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博士被封有錯嗎?意見領袖們是如何引導公眾輿論的?

2021-02-09 新媒體課堂

6月8日,X博士的一《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體的中國農村》開始傳播,隨之在端午小長假的第一天變成了朋友圈刷屏事件,熱度不亞於春節期間「返鄉體」的刷屏。這篇文章可以說有數據,有案例,有剖析,有思考,但是在刷爆屏的同時,X博士公眾號隨後被騰訊封號一個月。

一個星期以前,#快手大媽被控制#的話題一度佔據微博熱搜。事情源於一個叫「吃貨鳳姐」的大媽,在「快手」直播生吃麵包蟲、吃燈泡、用鞭炮纏繞在自己身上放炮等聳人聽聞的視頻。

有網友稱視頻中有男子對大媽大吼,大媽疑似被迫錄製視頻,呼籲大家救救大媽。後公安局介入調查證實,視頻中的男子與大媽為母子關係,大媽所吃的是表演道具,兩人一起策劃這些獵奇視頻是為了引起大家關注。

 

隨後「X博士」發布了《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體的中國農村》,引發了網絡上大量的討論和傳播。

「X博士」在《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體的中國農村》談到了如下幾個觀點:

在「快手」上像這樣吃各類噁心食物、花式自虐的視頻比比皆是,還有更多未成年人秀恩愛曬娃、抽菸喝酒紋身的視頻。

這個簡陋、內容低俗的app,卻日活量一千多萬,是中國流量第四大的手機應用,究其原因是「其用戶人群是海量的鄉村人口」。

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農村人,他們的世界與北上廣深沒有交集、沒有共鳴。他們依靠這種獵奇的行為來博取眼球,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脫離底層,走向高層。不過,這些鄉村博主即使坐擁100萬粉絲,他們在大眾視野內的曝光量也幾乎為零,因為他們並非主流。

堂哥統計了近一周關於」農村「的微信文章,閱讀數最高的前10篇,大都都帶有戲謔、嘲諷、獵奇的意味,給人感覺殘酷變態、禮崩樂壞的現象廣泛存在於農村社會中。 所謂的城市人用獵奇、偏見和頗具文化優越感的眼光去看農村, 顯示了城市對農村的傲慢與偏見,從而創造出一個與自己生活完全不同的異質世界。


不少網友讀罷此文都表示心情沉重,有網友評論:「看了這篇心情很沉重,裡面一個詞『結界』概括了所有;感覺破不了,但又希望能做點什麼;為這個時代的所有迷茫的年輕人,年老人,想好好活著的人。」也有人表示質疑,表示:「這個文章和年初的『農村婦女集體約炮』有一拼了。建議作者還是去農村體驗幾個月再說吧。」


《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體的中國農村》文章評論截圖

然而,各類反駁的文章也層出不窮,堂哥總結了下駁斥的觀點大致分為如下幾類:

一是對文章論點和論據的質疑。微信公眾號「鄉愁影像計劃」指出:在文章開頭,作者「快手基本頁面一覽」的截圖,事實上是他關注的快手帳號的截圖,「快手」並沒有作者營造的那麼觸目驚心。而作者所說#歡樂頌#在「快手」的話題熱度也沒有那麼低,文章中高頻出現的#喊麥#、#喝酒#、#農村#的熱度其實並不高。

二是對文章調查方法的質疑。公眾號「番薯說」認為,通過虛擬網絡來判斷現實生活是不成立的;沒有實際調研,用網際網路資料做田野調查是不成立的。在原文的評論中作者自己也說過,以前不知道快手,自己是「偶然發現,觸目驚心,看了一周」。


三是對文章寫作目的的質疑。很多人質疑該文是作者為「快手」寫作的軟文,畢竟在此文之前,大多數人是不知道「快手」的。

四是對文章標籤化、甚至妖魔化農村表示質疑。一些駁斥文對文章中「農村」的標籤化使用、通篇採用俯視的角度表示不滿,並進行批駁和諷刺。

在這紛繁複雜的輿論場中,堂客無意爭辯X博士是寫了一篇軟文還是農村標籤化,而是想以此為契機來研究一下大V(意見領袖)在網絡中的傳播作用。

我們簡單回顧下過去半年的幾次熱點事件:

5月7日,北京昌平一男子涉嫌嫖娼,在警方對其執法過程中離奇死亡;

5月9日21:24,@平安昌平在微博發表通報,雷某涉嫌嫖娼,在被帶回審查的過程中突然身體不適,送醫後身亡。

5月9日23:00左右,熱門網貼《剛為人父的人大碩士,為何一小時內離奇死亡》在知識社群知乎上被刪。

5月12日凌晨,中國人民大學77、78級部分校友關於雷洋事件的聲明發布一封公開聲明。

5月12日,微信公號「學術中國」發布《對不起,我想知道雷洋如何死亡,而非怎樣嫖娼》。

5月9—13日,關於雷洋事件有相關文章約1426篇,總閱讀高達863萬+,其中有20篇文章閱讀量達10萬+;


隨著理性聲音的增多,輿情發展的基調才明確:追問雷洋的死因。

4月12日,魏澤西去世;

4月28日,網友找出魏則西在2016年2月26日一則「人性最大的惡是什麼」的知乎問答,將百度搜索和百度推廣推上風口浪尖;

4月28日,百度通過「百度推廣」微博帳號中對此事做出回應,對逝者以慰問,並調查醫院資質;5月1日,百度推廣再度發聲,表示第一時間向發證單位及武警總部主管該院的相關部門遞交審查申請函,希望相關部門能對其治療效果及內部管理問題立即展開調查,並全力支持魏則西家屬維權。5月2日,該門診被關停,更多媒體報導爆出莆田系承包科室、和民營醫院虛假宣傳各種亂象;5月2日晚,中央網信辦負責人發表講話宣布成立聯合調查組進駐百度;5月4日,武警部隊對廣受關注的「魏則西事件」高度重視,已組成工作組進駐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5月4日上午,深陷魏則西死亡事件漩渦的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貼出停診通知,宣布暫時停止一切對外服務。

4月5日00:03,微博網友彎彎_2016 通過自己新註冊的微博發布長微博,敘述了自己4月3日在朝陽望京798和頤酒店入住時被襲擊的遭遇,並不間斷髮布了11條相關內容;

4月5日12:30,@正經星人轉發、@布小什大(20萬粉絲)@純良大叔(143萬粉絲)等KOL進行了首批轉發;

4月5日20:10,彎彎將內容重新整理髮布長微博,也成為日後轉發量最高的內容;

4月5日21:36,@所長別開槍是我 ,@休閒璐等一大批KOL轉發開始將事件推向高峰;

4月5日23:51,新浪財經微博報導;

4月6日0:09,攜程旅遊網官微也發布消息對彎彎的遭遇高度關注;

4月6日00:37,和頤酒店在官方微博發布一封道歉聲明;

4月6日00:48,如家酒店集團在其官微也發布了上述聲明;

4月6日00:50,@angelababy 轉發新浪財經報導;

4月6日01:30,微信平臺:果殼網、新浪視頻進行報導;

4月6日8:04,CCTV2財經頻道對事件進行報導;

4月6日8:39,如家酒店集團在官微發布第二封聲明;

4月6日上午,新京報發布《女子酒店走廊遭陌生男子跟蹤拖拽》;

4月6日11:00,@平安北京發布微博:警方正在徹查。

4月6日上午,環球時報《如家公關部回應「和頤女孩遭襲」否認花錢刪帖》;

4月6日13:21,彎彎微博稱如家承諾晚上8點前給滿意答覆,還未受到;

4月6日15:41,如家酒店集團在官微發布第三封聲明並道歉;

4月6日16:00左右,如家召開新聞發布會並道歉;

事件的引爆點從4月5日晚21:00開始,由@@所長別開槍是我 ,@休閒璐等大量具有話語權的KOL轉發,23:51來自新浪財經的轉發將傳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隨後又有如Angelababy等明星加入,加速了整個事件的擴散。



2月6日19時28分,籬笆網老幹部閒聊板塊一篇題為《有點想分手了…》的帖子;

2月6日21時12分,樓主又發帖,稱已經打電話給爸爸了,堂哥開車來接她;

2月7日10點28分,新浪微博博主@KDS寬帶社將此事發至新浪微博後,引起網友熱議,轉發61373次,評論191069條,贊85534個;

2月7日下午,@華西都市報 @新浪江西 @東方今報 @重慶商報等諸多媒體微博轉載這條微博,並隨後登上騰訊、鳳凰等各大國內新聞媒體,還上了北美最流行的網站文學城新聞;

@成都商報 發起的#見到第一頓飯後想分手#為核心話題展開的網絡討論,截至2月14日,閱讀量已有1.1億人次,話題討論量近10萬條;

2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農村,說聲愛你太沉重》;

光明網發表《私域的愛情,公域的鄉愁》;

《南方都市報》:城市女和農村男故事背後的隱喻;

媒體人@王子多、專欄作家@連鵬為代表支持女孩分手;

資深媒體人@王志安、 財經作家@蘇小和、媒體人@朱學東、三聯生活周刊記者@王愷同學為代表譴責女孩缺乏教養;

2月21日,江西網絡部門調查回應稱,「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事件為虛假內容。

自2月6日至2月14日,這一周的時間裡該話題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熱度,相關新聞有9000多條,論壇\博客文章6000餘條,微信文章5千餘篇。


從上面的這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隨著網絡社交媒體發展,特別是自媒體的興盛,受眾不再滿足於只是各種單向傳播的官方媒介的受眾,而是逐漸成為能夠雙向傳播的新媒體的用戶,在這個過程中,KOL(意見領袖)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通常來說,意見領袖是網絡中的活躍分子,是積極的信息傳播者;意見領袖是網絡上的明星人物,能夠吸引大量關注、激發更多討論;意見領袖也是社交網站的意見風向標,甚至直接影響輿論導向。

意見領袖主要分為這幾類:

一:以韓寒、何炅等明星為首和草根段子手為主的陣營,數量不算少;

二:以石述思、於海青、五嶽散人、劉春等為代表的公共知識分子和媒體人,這類意見領袖在重大事件上發聲的比例最高;

三:以李開復、老沉、曹增輝、薛蠻子、雷軍、周鴻禕等為代表的科技類大V,也形成了獨特的有凝聚力的力量;

四:以任志強、侯寧、巴曙松等偏財經類的公共知識分子為主;

五:以學習粉絲團、不沉默的大多數、點子正等為代表的政治傾向非常明確的意見領袖群落。

以上意見領袖長期活躍在各網際網路社區,包括而不限於微信、微博、知乎、論壇,長期以其專業性和對某一領域的權威性逐漸為人所知,並在多個平臺不斷發聲。

意見領袖與人們俗稱的網紅還是略有區別的,意見領袖在其領域更有影響力和號召力,這個可以是真實存在的自然人,也可以是二次元形象,那麼判定是否為KOL的標準是什麼呢?

在網紅經濟盛行的今天,「注意力」成為非常寶貴而稀缺的資源,當你吸引了用戶的注意力,也就有了流量,那麼如何成為「意見領袖」呢?


1.深挖專業領域

無論在知乎還是論壇,權威總是自帶明星光環的,當你對某一領域某一專業十分精通,有獨到的見解,很容易成為大家力捧的KOL。

2.無需你有天使般的容顏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好像看起來沒有顏值寸步難行。放眼直播,個個都是盤亮條順的帥哥美女,而在當下,才華的優勢也在逐漸顯露出來,羅振宇、羅永浩,都稱不上身材很好的美男子,鸚鵡史航、和菜頭也都不能說有多帥,但同樣成為了某一領域的佼佼者和KOL。

3.天賦和興趣會有加成

公眾號「同道大叔」(微信號:woshitongdao)可謂新媒體界的網紅,星座領域的KOL,8條圖文消息,篇篇100000+,關於星座,大叔好像有扯不完的話題,從運勢分析到性格鑑定再到戀愛指南,每個話題都能引起用戶共鳴,這一方面是同道團隊興趣使然,而和天賦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的。

怎樣做一個合格的KOL?這個問題大家眾說紛紜,小編和小夥伴討論後,list了這樣幾條:


1.有責任,有擔當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種種問題,求救無門之時,只好哀求媒體或大V,在這時輿論領袖的作用就被彰顯出來,懲惡揚善,弘揚正氣,才能得到更多粉絲的愛戴。在「和頤酒店」事件中,微博大V的作用舉足輕重,正是因為他們的出現,才讓這件事得到如此曝光。


2.不信謠,不傳謠

在網絡上,最難的是保持理性和立場。在如猛虎般的信息大潮中,由於某些人對真相的有操縱,無論是知名人士還是普通草根,都有可能被蒙蔽雙眼,在微博上,時常出現大v被謠言蒙蔽受騙的情況,「蔣欣被騙捐」「王珞丹被騙話費」等屢見不鮮。

3.以身作則,有下限

作為公眾人物和輿論領袖,時刻被無數雙眼睛注意著,個人形象很重要,也在影響著很多人的言行,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輿論領袖更要作為榜樣引領公眾,在以身作則,有節操有下限。

說了這麼多,你了解了KOL的正確打開方式了吧?

文章聲明 | 新媒體課堂不對相關概念及其涉及的事件進行是非判斷,撰寫文章只探討文化及事件本身,歡迎拍磚、更正和補充。

相關焦點

  • 成大新傳21真題解析 |意見領袖在新媒體時代的特徵
    拉扎斯菲爾德等人於20世紀40年代在《人民的選擇》一書中第一次提出了「意見領袖」這一概念,指的是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積極為他人傳遞信息、輸出觀點,並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新媒體時代下的網絡意見領袖,即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與受傳者溝通的新意見領袖是隨著虎王連興起而發展出的新的社會力量,是網絡時代「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的必然結果。
  • 意見領袖、沉默的螺旋與群體極化
    1.群體規模對群體規模的考察限定了模型中有一半的α參與者(a=0.5)和一半的核心人物(c=0.5),且不存在既核心又活躍的「意見領袖」(p=0)。總之,這說明在規模較大的無標度網絡中,儘管某類參與者數量較少,但是其中只要有一定比例的「意見領袖」,則對於整體發言討論結果則有扭轉性質的影響。(三)無標度網絡結構中a、c與p三者的共同影響如上文所述,在固定α參與者與核心人物佔比的情況下,「意見領袖」佔比(p)對群體討論的結果可能產生扭曲。但是,當允許a與c變動時,p的作用邊界為何?
  • 我們需要「虛擬意見領袖」嗎
    彼時,有關博主、意見領袖等字眼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愈來愈多的品牌開始選擇將旗下產品付費植入到該類創作視頻當中,大家稱之為「帶貨」。 而伴隨著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沒有血肉之軀的虛擬意見領袖卻深受年輕群體以及企業青睞,成為創新營銷策略下的前衛分支。那麼今天我們不妨對此稍作了解,窺探風口背後的前因後果。
  • 怎樣成為朋友圈的意見領袖
    沒有什麼可以把人打動,除了前進的腳步……今日所薦公眾號,他們告訴人們世界上發生的新聞,他們還要告訴人們新聞背後的真相。對於這樣一項職責,他們當然時時力有不逮,但他們願意為此而竭盡全力。因為他們相信,無論媒體變局多麼劇烈、傳播介質如何進化,人們永遠需要優質稀缺的信息、深刻多元的思想和溫暖心靈的情懷。
  • 如何成為自己朋友圈的意見領袖?
    雜亂的信息、泛濫的資源,朋友圈就是你的個人名片,你在轉發時究竟應該如何選擇? 我們為你精心挑選幾個值得關注的優質公眾號。 在這裡你能找到答案。關注方式:①長按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中國經濟網,傳遞有價值的信息!
  • 社交媒體中意見領袖
    這個階段中可以獲取有效信息的人或者機構就容易成為頭部,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意見領袖。這也是我這篇文章裡討論的意見領袖。「意見領袖」這一概念來源於1944年由Paul Lazarsfeld在The people's choice中提出的「二級傳播理論。該理論認為,信息從大眾媒介到受眾經過了兩個階段,即從大眾傳播到意見領袖,再傳到社會中的普通大眾。
  • 什麼是意見領袖?
    今兒學了個新名詞「意見領袖「意見領袖是活躍的媒體用戶的領袖,他為低端媒體用戶解釋媒體消息或內容的含義。通常,意見領袖會被接受意見的人所推崇。」我從來沒把自己放這麼高的段位上,在我心裡,我就是個講大實話的寫推文的,頂多加個谷歌學術用得比較熟練。我也從來沒覺得讀者是「低端」的。
  • 《網絡輿論引導3.0時代輿情工作手冊》來了!
    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以技術為基礎的網絡輿論場發生了深刻的變革,與之相適應的網絡輿論引導面臨升級。有專家概括稱,網絡輿論引導經歷了以政府為中心的1.0時代和以公眾為中心的2.0時代,現如今進入到以每一個民眾為核心的3.0時代,其核心是以大數據為基礎,以算法為驅動,以每一個民眾為中心,為每一個民眾提供最優質的信息服務。
  • 養蜘蛛 有錯嗎?
    「 養蜘蛛   有錯嗎但可能爬友們還真不知道,不僅商家喜歡宣傳捕鳥蛛適合做寵物,其飽有量也不低,去年據說在淘寶還能搜到有上述捕鳥蛛售賣,屬於節肢類中大火的寵物。的確是這樣,不喜歡的人對蜘蛛可能有天生的恐懼,但是還是希望這種引導能少一些,客觀看待多一點,這樣的傳播導向真的應該變一變了。
  • 於歡案:珍惜司法和輿論的良性互動
    主流媒體回應民意關切引導輿論走向十八大以來,司法機關複查一些陳年積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平反昭雪了內蒙呼格吉勒圖案、河北聶樹斌案、四川陳滿案等,極大地修復和提振了公眾對法治的信心。與此同時,在夏俊峰案、賈敬龍案,以及一些基層執法衝突事件如北京雷洋案、太原王文軍案中,公眾輿論和司法機關,基層執法者職業群體和新聞媒體,也出現了不小的意見分歧。這次山東聊城的命案中,主流媒體率先發聲,表達了對民意關切的誠懇回應。
  • 被寓為「輿論寡頭鐵律」的沉默螺旋理論,面對90後網民的崛起還能稱為鐵律嗎?
    公眾意見」,倒不如說是「公開的意見」。在聖經舊約裡面記載的大衛王,就利用公眾的意見氣候成功的樹立起對他個人的擁護,而在舊約的那個時代,人們甚至還沒有發明『公共輿論』這樣的詞語,人們對意見氣候一無所知,那是政治家的天生擁有的本領。沉默的螺旋當中,有喧鬧的一邊,也有沉默的另一面。喧鬧的一邊是誰?自古以來,知識分子和青年人群最容易成為這一方的主導。這類人群是有文化有觀點,敢於表達的。
  • 中國經濟時報——電商巨頭更應重視培養農村意見領袖
    而2018年的一號文件《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就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作出了相關部署,無疑會加速這種趨勢。正是看到農村的巨大潛力,電商巨頭們都不遺餘力在「跑馬圈地」。6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鄉村事業部總經理王建勳在2018年度農村淘寶商家大會上宣布,未來三年,將會有15萬個村莊建立天貓優品服務站,佔農村總數的比例約為25%。
  • 洞察未來消費新趨勢 | 意見領袖精選集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聯手Facebook重磅推出意見領袖觀點分享平臺,針對全球化商業所涉及趨勢、戰略、戰術等諸多層面的問題,邀請行業意見領袖,發表未來遠見,創造思想帶來的力量。論壇分為四大主題,涵蓋經濟、技術、創新、資本等領域,每個主題由若干集演講視頻構成,逐集發布。歡迎與我們一起,走進跨越思路之旅。
  • 「全世界最具智慧的專欄」入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全球最傑出的政治首腦、經濟學者、商業領袖、諾獎得主等權威人士對全球時事熱點的解讀。全球政經領域最智慧的觀點和前瞻就在這裡!戳文末閱讀原文即可進入ProjectSyndicate意見領袖專欄!
  • 倒計時3天| 2021意見領袖年會即將啟幕
    12月13日至17日,80餘位重磅嘉賓,5天5大主題論壇—— 「2021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2021金麒麟保險高峰論壇」、2021波特菲勒高峰論壇」、「2021智慧金融峰會」及「2021意見領袖年會」,圍繞銀行、保險、資管、智慧金融以及金融業發展變革展開討論,高規格、高濃度的思想盛宴以饗網友。2021意見領袖年會將於12月17日9:30正式啟幕!
  • 聲音┃凝心聚力:網際網路輿論場治理再觀察
    網上信口開河、好勇鬥狠的聲音少了,網民心態趨於平和。微博熱度也顯著下降。  在東莞掃黃、馬航飛機失聯等熱點新聞中,微博依然表現出微信難以替代的信息豐富和情感濃烈,提示轉型期社會仍然需要微博這樣的公眾意見表達平臺。  ——微信。微信的信息流動,有兩個關節點:一是跨微信群的傳播,二是微信公眾帳號。微信公眾帳號超過300萬個,日均增長8000個。
  • 不好惹,是熱依扎的錯嗎?
    這一行為的爭議點有三個。一.熱依扎作為公眾人物是否具有情緒自由,回擊、擴大輿論戰爭?二.對各種微博的「無差別」轉發,是否混淆了批評和網絡暴力的界限?三.擁有500萬粉絲的明星手握「權力」,她的回擊,對於「素人」來說,是否不公平?熱依扎轉發「素人」微博後,被指濫用「權力」網暴普通人我們來一一剖析。
  • 花子•意見領袖|韓敏:希望中國經濟升級轉型從美業開始
    《花子直播間》:對中國美容意見領袖、花子直播間一直推崇的「回歸專業本質」,通過專業產品、專業服務、專業精神重建消費者信心有何看法?如何提高專業度,我認為不單單只是服務細節、服務流程、服務形態的完善,專業度還體現在技術以及高品質、高標準、高功效上。以人為本,先舍後得。美容行業需要全面升級,從事美容行業的人也許要更高的專業知識,所以我們正在努力和大專院校合作培養行業人才,希望員工能夠接受專業培訓,成為一個有專業精神、專業態度的美容服務人員。
  • 祝華新談輿情進城後的社會治理:如何構築社會輿論的緩衝地帶?
    輿情應對,解決社會輿論所聚焦的問題是第一位的,輿論引導是第二位的。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社會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時期的大一統格局,出現了利益的分化,輿情的圈層化特徵明顯。在具體的民生問題上,社會各界的利益分化造成意見分化。2006年退伍軍人崔英傑在北京中關村路邊賣烤腸時,被城管沒收了借錢買來的三輪車,手持小刀刺傷城管李志強,致其不治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