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已至,皓月當空。月亮的陰晴圓缺,對於詩人、科學家、佔星家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寓,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尤其都離不開它。
首先,它引發了潮汐的起落,對於行船是關乎生命安全的。其次,月亮圓缺的變化往往與不同的天文現象相關聯,歷史上許多通用的天文曆法因此對於月亮變化周期的精準推算預測十分依賴。此外,月光對於在野地裡的旅人影響實在很大,尤其是在晚間照明主要依靠火光的古代。
關於後者,一個有趣的故事是有關活躍於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早期英格蘭伯明罕的月光社(Lunar Society)。這群紳士們雖然為以「lunaticks」(狂人)自居,但他們並不是什麼恐怖神秘組織,而是在月圓之夜定期聚會,討論包括科學、自然、機械、化學甚至哲學與詩歌等各種學問,盡興之後借著皎潔的月光各自安全回家。
雅典月之狂想天文表
其核心成員包括當地著名的醫生兼詩人達爾文,著名的陶瓷商韋奇伍德,哲學家託馬斯·戴,化學家詹姆斯·凱爾,鐘錶及儀器製造商維特赫斯特等,正是在他們的聚會中生性優柔寡斷的瓦特終於將自己發明的蒸汽機推向社會,而達爾文與韋奇伍德兒女的聯姻誕生了月光社乃至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其生物進化的理論是現代科學的基石。
無怪乎有歷史專家評價這群喜歡月光的飽學之士們創造了現代世界,帶來了機械化、平等主義和啟蒙思想。
寶璣5717世界時表
迄今沒有資料能夠證明以上這些學者們涉足過月相研究或者月相機械的發明創新,而曾經乘坐貝格爾號做遠洋旅行的達爾文似乎也沒有對船長菲茨羅伊帶來的眾多船鐘有特別興趣。
不過關於月相一位受過良好科學培訓的18、19世紀英國科學家一定是爛熟於心的——因為月亮運行周期平均為29天12小時44分3秒,約等於29.5天,所以一般的月相圓盤齒輪採用29.5天的雙倍數——59作為輪齒數(即59個齒)。
引入鐘錶,這也意味著有兩個朔望月的出現,因此月相圓盤上往往繪有兩個相對的月亮圖案。
萬國葡萄牙系列萬年曆月相表
月相圓盤齒輪被傳動齒輪推動,每天轉過一齒。然後通過月相圓盤上的圖案和錶盤上的月亮窗口對應。59天為一個周期,顯示出每一天的月相狀況。由於這種月相機構在每個月內的運轉時間都比朔望月周期少了44分3秒,所以每32個月就會累計出近乎一天的誤差。
為了彌補這個誤差,通常在鐘錶殼側面設有一個調整按鈕。為了解決普通月相機構的精確度問題,鐘錶師又研製出天文精確度的月相機構。比如,朗格1號月相表的月相圓盤齒輪通過幾個減速輪與小時齒輪連動,月相圓盤以緩慢而持續的方式轉動,與普通月相圓盤齒輪每天轉過一齒的情況完全不同,保證了月相盈虧顯示的高精度性,每122年的誤差僅為一天。
而雅典的月之狂想(Moonstruck),通過揭示地球、太陽、月亮三者的天文關係,只要持續擁有動力,十萬年內都不需要校正,是迄今為止最為精準的月相表了。
雅典月之狂想
從技術的角度看,月相小時可以放在鐘錶盤面的任何位置,但從審美上看,放在不同的位置情趣大異,尤其是中秋時節更讓人雅興大發。試舉幾例: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出自宋代蘇軾的《陽關曲·中秋月》
萬國葡萄牙系列萬年曆月相表,同時顯示南北兩個半球的月相。
萬國葡萄牙系列萬年曆月相表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出自唐代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格拉蘇蒂原創典型的不對稱偏心盤面上,月相的設置也配合著同樣個性化的風格。
格拉蘇蒂原創PanoMatic+Lunar偏心月相表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出自宋代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
寶璣5717世界時表,文質彬彬氣質過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出自唐代王維的《鳥鳴澗》
最常見的月相安排,萬寶龍 Chronométrie Vasco da Gama 全日曆表是特別經典的例子。
萬寶龍 Chronométrie Vasco da Gama 全日曆表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些許變化的巨大不同,朗格1號陀飛輪萬年曆錶的精心布局。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出自唐代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另一個常見的布局,但積家雙翼系列月相日曆表在機械方面完全不同於普通表款。
積家雙翼系列月相日曆表「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出自唐代戴叔倫的《蘭溪棹歌》
掛在天邊,類似帕瑪強尼 Tonda 1950 Lune的月相表尤其有古典風情。
帕瑪強尼 Tonda 1950 Lune的月相表
正是因為月相布置的靈活性,讓人們可以根據不同設計的特點自由馳騁想像。比如愛馬仕 Arceau L』heure de la lune 月相表,將南北兩個半球的月相在上下轉動。
愛馬仕 Arceau L』heure de la lune 月相表
而卡地亞的Rotonde de Cartier 晝夜顯示月相錶盤面上部是晝夜顯示,下部則是顯示月相的不同變化。
卡地亞的Rotonde de Cartier 晝夜顯示月相表
讓人想起些什麼呢——
「窗暗雲遮月,林明葉墜霜。」
出自宋代釋智圓的《自嘲》。
中秋到了,天涼了……
給晨報君加油,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