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不倦,不知老之將至|《史記·孔子世家》讀書筆記

2022-02-01 鬼腳七

年齡越大,越發現讀書的樂趣,尤其是讀古書。年輕時總以為時間富裕,可以幹很多事,書可以以後慢慢讀。後來發現,並非如此,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但什麼事都沒幹成,書也沒讀。

當然,現在開始讀書,也未晚。學道無倦,不知老之將至也!

這兩天讀《史記·孔子世家》,有些感想,且改變了諸多我對孔子的印象。

這裡記錄部分,與君共享。


1

一直以為孔子對「禮」看得重,循規蹈矩,不容變通。但看下面的經歷,才知道孔子並非如此。

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於匡,今又遇難於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寧鬥而死。」鬥甚疾。蒲人懼,謂孔子曰:「苟毋適衛,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

孔子遂適衛。子貢曰:「盟可負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

大意是:孔子在「蒲」地,被人阻止,蒲人和孔子弟子打了一架,孔子弟子不怕死,浦人害怕了,對孔子說:你們要是不去衛國,我就放你們走。孔子答應了。浦人放孔子出了東門。孔子馬上就朝衛國方向去。子貢問:難道盟約可以背叛嗎?孔子說:被迫立的盟約,神也不聽。

這個回答霸氣嗎?!還覺得孔子迂腐嗎?

想像當時的場景和語氣,行空評說:夫子,可人也!

2

你在外地被人嘲諷奚落,會有何反應?看看孔子是什麼心態。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大意是:孔子到鄭國去,與弟子們分開了,一個人站在東門口。有鄭人跟子貢說:在東門有個人,他腦袋像堯,其脖子像皋陶,他肩膀像子產,但自腰及以下,比禹還差了三寸,看他疲憊不堪的樣子,好像以一條狗呃!子貢如實告訴孔子,孔子欣然笑道:外貌呢,不重要。但他說我像喪家之犬,很形象!確實如此!

忽然想到武則天看到駱賓王寫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其中說:

(武曌)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

當武則天看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時,大為感慨,問群臣:「這是誰寫的?」有人說是駱賓王,武則天責怪裴炎道:「宰相安得失此人!」

足夠自信的人,不會介意其他人說什麼,心胸自然開闊。反之,總在計較別人如何評價者,定然不夠自信。

行空評說:心胸開闊者,應當如斯。

3

孔子一生到處碰壁,道不得行。我想是因為那套「以禮以德」治國理論,在戰國時代行不通,才導致孔子處處碰壁吧。當我看到下面這段,就改變了看法: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 . 於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

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於塗;塗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

大意是:孔子殺了魯大夫亂政的少正卯,參與國政三個月,那些小商販們不故意抬高價格,男女在路上分道而行,路不拾遺,而且外地人來魯國辦事,到城中不用和官員求情,都能得到他們所需之物,並滿意的回去

原來孔子殺人也是毫不含糊的。再看最後一句,即使在當今社會,也很是難得!

這之後,齊國見此情形擔心魯國強大,用美女去迷惑季桓子,孔子一看不適合待下去,便離開了。

後來有幾個國君都想用孔子,但其謀士提醒道:孔子太有才華,且弟子眾多,以後是禍患。所以國君雖然仰慕,但都不敢任用。自己不用,又擔心別人用,於是還阻止別的國君用孔子。

孔子自己說:要是有用我的人,三個月能見效果,三年就能取得成功。

可能真是如此啊!半部論語治天下,若無水平,何來此言哉!

行空評說:誤解夫子久已,慚愧之至。

4

我以前疑惑,世道如此之亂,孔子為何不隱世專心搞學問?何苦到處碰壁!看了下面一段,我明白了:

去葉,反於蔡。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為隱者,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曰:「彼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然。」曰:「是知津矣。」

桀溺謂子路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與?」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與其從闢人之士,豈若從闢世之士哉!」櫌而不輟。

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大意是:孔子返回「蔡」的路上,遇到兩位隱士長沮、桀溺在地裡幹活,讓子路去問路。子路被長沮懟了以後,桀溺又跟他說:「天下到處都一樣啊,又有誰可以被改變呢?你與其跟隨那些躲避暴君亂臣的人,還不如追隨那些躲避亂世的人!」子路告訴了孔子,孔子惆悵地說:「天下要是有道,我孔丘何苦參與進來!

一個超凡灑脫,躲避亂世;一個是為了天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前者讓人羨慕,而後者讓人敬佩!

行空評說:此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也

5

孔子是個唯心主義者,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哪怕面臨生死也很篤定。看下段:

將適陳,過匡,顏刻為僕,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顏淵後,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懼。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從者為甯武子臣於衛,然後得去。

大意思:孔子在「匡」地被人當成了陽虎,都過來抓他,要殺他,弟子們都很著急。孔子說:「現在上天把『斯文』傳給了我!如果上天要廢掉斯文,就不會傳給我了!既然上天都不想廢掉斯文,你說匡人又能拿我怎麼樣?

足夠自信,足夠淡定。

聽說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時,總遭受敵機轟炸,警衛員都很緊張,讓主席躲到防空洞,主席經常說:沒事,炸彈炸不到我的。

我想,當時主席內心應該和孔子一樣的想法。

行空評說:人若負使命而活,災禍莫之奈何,世界也會為之讓路!

6

一個人應該如何對待生活?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孔子給了我一些啟示:

明年,孔子自蔡如葉。葉公問政,孔子曰:「政在來遠附邇。」他日,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孔子聞之,曰:「由,爾何不對曰『其為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大意是:葉公問子路,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沒說話。孔子說:「你就告訴他,孔子這個人啊,學道從來不感疲倦,教誨別人不感厭煩,發憤學習時會忘記吃飯,歡樂時會忘記憂愁,不知老之將至啊!」

孔子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六十二歲了。

我們總以為學習是年輕時候的事,但年輕已經過去,現在就不能學了麼?孔子六十多歲還能學道不倦,發憤忘食,莫不是榜樣?嗯,做任何事,都要不知老之將至!

行空評說:學道不倦,悔人不厭,發憤忘食,不知老之將至!以此自勉。

7

看看孔子是如何學習的: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

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闢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

大意是: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學十天後,老師說:「你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說:「我剛學會,還沒掌握技法呢。」過了些時日,老師說:「你已經掌握技法了,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領悟其思想。」過些時日,老師說:「你領悟了其思想,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能體會作曲者塑造的形象呢。」過些時日,孔子默然深思,有所得,說:「我知道作曲者塑造的形象了,那人膚色黝黑,身材碩長,眼睛深邃而遠望,好像成了天下四方的王,除了周文王還能有誰是這個樣啊?」老師聽到這裡,離開坐席拜了兩拜說:「我的老師告訴我,這首琴曲叫《文王操》」

感到汗顏嗎?這就叫學道不倦!

行空評說:看文學作品亦復如是,以此為師!

8

陳人害怕孔子去輔佐楚君,於是召集了一幫人把孔子圍困在野外,日子很不好過。孔子知道弟子們有些想法,問子路、子貢、顏回,對現狀的看法。

孔子知弟子有慍心,乃召子路而問曰:「詩云「匪兕(fěi sì)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齊?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幹?」

子路出,子貢入見。孔子曰:「賜,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孔子曰:「賜,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君子能脩其道,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脩爾道而求為容。賜,而志不遠矣!」

子貢出,顏回入見。孔子曰:「回,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脩也,是吾醜也。夫道既已大脩而不用,是有國者之醜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最後顏回說:夫子的道太宏大,天下沒地方能容納。儘管如此,夫子還應該去推廣,不被容納有什麼關係?不容納才顯君子本色啊!有道不修,是我們的恥辱,有大道他們不用,是他們的恥辱!不被容納有什麼關係?不容納才顯君子本色啊!孔子開玩笑說:顏氏之子,有你如此足矣!如果你有很多財富,我給你當管家好了!

插一句,孔子的母親姓顏。

看子路、子貢和顏回的回答,子路淳樸有赤子之心,子貢世故而道心不堅,只有顏回坦蕩乃安貧樂道,得了真傳。

行空評說:此亦為真正做自己!

9

到了老年,孔子教學生,很講究時機。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齊,戰,疾。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憤不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弗復也。

只有當弟子遇到疑難,且被疑難弄得很焦灼之時,孔子才會去啟發他(不憤不啟)。要是不能舉一反三的弟子,以後孔子也不理他了。

一個人如果不是內在十分想學,講再多也沒用。修行也如此,一個人內心不準備好,就算佛陀親自為師,對他也無用!

行空評說:內在突破之動力,最為關鍵。

10

孔子的一生,虛心好學,對自己要求極高,到老更是如此。

「三人行,必得我師。」「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使人歌,善,則使復之,然後和之。

孔子說他每天憂愁的是:品德得不到修正,學業得不到講習,聽到正義的道理不能施行,有缺點不能改正。

想想當今社會呢?每天擔心的是:錢夠不夠多,房子夠不夠大,車子夠不夠好,自己夠不夠漂亮..

君子,安貧樂道!

行空評說:夫子之憂,君子之行為準繩也!

11

最後

明歲,子路死於衛。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間,予始殷人也。」後七日卒。

孔子說:「泰山就這樣崩壞了啊!梁柱就這樣折斷了啊!哲人就這樣凋零了啊!」說到這裡,他落淚了。看到這裡,我也流淚了!

行空評說:壯哉,夫子!聖哉,夫子!師哉,夫子!

(完)

【七哥閒談】

馬上就是高考了,說不定會考到孔子,可以發給參加高考的家長和學生看看:)

還有幾篇孔子的文章:

來,帶你看個不一樣的孔子! 

以孔子為鏡,學處世之道

與《論語》結緣--寫在孔子誕辰紀念日

鬼腳七:從李笑來事件,講幾個孔子的教誨

另外,也肯定會考魯迅吧,哈哈!

兒童節,給魯迅先生的一封信 

祝所有考生能超常發揮水平,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

高考來臨,抄一份心經,祝考生考得好一點,臨時抱抱佛腳唄。全國40多個城市舉辦線下抄經活動,掃描二維碼免費報名參加:

相關焦點

  • 中國5000年歷史沉積下來的三千精華語,終於匯齊,不轉也收藏!
    (論語)2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25.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26.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2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28.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29.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30.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國學|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您身邊的防傳管家:添加【反傳聯盟】微信公眾號fcx114-com)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反傳銷網5月19日訊(每日好文摘)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終究沒有任何一位國君能夠完全接受並推行王道仁政孔子看到弟子們心中有憂愁疑慮,便叫來弟子詢問。子路前來,孔子問道:「《詩經》中說:『既非犀牛亦非虎,遵道而行在曠野。』我所倡行的道莫非錯了嗎?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處境呢?」子路說:「想必是我們的仁德還不夠吧?所以人們還不信任我們。想必是我們的智慧還不夠吧?所以人們不去推行我們倡行的道。」孔子說:「真的是這樣嗎?
  • 孔子周遊列國路線:他到底走了多遠?
    幹了三年,開始比較順利,策劃了著名的「隳三都」,也就是孔子想把魯國三家最有權勢的大夫即所謂「三桓」家的牆給拆了,結果失敗了。在魯國待不下去,就想出國去碰碰運氣。孔子離開魯國的時間,《左傳》和《論語》都沒提,《史記》提供了兩種說法,《孔子世家》說是魯定公十四年(前496年),《魯世家》《十二諸侯年表》都說是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年)。
  • 《中國》五千年:從喪家犬到孔聖人,孔子的堅持到底有多難?
    他倆結婚沒有辦手續,不合乎當時的禮制,也因此孔子的母親總是過著相對不太稱心的日子。孔子也從小就懂得察言觀色,並且養成了遇事多思索的習慣。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早熟」。《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記載:丘生而叔梁紇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
  • 解讀丨 《史記》中的「富貴」觀
    》以「世家」的「級別」記述了其功業。《史記·陳涉世家》寫道,陳涉以「傭耕」的形式從事田問勞作,曾經「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對同伴說:「苟富貴,無相忘。」「傭耕」的農友笑著回應說:「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感嘆道:「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對於陳涉「為庸耕」而期求「富貴」的心理表現,《史記》是予以讚賞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於是成為了千古名言。宋人綦崇禮撰《兵籌類要》,第一篇為《器識篇》,第二篇為《志氣篇》。
  • 教師2021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教師2021讀書心得體會2我有幸讀了《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深受啟發,真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我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孔子不僅僅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而且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為「世界最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 ,構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採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廣泛而全面:從教育理念到治學理念,從治學原則到教學目的,從教學態度到教學方法,從教師修養到教育手段,構成一套他獨創的、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
  • 華夏文化的兩部集大成之作​華夏文化的兩部集大成之作————《史記》《紅樓夢》比較談
    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及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 韓星丨孔子「仁」的淵源
    孔子的「仁」與「夷俗仁」有密切的聯繫,《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劉寶楠說《論語正義》:「夫子不見用於中夏,乃欲行道於外域,則以其國有仁賢之化故也。」孔子周遊列國,不遇明君,不被見用,聖道不行,遂有想到九夷去的念頭,或許是因為孔子知道九夷有崇尚仁德的文化傳統。
  • 令人驚嘆的「全息」,2000年前的《史記》早就做到了
    像多線索電影一般,《史記》的文本布局是可以任意切入、排列組合、多線閱讀的,這種對比就像電影裡的蒙太奇式剪輯,不那麼規矩、刻板,但卻具有超越文本的「不盡之意」。比如同樣是反秦的失敗英雄,《陳涉世家》與《項羽本紀》就是分寫平民與沒落貴族;又比如要了解呂后作為一代女主的政治博弈,必須同時參看《呂太后本紀》《陳丞相世家》《絳侯周勃世家》《外戚世家》……這樣的全息效果,絕不僅僅只是班固「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所能囊括的。
  • 分享一下自己做讀書筆記的方法與心得
    後來,錢先生做筆記做成了習慣。因為當時的中國環境,錢鍾書先生一家老是沒個安頓的地方。書,於是也就不知擱去哪裡。加上,他自己又經常買書。所以,他的書經常是讀完就隨手送人。書非借不能讀。有書趕緊讀,讀完總做筆記。這是他的讀書信條。這樣的讀書習慣,在那樣的時代環境底下,對他其實有莫大的幫助,也讓他成為一個博學精深的學問大家。筆記,對讀書來說,非常重要。重要在哪裡。
  • 墨武世家(四)墨家大會
    墨武掀開第一道紅布,霎時間刀光劍影瀰漫,風中竟也多了幾分殺意。  眾人屏氣凝神,見盤中盛著一把刀,一柄劍,專等墨武開口介紹。  墨武掃視場上一周,緩緩說道:「上古多徵伐,我墨家先祖為保天下太平,摩肩接踵,奔走天下,不知疲倦。先祖願天下不爭,有兼愛,非攻的理想。」
  • 【範文】讀書筆記兩篇
    4、讀書心得用自己的話把書中的內容說清楚,可以看出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識。下面是兩篇讀書筆記的範文,第一篇是讀書心得,第二篇是好詞好句好段讀書筆記摘抄及賞析。《谷歌是如何運營的》讀書筆記與讀後感心得體會今天有幸看了埃裡克和喬納森合著的《谷歌是如何運營的》,感觸還是頗多的。
  • 【獨家連載】羅輯思維2:讀書可美容
    Part Ⅱ 讀書的目的讀書究竟該不該有目的第二段講講讀書的目的。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這個問題不成為問題。我們這代人讀書目的非常簡單,考大學。考完大學幹什麼?找工作。找工作幹嘛?升官發財呀。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生活在一個中等城市,我父親領著我上街,甭管看見什麼,只要他覺得那種生活挺苦的,就會說不學習將來掃大街,不學習將來擺攤……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大概從小到大上學這十幾年,就是被狗攆著的十幾年,生活暗無天日。只有一個窗口、一絲亮光,那就是進大學。就奔著這個窗口攀爬,目的非常清晰。可當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學術,什麼叫學有所長後,才發現原來讀書沒目的才對。
  • 海昏侯墓的「孔子屏風」其實是穿衣鏡?
    海昏侯墓出土的系列漆器「孔子屏風」,被大多數考古學家認為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孔子像載體,為研究孔子的真實面貌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這組屏風構造特殊,不是單純的漆木材質,漆木板的背後還有一塊同等長寬的銅背板。
  • 學了很多讀書方法,還是記筆記這個「笨辦法」最管用(乾貨好文)
    比如讀書總是記不住,就在網上尋找各種高效讀書法,我就經常在各種平臺上看到有人提出「怎麼快速閱讀一本書」、「讀書總是記不住怎麼辦」的問題。其實通過我最近一年讀書總結的經驗來說,找到再多方法,都不如把一個方法堅持去做有效。而且就讀書這件事來說,記筆記絕對是避免遺忘的最佳辦法。一,為什麼「記筆記」,是讀書避免遺忘的好辦法?
  • 《敏捷軟體開發》讀書筆記 --項目開發過程中如何輕裝簡行
    文章目錄完整團隊計劃遊戲客戶測試簡單設計結對編程測試驅動開發改進設計可持續的速度為什麼是《敏捷軟體開發》極限編程實踐敏捷軟體開發宣言結對編程《重構》讀書筆記設計模式六大原則什麼激發了軟體設計的腐臭味倒不是為了精益求精而改寫代碼,而是每一版都有邏輯上的大問題,以及需求的不明確,導致寫出來的東西要麼不能用,要麼不合規。更有甚者,寫到末期了,發現那臨門一腳,邁不開,回溯到了前邊不知哪一步了。時間都去哪兒了?為什麼是《敏捷軟體開發》?當然是因為我有需求啊,而這本在我的書庫裡面躺灰的書的書名恰巧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知它是或否能解決我的困惑呢?
  • 釋迦牟尼、耶穌、老子、孔子的相同經歷
    跟隨之人都餓得沒有力氣站起來,孔子卻繼續向弟子講述他的學問,弦歌不絕。孔子也知道弟子們心裡不高興,就問道:「《詩經》上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卻徘徊在曠野中』,我如今就是這般落魄,難道是我做錯了什麼嗎?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呢?」
  • 《受用一生的高效筆記術》讀書筆記
    共4節:覺察筆記-找到制約價值創造的根源、財務筆記-為人生擬訂財務計劃、職業發展筆記-找到潛在的優勢和價值、個人商業模式筆記-做自己人生的CEO。【擷取摘要】1.改變的第一步是認知自己,知道日常有怎樣的信念和重複模式。今天的所有信念都來自過往的人生經歷,有限制性信念並不可怕,重要的是看到它、覺察它,不讓它繼續影響自己的人生。當你有了覺知,一切就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