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慌了,家樂福坐不住了!這家神一樣的超市終於來中國了......

2021-02-15 華人瞰世界

寫了這麼長,Costco東西賣這麼便宜,還提供這麼多遠超預期的服務,它怎麼賺錢?說了它十大「奇葩」服務後,那我們就再來說說Costco這個「心機boy」的賺錢模式吧!

事實上,做那麼多服務,Costco的目的只有一個——引流,把路人甲乙丙丁全部引到會員體系裡來。

享受它的極致服務,首先要成為會員,而成為會員,就得交一筆入會費。Costco的會費分兩檔:60美元/年和120美元/年。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幾十到百來美元的會費,它全球可是有8000多萬會員啊!並且還是一年一付!

在過去的一個季度中,Costco的營業額為282億美元,全公司淨利潤為9.68億美元,其中會員費收入就達6.44億,貢獻了67%。

因為Costco的變態服務,它會員續籤率奇高——驚人的90%!也就是說平均10個會員中,第二年還有9個會續籤!

在美國,電商的崛起同樣讓實體商家叫苦不迭,沃爾瑪、梅西百貨等品牌紛紛陷入關店潮。然而Costco卻以獨特的會員制+低毛利+我們上面列舉的「奇葩」模式成功抵禦了零售業的衰退。

它用這種方式把美國人的線下購物變成了一種信仰。也許雷布斯有一句話說中了:「進了Costco,不用挑、不用看價錢,只要閉上眼睛買,這是一種信仰。」

雷布斯還說:「做小米的時候,我真正學習的是這幾家公司:同仁堂、海底撈、沃爾瑪和Costco。像同仁堂一樣做產品,貨真價實,有信仰;向海底撈學用戶服務,做超預期的口碑;向沃爾瑪、Costco這樣的公司學運作效率。Costco給我的經驗就是,低毛利是王道。只有低毛利,才能逼著你提高運作效率。」

眾所周知,會員制wholesale超市購買優惠商品是需要繳納高額的會費,而Costco幾乎是全同行競品中會費最高的,但在天貓上消費者不需要花一分錢。舉例,最新2017年6月1日調整後的Costco會費明細:

基礎會員年費為60美元(折合約385元人民幣),而更高級擁有年度消費2%最高返現750美元的執行會員年費為120美元(折合約790元人民幣)。

換言之,想要在Costco真正買到便宜貨,是必須依靠會員卡且基於大批量消費的基礎上才能達成的。

若實體沿用天貓模式採取降低門檻,甚至0門檻的方式顯然會對Costco會造成直接利潤的損失,這顯然是這家上市公司和全球其他地區消費者所不要願意看到的,但若通過高扣點以犧牲價格優勢為代價,那麼又無法對電商平臺和傳統商場形式口碑優勢,相信這將是眼下Costco最頭疼的一個問題。

實際上,中美兩國存在著巨大的市場差異,生搬硬套北美經驗來華淘金,成功與否還有待觀察。類似Costco的零售案例的也更應理性判斷,可借鑑但不可全盤複製或無故吹捧。

據了解,在中國大陸絕大部分的中、大型商超選址位於鬧市區、居民樓3-5公裡範圍內,而最後1公裡內則有便利店與社區店完成覆蓋,市中心商業區與住宅區的分界十分模糊,因此在人流高密集度和區位近的優勢下保證了中國城市傳統商超與便利店的高頻消費。

低頻、批量採購的模式對於絕大部分中國中產階級消費群體而言,交通工具並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批量採購所導致的對家庭倉儲空間的巨大限度佔用——中國家庭2~4名成員居住的公寓樓並不適合北美居住區那種獨立別墅所具備的家庭倉儲空間,甚至連中國家庭廚房冰箱的生鮮冷藏空間都無法與Costco所售的產品包裝相匹配。

當低頻,批量採購的模式無法在本土維持時,消費形態即刻只能演變為中高頻、中低量級的消費形態。那麼這種形態會有什麼問題?

國內用戶的高頻、少量的消費習慣已經被電商平臺養成,加上區位的劣勢帶來的交通與時間成本問題使得Costco在高頻消費這條路上很難走通。如果Costco這種倉儲式批發超市無法做到周期性的大量出貨,對於其貨品周轉,尤其是生冷冰鮮食品的損耗問題將帶來極高的成本。

如果Costco開始本土化採買策略

將遇到什麼阻力?

由於入華時間晚,尋找合作供應商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同時又要保障其產品品質達到Costco的入駐標準並控制在行業實體零售,甚至電商零售價格水平線以下,難度並不小。

沃爾瑪入華超過21年,且擁有大量供應商資源,同時又是京東的股東之一。而眼下,中國大陸能夠擁有大批量自營採買能力的電商和實體公司,都剛好處在同一陣營。儘管阿里巴巴完全具備這個潛力,且作為Costco的合作方,零售通產品從理論上看可以助推其一臂之力。但至少當下沃爾瑪和京東的聯合將會對Costco造成不少的壓力。

若Costco成功轉型本土化運作,隨著中國中產階級消費群體數量的急劇暴漲,國內大中型外資、合資以及本土商超將迎來最大的挑戰。騰訊、阿里的電商平臺必然也將加入到一場史無前例的商超亂戰中。

在美國受到追捧的會員制超市,在中國又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

掃碼加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點擊圖片閱讀

相關焦點

  • 沃爾瑪慌了 家樂福坐不住了 這家神一般的超市來中國了
    >有一家神一樣的超市這家叫做Costco的超市終於要殺到中國開業了!Costco官方確認:中國大陸第一家店即將在上海落地,並且其天貓旗艦店將會先一步開業。消息一經曝出,沃爾瑪坐不住了,家樂福坐不住了,大潤發、華潤萬家通通坐不住了!這不是來了一頭狼,而是來了一條貪食蛇!
  • 中國超市38年簡史:如何在沃爾瑪、家樂福的壓迫下成長?
    2007年,中國連鎖超市十強榜單中,外資超市佔據半壁江山;十年之後,2017年的十強榜單中,只剩下沃爾瑪、家樂福和麥德龍。不過,在這一階段,臺資、本土企業並不是其中的主角,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等歐美老牌超市企業在一線城市勢如破竹,他們都是大陸和臺企商超學習的對象,家樂福是其中光環耀眼的明星。
  • 美國有個超市叫沃爾瑪,法國超市叫家樂福,中國的超市叫?
    美國有個超市叫沃爾瑪,法國超市叫家樂福,中國的超市叫?                                                         那麼提到超市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哪個超市呢?是沃爾瑪?家樂福?
  • 中國超市倒閉遍地,這家超市卻打敗了沃爾瑪!
    早在2006年的德國市場與沃爾瑪正面交鋒,結果沃爾瑪在虧損數億美元後徹底退出德國市場。不僅如此,這家企業還殺向沃爾瑪的老巢——美國,到2014年已拓展了1300餘家門店。在美國一項名為「超市在消費者中受歡迎程度」的調查中,阿爾迪斬獲第一名,得票數遠超過沃爾瑪。目前在全球擁有6800多家分店,其中德國國內分店達到4000家,其餘2800多家分布在歐美和大洋洲的11個國家。
  • 美國超市叫沃爾瑪,法國超市叫家樂福,德國超市叫麥德龍,中國超市叫什麼呢
    說到超市,美國有沃爾瑪,法國有家樂福,德國有麥德龍,那麼中國的超市叫什麼名字呢?不得不說,超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事實上,超市首先出現在美國,然後傳播到歐洲,逐漸才傳播到中國,這是一種非常方便的零售模式。去超市買東西已經成為人們閒暇時間不可缺少的活動。現在在中國,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在超市購物已經成為人們休閒時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美國有個超市叫沃爾瑪,法國有個超市叫家樂福,中國有個超市……
    因為日常需要的很多東西超市裡面一般都是可以買到的,現在的超市也都是比較大的。休息的時候去超市,回來的時候都是滿載而歸。大家都知道美國有一個非常大的超市叫沃爾瑪,法國超市有一個家樂福,中國的呢?超市最早出現的時候就是在美國,然後傳到歐洲,日本,中國,我們國家也開始有了超市這樣的零售的模式。有了超市以後對我們的生活確實有了很大的便利,慢慢的去超市買東西成為了我們的習慣。
  • 零售超市終於坐不住了!家樂福網上商城開進京城
    既可享受實體超市的貨全和正品,又可輕鬆在家坐等快遞上門。
  • 家樂福中國給了永輝超市一次「神助攻」? | 閩商觀察
    永輝董事長張軒松指揮下的超級物種勢如破竹,永輝Bravo接踵而至,馬化騰為其助威,更讓永輝超市與移動互聯「相戀」。超級物種亮相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近日,永輝與騰訊,再度聯手,讓一個多月來家樂福出售中國業務的「緋聞」塵埃落定。這又將對中國零售行業造成怎樣的影響?
  • 不要神話,無論是阿爾迪還是Costco—都改變不了中國零售業!
    據說,阿爾迪將在其澳洲總部從中國社區的華人中招募一批僱員,為阿爾迪打入中國市場做準備。話又說回來了,用實體店來落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時過境遷,中國零售業早已不是20多年前沃爾瑪、家樂福可以橫衝直撞闖入的那個市場環境了。
  • 家樂福超市要「賣身」了嗎?
    在中國,讓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型超市無外乎那麼幾個——大潤發、永輝超市、沃爾瑪、家樂福 等等,然而近年來,在電商的衝擊下,現在實體超市的生意也是不好做了。2017年,家樂福在中國的營業額是480億人民幣,淨利潤只有3200萬人民幣,按照營業額算,家樂福排在第七,落後於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等傳統競爭對手,也落後於永輝超市這個新晉對手。
  • 超市界「大魔王」Costco好市多強勢進駐上海!
    沃爾瑪、家樂福在中國似乎已經成為超市的代名詞而提到Costco(好市多)中國消費者可能並不那麼熟悉它被稱為「反沃爾瑪」、「價格警察」是排名僅次於沃爾瑪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它是一個讓購物變成一種信仰的賣場是一個把「顧客就是上帝」顛覆的社區在雷軍眼裡它是小米的品牌燈塔
  • 顛覆沃爾瑪 完敗家樂福,這家牛叉的超市要來中國搶生意了
    今天介紹一家全球一流,超級碉堡的爆品——德國超市阿爾迪(ALDI)。 2016年,全球超市巨頭沃爾瑪迎來35年來最差業績,全球關店269家,裁員1.6萬。 阿爾迪曾在德國市場與沃爾瑪正面對決,在阿爾迪極致低價和強大的品牌忠誠度的壓力下,沃爾瑪毫無招架之力,在虧損數億美元後於2006年退出德國市場。 但是在沃爾瑪的大本營——美國,到2014年,阿爾迪已拓展了1300餘家門店。在美國一項名為「超市在消費者中受歡迎程度」的調查中,阿爾迪得票數遠超過沃爾瑪,斬獲第一名。
  • 沃爾瑪、大潤發要哭了?剛剛全球最大超市突然殺入中國
    在美國costco所到之處,沃爾瑪都必須退讓,業績銷量大幅下滑;苦不堪言!當美國90%以上的家庭都已經被壟斷拿下的時候,costco終於盯上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潤發!華潤萬家!沃爾瑪中國!全都危險了?
  • 大媽凌晨5點排隊,貨架搶購一空,全球最大「窮人超市」終於開到中國
    編輯 | 何曉峰作者 |  風清來源 | 電商頭條(ID:ecxinwen)  這家窮人階級的超市:東西便宜,大媽凌晨5點排隊;全球10000多家店,沃爾瑪要繞道走;佛系經營卻讓創始人成德國首富;……終於在中國開業啦!
  • 別了,家樂福!
    這意味著,家樂福已經賣身騰訊、退出中國。是的,你根本不敢想像,這家歐洲第一,全球第二,曾經擁有11000家門店,員工超50萬人,服務超20億人的超級大賣場,正在裁員、賣身、轉型自救的泥潭中瘋狂掙扎。自2008年以來,家樂福業績便連年下滑,每年以10%的速度一路傾頹。
  • Costco超市是個啥?中國開業畫風慘絕人寰,上海人擠破頭排隊3小時也要進去買買買...
    於是,網友們坐不住了,紛紛吐槽:「這不是買東西,這是來送命!」還有網友表示被擠到懷疑人生:「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人!」Costco不像家樂福、沃爾瑪,商品種類多但質量參差不齊,看看上海門店內的情況就知道,我們沒有豪華的裝修,也沒有不間斷的購物音樂,但是我們有最低的毛利和最優的品質,因此也有著最高的回頭率。Costco倉庫運載約4000個SKU(庫存單位),而大多數超市則為30000個。據悉,上海首家門店SKU不超過3400,而一家十幾平的便利店,通常SKU約為3000。
  • 沃爾瑪、麥德龍、家樂福線上『爆發』:誰會通關?
    而在5月初,家樂福也被媒體曝出,從4月15日起,家樂福中國的網上商城啟動內測,主要售賣食品雜貨。這家在電商上遲遲未見任何動作的外資零售企業,終於在2015年按捺不住,加入線上大軍的行列。  如果不是知道這不可能,還真以為他們是在中國市場抱團約好的一致行動。
  • 再見,家樂福
    昨天,家樂福發布公告稱:家樂福與騰訊和永輝籤署了一份對家樂福中國潛在投資意向的條款清單,同時,法國也總部宣布將裁員2400人,將經營中心轉向電子商務和有機產品。這個消息的意義是,一直懸而未決的家樂福中國終於成功「賣身」給騰訊了。
  • 家樂福的生死一戰
    並且這種情況還普遍存在於美妝、嬰兒產品等部分商品,這些人有組織有目的地將家樂福會員店中的這些產品分批全部買光,留給付費會員的只有空蕩蕩的貨架。這事逼得家樂福站出來,控訴競爭對手對供應商施壓「二選一」,禁止為家樂福供貨,但供應商在開業前的毀約被家樂福方面拒絕。這個競爭對手不言自明,直指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超市。
  • 永輝首超沃爾瑪,大潤發成「超市一哥」!2019年中國連鎖百強出爐!(附完整榜單)
    本文來源 | 中國零售網綜合   數據 |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開資料導讀:2019年中國連鎖百強榜單發布,詳細解讀來了。▲ 截圖來源: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百強排名有哪些變化呢?1、家電巨頭蘇寧、國美繼續位居一二位。2、快消品排名變化大,華潤萬家位居第二,高鑫零售位居第一,永輝超市超過沃爾瑪位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