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讀 | 什麼樣的比較廣告,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

2022-01-28 周公觀娛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5G+物聯網+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使得品牌與消費者的連接成本大大降低,信息篩選成本提高。在此背景下,只有足夠優質的品牌廣告才能抓住消費者,將流量變現。不同品牌會制定迥異的廣告策略,部分企業為了快速搶佔市場份額、更直觀地呈現出產品優勢,在廣告中將自己的產品與同業競爭者的產品進行對比,以突顯其產品或服務優於或異於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的特徵,幫助消費者做出判斷,這種廣告類型就是比較廣告。誠然,比較廣告有利於自身產品進行品牌定位,迅速提高知名度,引起消費者注意,但同時稍有不慎就會有與對比品牌對簿公堂的風險。筆者將就比較廣告引發訴訟的典型案例進行研讀,淺析其中的法律風險。1. 雖然我國法律並不禁止比較廣告,但比較廣告所提供的信息應當全面和客觀,不能貶低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服務或者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廣州市番禺華南摩託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訴宗申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上訴案【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2009)渝高法民終字第43號判決書】2. 以散布競爭對手缺陷為主的直接比較方式會導致相關公眾對兩者的實際品質產生誤解。——慈谿市公牛電器有限公司訴上海市楊浦區君藍電腦經營部等虛假宣傳、商業詆毀糾紛案【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2017)滬0110民初3376號判決書】3. 比較廣告對象的可識別性,並不要求消費者能夠直接從產品上識別出該產品的生產商,只要產品的包裝、型號、特性等相關因素與商品或特定經營者產生指向性,一般消費者能夠在特定環境下識別即滿足這一特性。——上海美芙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訴湖南廣播電視臺衛視頻道等商業詆毀糾紛案【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2013)浦民三(知)初字第764號判決書】4.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關於虛假宣傳和商業詆毀的規定存在一定競合關係。在對比性廣告中,將同類產品進行直接、明顯、肯定的優劣對比,必然影響其中被列為較劣一方的產品在公眾中的評價,在構成虛假宣傳的同時又可能構成商業詆毀。——重慶美的製冷產品銷售有限公司訴重慶明輝格力電器銷售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2012)渝五中法民終字第04749號判決書】1. 雖然我國法律並不禁止比較廣告,但比較廣告所提供的信息應當全面和客觀,不能貶低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服務或者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廣州市番禺華南摩託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訴宗申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上訴案案情簡介:廣州飛鷹摩託車品牌在雜誌上刊登廣告,在廣告下半部分登載的內容為「2007年6月,中國市場調查研究中心公布了2007年全國摩託車等行業的產品市場用戶滿意度調查結果,在眾多知名中國摩託品牌的激烈角逐中,飛鷹力壓群雄,在品牌摩託市場成長力項目中榮獲最高分95分」,該文字旁邊標註了一張關於品牌摩託車市場成長力比較的圓柱圖,圖中排列了飛鷹、宗申等十家摩託車企業,其中飛鷹成長力分值為95分,位列第一名;宗申成長力分值為73分,位列第十名。法院認為:涉案廣告中的圓柱圖和文字說明內容將「飛鷹」品牌的市場成長力排名第一,而將「宗申」品牌的市場成長力排在末位,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準,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可以理解為「宗申」品牌在市場成長力方面明顯落後於「飛鷹」品牌的意思表示。而關於品牌摩託市場成長力的對比數據來源缺乏客觀依據。法院最終認定,涉案廣告中所使用的有關品牌摩託市場成長力的數據缺乏客觀依據,貶低了原告宗申公司及其產品,損害了原告宗申公司的商品聲譽,因此可以認定涉案廣告構成了商業詆毀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被告華南公司作為廣告主沒有盡到合理的審查義務,應承擔侵權責任。類似的判決還有浙江飛爾康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等訴安華高半導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商業詆毀糾紛上訴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15)滬高民三(知)終字第74號判決書)。該案中法院認為,「我國法律並不禁止對比廣告宣傳,但對比廣告提供的商品信息應當是全面、客觀、充分的,不能不正當地損害競爭對手。上述缺乏真實性和完整性的產品對比宣傳,對閱看宣傳資料的相關公眾而言會產生誤導,認為被告產品優於原告產品,對原告商譽造成損害。」2. 以散布競爭對手缺陷為主的直接比較方式會導致相關公眾對兩者的實際品質產生誤解,構成商業詆毀。——慈谿市公牛電器有限公司訴上海市楊浦區君藍電腦經營部等虛假宣傳、商業詆毀糾紛案案情簡介:品勝授權的經銷商店鋪,在其貨架上將某牛排插和品勝智能排插進行拆解、並排放置,在進行對比時使用採用回收塑料、採用銅線焊接、大多無過載保護裝置、沒有USB接口等語句介紹某牛排插,使用耐熱度更高,更牢固,使用壽命更長等詞語介紹品勝智能排插。宣傳資料標題為「好貨不怕比,品勝排插更安全」,以拆解的排插圖片及文字形式對比了「傳統排插」與「品勝排插」,文字內容與店內某牛排插和品勝智能排插的文字比對介紹基本一致。法院認為:雖部分店鋪沒有直接指明針對的對象是公牛排插,但根據公牛排插在排插市場的知名度,消費者可以從「某牛」中辨別出指向的對象即為公牛排插。上述方式均應認定為比較廣告,屬於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將自己的商品與競爭對手及其商品進行對比的廣告。將拆解的公牛排插及品勝排插放在店鋪櫥窗中對外展示,該對比的方式具有突出公牛排插缺陷的意圖,不論這些缺陷是否客觀存在,這種以散布競爭對手缺陷為主的直接比較方式會導致相關公眾對兩者的實際品質產生誤解。因此法院認定被告君藍經營部採用拆解比對的方式,散布虛偽事實詆毀原告,損害了原告的商業信譽與商品聲譽,構成商業詆毀。3. 比較廣告對象的可識別性,並不要求消費者能夠直接從產品上識別出該產品的生產商,只要產品的包裝、型號、特性等相關因素與商品或特定經營者產生指向性,一般消費者能夠在特定環境下識別即滿足這一特性。——上海美芙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訴湖南廣播電視臺衛視頻道等商業詆毀糾紛案【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2013)浦民三(知)初字第764號判決書】案情簡介:2013年5月20日,湖南衛視《越淘越開心》欄目播出一期《做辣媽不做大媽》節目,內容主要是介紹膠原蛋白粉產品,用實驗方法鑑定證明千金公司產品的獨特性。節目中,主持人將三個品牌的產品倒入A、B、C三個玻璃杯中,5秒鐘後出現特寫鏡頭即B品牌對應的中間一個水杯上方的產品包裝被清晰顯示,持續時間約5秒鐘。在此過程中,A、B品牌對應的兩個水杯中的粉末沒有完全溶解,C品牌對應的水杯中的粉末即主持人所稱的千金公司的產品入水後隨即溶解,在主持人手指A、B品牌對應的水杯時,主持人及嘉賓稱其為偽劣產品、有大量的脂肪和雜質、估計純度不足30%。法院認為:涉案視頻中的商品與原告商品在整體外觀、標識細節上具有高度同一性,且通過原告的銷售及廣告宣傳,「MiNOCN」商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指向原告,且刻意給予特寫鏡頭,使消費者能清晰辨別出原告產品的外形及使用標識。在被告未提供反證的情況下,可以認定涉案視頻中的比對商品系原告商品。同時,對原、被告的商品以溶解率高低為標準進行質量功能優劣的比對,作出原告商品為偽劣產品、有大量的脂肪和雜質、估計純度不足30%的比對結論,缺乏事實和科學依據,損害了原告的商品聲譽,構成商業詆毀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4.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關於虛假宣傳和商業詆毀的規定存在一定競合關係。在對比性廣告中,將同類產品進行直接、明顯、肯定的優劣對比,必然影響其中被列為較劣一方的產品在公眾中的評價,在構成虛假宣傳的同時又可能構成商業詆毀。——重慶美的製冷產品銷售有限公司訴重慶明輝格力電器銷售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2012)渝五中法民終字第04749號判決書】案情簡介:珠海格力公司分別在《看天下》、《新周刊》雜誌上刊登內容為「1赫茲,好變頻,最低功率只需45瓦,讓節能舒適1路領先」的廣告宣傳其生產的使用1赫茲技術的空調產品;重慶美的公司分別在《新女報》、《渝報》上刊登關於「美的全直流變頻空調」的廣告,該廣告的顯著位置標有「全直流比1赫茲好,為什麼?」字樣。法院認為:由於涉案廣告「全直流比1赫茲好,為什麼?」是宣傳上訴人銷售的美的全直流變頻空調,會使相關公眾產生聯想並形成美的全直流變頻空調比珠海格力公司生產的1赫茲變頻空調質量、性能好的看法,但上訴人舉示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全直流空調比1赫茲空調好,故「全直流比1赫茲好,為什麼?」的廣告沒有事實依據,對變頻空調進行片面對比,足以造成相關公眾誤解,構成虛假宣傳。因被上訴人是銷售珠海格力公司1赫茲變頻空調的經銷商,其銷售的產品被誤解為質量、性能沒有上訴人銷售的產品好,其商譽也會受到損害。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關於虛假宣傳和商業詆毀的規定存在一定競合關係。在對比性廣告中,將同類產品進行直接、明顯、肯定的優劣對比,必然影響其中被列為較劣一方的產品在公眾中的評價,在構成虛假宣傳的同時又可能構成商業詆毀。

從上述法院的判決中可以歸納出對比廣告案的以下特點:首先從法律適用上,經營者在對比廣告中若存在誇大自己產品、貶低其他經營者產品的行為,會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2019年修正)》第八條第一款對「虛假宣傳」的規定和該法第十一條對於「商業詆毀」的規定;其次,要認定對比廣告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關鍵在於比較對象是否屬於一般消費者可識別的競爭對象、比較廣告的內容是否虛假不實或引人誤解。上述判決中被告公司一方面通過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指明比較對象,另一方面通過虛列數據或者片面對比對消費者進行誤導,構成不正當競爭。宣傳營銷是流量時代品牌經營者的必要手段,但貶損同業經營者的行為可能「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產品的優劣應當由消費者來評說。

案例研讀丨頭條vs騰訊,網際網路企業的不正當競爭如何認定?

歡迎添加助手「周小娛」

與律師直接對話,還可加入影視娛樂法討論群/企業商譽保護討論群哦👇

「周公觀娛」由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周俊武率領的精英律師團隊傾力出品。「周公團隊」主要從事智慧財產權及民商事爭議解決等法律業務,在文化娛樂、影視遊戲、網際網路等多領域有極為豐富的經驗,系中國最早及領先的專業娛樂法團隊之一。

聯繫方式:zhou_junwu@jtnfa.com;010-57068035

周俊武律師所獲榮譽包括:

錢伯斯(Chambers and Partners)《2020年亞太法律指南》「傳媒與娛樂」領域上榜律師首屆文化娛樂法治評選「傑出娛樂法律師」(2020)

湯森路透ALB中國十五佳訴訟律師(2019)

湯森路透ALB中國十五佳TMT律師(2019)

《亞洲法律概況》(Asialaw Profiles)2020亞洲法律領先律師榜單媒體及娛樂領域知名律師

《商法》推薦的娛樂及體育領域卓越律師團隊(2016)

LEGALBAND中國體育娛樂領域領先律師(2014-2020)

北京市優秀智慧財產權律師(2013)

【免責】本文內容屬於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對有關問題的法律意見。如您需要法律意見或專家諮詢,請向具有專業資質者尋求針對性解答。

相關焦點

  • 雙12:比較廣告構成不正當競爭案件的最新裁判規則
    小編整理了幾類比較廣告構成不正當競爭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學習參考。比較廣告不得造成相互比較的商品或服務之間產生混淆。否則即構成不正當競爭,侵權者須依法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償損失。實驗類比較廣告的比對對象是可識別的競爭對手商品,如若比對內容非客觀真實、比對結果貶低競爭對手商品聲譽,則構成商業詆毀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案例評析:軟廣告是相對於傳統的通過重複、強迫記憶的硬廣告而言的。本案對新型軟廣告的辨識及實驗類對比廣告的規制,具有典型意義。
  • 【案例報告】開發運營帶有廣告過濾功能的瀏覽器不構成不正當競爭
    開發運營帶有廣告過濾功能的瀏覽器不構成不正當競爭——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訴北京世界星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 競爭燃藜·瀏覽器屏蔽貼片廣告構成不正當競爭的認定
    三、一審判決認定奇果公司運營的電視家瀏覽器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適用法律錯誤。1.電視家瀏覽器既未屏蔽優酷網的視頻貼片廣告,也沒有對其造成任何損害後果。通過電視家瀏覽器查詢到優酷網的視頻結果並點擊播放的整個過程,既顯示了視頻來源,又跳轉到源網頁。奇果公司不僅未損害優酷網的利益,反而通過電視家瀏覽器的搜索、連結服務為其帶來了用戶及流量。2.瀏覽器屏蔽廣告的行為並不必然構成不正當競爭。
  • 【案例報告】​向用戶提供具有過濾廣告功能的瀏覽器之行為違反公認商業道德,構成不正當競爭
    向用戶提供具有過濾廣告功能的瀏覽器之行為違反公認商業道德,構成不正當競爭——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與北京世界星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之間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 網際網路環境下新類型競爭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的司法認定標準
    而上述不正當競爭行為,在此前的法例或者案例中並未出現或尚未得到評價。司法如何認定和評價以網際網路技術為基礎展開的新類型競爭行為,有可能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和未來,以及其背後的消費者或社會公眾的利益。目前立法和現實的差異,更使得網際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定性面臨挑戰。
  • 騰訊視頻狀告世界之窗瀏覽器,提供廣告屏蔽是否構成不正競爭?
    ——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訴深圳聚網視科技有限公司其他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案例要旨:行為人開發並運營相關軟體,實現無需觀看片前廣告即可直接觀看其他網絡視頻平臺視頻的功能,該行為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損害了其他網絡視頻平臺依託其正當商業模式獲取商業利益的合法權益,構成不正當競爭。
  • 涉網際網路經典案例 「獵豹瀏覽器」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金山公司開發經營獵豹瀏覽器軟體,該瀏覽器可過濾優酷網視頻廣告。合一公司主張獵豹瀏覽器過濾優酷網視頻廣告的功能系通過修改並誘導用戶修改優酷網參數來實現,對優酷網構成不正當競爭,主張金山公司賠償其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500萬元等。
  • Q:瀏覽器屏蔽視頻廣告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騰訊訴世界之窗瀏覽器案」
    案例報告共計10432字,閱讀大概需要 50分鐘     網際網路領域中新興市場競爭方式層出不窮,例如「騰訊訴世界之窗瀏覽器案」,由於沒有法律明文列舉瀏覽器屏蔽視頻廣告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法律依據不充足的情況下,司法界有不同的看法,由此該案對實務和理論界都有指導價值。
  • 指導案例45號:百度訴青島奧商等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請求判令:1.奧商網絡公司、聯通青島公司的行為構成對原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並停止該不正當競爭行為;第三人承擔連帶責任;2.三被告在報上刊登聲明以消除影響;3.三被告共同賠償原告經濟損失480萬元和因本案的合理支出10萬元。  被告奧商網絡公司辯稱:其不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不應賠禮道歉和賠償480萬元。
  • 競爭燃藜·滬知法院視頻聚合軟體跳過廣告的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
    視頻平臺「廣告+免費視頻」的經營模式受到法律保護,視頻軟體在播放平臺視頻時跳過片前廣告,會損害視頻平臺的商業利益,同時讓自身用戶數量增加,在視頻緩衝過程中嵌入自身廣告的,更會獲取到商業利益,視頻軟體的上述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 騰訊訴"世界之窗瀏覽器"一審敗訴 引導用戶過濾視頻廣告不構成不正當競爭
    騰訊公司認為,視頻廣告收入是其營收重要來源,而世界星輝公司的上述行為影響其對視頻廣告的經營收益,且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及商業道德準則,構成不正當競爭,故訴至法院。北京朝陽法院在昨日公布的判決書中,對世界星輝公司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進行了詳細的審判說理。
  • 廣告攔截行為的不正當性分析
    然2018年1月,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就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訴北京世界星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世界之窗瀏覽器」不正當競爭糾紛、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法院就湖南快樂陽光互動娛樂傳媒有限公司訴廣州唯思軟體股份有限公司「720瀏覽器」不正當競爭糾紛,接連作出瀏覽器屏蔽視頻網站片頭廣告及暫停廣告等行為不構成不正當競爭的認定,一時間引發行業、學界的持續熱議,其中不乏支持和認同法院新判決的意見,亦多援引國外司法機關就廣告攔截未認定構成不正當競爭的判例結論
  • 參閱 | 三起不正當競爭違法典型案例曝光
    點上面藍字質量雲關注微信號 ┊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曝光了近段時間查處的三起不正當競爭價格違法典型案例案例一:打擊詆毀汙名行為——廣州市X測眾享科技有限公司商業詆毀案簡要案情:經查,當事人在2019年推銷藻油商品期間,在其註冊持有的微信公眾號「小X花測評」、今日頭條號「小X花測評」欄目以及搜狐號「小X花測評」欄目等,通過設置不合理的比較條件,在上述網絡平臺上宣傳不客觀、不全面、對競爭對手XX
  • 百度訴第三方強行增加廣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2015年4月15日發布)關鍵詞:民事 不正當競爭 網絡服務 誠信原則【裁判要點】  從事網際網路服務的經營者,在其他經營者網站的搜索結果頁面強行彈出廣告的行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商業道德,妨礙其他經營者正當經營並損害其合法權益,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的原則性規定認定為不正當競爭。
  • 使用他人商標作為企業字號可構成不正當競爭
    使用與他人商標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字號,即使正常使用企業名稱而不構成突出使用,倘若主觀上具有攀附註冊商標商譽的惡意,客觀上足以造成市場混淆,亦構成不正當競爭
  • 競爭燃藜·比價工具不當過濾搜索結果構成不正當競爭
    二、被訴插件未經允許在淘寶網插入廣告,插入插件LOGO、插件二維碼、插件自身的促銷、優惠券、收藏、薅羊毛等大量跳轉按鈕,獲取了不正當利益。三、被訴插件的比價行為不具有公益性與客觀性,比價數據來源不明,內容隨時變動,信息不具有權威性,誤導消費者並非法獲益,其實質是通過不正當競爭手段劫持流量的行為。四、被訴插件通過其網站,使其廣告獲得曝光,並促成大量點擊與成交,需要付出相應的對價。
  • 瀏覽器屏蔽視頻廣告不正當競爭問題研究 ——兼評「騰訊訴世界之窗」案
    [9] 曹麗萍:《技術運用與商業模式競爭的邊界——評析瀏覽器過濾視頻廣告行為的不正當競爭性質》,《電子智慧財產權》,2015年第5期。[10] 董慧娟,周杰:《對瀏覽器過濾視頻廣告功能構成不正當競爭的質疑》,《電子智慧財產權》,2014年第12期。[11] 張 為:《美國視頻網站 Hulu 的盈利模式及借鑑意義》,《中國記者》,2014 年第6期。
  • 《數碼大冒險》抄襲《拳皇》構成不正當競爭
    近日,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以下簡稱上海知產法院)審結天津益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趣公司)與上海羽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羽盟公司)著作權侵權與不正當競爭糾紛上訴案,維持一審判決,判令羽盟公司立即停止涉案遊戲軟體不正當競爭行為並賠償益趣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160萬元。
  • 國浩視點 | 屏蔽、攔截網絡視頻廣告,屬於不正當競爭?
    競爭關係的認定「優酷訴金山」一案中,優酷實際從事的是視頻網站的經營,而金山主要從事瀏覽器的經營,就經營內容而言,兩者並非屬於同業,被告金山提出答辯意見,認為其與優酷不存在競爭關係,因此不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
  • 模仿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裝裝潢」,易構成不正當競爭麼?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作者:吳迪  北京市品源律師事務所原標題:淺析模仿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裝裝潢易構成不正當競爭如果造成了消費者的誤認,極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在近年來的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中,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裝裝潢糾紛具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擅自模仿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混淆、誤認的,即構成不正當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