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義大利羅馬一大教授喬治•帕裡西(Giorgio Parisi)獲得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2-01-24 留意風向標

義大利教育中心綜合有關官方媒體報導,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授予義大利羅馬智慧大學喬治·帕裡西(Giorgio Parisi)教授。該獎項於10月5日上午11時45分公布:"他的突出貢獻是發現從解剖學到行星尺度的紊亂和物理系統波動之間的聯繫"。喬治·帕裡西是羅馬智慧大學理論物理系教授,義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並任林西學院院長(2018-2021年)。他是繼古格列爾莫·馬爾科尼(1908年)、恩裡科·費米(1938年)、埃米利奧·塞格雷(1959年)、卡洛·魯比亞(1984年)、裡卡多·賈科尼(2002年)之後,第6位在物理學領域獲得認可的義大利人。2021年,他被授予沃爾夫獎,因"與量子動力學有關的革命性發現和複雜紊亂系統的研究"而成為義大利科學院的首位獲獎代表。

帕裡西於1948年在羅馬出生。1970年在尼古拉·卡比博教授的指導下畢業於物理學系。他在義大利國家和物理研究院弗拉斯卡蒂實驗室開始了他的科學生涯,先為義大利國家科學院成員(1971-1973年),後來成為該研究院(1973-1981年)的研究員。在此期間,他長期在國外學習研究,先後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1973-1974年)、布雷斯-蘇爾-伊維特高級科學學院(1976-1977年)、巴黎高等師範學院(1977-1978年)任研究員。他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流體動力學、凝聚物、超級計算機等物理學領域做出了許多決定性貢獻和並得到了廣泛認可。他撰寫了關於神經網絡、免疫系統和動物種群運動的文章。2010和2016年,他獲得了Erc歐洲研究理事會的兩項資助,撰寫了六百多篇科學論文。他獲獎無數,1992年,他因對無序系統理論的貢獻而獲得博爾茨曼獎章(國際純物理和應用物理學聯合會每三年頒發一次的熱力學和統計力學最新成果獎),2011年,德國物理學會授予其馬克斯·普朗克獎章。他於1987年獲得費爾特裡內利物理學獎,1993年獲得Italgas獎,1999年獲得迪拉克理論物理學獎, 2002年獲得義大利總理獎,2003年獲得恩裡科·費米獎,2005年獲得丹妮·海尼曼獎,2005年獲得諾尼諾獎,2006年獲得伽利略獎,2007年獲得微軟獎,2009年獲得拉格朗日獎,2011年獲得維託裡奧·德西卡獎,2012年獲得特羅伊斯物理學獎, 2013年獲得自然科學獎導師獎,2015年獲得EPS歐洲物理學會高能和粒子物理學獎,2016年獲得EPS美國物理學會拉爾斯·安薩格獎。2021年,他獲得了著名的沃爾夫物理學獎。同樣在2021年,他獲得被學術界譽為「諾獎預測風向標」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Clarivate Citation Laureates)。他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歐洲科學院、歐洲科學院和美國哲學學會的成員。

 

請大家關注義大利。義大利不僅有足球、時尚和設計,還有科學。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兩人揭示全球氣候變暖真相,另一人與楊振寧屬同一類型
    瑞典皇家科學院今天宣布,將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日裔美籍科學家真鍋淑郎、德國科學家克勞斯·哈塞爾曼、義大利科學家喬治·帕裡西
  • 複雜的世界 簡單的規律 —— 2021年諾貝爾物理獎科學背景介紹及解讀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真鍋淑郎和阿塞爾曼拿下了一城,帕裡西拿下了另一城,兩城具有很高的共性,又有不同。從統計物理的觀點看,描述多體非線性相互作用的複雜系統分三個層次,即微觀的分子動力學描述、介觀的 Kinetic 描述或朗之萬方法描述(平均場近似也是其中之一)、宏觀的流體力學描述。從微觀到宏觀,通過近似方法不斷減少系統自由度,突出主要物理過程,使得問題得以求解。
  • 2021諾貝爾物理獎:誰是全球變暖之父
    2021年的諾貝爾物理獎,被授予了美國科學家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德國科學家克勞斯·哈塞爾曼( Klaus Hasselmann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其中一位為女性科學家!
    Mayor)和日內瓦大學教授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獲獎,理由是「他們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發現」。作為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五大獎項之一,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與其他諾貝爾獎相比,物理學獎的薦舉和甄選過程更長、更縝密。諾貝爾物理學獎規則規定,獲獎者的貢獻必須「已經受時間的考驗」。這意味著諾貝爾委員會往往會在科學發現的數十年以後才會為此頒發獎項。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官宣」得主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
  • 眾望所歸,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引力波
    1964年加入麻省理工,1973年至2001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2001年起任名譽教授。2016年2月,LIGO團隊向全世界宣布,成功探測到來自於兩個黑洞合併的引力波信號,雷納·韋斯是當時參與新聞發布會宣布上述消息的四位科學家之一。
  •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剛剛,2021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對我們理解複雜系統的開創性貢獻」,一半授予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和克勞斯
  •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美國科學家Rainer Weiss, Barry C.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再落選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來源:21Tech(News-21)作者:楊清清編輯:李清宇、劉雪瑩北京時間10月6日晚間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
  • 剛剛,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獲獎理由是...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美國科學家Rainer Weiss, Barry C.
  • 丘成桐:第一個獲得菲爾茲獎的華人數學家,有望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與本次菲爾茲獎相關的兩個人開始浮現在媒體面前。 在頒獎之前呼聲頗高的哥倫比亞大學數學教授張偉(37歲)就是中國人,他得到了菲爾茲獎的提名,但沒能得獎。 與Peter Scholze同一年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大賽金牌的北大數學天才柳智宇也浮現在公眾視野。柳智宇2006年曾經以滿分的成績力克Peter Scholze,為國爭光。但是,命運是如此的詭譎,2018年的8月1日,Peter Scholze成了菲爾茲獎得主,而柳智宇卻成了北京西郊一座佛教寺廟裡的一名僧人。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日裔科學家獲
  • 【快訊】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這兩位科學家
    (摘自維基百科)梶田隆章(1959年-),是日本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現任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所長、同研究所附屬宇宙中微子觀測信息融合中心負責人。梶田隆章受業於小柴昌俊、戶塚洋二,2002年三人共同獲得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201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埼玉縣出身,埼玉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畢業。
  • 日美3名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國瑞士科學家共同得獎
    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50分許,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瑞士科學家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 和瑞士科學家迪迪埃·奎洛茲 (Didier Queloz)。
  • 三位科學家分享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由於能耗低,LED燈在許多不發達地區依靠當地低成本的太陽能就能使用,對於全球15億尚未能受益於電網的人口來說,這種新型光源帶來了更高的生活品質。雖然這項發明僅有「20歲」,但它已經使人類獲益匪淺。三名獲獎者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1萬美元)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金。與往年相同,物理學獎是今年公布的第二個諾貝爾獎項。接下來的幾天裡,諾貝爾化學獎等其他獎項將逐一揭曉。
  • 投票 | 誰能獲得2017諾貝爾化學獎?
    ,但這並不妨礙科學家們把諾獎季當作是一場盛大的科學派對,把預測諾獎得主當作是派對的重要助興節目。明日,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就將揭曉獲獎者的名單了。哪些科學家可能獲獎呢?鋰電池是這個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事物。沒有鋰電池,手機和電腦就不會得到那麼廣泛的應用。光從對世界帶來的巨大影響力而言,鋰電池確實配得上獲得諾貝爾獎。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時隔55年女性科學家再奪桂冠
    根據她在Waterloo大學的官方簡歷:說到諾貝爾物理學獎,首先想到的是一連串在物理課本上為人熟知的名字,還有就是這是華人獲獎最多的諾貝爾獎。歷史上先後共有6位華人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理由也是發現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恆。
  • 解讀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成果
    ◆ 附文:《他們聽見了宇宙的聲音——記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記者丨胡丹丹 黃堃我們可以通過傾聽聲音來分辨樂器的種類和質地,物理學家也通過類似方式來研究宇宙。引力波就是這樣一種「時空的漣漪」,它能被極為靈敏的探測器「聽」到,向我們傳遞宇宙的信息。
  • 【物理歷史】近十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諾貝爾獎(瑞典語:Nobel priset,英語:Nobel Prize)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