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礎設施要求
Sub-6GHz網絡通常使用4G系統的現有基礎設施,儘管進行了一些額外的修改。另一方面,5G毫米波網絡需要更新的基礎設施,其特點是部署較小的蜂窩來提供網絡服務。部署毫米波比部署Sub-6GHz的成本要高得多,因為它需要成百上千個較小的蜂窩來覆蓋特定區域,並且需要集成MU-MIMO、大規模 MIMO和波束成形等互補技術。
2. 覆蓋範圍
Sub-6GHz和毫米波之間的另一個顯著區別是電磁信號可以傳播的範圍。Sub-6GHz的頻率低於毫米波規範,其波長更長。由於毫米波頻率更高且波長更短,因此無法長距離傳播並穿過物理障礙物。
3. 網絡性能
毫米波規範內的頻率具有更大的帶寬容量,並且可以比Sub-6GHz更快地傳輸數據。所有其他無線電和微波頻率也是如此。因此,毫米波具有更好的帶寬、網絡延遲和數據傳輸速度。
簡而言之,低頻段覆蓋更遠的距離,但提供更慢的數據速度,而高頻段覆蓋的區域更小,但可以承載更多的數據。
5G毫米波最大的優勢在於其豐富的頻率資源和巨大的帶寬,可以提高較小和人口稠密地區的可用數據速率。根據GSMA於2020年10月發布的《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顯示,5G毫米波主要有三大應用場景,分別是室內外交通樞紐/場館等熱點,工業網際網路等工業應用,以及家庭/辦公樓和其他無線寬帶接入。
此外,5G毫米波對於當下大火的元宇宙也非常重要。要知道元宇宙是由VR(虛擬實境)、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等技術組成,這些技術對網絡的上行帶寬和時延要求較高,而現有的Sub-6GHz頻段,帶來的體驗效果並非最佳。有了毫米波後,其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更高的帶寬和更低的網絡延遲,將給用戶帶來更清晰、流暢的視覺享受。
可以說,為了滿足5G最大速度要求,部署5G毫米波是十分必要的。那麼,我國的5G毫米波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商用呢?根據IMT-2020(5G)推進組的統籌規劃,對毫米波試驗的工作大體分為以下三個階段:2019年重點驗證5G毫米波關鍵技術和系統特性;2020年重點驗證毫米波基站和終端的功能、性能和互操作,2020到2021年開展典型場景驗證。目前,華為、中興通訊都已完成了5G毫米波基站全部功能和外場性能測試項目。其中,華為完成了獨立組網(SA,Stand Alone)下的單載波200MHz大帶寬,DDDSU和DSUUU的靈活幀結構,毫米波下行4*200MHz和上行2*200MHz頻段內CA(Carrier Aggregation, 載波聚合)以及毫米波與3.5GHz頻段的高低頻NR-CA測試項目。
中興通訊基於高性能低功率毫米波NR基站和高通驍龍X65 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採用毫米波與3.5GHz(n78)頻段的100 MHz帶寬NR-DC組網,完成了毫米波單載波200MHz、DDDSU和DSUUU不同幀結構、下行256QAM、毫米波下行四個200MHz和上行兩個200M載波聚合等功能和全部外場性能測試。
運營商方面,三大運營商正積極推動5G毫米波的部署,並與產業界一起進行毫米波的外場測試。中國移動已完成對5G毫米波關鍵技術的驗證,並計劃到2020年實施5G毫米波商用部署。
中國聯通公布的5G毫米波的發展時間表顯示,2021年3月完成測試和方案評估,完成毫米波端網協同互通測試;6月完成相關體育場館設備部署,完成毫米波應用產品體驗部署。
中國電信在積極參加工信部組織的毫米波外場試驗的同時,也在進行毫米波調研究工作。目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已部署了3.5GHz的TDD網絡和2.0GHz的FDD網絡,未來還將部署毫米波網絡,以滿足各個行業的需求。
據GSMA預測,在2034年之前,在中國使用5G毫米波頻段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將達到約1040億美元。可以預見的是,5G毫米波必將掀起又一波5G熱潮。
長按識別關注, 精彩不錯過!
聚焦產業網際網路和數字時代的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