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到底有什麼好?人類為什麼非要移民火星?

2021-02-07 宇宙界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宇宙界」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我們的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會有更新,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火星有稀薄的大氣,但是沒有氧氣。火星與地球一樣,有四季分明的氣候,冬季最低溫度為零下125℃,夏季最高22℃,平均氣溫-63℃。火星上曾經有過滔滔大水,而且在火星南極地層下發現了大量、易開採的可用冰塊,這位人類開闢火星土地用途提供了方便。

火星上的綠黏土和火山灰,有利於植物生長;火星大氣中有足夠的二氧化碳氣體,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能,使農作物獲得比地球上更大的豐收。火星上到處都是氧化鐵等氧化物質,可還原出氧氣來。

火星上有豐富的能源。如風能比地球上要豐富得多;火星上有地熱能;還可利用二氧化碳和氫製造甲烷燃料;也可用重氫進行核發電等等。火星上有火山活動和水流衝擊形成的各種金屬富礦,這比散布在土石中的月球金屬元素優越得多。

馬斯克說:「如果我們把每個人移居火星的成本控制在200萬美元左右,就可以開創一個大市場。預計地球上1萬至2萬人願意移民外星球,人們不用節衣縮食在地球上買房,攢下的錢可以用於移居太空。

在馬斯克的眼裡,他認為前往火星最好的周期是26天。因而他計劃每年打造100艘火星星艦,10年完成1000艘的計劃。打算在2050年發送100萬人前往火星。他認為這樣能極大限度地緩解地球上人們就業困難的問題。畢竟開墾火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人類現在的工作跟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類似,而人類領導的火星協會則將如「愚公移山」般逐步實施這個驚世駭俗的移民計劃,也許1000年後,當溫室效應最終摧毀地球的時候,人類不得不把火星作為第二個地球。一些性急的「火星人」甚至設計好了未來火星共和國的國旗,這面好似法國國旗的旗幟,顏色不是法蘭西的藍白紅,而是紅綠藍。

在火星上建幾處化工廠,不停地製造四氟化碳。如果每小時排放1000噸這種氣體,30年內火星的平均溫度將升高27.8℃。這項過程預計耗能5000兆瓦,5個核電站就可以滿足這些能量需求。

由於火星變冷,大部分二氧化碳都被土壤吸收冰冷凍起來。當人類完成改造火星第一步後,溫暖的氣候將使這些二氧化碳釋放出來。土壤中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可以在20年內讓火星溫度再升高5.6℃,這時候一些冰開始融化成水,水也開始蒸發,並形成雨雪等天氣現象。

隨著土壤中二氧化碳的不斷釋放,到2250年,火星上的大氣含量將達到0.21個大氣壓,相當於地球的五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是二氧化碳。此時的火星居民不用穿太空服就可以走出戶外,當然他們還需要氧氣袋;普通飛機可以在火星上起降;人們還將建設一個帶有穹頂的封閉型城市。

一旦火星赤道附近的溫度長年保持在0℃以上,火星上就可以有穩定的液態水供應,到2250年,火星已經可以生長植物,最先考慮培育的,應該是能夠促進光合作用的菌類和苔蘚。

植物的生長,意味著氧氣的產生,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逐漸變成氧氣。

為了加快製造氧氣的速度,火星居民將大規模種植各種植物,並小心處理各種垃圾,因為垃圾腐敗會製造大量二氧化碳。此外,基因工程將幫上大忙,那時科學家將培育出能釋放更多氧氣的「超級植物」。

前面的規劃看起來似乎很順利,50年就可以製造大氣,再過50年可以在火星上散步,但接下來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要使火星植物釋放出足夠人類自由呼吸的氧氣,大概需要1000年。在這1000年裡,火星居民要不停地種植、收穫,努力「生產」更多的氧氣。

最終火星移民計劃是否能夠順利實施呢?一切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朋友們,你們期待在火星上生活嗎?或者你們會懷疑火星適合人類生存嗎?

相關焦點

  • 人類會移民火星嗎?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新京報訊(記者 鄧琦 倪偉)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 在這種情況下,大約每26個月出現一個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地球到火星之間的飛行路徑是最短的,也是最省燃料的,因此一般選擇在這一段時間去發射。具體的發射日期確定,還跟實際的軌道設計、火箭的發射運載能力、地面氣象、空間天氣等密切相關。 二問:火星探測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 假如人類移民火星……
    大家都知道一個詞叫反向文化傳播,就是說一部分人類移民火星之後,交流方式會產生變異,同時這種交流方式也會反過來影響地球上的人。人類探索火星,其實跟當年歐洲的大航海時代很像。坐一艘船出去,能活下來的機率不到一半。它與人類探索宇宙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大航海時代伴隨著徵服和殺戮,但人類探索宇宙,目前並沒有殺戮的出現。至於火星有沒有生命,我們還沒有辦法完全證實。
  • 火星,為什麼是人類移民太空的首選地?
    各種科幻電影裡,人類把火星當作移民太空的目的地。現實中,浩瀚星空,人類都爭相選擇火星作為探測目標。2020,火星將會很熱鬧,美國、中國和阿聯都有去火星的計劃。人類為什麼如此執著於火星?這或許要從人類的火星情結說起。
  • 【通識公開課第6期】人類移民火星有沒有可能?(6.17 周五)
    人類移民火星有沒有可能?探索深邃迷人的外太空,一直是人類的嚮往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再加上距離我們最近的月球,為什麼偏偏是火星看起來最適合呢?據研究,火星南北兩極覆蓋有大量的冰蓋,一旦融化,將會產生大面積的水域,水的出現正是生命存活的關鍵指標。
  • 人類離火星移民還有多遠?
    升軌後的環繞器並不是大家想像中「卸載」後的一身輕鬆,此刻它需要迅速肩負起對火星表面進行遙感探測的任務,同時選擇恰當的時機來將巡視器的數據「中繼」傳向地球。在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的軌道上準確指向地球,相當於要在2米開外瞄準繡花針孔,而且要在環繞器自身還在不斷的飛行運動情況下,時刻保持住瞄準狀態。
  • 漫步太陽系:人類移民火星,有幾種方法?
    為什麼木衛一看起來特別像雞蛋蔥花餅?在前幾天的文章中,小丫放了一張照片讓大家猜是什麼:人類想到火星定居,要怎麼改善火星的生存環境?長久以來,很多人都夢想「移民」火星,比如《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更狂熱的則要數「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他一度宣稱自己要在火星上退休。火星沒有大氣層,溫度也很低,但火星兩極的冰蓋中含有大量的冰和乾冰,如果能想辦法讓冰蓋融化,就有可能釋放出大量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從而形成「溫室氣體」,讓火星升溫。升溫又可以進一步融化冰蓋,並形成火星升溫的「良性循環」。
  • 火星移民指南
    曾經,火星是科幻作家們馳騁想像力的重要場所,在他們的筆下,湧現出豐富多彩的火星人、火星運河、火星社會。而今,隨著40多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實施,火星已經成為太陽系中除地球外,人類了解最為透徹的行星。火星移民從曾經的遙不可及,到現在僅有一步之遙。電影《火星救援》講述的就是2030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實施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的故事。
  • 中國將於2020年登陸火星,我們離火星移民還有多遠?
    曾幾何時,探索火星似乎還是很尖端的科學技術,甚至屬於"科幻"範疇。但最近幾年,這事兒似乎悄無聲息的即將成為可能了。火星適合人類居住嗎陽光,空氣和水,是人類生存的三大基本條件。無論哪一顆星球,只要滿足這三點,就有成為人類下一個家園的潛力。而火星恰好同時具備這三點。火星到底適不適合人類居住?
  • 深度解析—馬斯克究竟要如何移民火星—完結篇
    通過了解SpaceX在做什麼,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你的態度會發生180度大轉彎,再也不會認為人類移民到火星是徹頭徹尾的無釐頭,而會認為這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實現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這和你真的相信這事能發生是不同的。即使你在讀本文時同意文章的觀點,但如果要你立馬拿出1000美元來打賭,賭人類在20年內能不能上火星,你極可能賭"不能",因為在你的內心深處,你壓根就不是真正接受本文的觀點。
  • 人類為了拋棄地球移民火星,到底做了多少的努力?
    (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號探測器拍攝畫面)在火星發現水資源後,超模君的朋友圈炸了!怎麼大家都在期待去火星生活!!!這個距離地球約為5500萬公裡的星球,為何人類要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它呢?儘管沒有完成飛近火星考察的任務,但作為人類發射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它被普遍認為是人類火星之旅的開端。
  • 人類移民火星的福音:火星發現大量液態水,面積比海南還大
    人類探索太空,有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尋找地外生命,而火星則是人類尋找外星生命的第一站。
  • 花20萬美元移民火星?馬斯克火星移民詳細計劃來襲!
    馬斯克稱,人類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選擇待在地球面臨滅亡,或是成為太空文明的一份子。火星移民計劃的目的,是使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這也是馬斯克創立SpaceX公司的初衷。各位親,準備好了咩?宇宙飛船要起航啦!
  • 火星特輯(一) ▏移民火星不再是夢,一起來看看建築師們的「非」狂想計劃
    地球到火星的距離是地月距離的三千倍,想要移民火星可不像北京人去紐約那麼簡單,先來看看它為我們準備了怎樣的環境。在這個直徑僅為地球一半的近鄰上,重力僅為地球的五分之二,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稀薄且寒冷異常,又因火星沒有磁場的保護,太陽風和宇宙射線可以肆意橫掃星球表面,如果人類直接裸露在外,最多只能存活不到10 分鐘。
  • ——火星移民計劃
    這些在常人眼裡不可能實現的幻想,馬斯克有可能實現嗎?他究竟是瘋子還是營銷天才呢? 今天段子菌和大家聊聊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今後也會陸續解讀馬斯克的各種「不切實際」。 早在2015年,馬斯克向媒體透露了移民火星並在火星建立社區的計劃。
  • 邯鄲「火星移民」候選人李大鵬:不信是騙局
    很多人都會說非「火星移民候選人」李大鵬莫屬。  自從央視報導了面向全球招募志願者移民火星的「火星一號」計劃公布了候選名單的消息後,我市80後小夥兒李大鵬就一直被媒體包圍著。可以說,羊年春節是在全國媒體的電話和鏡頭包圍中度過的。  2月23日,李大鵬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 2024年移民火星不再返回
    是的,你沒聽錯,他們是在甄選「火星人」,被挑選出來的人將在2024年前後送往火星,他們將會擁有「火星戶口」,成為火星上的第一批住民。如果你有機會去火星,但前提是要定居在那兒,永遠不再返回地球,你會籤署這樣的協議嗎?火星移民營區想像圖「火星一號」太空艙內景想像圖這是一場被全世界質疑的甄選。
  • 2030:火星移民路線圖
    一旦在地球上面臨難以抵禦的重大災難和危機,人類就可以移居火星,在那裡開拓新的家園。每當我在報告中提到載人登陸火星,或者移民火星時,很多人會覺得不靠譜,是科幻。但隨著人類對火星越來越了解,知道那裡有什麼可以支撐人類在火星上的生存,以及航天技術、相關科技領域近年來取得的巨大突破,使人類登陸火星和移民火星這一不切實際的想法,正在變得越來越可行,離我們越來越近。
  • 移民火星 — SpaceX公司的方法和理由(4)
    今天,已經沒人談論火星,很少有人會想火星會和不久的將來會產生什麼聯繫。除非我錯過了什麼重大情況,或有什麼不可預計的事發生,否則在今後10-20年裡,人們必將開始前往火星。你在有生之年或許就有機會去火星。
  • 移民火星真有希望了
    根據天文學家對於生命宜居帶的定義,火星上應該是有液態水存在的,也有可能存在著生命跡象。自從19世紀末科學家發現了火星上一些疑似運河的跡象之後,關於火星人的傳聞便不絕於耳。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甚至有個電臺說火星人從新澤西入侵,準備進軍華盛頓,這一消息引發的恐慌波及了上百萬人。火星人雖然是假,但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去哪裡尋找火星生命,一直是天文學家和普通大眾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 火星移民,分幾步走?
    由於缺乏大氣層保護,水星周身遍布隕石坑,是一個難以孕育生命的蠻荒之地。人類對水星的探測也極其艱難。由於水星質量很小,引力只有地球的38%左右,導致人類的探測器很難被水星的引力捕獲。即便被捕獲,在強大的太陽引力作用下,也極易偏離軌道。人類已有的探測表明,「探水」對於人類了解過去很有幫助,但是對於人類渴望的星際移民未來,則毫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