、對文化藝術的需求日益增長,會更傾向於體驗而非物質,因而,處於當下的商業環境中,企業應更重視打造「體驗式消費」,從而提升自己的獨特定位及競爭壁壘。我們認為,這樣的」體驗式消費「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討論。

首先是營銷端,體驗營銷指在營銷活動中,如何利用文化、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構建出滿足消費者情感需求的氛圍環境,從而促成購買決策。如今的傳統品牌營銷需求,從線上到線下都在追求更具科技感及藝術感的效果:如線上更多使用VR\AR、CGI技術或全景式互動H5等載體;線下則以SKP-S、TX淮海等策展型商業為代表,更重視空間中藝術與商業的巧妙結合。

新媒體藝術通過媒介自身集結的科技、文化、藝術屬性,以藝術創作方式助力品牌營銷活動導流,能夠有效的化解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文化情感需求與品牌在商業營銷活動中有限的文化情感價值提供之間的矛盾。

從產品端看,「體驗」不止局限於前期的營銷道具。

新媒體藝術平臺MANA創始人張慶紅老師曾在採訪中提到:「就目前的市場現狀而言,我們更多是和市場部門或品牌部門在做溝通交流,仍然停留在一種偏美陳或零展形式的呈現,這是對藝術價值和功能比較淺層的思維定式。藝術只有在深入到商業底層邏輯,介入到項目或產品本身,才能更好的發揮其功能及價值。比如,和設計部門及決策層去共同制定新項目、新定位甚至是新產品,從根本上實現新策略的升級,而非僅僅停留在營銷及美陳的功能。」

介入商業的底層邏輯,是墨子一直以來最大的願景。因而,我們提出「新媒體藝術+」這一概念,「+」後面接的可以是時尚、快消,也可以是餐飲、地產、文旅等商業各領域,通過新媒體藝術的結合,從根源上打造真正的藝術商業。將這一概念細化,可大概歸納為三種類型:

新媒體藝術+營銷:邀約藝術創作制

這也是如今市場上最常見的新媒體藝術商業應用方式。我們從品牌的需求出發,以藝術創作方式提供覆蓋策劃到製作、線上至線下全流程的服務。

新媒體藝術+改造:公共空間的改造升級

針對傳統公共空間如商業綜合體、市政空間及文旅景區等,提供定製化的新媒體藝術運用設計規劃及針對性的改造執行服務。

新媒體藝術+產品:深入底層邏輯,共同研製新玩法

目前,墨子團隊正與國內大型科技企業及娛樂行業知名品牌深度合作以新媒體藝術為核心的全新應用。

期待在更多的公共空間與你相遇!

相關焦點

  • 「爆款商業場景」的底層邏輯,終於清楚了!
    過去這半年,數位化驟然加速,而「場景」,也越來越從「局部改造商業」,逐漸演化為「完整接管生活」。前幾日,「新物種爆炸·吳聲商業方法發布2020」在北京舉行,這場被譽為新商業領域每年必看的行業風向標的演講,今年提到了數字商業的進化。贏商網特別整理了其中三大商業方法以及趨勢。如吳聲先生所言,從數字到場景,商業規則的進化,正在開啟場景方法論的新紀元。
  • 觀點丨七問新媒體營銷
    這是一個網際網路宗教狂熱時代,似乎只要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然而,熱問題需要冷思考,群體性瘋狂的情景下更需要用一個客觀的、辯證的、理性的視角來審視網際網路、來審視新媒體營銷。新媒體廣告炙手可熱。根據艾瑞公布的數據,2014年我國整體網絡廣告市場達到1540億元,同比增長40.0%,超過電視坐上了媒體廣告經營的第一把交椅。
  • 「新媒體」概念十年來解讀觀點總析
    一、幾個類別的核心觀點和思考方式顯示了行業熟悉的局限思考的步伐可以暫時截止到在烏鎮召開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閉幕。若干年來,人們尤其是中國人,思考新媒體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美國人舍恩伯格的《大數據時代》尤其激發了人們解讀新媒體的熱潮,似乎在說:還可以這樣糊裡糊塗、海闊天空、任意胡說的解讀,這個我也會。
  • 最具有時代精神的藝術媒介,新技術如何與藝術融合?|線上講座回顧
    約瑟夫·博伊斯 《Filz 電視》,1969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不少行業都從線下轉戰到了線上,網際網路和新媒體在「雲辦公」時代被賦予了更重要的價值。《新技術與藝術創作》Nuove Tecnologie&Arte我們這一次的講座《新技術與藝術創作》涉及到了新媒體在當代藝術中的運用,比如影像、電影、燈光等
  • 新傳熱點解讀:iPhone12看似無用的升級,會為新媒體商業帶來什麼?
    這種在當時超過電腦屏幕細膩屏幕質量,獲得了大量用戶,也同時開啟了網際網路大屏思維的時代。而且iPad 2擁有兩個攝像頭,非常有利於蘋果推廣Facetime功能。facetime也同樣開創性的引領了移動視頻電話的時代。當經濟從資源依賴轉向技術依賴,那麼產業也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市場也必須從關注商業生態,轉向關注技術生態;從以產品為核心,到以消費體驗為核心。
  • 阿里巴巴:構建商業生態系統新時代
    雖然現在電商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而且創新很困難.但是馬雲也在一直專注商業生態的發展,為將來企業新競爭模式做好準備。 定位於中小品牌和區域性品牌做推廣,阿里媽媽的發展方向是構建一個更加開放透明的電商營銷生態體系。
  • 成大新傳21真題解析 |意見領袖在新媒體時代的特徵
    拉扎斯菲爾德等人於20世紀40年代在《人民的選擇》一書中第一次提出了「意見領袖」這一概念,指的是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積極為他人傳遞信息、輸出觀點,並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新媒體時代下的網絡意見領袖,即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與受傳者溝通的新意見領袖是隨著虎王連興起而發展出的新的社會力量,是網絡時代「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的必然結果。
  • 全媒體時代如何做好主流價值傳播?8大新觀點來了!
    全媒體時代,網絡傳播迅猛變革,要求我們加快探索新路徑、構建新範式,把堅守人民情懷、踐行群眾路線作為永恆的價值底色,把黨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努力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藉此機會,我分享三點體會。第一, 價值附載於優質內容之上,我們要貼近需求,著力生產網民喜愛的內容。內容創新是服務群眾、贏得群眾的根本。
  • 新媒體時代廣播節目的優勢轉化
    [關鍵詞]地域優勢 內容為王 資源優勢 新媒體運用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人開始邁入汽車時代,車載收音機以其強勁的場景式服務和伴隨特質,從眾多的媒體中脫穎而出,成為駕車人士的首選媒體。  二、借力新媒體發揚傳統廣播特質  當新媒體以自身的傳播優勢跨入傳統媒體領域,對傳統媒體掠城奪地、造成巨大衝擊之時,一場轟轟烈烈的傳統媒體自我變革、自我救贖行動風起雲湧、遍及整個行業,他們積極借鑑新媒體大數據、智能、接地氣、互聯思維等特質,深度挖掘傳統媒體的獨特優勢,不斷拓展新的機遇。
  • 中傳廣告學院新媒體營銷前沿第六講 | 新媒體時代設計及營銷發展與變化
    >,邀請了6位業界頂尖實戰專家,從不同行業的角度出發,深入剖析目前中國新媒體營銷領域的前沿趨勢、最新觀點與案例,給中傳學子體驗一場生動、實戰的營銷體驗之旅。劉廣飛老師從品質化、公益化、社會化以及智能化四個方面講解了新媒體時代的設計發展與變化;而連祐升老師則通過分享臺灣成功的品牌跨界營銷案例指出品牌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結束,新媒體時代下的跨界營銷往往能夠帶給品牌新的形象,使品牌重獲新生。劉廣飛老師將「設計」二字進行拆分,分為「言、殳、十」三個部分。「言」是語言體系、「殳」是創造、「十」是規劃、策略。
  • 【中國臺灣網】2018世界新媒體大會在京舉辦 共商新媒體商業模式創新
    新媒體商業模式該如何創新,傳統網絡媒體又該如何突出重圍?2018世界新媒體大會在京舉辦。(中國臺灣網 袁楚 攝)5月4日,「新媒體、新經濟、新未來」——2018世界新媒體大會成功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大會由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主辦,盤石全球新經濟平臺承辦,網際網路信用認證平臺、人民網傳媒、一點資訊協辦。
  • 吳聲年度演講:新物種時代的場景戰略
    每年立秋之際,吳聲以獨立演講的方式對過去一年的商業世界進行揭秘和梳理,並作新物種商業方法與年度預測的發布。2021年8月15日,一年一度的「新物種爆炸·吳聲商業方法發布2021」如約而至。吳聲首度系統梳理「新物種時代的場景戰略」:場景是有時間的空間、有方法的內容、有溫度的數據、有應用的技術。新物種爆炸第5年,「向極致去」的命題背後,是數字時代新物種建設方法的深入探尋。
  • 解碼濟南融創茂數據背後:文旅賦能商業 另類場景新體驗
    來源 | 贏商網(ID:winshang)作者 | 周曉昕圖片來源 | 濟南融創茂中國商業地產距今已經走過30個年頭,30年,足夠成就一個行業,成熟一批企業,造就一批知名項目,積累很多成功經驗。其中不乏頂級購物中心、商業街區、社區商業等品類。融創茂作為文旅產業中的商業配套,在多方夾擊下仍有如此優越成績,令人驚嘆。贏商網探究其原因,不外乎差異化三字。
  • 王冠雄:新媒體商業第一獨角獸IMS,創始人李檬內部信首度公開經營之道
    生於社交化元年(2009年)的IMS新媒體商業集團(北京天下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創始人李檬的帶領下,正迎來它波瀾壯闊的時刻。
  • 新媒體時代影像表達:提升中國國家形象對外傳播效果的關鍵一環
    摘要:從古希臘面對面的口語交流到新媒體時代的影像傳播,從口語、文字到聲畫一體的視頻,雖然人類交流的技術和中介在不斷變化,但人類對於如何更有效地傳播和交流的追求卻亙古不變。在政治傳播的歷史上,人類一直在探究如何合理利用不同傳播技術、傳播途徑、傳播方式來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
  • 公眾號改變媒體,小程序改變商業!2018第三屆中國新媒體千人峰會閉幕 || 專題
    進入2018年以來,新媒體發展勢頭依舊強勁,小程序應用和社群裂變等新的商業模式和應用掀起行業風潮。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平臺進入機構化運營,越來越多的企業則通過新媒體構建起全新的企業營銷體系。大會現場,大會發起人、彎弓新媒體發起人、匯志股份(股票代碼838081)董事長翁寶代表主辦方致辭:「新媒體在專業上的提升,以及逐漸建立的社會認同,對組織價值的有效闡釋和有效補充,都會被理解為這個時代的正向財富。我們也感受到了專業不死,我們也感受到了推動變革的勇氣。
  • 咪咕動漫+生活應用,場景融合優化用戶體驗
    2015年「網際網路+」納入政府工作、國家經濟的頂層設計,在這「網際網路+」的紅利時代,網際網路公司的平臺化發展進入成熟期,咪咕動漫以全新的國內領先動漫畫內容分發平臺接入無線城市掌上公交應用
  • 新媒體時代,新聞應該怎麼做 | 書單VS活動
    頭版:《紐約時報》內部解密與新聞業的未來[美]戴維·福爾肯弗裡克  著本書通過記錄《紐約時報》頭版新聞背後的故事,探討了在新媒體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如何主動應對新的變化,又如何在「越新越好」的訴求中堅守對新聞的分析、過濾和深度,寫出優質新聞。光與熱:新一代媒體人不可不知的新聞法則
  • 品質消費時代!臺灣商業零售這樣做!
    於是,以馮侖為代表的中國一批房地產企業家們,在房地產逐步陷入困境的白銀時代裡,前赴後繼來到臺灣,去向臺灣求學取經。結果一夜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臺灣的商業業態已經風靡。如今,在中國很多爆品商業項目裡,都能看到臺灣美食、臺灣咖啡館、臺灣動漫、臺灣文創零售。他們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氣的保證。臺灣憑什麼,值得我們全力以赴的去學習?
  • 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的堅持與創新研究
    傳統媒體的工作人員應該順應這一潮流進行工作方式轉變,學習新媒體應用技術,了解和運用新媒體,進行轉型和創新,把握住當今的時代潮流,運用好各種新媒體手段來促進廣播電視臺與新媒體融合。播音主持人應該提升自己的語言應用素質,堅持做好本職工作,在堅守中進行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主持風格,提升廣播電視節目質量和影響力,獲得受眾喜愛和好評,提升節目收視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