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池塘混養管理技術
克氏螯蝦又稱龍蝦,它適應能力強,生長迅速,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市場需求旺盛,深受養殖戶和消費者的青睞。在生產實踐中,克氏螯蝦大多以混養為主,如成魚池、魚種池以及河蟹、青蝦養殖池等均可混養克氏螯蝦。池塘混養克氏螯蝦應注意以下問題。
1、池塘進排水方便,能保持水深1~1.5米,池坡比1:3,池周有防逃設施。
2、宜採用對龍蝦無危害的清塘藥物進行清塘,要徹底殺滅黑魚、鯰魚、水蛇、蛙類等敵害生物,以及致病菌和寄生蟲等。
3、池中保持一定數量的水草、樹枝等隱蔽物,供龍蝦棲息、攀援,脫殼、攝食。可種植部分水草如:輪葉黑藻、水花生、苦草、水葫蘆等,有草面積佔池塘水面的1/5~1/3為宜。
4、混養池中不得養殖肉食性魚類,以水生植物為食的草魚、鯿魚等也不宜過多。可混養的品種有鰱魚、鱅魚、異育銀鯽、河蟹、青蝦等,可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混養品種。
5、可選用捕獲的野生幼蝦作蝦種,規格要在3釐米以上,肢體健全,活動能力強。畝放蝦種0.6~1萬尾為宜。亦可選用抱卵蝦入池繁育進行養殖。
6、投餌量要充足,龍蝦飢餓時可自相殘殺,也可能攝食脫殼中的河蟹、青蝦以及幼魚等,因此投餌必須充足,滿足龍蝦攝食需要。
7、餌料要適口,不得將粉狀餌料直接撒布池內,使魚蝦難以取食,既造成餌料的浪費,又汙染了水質。
8、池水水質要保持肥活嫩爽,水體透明度30釐米左右,PH值7~8.5,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
9、使用生石灰調節水質,增加水體中的鈣質,利於龍蝦脫殼生長,在魚蝦旺長季節,每15~20天施用一次,每次每畝用10~15千克生石灰化成灰漿後全池遍撒。
10、在防治魚蝦病蟲害時,不得使用對龍蝦有危害的漁藥,尤其在選用殺蟲劑時,要特別注意。
11、在蝦種投入30~40天後,就可開始捕獲規格達8釐米以上的成蝦,採用地籠等網籠類漁具,對魚蝦均無傷害,捕大留小,均衡上市。條件許可時,根據池塘情況可補放蝦種,實行輪捕輪放。
成蟹池套養小龍蝦的幾點注意事項
1、確保小龍蝦苗種來源的安全性,最好能通過必要的檢驗檢測手段保證所購買的小龍蝦苗種或抱卵蝦是安全健康的,尤其需注意的是不能攜帶蝦類白斑綜合症病源,否則不僅會導致小龍蝦養殖的失敗,還會給河蟹養殖帶來巨大的風險。
2、所套養的小龍蝦密度不能太大,如投放苗種可控制在5-10斤/畝,這樣可有效的降低小龍蝦的發病率。
3、套養小龍蝦的蟹池在養殖早期應做好投飼工作,因為小龍蝦是雜食性的,如此階段飼料不足,便會將池塘中的水草啃食吃光,導致蟹池中後期養殖池中無草,影響整個河蟹養殖。
4、小龍蝦在養殖成熟後應及時的回捕銷售,以減輕後期池塘的承載力,有利於河蟹後期的育肥。
「蝦稻連作」養殖淡水小龍蝦模式詳解
淡水小龍蝦又稱克氏原螯蝦,因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青睞。稻田養蝦是一種良性循環的生態養殖模式,一般每畝的產量為400~500公斤,高吋可達600公斤。稻田養蝦可將雜草、水生生物、蚊蠅等吃掉。同時,蝦在稻田裡活動不僅增加田水溶氧量,其糞便還起到保肥、增肥的效果。
一、稻田的選擇與整理。
稻田養淡水龍蝦要選擇水源充足,不受旱災和洪災影響,水質清新,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陽光充足的稻田。
1、加固加高田埂
要對田埂加固加高,一般田埂以高0.5米、寬0.5米為宜,並要捶打結實,以防止大雨衝塌或漏水塌方。
2、挖好蝦溝和蝦溜
蝦溝可分為環溝和田間溝。環溝是養蝦的主要場所,可沿田埂內側2~4米處開挖,溝寬1~2米,深0.8~1米。田間溝又稱畦溝,主要供蝦苗出入稻田覓食隱蔽用,視田塊大小,在田中開挖幾條橫溝與環溝相通。在交叉點上挖蝦溜(深1~1.2米,面積約為3~8平方米)。蝦溝和蝦溜的面積,一般佔稻田總面積的15%~20%。
3、築好進出水口和安裝攔蝦設施
通常養蝦用水要和農田用水分開,單獨建設進水渠道。進出水口建在稻田相對兩角上,並安裝濾網,以防止蝦苗外逃。濾網一般以6~8目為宜,濾網要高出田基20~30釐米,下部深埋在基土中,進水濾網長度為2~3米,成弧形向稻田內安裝,嚴防野雜魚混入。
二、蝦苗的放養規格、密度和時間
1、放養規格
為了提高龍蝦的成活率,必須放養3~3.5釐米大規格蝦苗。
2、放養時間
不論是當年蝦種還是抱卵的親蝦,應力爭一個「早」字。一般在每年11月份或來年的3月底。
3、放養密度
在11月或3月份放養時,每畝稻田按30~40公斤抱卵親蝦放養。或翌年4~5月份放養幼蝦種,每畝稻田按1.2~1.5萬尾投放。注意抱卵親蝦要直接投入外圍大溝內飼養越冬,秧苗返青時再引誘蝦入稻田生長。
一般的養殖和放養殖模式有以下兩種:①夏季放養以放養當年人工繁殖的稚蝦為主,時間為7~9月份。每畝養蝦溝放養稚蝦1.5~2萬尾。②冬季放養通常在12月份進行,每畝蝦溝放養3釐米左右的蝦種1~1.5萬尾。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行兩季蝦養殖,7~10月養1季青蝦,12月至翌年5~6月養1季淡水龍蝦。
三、田間管理
1、定期換水
堅持定期換水,使蝦溝內的水質保持清新,特別是夏秋高溫季節更要勤換水。即使在曬田時也要保持蝦溝內水位穩定。
2、投餵飼料
幼蝦放養後立即開始投餌,可用麩皮、豆餅或魚(蝦)用顆粒餌料投喂。每天投餵2次,以傍晚投餵為主,日投餵量可按蝦重的2%~4%。根據季節、天氣和苗蝦吃食情況,合理調整。
3、處理好施肥用藥與養蝦的矛盾
儘量採用高效低毒農藥,並嚴格控制安全用量。撒藥方法有以下幾種:①幹水撒藥法。在撒藥前將水放幹,讓蝦苗集中在蝦溝蝦溜中,然後進行撒藥。將藥物撒在稻葉上,待藥物毒性消失後,再住田間注入新水。②深水撒藥法。先把田水加深,再進行撒藥。③藥物浸秧法。插秧先將苗根部放在藥液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再插秧,這種方法治螟蟲有特效。
四、防病除害
1、嚴把蝦苗質量關,選購體質強健、無感染的蝦苗。
2、做好水質管理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增加鹼度,改良水質。
3、選用優質餌料。
4、及時捕捉老鼠、水蛇等,禁止鴨子進入稻田。
五、起捕
10月份前後,當最低氣溫降到18℃時應及時起捕成蝦。如果稻還沒有成熟,可以放水、衝水收捕,一般選擇白天上午放水,張好網具,蝦絕大部分自然隨水進入網中。水放幹後再用水衝幾次,可將蝦全部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