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越大,越發現讀書的樂趣,尤其是讀古書。年輕時總以為時間富裕,可以幹很多事,書可以以後慢慢讀。後來發現,並非如此,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但什麼事都沒幹成,書也沒讀。
當然,現在開始讀書,也未晚。學道無倦,不知老之將至也!
這兩天讀《史記·孔子世家》,有些感想,且改變了諸多我對孔子的印象。
這裡記錄部分,與君共享。
1
一直以為孔子對「禮」看得重,循規蹈矩,不容變通。但看下面的經歷,才知道孔子並非如此。
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於匡,今又遇難於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寧鬥而死。」鬥甚疾。蒲人懼,謂孔子曰:「苟毋適衛,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
孔子遂適衛。子貢曰:「盟可負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
大意是:孔子在「蒲」地,被人阻止,蒲人和孔子弟子打了一架,孔子弟子不怕死,浦人害怕了,對孔子說:你們要是不去衛國,我就放你們走。孔子答應了。浦人放孔子出了東門。孔子馬上就朝衛國方向去。子貢問:難道盟約可以背叛嗎?孔子說:被迫立的盟約,神也不聽。
這個回答霸氣嗎?!還覺得孔子迂腐嗎?
想像當時的場景和語氣,行空評說:夫子,可人也!
2
你在外地被人嘲諷奚落,會有何反應?看看孔子是什麼心態。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大意是:孔子到鄭國去,與弟子們分開了,一個人站在東門口。有鄭人跟子貢說:在東門有個人,他腦袋像堯,其脖子像皋陶,他肩膀像子產,但自腰及以下,比禹還差了三寸,看他疲憊不堪的樣子,好像以一條狗呃!子貢如實告訴孔子,孔子欣然笑道:外貌呢,不重要。但他說我像喪家之犬,很形象!確實如此!
忽然想到武則天看到駱賓王寫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其中說:
(武曌)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
當武則天看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時,大為感慨,問群臣:「這是誰寫的?」有人說是駱賓王,武則天責怪裴炎道:「宰相安得失此人!」
足夠自信的人,不會介意其他人說什麼,心胸自然開闊。反之,總在計較別人如何評價者,定然不夠自信。
行空評說:心胸開闊者,應當如斯。
3
孔子一生到處碰壁,道不得行。我想是因為那套「以禮以德」治國理論,在戰國時代行不通,才導致孔子處處碰壁吧。當我看到下面這段,就改變了看法: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 . 於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
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於塗;塗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
大意是:孔子殺了魯大夫亂政的少正卯,參與國政三個月,那些小商販們不故意抬高價格,男女在路上分道而行,路不拾遺,而且外地人來魯國辦事,到城中不用和官員求情,都能得到他們所需之物,並滿意的回去!
原來孔子殺人也是毫不含糊的。再看最後一句,即使在當今社會,也很是難得!
這之後,齊國見此情形擔心魯國強大,用美女去迷惑季桓子,孔子一看不適合待下去,便離開了。
後來有幾個國君都想用孔子,但其謀士提醒道:孔子太有才華,且弟子眾多,以後是禍患。所以國君雖然仰慕,但都不敢任用。自己不用,又擔心別人用,於是還阻止別的國君用孔子。
孔子自己說:要是有用我的人,三個月能見效果,三年就能取得成功。
可能真是如此啊!半部論語治天下,若無水平,何來此言哉!
行空評說:誤解夫子久已,慚愧之至。
4
我以前疑惑,世道如此之亂,孔子為何不隱世專心搞學問?何苦到處碰壁!看了下面一段,我明白了:
去葉,反於蔡。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為隱者,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曰:「彼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然。」曰:「是知津矣。」
桀溺謂子路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與?」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與其從闢人之士,豈若從闢世之士哉!」櫌而不輟。
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大意是:孔子返回「蔡」的路上,遇到兩位隱士長沮、桀溺在地裡幹活,讓子路去問路。子路被長沮懟了以後,桀溺又跟他說:「天下到處都一樣啊,又有誰可以被改變呢?你與其跟隨那些躲避暴君亂臣的人,還不如追隨那些躲避亂世的人!」子路告訴了孔子,孔子惆悵地說:「天下要是有道,我孔丘何苦參與進來!」
一個超凡灑脫,躲避亂世;一個是為了天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前者讓人羨慕,而後者讓人敬佩!
行空評說:此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也!
5
孔子是個唯心主義者,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哪怕面臨生死也很篤定。看下段:
將適陳,過匡,顏刻為僕,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顏淵後,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懼。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從者為甯武子臣於衛,然後得去。
大意思:孔子在「匡」地被人當成了陽虎,都過來抓他,要殺他,弟子們都很著急。孔子說:「現在上天把『斯文』傳給了我!如果上天要廢掉斯文,就不會傳給我了!既然上天都不想廢掉斯文,你說匡人又能拿我怎麼樣?」
足夠自信,足夠淡定。
聽說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時,總遭受敵機轟炸,警衛員都很緊張,讓主席躲到防空洞,主席經常說:沒事,炸彈炸不到我的。
我想,當時主席內心應該和孔子一樣的想法。
行空評說:人若負使命而活,災禍莫之奈何,世界也會為之讓路!
6
一個人應該如何對待生活?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孔子給了我一些啟示:
明年,孔子自蔡如葉。葉公問政,孔子曰:「政在來遠附邇。」他日,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孔子聞之,曰:「由,爾何不對曰『其為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大意是:葉公問子路,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沒說話。孔子說:「你就告訴他,孔子這個人啊,學道從來不感疲倦,教誨別人不感厭煩,發憤學習時會忘記吃飯,歡樂時會忘記憂愁,不知老之將至啊!」
孔子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六十二歲了。
我們總以為學習是年輕時候的事,但年輕已經過去,現在就不能學了麼?孔子六十多歲還能學道不倦,發憤忘食,莫不是榜樣?嗯,做任何事,都要不知老之將至!
行空評說:學道不倦,悔人不厭,發憤忘食,不知老之將至!以此自勉。
7
看看孔子是如何學習的: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
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闢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
大意是: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學十天後,老師說:「你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說:「我剛學會,還沒掌握技法呢。」過了些時日,老師說:「你已經掌握技法了,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領悟其思想。」過些時日,老師說:「你領悟了其思想,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能體會作曲者塑造的形象呢。」過些時日,孔子默然深思,有所得,說:「我知道作曲者塑造的形象了,那人膚色黝黑,身材碩長,眼睛深邃而遠望,好像成了天下四方的王,除了周文王還能有誰是這個樣啊?」老師聽到這裡,離開坐席拜了兩拜說:「我的老師告訴我,這首琴曲叫《文王操》」
感到汗顏嗎?這就叫學道不倦!
行空評說:看文學作品亦復如是,以此為師!
8
陳人害怕孔子去輔佐楚君,於是召集了一幫人把孔子圍困在野外,日子很不好過。孔子知道弟子們有些想法,問子路、子貢、顏回,對現狀的看法。
孔子知弟子有慍心,乃召子路而問曰:「詩云「匪兕(fěi sì)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齊?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幹?」
子路出,子貢入見。孔子曰:「賜,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孔子曰:「賜,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君子能脩其道,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脩爾道而求為容。賜,而志不遠矣!」
子貢出,顏回入見。孔子曰:「回,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脩也,是吾醜也。夫道既已大脩而不用,是有國者之醜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最後顏回說:夫子的道太宏大,天下沒地方能容納。儘管如此,夫子還應該去推廣,不被容納有什麼關係?不容納才顯君子本色啊!有道不修,是我們的恥辱,有大道他們不用,是他們的恥辱!不被容納有什麼關係?不容納才顯君子本色啊!孔子開玩笑說:顏氏之子,有你如此足矣!如果你有很多財富,我給你當管家好了!
插一句,孔子的母親姓顏。
看子路、子貢和顏回的回答,子路淳樸有赤子之心,子貢世故而道心不堅,只有顏回坦蕩乃安貧樂道,得了真傳。
行空評說:此亦為真正做自己!
9
到了老年,孔子教學生,很講究時機。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齊,戰,疾。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憤不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弗復也。
只有當弟子遇到疑難,且被疑難弄得很焦灼之時,孔子才會去啟發他(不憤不啟)。要是不能舉一反三的弟子,以後孔子也不理他了。
一個人如果不是內在十分想學,講再多也沒用。修行也如此,一個人內心不準備好,就算佛陀親自為師,對他也無用!
行空評說:內在突破之動力,最為關鍵。
10
孔子的一生,虛心好學,對自己要求極高,到老更是如此。
「三人行,必得我師。」「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使人歌,善,則使復之,然後和之。
孔子說他每天憂愁的是:品德得不到修正,學業得不到講習,聽到正義的道理不能施行,有缺點不能改正。
想想當今社會呢?每天擔心的是:錢夠不夠多,房子夠不夠大,車子夠不夠好,自己夠不夠漂亮..
君子,安貧樂道!
行空評說:夫子之憂,君子之行為準繩也!
11
最後
明歲,子路死於衛。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間,予始殷人也。」後七日卒。
孔子說:「泰山就這樣崩壞了啊!梁柱就這樣折斷了啊!哲人就這樣凋零了啊!」說到這裡,他落淚了。看到這裡,我也流淚了!
行空評說:壯哉,夫子!聖哉,夫子!師哉,夫子!
(完)
【七哥閒談】
馬上就是高考了,說不定會考到孔子,可以發給參加高考的家長和學生看看:)
還有幾篇孔子的文章:
來,帶你看個不一樣的孔子!
以孔子為鏡,學處世之道
與《論語》結緣--寫在孔子誕辰紀念日
鬼腳七:從李笑來事件,講幾個孔子的教誨
另外,也肯定會考魯迅吧,哈哈!
兒童節,給魯迅先生的一封信
祝所有考生能超常發揮水平,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
高考來臨,抄一份心經,祝考生考得好一點,臨時抱抱佛腳唄。全國40多個城市舉辦線下抄經活動,掃描二維碼免費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