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8月11日,聯想發出了2021/22財年第一財季(即2021年Q2)財報,業績創歷史新高,收入1094億元,淨利潤30.1億元,同比增長119%,實現翻番。
自從去年疫情後,聯想的業績就一路高歌猛進。2020年,聯想核心主業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在所有大區均實現大雙位數營業額增長,第四季度中國增幅超過80%。今年一季度,聯想業績也創了當時的歷史新高。
聯想業績好轉受益於疫情之後的宅經濟,也是近年3S變革的新成長。DCCI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今天的成績是聯想厚積薄發的結果,「可以說是預料之中。」
財報發布後,聯想集團港股股價大幅上漲,漲幅一度接近10%,市值接近1000億港元。截至收盤,聯想漲幅7.37%,市值965億港元。
受益宅經濟
聯想最大業務是智能設備業務,包括手機和電腦、Pad等。該業務本季度收入947億元,同比增長28%。運營利潤70.8億元,增幅43%。
電腦業務也是受疫情帶來的「宅經濟」影響最大的業務。數據分析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達到6560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15%,儘管受疫情影響市場仍存在不確定性,但眾多商用客戶正準備重返工作崗位,並將升級到具備更高移動性的設備。
其中,聯想集團以1550萬臺筆記本電腦出貨量排名第一,同比增長14%,市場份額為24%。第二至五名分別是惠普、戴爾、蘋果和宏碁。2020年,聯想PC銷量同比增加12%,也是全球市場份額第一。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們現在每天使用電腦的時間大大增長了,個人電腦的更新周期在縮短,滲透率在持續提高,個人電腦市場的總量到2025年都將至少保持當前規模,且更高價值的商用客戶的需求正在快速恢復。」劉興亮告訴記者,聯想的PC增速有望持續。
3S轉型有了收穫
聯想財報中,增長較多的還有智能基礎設施和智慧服務業務,分別實現58%和43%的同比增幅。聯想目前正在發力的3S業務佔總營收的比例超過25%。
聯想此前曾被認為過度依賴電腦業務,2019年,聯想提出3S智能化轉型。3S指的是Smart IoT(智能物聯網)、Smart Infrastructure(智能基礎架構)、Smart Vertical(行業智能)。聯想試圖通過3S戰略擺脫在PC、手機、伺服器領域的瓶頸,向服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在今天發布的名為「擎天架海雲龍風虎」聯想中國全員郵件中表示,3S業務的市場空間比PC更具想像空間。
根據IDC的預測,到2025年新IT服務將成為超萬億美元規模的市場,其中即便是傳統模式的支持服務,也大有潛力可挖。劉興亮告訴記者,這三類服務的利潤空間都遠高於單純的硬體設備,其規模的增長也會帶來盈利的提升。
不過,聯想目前也面臨壓力。此前在業績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稱,對聯想而言,包括晶片等在內的PC組件的持續缺貨帶來供應的壓力不小,尤其是晶片供應壓力,不只是PC、平板,包括電動車對晶片要求很高,聯想預計晶片缺貨還會持續12-18個月,供應情況決定了PC銷量增長。
高盛今日發出研報稱,雖然對聯想全球領先的PC(個人電腦)市場地位和不斷增長的軟體和服務保持積極態度,但鑑於PC市場的飽和,在WFH(居家辦公)以及SFH(居家學習)的兩年增長後,料PC將出現下降趨勢。
劉興亮向記者分析,聯想業績近一年內連創新高,並不等於已經到達頂點。隨著各行各業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加速,聯想也面臨著如何把握市場機遇、不斷提升盈利能力、更可持續發展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