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下午,小米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款遊戲本產品。多年來,小米進軍筆記本行這件事也從人們心中虛無縹緲、不值一哂的傳聞逐步變成了現實。
誠然,這確實對產業帶來很大的促進。那麼,小米最新的遊戲本的性價比怎樣,具體的市場前景又如何呢?我們今天就來簡單點評一番。
小米遊戲本外觀頗具特色
我們首先來回顧小米遊戲本的基本情況。小米遊戲本的模具為15.6英寸、2.7KG(官網數據)的常規遊戲本產品,高配版採用i7 7700HQ +GTX1060 的主流甜點配置,低配版採用i5 7300HQ 與GTX1050Ti的低端遊戲本配置 ,整機使用雙風扇四熱管(或稱2+3)的薄型散熱模組,適配器為180W級。
散熱配置比較厚道
從發布會展示的信息來看,小米遊戲本可以說達到了2017年主流甜點級遊戲本的配置水平,外觀也有一定的辨識度,作為第一款類型產品其完成度很高。然而,在2018年春季這個節點,小米遊戲本的優劣就很難說了。
接口大滿貫名不副實
在外觀方面,小米遊戲本強調自己的「低調」與「輕薄」兩大特色。的確,小米遊戲本無logo、方正的外觀風格與其自家的小米Pro等產品有很強的一致性,甚至讓一部分人產生了大號XPS 15的聯想。
從外觀上來說,小米的氣質類似雷蛇與靈刃的一些輕薄遊戲本,去掉了後者的一些個性化元素,像是個加厚的商務本。
仔細看厚度對齊線可見端倪
小米在宣傳中將自己的遊戲本定位成了「輕薄」遊戲本,就輕這個字來說,他2.7千克的重量其實是非常尷尬的,且不說和微星GS63(約1.83千克)、華碩GX501等2.4千克以內的正統輕薄本面前抬不起頭來,面對常規的藍天、廣達系模具遊戲本也毫無優勢可言。小米在官網中計算的20.9毫米厚度甚至沒有把散熱格柵算進去,存在明顯的誤導傾向。
就他借鑑了惠普Spectre系列的纖細轉軸來看,反而顯得機身厚度非常大。單說輕薄二字,小米遊戲本或者強於惠普、聯想、戴爾等常規品牌,但無法同神舟T96C 這種8000元級輕薄遊戲本相比,更不用說高端輕薄本模具了,其重量控制甚至可以說是黑點。
—1—
硬體—49年加入國軍?
2017年3月AMD Ryzen系列銳龍八核CPU橫空出世,給Intel粉絲的心理帶來了巨大創傷。一時間,i7 7700K 用戶成為1949年加入國軍的杯具代名詞。
其實,在筆記本上,7代酷睿的命運也沒有好太多,低電壓版半年就被8代酷睿取代,其標準電壓遊戲本即將在4月3日正式發布。
8代標壓Cinebench R15 在1020到1300之間(圖片、型號來自網絡,實測大概相符)
ZOL評測室已經掌握了多個品牌大量實測數據,可以不客氣的說,多了兩個核心的8代酷睿遊戲本在CPU性能上比i7 7700HQ 是要強40%以上的。8代酷睿中的i5 H 系列四核八線程型號才是對應i7 7700HQ的產品。
不出意外的話, i7 8750H 遊戲本的定價將會相當親民(參見GTX1050顯卡遊戲本型號大量湧現),i5 8300H 的遊戲本性價比將遠遠超過現有7代酷睿產品。
官網拿GTX970M對比有強烈的穿越感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小米遊戲本發布i7 7700HQ +GTX1060 配置的產品,不但與自己宣傳的「頂級 」二字無緣,也反映出了自己設計經驗的不足、以及供應鏈方面的弱勢。
在發布會上小米曾經展示過」雙拷「視頻,確實表現出了相當的素質,其i7 7700HQ 跑滿了45W功耗並且穩定在了3.1GHz 的頻率上。
客觀地說,這是個不錯的表現,7代酷睿中約有一半的模具可以實現3.1GHz穩定拷機(另一半會不同程度降頻)。
不過,考慮到小米遊戲本的厚度,無論他設置多少出風口,整機的表面溫度都很難控制,薄型風扇帶來的高頻呼嘯聲更是幾乎不可避免。
小米的言辭修飾向來比較矯情
不降頻,確實保證了性能,但薄型筆記本一定無法保證噪音控制和溫度(發布會上的內核溫度也已經是90左右)。這是目前的物理定律,比小米更加強大的傳統輕薄本廠商都難以兼顧這方面的平衡(ZOL評測室曾經遇到過轉軸「自焚」冒火的著名輕薄遊戲本個例),小米筆記本的設計水平可能不錯,但官方的誘導性文案以及對應粉絲們的高期待現象無疑蘊含著相當不理性的成分。
此外,小米的屏幕色域只提到了NTSC,沒有標註對PC用戶實際代表意義更大的sRGB 色域覆蓋情況,省去小鍵盤換來左側防止的一些所謂」功能按鍵「,以及號稱大滿貫的全接口布局,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過度宣傳問題。這些很難說優劣的方案,並不能證明小米的設計多好或者多不好,溢美之詞還是收斂一些比較合適。
—2—
設計定位與市場空間
其實,網上有很多用戶反映小米筆記本的售後承包商態度有一些問題,ZOL內部一些同事自購持有的小米系列筆記本產品也頻繁出現過觸控板失靈之類的小問題,但不經過調查,單純空洞地拿這些來抨擊小米擴張過快,軟性體驗非常糟糕,但考慮到有倖存者偏差,這些個例並不是特別有說服力,傳統品牌筆記本大量入門產品線的平均質量可能更差。
頂配8999超出米粉預期 也超出中立群眾的預期
在市場定位上,小米遊戲本特有的低調普通外觀,帶來了很大的制約。 遊戲本需不需要低調?需不需要個性化的張揚外觀?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從目前已經培育了十數年的市場來看,遊戲本的主要用戶來自點到點移動的高性能需求者、剛工作對PC總體積敏感的青年購買力人群和部分學生黨。
三大主力人群中,低調只對某些年齡較大的遊戲玩家和部分需要用遊戲本兼職充當視頻、圖片處理的」文藝「用戶起作用,他們的佔比還是相當小的。小米遊戲本的」低調「「簡約」特質,恐怕難以迎合市場多數人的胃口。
XPS 15 和微星GS40 才是輕薄高性能本制高點 找外星人當對手是邏輯混亂
這是因為,外觀低調是設計用戶的追求,遊戲本兼職只是為了便宜。主流生產力套件(比如Adobe全家桶)對GPU的需求不高,很多趨近於無,小米配備的GTX1060顯卡,以及隨之而來的厚度重量損失對真正「低調」的用戶來說相當累贅。
如果真的有核心專業用戶需要利用CUDA 單元來進行複雜運算,那麼GTX1060這種甜點級的GPU反而會顯得性能不足,有這種需求的用戶當然也有充足的預算購買MaxQ GTX1080的真」輕薄「本。 小米發布的是體重不夠輕的輕量級遊戲本(配置定位和市場定位)是無法完成重度工作站任務的。
對沒有設計、渲染需求的傳統遊戲用戶來說,低調奢侈有內涵的氣質反而是另類,常見的核心遊戲用戶可以粗略地概括為奢侈黨、夠用黨和性價比黨。其中, 奢侈黨的核心要求是辨識度,小米這種代工廠範兒十足(雖然不是公模)的外觀與此風馬牛不相及。
對夠用黨來說,每一分錢都用在配置上才是合理選擇,小米的」精緻「優勢無從發揮,售後的劣勢讓人擔憂,在民心上無法同聯想、惠普、戴爾等傳統品牌廠商的普及型遊戲本相抗衡。
除了AE和個別工業製圖軟體 生產力工具對GPU優化仍然不足
小米不是純正輕薄本,來拿同GX501、GS63等產品比性價比是錯誤邏輯;小米的重量拿來同傳統的3釐米、3KG級常規15英寸輕量級藍天系遊戲本相比,不佔優勢,性價比更是弱了不少,更不要說和神舟T96C這種適度放棄散熱的性價比殺手輕薄本相提並論了。
靜態地看,在4月到來前,小米遊戲本性價比到不了最高一擋,但仍高於傳統廠商的普及型遊戲本,也略高於8代酷睿上市前價格未及時調整的ODM公模普通貼牌廠商(他們一般要比神舟、炫龍貴一些)。
神舟不好說是不是更熱 但更輕
然而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4月3日起,8代酷睿遊戲本將全面發布,至少有7家品牌將第一時間爆炸性地推出新品,而且定價不會過於離譜。7代酷睿遊戲本將迅速進入橫盤調整的降價下行通道,在此事件節點發布的、看起來還行但缺失核心受眾的小米遊戲本,可以說並沒有歷史進程上的真正性價比。說來比較繞口,我們還是期待8代酷睿後,小米可以迅速調整,滿足更多消費者的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