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社交最後的體面:只要沒有「已讀」,微信怎麼更新都可以

2021-02-22 CommonTalk

你的微信

更新了嗎?

「傳說中歷史上最大規模改版」

微信ios7.0刷爆了微博朋友圈

首先一登錄

開屏動畫是一朵花的簡筆畫

然後幻化成藍天背景下的一枝花
配上文案:因你看見,所以存在。

Bgm是民謠詩人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的《In My Secret Life》!

關於這朵花,張小龍也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段王陽明的話:


這朵花好像有點眼熟呢?

一次次失望過後的平靜,告訴自己要佛系面對

微信logo的顏色也變成了水洗綠(?)

只是和其他app放在一起

強迫症患者表示顏色不統一啊!!

新版本的界面十分清爽

和更新後扁平化的清爽ios12系統挺搭的

Live video

1、點擊下排功能欄的「我」,下滑整頁即可進入時刻視頻。

2、視頻必須豎屏,可以選擇原聲或者配樂

3、發布之後長按視頻可以刪除

4、發布時刻視頻不會同步到朋友圈

Change page to Me. 

Slide down to take videos. 

You can add your own voice or any background music.

Touch the bubble to "like" the video.

點擊泡泡就可以給朋友的視頻點讚啦!

如果你的好友發了「時刻視頻」

他的頭像右上角多了一個藍色的圓圈提示

消息太多了

重要人找你怎麼辦?

老闆急call怎麼辦?

快用強提醒(Chat Alert)

非常適合沉迷看劇和打遊戲的人er

再也不怕漏掉喜歡人的消息了

「好看」欄目裡

你可以看到你朋友

最近點讚和分享到朋友圈的好文章

同時還能看到他們分享到朋友圈之後的評論

這樣你就可以看到你的朋友每天在閱讀什麼了

這一點引來了部分網友的不適

大家驚呼:「我已經不敢給公眾號點讚了」

雙語君在微博上看了一圈評論

大部分都是吐槽的……

「這要綠不綠的logo還有這亮瞎眼的UI我也是佛了

「簡單點,能不能簡單點,整天整些花裡胡哨的」

「怎麼樣才可以改回舊版本?」

還有一些人

希望能有一些別的功能

作為中間人傳話的苦誰能懂,偏偏客戶還愛發語音……

有些群,是不得不加又退不得的,雖然能開消息免打擾(Mute Notifications),但只要有消息還是會跳到前面的位置。

Cancel Typing notification

看到「對方正在輸入……」的時候,是不是充滿了期待。然而有時候等了半天,卻又一個字都沒有等到……

發錯了又要刪除重新編輯,發個朋友圈排版配圖、寫文案很累的!

到時候可能會變成大型表情包鬥圖現場……

Viewable by friends for one month

三天太少,半年太多,刪除好累……

是誰刪了我好友,希望微信也能默默幫我把他刪了……

有網友說

這次微信更新沒有「已讀」功能

是成年人社交最後的體面

微信沒有已讀功能,就像朋友圈沒有訪客記錄一樣,為我們保留了一些喘息的空間。

但凡顯示了「已讀」,卻不見回復,有的人會陷入「既然看了為什麼不回復我」的複雜心情中,將原本平靜的心情攪得亂七八糟。

雙語君覺得新系統還是值得一試的

不過長輩們估計又要從頭學起微信了……

對新版微信你有什麼感想?

相關焦點

  • 比朋友圈三天可見更殘忍的功能,藏著成年人最後的體面
    如果你還在為那個他的朋友圈三天可見而不解,還在為微信群裡各種消息刷屏而苦惱,你應該慶幸微信沒有消息「已讀」的功能。微信已經是我們離不開的一種社交工具,裡面存儲的也都是接觸最多的人。你試想過微信有了「已讀」功能以後,會是什麼樣子?
  • 比朋友圈三天可見更殘忍的功能,戳破成人社交最後的體面
    有時候,一個軟體功能更新,就能打破你小心翼翼維持的體面。之前,微信發布了新版本。不少網友慶幸——還好不是上線「訪客記錄」和「已讀」功能,數萬人點讚認同。本來可以安靜地裝死,但赫然顯示的「已讀」二字,已殘酷宣判:「被加班砸中的幸運兒,就是你了」。有網友曾發帖吐槽,作為一個上班族,她堅決拒絕已讀功能。「有了微信之後,工作響應時間已經比上班時間延後了許多,如果有了已讀功能,還活不活了。
  • 還好,微信沒有「已讀」功能
    微博「已讀」功能突然下線,原本快樂的雙向互動再次變成了沒有回應的自說自話,卻也給了對社交已經疲憊的群體喘息的機會。如今的成年人,最大的習慣就是微博上蹦迪,微信裡裝死。 02# 假如微信有了「已讀」功能微博裡,「我在角落默默搖動螢光棒」的追星族,看到「已讀」,可以得到「我的心意你也可以知道」的小快樂;購物軟體中,等待賣家回應的顧客,通過「已讀」可以放心地等待自己的訴求被處理;給暗戀的人發去關心的消息,哪怕沒得到回覆,一個「已讀」就夠讓人甜上半天……
  • 「微信已讀功能上線,你會聽到多少心碎的聲音」
    例如朋友圈三天可見,一個月可見,半年可見,都給不想要暴露過去的朋友開了隱私通道。而「微信已讀」這個功能要不要開通,引起了大多數人的反響。如果開通,我們就能知道發過去的消息是否被對方看到,一些重要的通知也能確定有沒有傳達。而對於某些人來說,信息已讀了就必然要回復,個人時間就全部被佔據,微信肯定成為最想卸載榜首。未知是可怕的,有些嘗試不做也罷。
  • 王者榮耀:IOS退款退掉的不是金錢,而是作為成年人最後的體面!
    首先,IOS是一個單獨的區服,對於安卓玩家來講,他們可以選擇微信衝王者,QQ衝王者,Q幣衝王者等等,正著衝反著衝隨便衝,只要有錢,那麼想咋衝就能咋衝,當玩家們付款後,錢款將被直接打進騰訊公司,而IOS玩家就不一樣了。
  • 微信「已讀」功能,比朋友圈三天可見更殘忍
    微博裡,「我在角落默默搖動螢光棒」的追星族,看到「已讀」,可以得到「我的心意你也可以知道」的小快樂;購物軟體中,等待賣家回應的顧客,通過「已讀」可以放心地等待自己的訴求被處理;給暗戀的人發去關心的消息,哪怕沒得到回覆,一個「已讀」就夠人甜上半天……「功能性」的溝通中,顯示是否已讀,是種自我安慰的滿足方式。
  • 微信「已讀」功能,比朋友圈三天可見更殘忍.
    微博裡,「我在角落默默搖動螢光棒」的追星族,看到「已讀」,可以得到「我的心意你也可以知道」的小快樂;購物軟體中,等待賣家回應的顧客,通過「已讀」可以放心地等待自己的訴求被處理;給暗戀的人發去關心的消息,哪怕沒得到回覆,一個「已讀」就夠人甜上半天……「功能性」的溝通中,顯示是否已讀,是種自我安慰的滿足方式。
  • 還好微信沒有已讀功能
    雖然不知道這貨抽什麼風突然不用微信,但我還是直接回復了他,然後我們就用iMessage聊了起來。聊著聊著,我碰巧有事在忙,只好先放下了手機沒有回覆。兩分鐘以後,再拿起手機,發現他已經連續轟炸了幾條信息過來。最後一條是:"你怎麼看了我消息都不回我?"這時我才想起iMessage是有已讀功能的。
  • 社交軟體已讀功能應不應該存在?當微信消息也顯示「已讀」.......
    @匿名微信熟人社交,一次兩次三次你給人發消息都已讀但不回復,也就知道什麼態度了。陌陌是陌生人社交約⋯⋯複製粘貼,誰已讀了繼續發,誰回復了撩一撩⋯⋯@匿名感覺很多男朋友們會迎來新的挑戰與更替@匿名但是我覺得很好啊 這代表著即使很忙 對方沒有時間回復 但我也可以知道「我要說的話你知道了」「這個重要的消息你看到了
  • 微信「已讀」「點讚公開」功能,比朋友圈三天可見更殘忍
    微博裡,「我在角落默默搖動螢光棒」的追星族,看到「已讀」,可以得到「我的心意你也可以知道」的小快樂;購物軟體中,等待賣家回應的顧客,通過「已讀」可以放心地等待自己的訴求被處理;給暗戀的人發去關心的消息,哪怕沒得到回覆,一個「已讀」就夠人甜上半天……「功能性」的溝通中,顯示是否已讀,是種自我安慰的滿足方式。
  • 為什麼微信、QQ不推出"已讀"功能?
    有意思的是,騰訊QQ很快就刪掉了這則投票,並"裝無辜"地更新微博說"討論而已,大家怎麼還當真了",並配以經典的"否認三連"表情圖。"已讀"功能雖然改善了發送者的體驗,但是會給接收者強大的回覆壓力,相比較於戳破撒謊對於社交關係的傷害,改善體驗的那部分並沒有很好的彌補這部分傷害,微信和QQ的主要價值在於照顧整個社交關係,這個功能顯然是背道而行的。
  • 我很喜歡,沒有已讀功能的微信
    雖然不知道這貨抽什麼風突然不用微信,但我還是直接回復了他,然後我們就用iMessage聊了起來。聊著聊著,我碰巧有事在忙,只好先放下了手機沒有回覆。兩分鐘以後,再拿起手機,發現他已經連續轟炸了幾條信息過來。最後一條是:"你怎麼看了我消息都不回我?"這時我才想起iMessage是有已讀功能的。
  • 「微信終於有已讀功能了.」
    關於微信功能的幾大謠言,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微信顯示訪客記錄」、「微信找回聊天記錄」、「微信有已讀功能」……這些功能,在其他的軟體上被應用的不亦樂乎,而作為中國社交軟體巨頭的微信,卻不屑一顧。不管群眾的呼聲有多大,他們都死守著用戶的隱私,絕不更新這些會對用戶隱私造成不利的功能。
  • 還好微信沒有「已讀」功能
    其實沒有什麼意思,就只是覺得無聊,沒什麼可說的。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就算是經常聊天的好友,在連續聊了一個星期後,在後面很長一段時間內就沒有了要繼續聊下去的念頭。這時候,如果對方給你發來信息,並且沒有特別緊急的事,便習慣性把它放在了一邊。就這樣,幾個小時過去了,才突然想起還沒有給對方回信息。
  • 為什麼微信、QQ不推出「已讀」功能?
    不得不說,正是微信和 QQ 這兩款聊天產品,共同支撐起騰訊龐大的社交帝國。有趣的是,和很多人當初設想的不一樣,儘管微信在移動網際網路紅利下快速崛起並普及,但是原有的騰訊 QQ 並沒有被淘汰。通過「已讀」功能,用戶可以實時確認對方是否已經看到了自己的信息,同樣用戶也會被對方知道有沒有讀取信息,本質上算是一個雙向社交功能。試想一下,正值寒冬臘月。一個三線網際網路企業的程式設計師,好不容易下班頂著冷風,擠著地鐵回到 20 平方的出租屋裡頭,準備好好享受夜晚時光。突然,你的手機響了,是微信消息通知。
  • 成年人社交潛規則:不要一見面就急著加微信
    對於不隨便添加微信的人來說,微信只是一種交流的工具。現代人越來越懶得社交,因為過多無用的社交只會消耗時間和精力。因為微信朋友,未必是可以走進心裡的人。有人說,手機拿走了人們的無聊,也順便把與無聊有關的偉大一併拿走了。不想要膚淺的熱鬧,不想要表面的社交,那大可不必活在紛擾的微信社交裡。
  • 「微信沒有已讀提醒,真的是太好了」
    據我的個人不完全統計,在我們經常使用的即時聊天通訊app裡,好像只有微信沒有已讀提示其餘的能聊天的app,比如ins/messenger/微博私信/soul/Line,基本都設置了顯示對方已讀此消息的功能。(下面要開始寫讓步段了天我是不是寫託福和eju作文寫傻了)有的時候,有已讀還是挺好的。
  • 微信「已讀」功能,比拉黑刪除還殘忍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 微信終於有已讀功能了
    她盯了很久對話框,可另一邊依舊沒有任何回應。"要是微信有已讀功能就好了。"阿綺嘆嘆氣,放下手機。一阿綺和大羅是高中同學。我只會安靜地長按刪除你的聊天列表,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就當做我沒有找過你,就當做你已讀未回的事實並沒有發生。
  • 設置微信「已讀」功能
    我也不會    我也不會但是:如果微信有了已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