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獲得創業點子,請別試圖把創業點子「想出來」,而是要尋找未被解決的問題,最好是你自己遇到的問題。
最好的創業點子通常有三個相同之處:它們是創始人自己要、自己能做出來、別人不認為值得去做的東西。微軟、蘋果、Yahoo、Google 和 Facebook 都是這樣開始的。
1. 從需求出發
為什麼說解決你自己遇到的問題如此重要?原因之一是,這保證了問題是確實存在的。你只應該在真實存在的需求上面花功夫,這點再明顯不過,但目前來說,創業公司所犯的最常見的錯誤就是試圖解決一些偽需求。
我自己也犯過這樣的錯誤。1995年,我開了家公司,想要把藝術畫廊搬到網上。但實情是,畫廊壓根就沒想要走到網上去。那我為什麼還在這個愚蠢的主意上面花了半年時間呢?因為我沒有關注用戶,腦中生造了一個與現實無關的平行宇宙,傻乎乎地埋頭浪費時間。
直到我試圖說服用戶付費時,我才明白我的平行宇宙是錯的。即便如此,我還是心有不甘,費了很長的時間試圖糾正回來。我自己陷進去了,在開發上花了大量時間,一心想著一定要讓他們接受!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創始人會做一些沒人要的東西呢?因為在一開始,他們的創業點子就是想出來的。這樣做相當危險:不僅想不出來幾個好的idea,還會產生一堆聽上去合理但實則錯誤的idea,你一不小心就被「忽悠」進去,試圖把它實現出來了。
在YC 我們會把這類idea 叫做「生造的」或「情景劇」式的創業點子。
想像一下,電視連續劇的主角之一開始創業了,然後編劇就得琢磨點東西出來讓他去做,但好的創業點子可不是想有就能有的,於是,編劇就會編一個聽去合理但實則糟糕的點子出來。
舉個例子:為寵物主人打造一個社交網絡。這一聽上去好像也沒什麼不靠譜的:養寵物的人何止千萬,為了寵物,他們一個個又灑心血又灑錢的。那麼,如果有這麼一個寵物主人之間能互相交流的網站,他們憑什麼會不喜歡呢。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興趣,只按2%-3%計算忠實用戶,那用戶數也達百萬級別了。你可以向他們提供專門的商品,又或者對高級功能收費。
這類點子的問題在於,在你向你養有寵物的朋友介紹時,他們不會說:「我絕不會用這東西。」而是會說:「嗯,可能我會用得上吧。」等網站正式上線後,還會有更多的人認為這個idea是合理的。他們自己不會去用,至少目前不會,但他們會想像別人會有使用的可能。如果整個世界都是類似的反應,那最終連一個用戶你都得不到。
2. 好的想法像一口井
一個創業項目推出以後,必須得有一些的的確確是需要該產品的用戶存在——不是指那些用完一天就算的人,而是迫切需要它的人。通常這類用戶群在一開始的時候都比較小,背後的原因是:如果有大量的人迫切需要某樣東西,而這樣東西只需一家創業公司的努力就能把它實現出來,那它很有可能早就存在了。
這就意味著,你得在一個維度上妥協:你要麼創造許多人都只要一小部分的東西,要麼就只針對一小部分人做他們切實需要的東西。
請選擇後者吧。可以這樣說,不是所有這類idea都是好的創業idea,但所有好的創業idea都是屬於這一類的。
請想像一下,x軸代表所有可能需要你的產品的人,y軸代表他們需要的程度。如果把這個模型三維化,就可以把x看成是一個圓,需要你的產品的人被圈在中間;他們對產品的需要程度則用縱深的y軸表示。
Google 是個巨大的火山口:用戶數量龐大,也離不開它。剛剛起步的創業公司無法開挖這麼大一個火山口。所以你就有必要選擇所要的洞的形狀:要麼是口大但較淺的洞,要麼就像一口井一樣,口小但較深。
「生造的」創業點子通常屬於第一種,有大量的人會對寵物主人的社交網絡表示有那麼點興趣。
幾乎所有好的創業點子都屬於第二種。微軟在做出Altair Basic (BASIC直譯器的一種,由比爾·蓋茲及保羅·艾倫於1975年共同為Altair 8800電腦所開發)的時候,就成了一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