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新傳21真題解析 |意見領袖在新媒體時代的特徵

2021-02-18 有往新傳考研

    

拉扎斯菲爾德等人於20世紀40年代在《人民的選擇》一書中第一次提出了「意見領袖」這一概念,指的是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積極為他人傳遞信息、輸出觀點,並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新媒體時代下的網絡意見領袖,即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與受傳者溝通的新意見領袖是隨著虎王連興起而發展出的新的社會力量,是網絡時代「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的必然結果。新媒體時代中的網絡意見領袖和意見領袖相比有著不同的特徵。

一.從專業到跨界

「術業有專攻」往往是人們對於意見領袖的評價,這也反映了人們對意見領袖的期待,希望意見領袖能在某一領域中給出專業權威的意見或指引。在新媒體時代也確實存在著專業的意見領袖,無論在哪一個平臺上,意見領袖們都有專屬的標籤:美妝、穿搭、遊戲、生活、鬼畜等等。但和傳統意見領袖相比,網絡意見領袖更多呈現出跨界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意見領袖並不囿於自己的專業領域,從單一型意見領袖向多型意見領袖轉變。社交媒體平臺的存在,更是輔助了意見領袖的多棲發展,使得意見領袖們能夠快速對社會公共話題或者其他專業領域的話題「指手畫腳」。但多棲發展也意味著其在某一領域的專業性逐漸受到公眾的質疑。

二.從觀點到情緒

新媒體時代的幾個關鍵詞是碎片化、情緒化、集群化,受眾更傾向於碎片化的表達、非理性化的思考,意見領袖也不可避地受到傳播語境變化的影響,開始逐步迎合時代的變化和受眾的需求,以感性的情緒傳播代替最初的理性的觀點輸出,企圖以快捷的方式即用情緒去打動受眾,獲取更多受眾的支持和喜愛,從而為自己牟取更多的利益。通過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確實能擴大意見領袖的影響力,但必須要看到的是,在層出不窮的熱點事件中,比如杭州女童失蹤、刺死辱母案,泛濫的情緒引導往往並不能使輿論走向理性的方向,甚至可能導致社會的撕裂。

三.從窄播到廣播

從窄播到廣播的轉變是依靠媒介技術的發展實現的。傳統的意見領袖受到傳播範圍的限制,其傳播效果往往是有限的,多是通過人際傳播的方式影響周邊的人。而新媒體時代下的意見領袖藉由網際網路和多樣的社交平臺比如B站、豆瓣、微博,通過文字、視頻、音頻等多種內容向陌生的、眾多的受眾進行「廣播」。以微博為例,李子柒的粉絲數量已達到2730萬,這是過去許多主流媒體都難以想像的傳播力,而這是新媒體時代下的常態,許多意見領袖的粉絲數量均在百萬左右。擁有這樣強大的傳播力量,許多意見領袖不僅僅具有了媒體屬性,更利用商業手段將自己的流量變現,甚至有意見領袖在社交平臺上對公共事務進行評論,影響人們的關注點和思想。

新媒體時代下,網絡意見領袖的迅速發展是不爭的事實,對於這一趨勢,學者塗凌波認為應該保持警醒,「在權力主導、資本合謀、公共性稀缺的網際網路世界,我們應該呼喚什麼樣的網絡意見領袖、網絡表達和網絡行動。」

相關焦點

  • 2018新傳考研真題點評(一)
    今天的真題評析只是第一部分,接下來我們會隨著真題增加給出其他學校的真題。大家也可以把真題發給我們,我們進行評析。北大MJC334一:名解  1 知識付費  2 信息流廣告  3 沉浸新聞  4 Netflix  二:簡答 1 十九大與媒介融合  2 焦點小組  3 宣傳和公關異同  三:論述   1 AI之於新傳
  • 請闡述守門人理論,守門人的含義在理論和實踐中有哪些變化,並進一步論述其時代價值 | 21北師大新傳考研學碩真題解析57
    收錄於話題 #真題解析論述題:請闡述守門人理論,在智能傳播趨勢下,守門人的含義在理論和實踐中有哪些變化,並進一步論述其時代價值。首先明確守門人理論即把關人理論。結
  • 「沉默的螺旋」理論在新媒體下的嬗變
    假說中對傳播媒介的「賦予地位」功能、大眾傳播的公開性和普遍性、報導內容的類似性和累積性以及由此帶來的「選擇性接觸」的困難性所做的分析,對重新評價大眾傳播的影響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四、沉默的螺旋理論的評價和分析1、假說中所強調的「對社會孤立的恐懼」(趨同行為的動機)不應是一個不變的常量,而應是一個受條件制約的變量。
  • 社交機器人︱20北師大新傳學碩真題解析10
    掃碼加入21新傳考研群這道題目不難,屬於積累性質的題目,在新傳的學習中一定注意對網際網路時代的媒體的新發展做好積累,胡師姐公眾號有一個欄目
  • 意見領袖們是如何引導公眾輿論的?
    在這紛繁複雜的輿論場中,堂客無意爭辯X博士是寫了一篇軟文還是農村標籤化,而是想以此為契機來研究一下大V(意見領袖)在網絡中的傳播作用。我們簡單回顧下過去半年的幾次熱點事件:5月7日,北京昌平一男子涉嫌嫖娼,在警方對其執法過程中離奇死亡;5月9日21:24,@平安昌平在微博發表通報,雷某涉嫌嫖娼,在被帶回審查的過程中突然身體不適,送醫後身亡。
  • 怎樣成為朋友圈的意見領袖
    據說,關注他們的人都成為了朋友中的意見領袖!期待更優秀的你!如果你想第一時間獲得春晚信息?也請關注央視網公眾號還有抽獎福利等著你哦!中國日報雙語新聞▲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關注新周刊▲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關注第四城,她世紀來了,窮忙族很喪.……20多年來,新周刊一直如實記錄時代體溫,很多預言已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
  • 意見領袖、沉默的螺旋與群體極化
    鑑於此,本文在簡要回顧沉默的螺旋、群體極化等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對群體討論的情況進行前提假設和模擬仿真,以期探索不同群體討論的個人特徵及其網絡結構位置對群體討論過程與結果所產生的差異化影響。基於模擬結果,本文也將對網際網路時代下的群體討論與信息傳播特點進行反思。
  • 社交媒體中意見領袖
    這個階段中可以獲取有效信息的人或者機構就容易成為頭部,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意見領袖。這也是我這篇文章裡討論的意見領袖。「意見領袖」這一概念來源於1944年由Paul Lazarsfeld在The people's choice中提出的「二級傳播理論。該理論認為,信息從大眾媒介到受眾經過了兩個階段,即從大眾傳播到意見領袖,再傳到社會中的普通大眾。
  • 洞察未來消費新趨勢 | 意見領袖精選集
    新冠疫情導致的線上化程度加劇,電商行業迎來大利好階段,疫情之中,電商或成最大受益者。 放眼全球新興市場,與英國等老牌強國相比,快速發展中國家如墨西哥及印度尼西亞等電商總消費與預估消費缺口巨大。至此,跨境電商的潛在需求,成為了未來企業無法忽視的部分。對於期待在國際市場取得突破的中國電商而言,分析國際不同市場變化,洞見行業發展機遇,是制定下一階段戰略的關鍵。
  • 真題速遞|中國傳媒大學數媒/數娛歷年筆試真題(文內含三通關秘籍)
    讓你在幾天之內快速了解這個專業學什麼/考什麼/怎麼考,串講面試/筆試中可能會遇到的專業知識,讓你能夠做到心中有底,面試老師問到不慌,筆試考題考到不亂;考前應試指導,針對三試筆試提供全面的真題思路解析,針對三試面試進行考官招生偏好分析,從0開始手把手帶你了解這個專業並在短時間內掌握基礎的專業知識。
  • 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何去何從?
    二、編輯互動能力亟待提升新媒體的特徵之一便是互動性,這對新聞編輯的互動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13年12月,《東方早報》便在頭版招募「互動與社交編輯」。如今,公眾參與度成了衡量媒體影響力的重要參數之一。而公眾藉助新媒體的互動性,參與、影響甚至制約了各類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所有的用戶都可以是新聞發布者、評論者和輿論影響者。
  • 新媒體環境下「反沉默螺旋」現象分析
    「沉默的螺旋「理論是傳播學界的經典理論,但在新的輿論傳播環境下,「反沉默螺旋」現象出現。在新媒體時代,「反沉默螺旋」一方面有效地避免了「多數的暴虐」現象的發生,維持著網絡社會的生態平衡;另一方面,也存在被一些非理性少數派利用的情況,從而成為極端性輿論轟炸的工具。因此,探索「沉默的螺旋」與「反沉默螺旋」之間的張力關係,理性看待新媒體輿情,是當下新媒體輿論傳播研究的重點。
  • 我們需要「虛擬意見領袖」嗎
    彼時,有關博主、意見領袖等字眼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愈來愈多的品牌開始選擇將旗下產品付費植入到該類創作視頻當中,大家稱之為「帶貨」。 而伴隨著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沒有血肉之軀的虛擬意見領袖卻深受年輕群體以及企業青睞,成為創新營銷策略下的前衛分支。那麼今天我們不妨對此稍作了解,窺探風口背後的前因後果。
  • 什麼是意見領袖?
    今兒學了個新名詞「意見領袖「意見領袖是活躍的媒體用戶的領袖,他為低端媒體用戶解釋媒體消息或內容的含義。通常,意見領袖會被接受意見的人所推崇。」我從來沒把自己放這麼高的段位上,在我心裡,我就是個講大實話的寫推文的,頂多加個谷歌學術用得比較熟練。我也從來沒覺得讀者是「低端」的。
  • 【特別推薦】臺灣移動新媒體發展現狀及其政治影響評析
    由於臺北市選戰是本次「九合一」 選舉最重要看點,也是新媒體發揮作用的經典案例,因此就以臺北市為例,解析柯文哲在新媒體戰中勝出的主要原因。一是積極適應新媒體特徵,以大數據方式掌握民意動向,優化政見。大數據方式對於掌握人員動向有非常好的效果,柯文哲競選團隊科技顧問戴季全介紹,柯競選團隊會監控有關柯文哲的「臉書」、官網點擊率、優酷網關鍵詞、網絡捐款人身份等全部可量化分析的數據,以大數據的方式把握選民意見走向,這樣才能「真正拉攏網絡時代的選民」。另外,柯文哲競選團隊會嘗試尋找符合柯文哲特點的各種政見和觀點,並迅速將其拋到網絡上測試選民的反應,從中選取最契合選民要求的政見為其所用。
  • 草根意見領袖網絡社會資本累積路徑研究——基於網絡美食社區「下廚房」網絡爬蟲數據的分析
    在我國網際網路發展早期影響力較大的網絡社區形式以BBS、博客等為主,其主要特徵是網絡社區成員對社會、政治類議題的強烈關注,隨之也產生了一大批草根意見領袖(楊國斌,2013;胡泳,2008)。這個階段的草根意見領袖爭取在網際網路上自由表達的權利,承擔著「公共利益代言人」的角色(蔡騏,曹慧丹a,2014)。
  • 《創新的擴散》思考 | 新媒體環境下「創新擴散」的應用
    在傳播渠道中,「意見領袖」(Opinion Leader)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創新擴散」的過程,可以理解為,一個新觀點通過「創新者——早期追隨者——早期採納者——後期採納者——滯後者」進行傳播擴散的過程,而這中間,「早期採納者」多為「意見領袖」——即可以通過非正式渠道、比較頻繁地影響其他人的態度和公開行為的人。
  • 大數據時代的特徵和思維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人類進入了一個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時代和我們以前的時代有什麼不同? 什麼又是大數據時代的特徵,和應具備的思維呢? 維克多·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將大數據時代人類的思維革命總結成三個:不是隨機樣本,而是所有數據;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不是因果關係,而是相關關係。
  • 觀點 | 新媒體藝術+:新商業時代的場景體驗構建
    近日,墨子團隊受邀參加由中關村會展與服務產業聯盟主辦的SHOWTECH 2020展示科技大會,就「數字藝術原創IP」這一專題發表題為《新媒體藝術+:新商業時代的場景體驗構建》的演講。與來自數字營銷、新視聽及藝術創意黑科技等領域的知名企業領袖對話交流,共同探討未來世界的更多可能。MOTSE墨子是由藝術家、科學家組成的新媒體藝術團隊。
  • 陳一新:政法新媒體在新時代應有大作為!(附「四個一百」榜單)
    7月24日,第二屆「四個一百」優秀政法新媒體榜單發布儀式暨全國政法戰線抗疫精神宣傳展示活動在京舉行,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參加活動並致辭。活動發布了「微信公眾號榜單」「微博帳號榜單」「資訊類帳號榜單」「視頻類帳號榜單」,並向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12家媒體頒發媒體特別貢獻獎,「牛彈琴」、胡錫進、「風中微塵」等8名大V獲「影響力大V支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