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ML 2018 | 騰訊張潼中8篇論文,清華排名國內居首:大會論文接收情況一覽

2021-02-13 機器之心

ICML 2018 於 7 月 10 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今日該會議公布了接收論文列表,本次會議共收到 2473 篇論文,621 篇被接收,接收率為 25.1%(與去年基本持平)。Robbie Allen 對該會議的論文進行了統計,發現騰訊 AI Lab 張潼中了 8 篇論文;按機構而言,谷歌遙遙領先,國內機構清華被接收論文數量名列榜首。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 ICML 2018

第 35 屆機器學習技術國際會議(ICML)於 7 月 10 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ICML 是 AI 領域最負盛名的學術會議之一,也是很多研究人員發表研究論文的夢寐以求之地。

早在 12 月,我就寫了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 NIPS 2017 年接收論文的一些統計數據。此次,在 Infinia ML 數據科學家 Ryan pillim 的幫助下,我也為 ICML 做了同樣的事情。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部分原因是,我管理的一家公司也在 ICML 上發表了論文。我們公司的首席科學家 Lawrence Carin 博士是世界上最多產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之一,所以對我來說,能夠看到活躍在這一領域的其他研究人員與公司的行業動態很有意思。

今年,ICML 共有 2473 篇論文被提交,621 篇被接收,接收率為 25.1%,與去年的 1676 篇提交數量相比,今年提交的論文數量增加了 47%(接收率仍保持在 2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分析在方向上是準確的,但可能與其它來源有所差別。這是因為 ICML 官網並沒有發布易於分析的數據,並需要一些 NLP hack 和變通方法。即使整理了機構名稱的變體也會導致易變性。某些研究者從屬的機構有多個不同的名稱(如「Google」)。當整理多種拼寫時,需要更謹慎一些。

論文作者統計

今年,來自騰訊 AI Lab 的張潼署名論文數量最多,一共 8 篇。Lawrence Carin(杜克大學分管科研的副教務長兼 Infinia ML 的首席科學家)以 7 篇署名論文排名第二。Lawrence Carin 在杜克大學負責一個大型機器學習實驗室,因而在多篇論文中都有署名。

Most papers by author:

1. 張潼: 8 (騰訊 AI Lab)

2. lawrence carin: 7 (duke / infinia ml)

3. 朱軍: 6 (清華大學)

3. quanquan gu: 6 (uva)

3. 宋樂: 6 (喬治亞理工學院)

3. remi munos: 6 (nyu / courant institute)

3. pieter abbeel: 6 (uc berkeley)

3. sergey levine: 6 (uc berkeley)

4. bernhard schölkopf: 5 (max planck institute)

4. 邢波: 5 (CMU)

4. amin karbasi: 5 (yale)

4. shimon whiteson: 5 (oxford)

除了 Lawrence Carin,發表五篇或五篇以上論文的還有來自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副研究員朱軍、CMU 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邢波,以及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宋樂(Le Song)等。目前,宋樂教授任喬治亞理工計算科學與工程系終身副教授,機器學習中心副主任,他也是螞蟻金服人工智慧部首席工程師。

機構排行

以下圖表列出了論文數量達到 6 篇及以上的前 58 家機構。顯然,Google 遙遙領先。我們將 Google、Google AI 和 DeepMind 分開計算,如果這幾個機構加起來,來自 Google 的作者就涉及 82 篇論文,超過總數的 13%,遠超其它任何一個機構。Facebook 在 ICML 上有 21 篇論文,略多於 NIPS 上的 11 篇。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論文數量領跑各大高校,但在 ICML 上的論文數量仍舊比 NIPS 上少兩篇。卡內基梅隆大學的 NIPS 論文有 48 篇之多,但 ICML 論文「只有」32 篇。

Most papers by institution:

google: 43

berkeley: 33

deepmind: 33

cmu: 32

stanford: 29

mit: 28

microsoft: 28

google ai: 24

facebook: 21

oxford: 20

princeton: 20

inria: 18

epfl: 17

eth zurich: 16

cornell: 16

max planck institute: 15

ut austin: 15

cambridge: 15

ucla: 15

university of toronto: 15

columbia: 13

清華大學: 12

amazon: 11

harvard: 11

騰訊: 11

usc: 11

georgia tech: 11

duke: 11

北京大學: 10

purdue: 10

riken: 10

uber: 10

yale: 9

nyu: 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9

mila: 8

paristech: 8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8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8

uiuc: 8

university of virginia: 8

rice: 8

ibm: 7

technion: 7

openai: 7

vector institute: 7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7

cnrs: 7

caltech: 7

google research: 7

university of chicago: 6

university of tubingen: 6

alan turing institute: 6

northwestern: 6

university of montreal: 6

uc davis: 6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6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6

以下是論文發表數排名前 24 位的大學。

Most papers by universities:

berkeley: 33

cmu: 32

stanford: 29

mit: 28

oxford: 20

princeton: 20

epfl: 17

eth zurich: 16

cornell: 16

ut austin: 15

cambridge: 15

ucla: 15

university of toronto: 15

columbia: 13

清華大學: 12

harvard: 11

usc: 11

georgia tech: 11

duke: 11

北京大學: 10

purdue: 10

yale: 9

nyu: 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9

以下是商業機構的論文匯總清單。如果把所有 Infinia ML 工作人員(包括 Lawrence Carin, Ricardo Henao, 以及 Hongteng Xu)發表的論文都算在內,那我的公司和 IBM 並列第九,排在蘋果 (Apple)、迪士尼 (Disney) 和 Element AI 之前。

Total papers by commercial institution:

google: 43

deepmind: 33

microsoft: 28

google ai: 24

facebook: 21

騰訊: 11

amazon: 11

uber: 10

infinia ml: 7

google research: 7

ibm: 7

disney research: 4

apple: 3

yahoo research: 3

data61: 3

螞蟻金服: 2

ntt: 2

criteo: 2

yandex: 2

toyota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2

prowler.io: 2

element ai: 2

rj research consulting: 1

奇虎/360: 1

阿里巴巴集團: 1

mass general hospital: 1

hellebore capital limited: 1

preferred networks, inc.: 1

dolores technologies: 1

hikvision research institue: 1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s: 1

labsix: 1

covariant.ai: 1

nvidia: 1

bosch: 1

zalando research: 1

d. e. shaw \& co.: 1

intel: 1

twitter: 1

curai: 1

two sigma investments: 1

bae systems fast labs: 1

aitrics: 1

recruit technologies co. ltd.: 1

siemens ag: 1

ea seed: 1

autodesk: 1

第四範式: 1

petuum inc: 1

philips research: 1

sentient technologies: 1

snap: 1

orange labs: 1

qualcomm india private limited: 1

rwth: 1

ign: 1

axa im chorus: 1

百度: 1

afresh technologies: 1

d-wave: 1

telefonica: 1

華為: 1

saudi aramco: 1

rolls-royce: 1

bytedance inc.: 1

quadrant.ai: 1

magic leap: 1

guo: 1

ICML + NIPS

由於我有 NIPS 2017 和 ICML 2018 的統計數據,所以我想知道哪位作者在這兩個會議上發表的文章最多。看起來 Lawrence Carin 的可能性最大。在同一個會議上發表多篇文章本就是不常見的,而同時在兩個會議上發表多篇文章的人也是屈指可數。以下是兩個會議上發表至少八篇文章的作者名單:

Most NIPS + ICML papers:

lawrence carin (duke university): 17

張潼 (騰訊 AI Lab): 12 

宋樂 (喬治亞理工學院): 11

michael jord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9

nicolas heess (deepmind): 8

razvan pascanu (deepmind): 8

原文連結:https://medium.com/machine-learning-in-practice/icml-2018-accepted-papers-stats-339f1cad5a55

本文為機器之心編譯,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獲得授權

✄---

加入機器之心(全職記者 / 實習生):hr@jiqizhixin.com

投稿或尋求報導:content@jiqizhixin.com

廣告 & 商務合作:bd@jiqizhixin.com

相關焦點

  • ICML 2021傑出論文公布!上交大校友折桂,田淵棟rebuttal加分論文獲榮譽提名
    本次會議共收到5513篇論文投稿,接收1184篇論文,其中包含1018篇短論文和166篇長論文,接收率為21.48%,近五年最低。在接收的一千多篇論文中,組委會最終挑出了四篇論文,分別頒發了一個傑出論文獎,三個傑出論文提名獎。
  • ICML 2019收錄774篇論文:谷歌153篇,清華北大26篇
    據統計,今年大會收到3424份提交申請,共有774篇論文被收錄,接收率為22.6%。一位來自博世公司的網友Andreas Doerr對這份名單按作者和機構進行了分類統計。由於圖片尺寸較大,我們只展示其中一部分。
  • 7500人參會,國內接收論文數量超越美國,ICCV 2019最佳論文揭曉
    在主會議開幕式上,大會官方介紹了今年大會的論文接收、參會人員等信息,同時也公布了今年大會的獲獎論文。據介紹,今年的參會人數高達 7501 人,是上一屆的 2.4 倍。其中,來自中國的參會人數高達 1264 人,僅次於舉辦地韓國(2964)。而在論文方面,ICCV 2019 共收到 4303 篇論文,是上一屆大會 ICCV 2017 論文投稿數量(2143)的 2 倍以上。
  • ICML, KDD, SIGIR論文接受率回顧與2021提交時間一覽
    歡迎加入ICML'21,吃瓜,討論群KDD 2020 官方發布接收論文,共有1279篇論文提交到Research Track,共有216篇接受,接受率16.8%。而在2019年,Research track 共收到約 1200 篇論文投稿,其中約 110 篇被接收為 oral 論文,60 篇被接收為 poster 論文,接收率僅為 14%。2020年的接收率有所提升。
  • NIPS2018論文排行榜:谷歌強勢稱霸企業界!MIT學術界居首
    【新智元導讀】NIPS2018年的論文接收工作已經完畢,推特上有位用戶爬取了NIPS接收論文的數據,並從8個方面對其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表明,谷歌的確很強大! 在NIPS今年接收的所有論文中,谷歌的佔比高達10.5%,然後是微軟和DeepMind,入選數量不到谷歌的一半。
  • 騰訊AI Lab負責人張潼離職,或將重回學術界
    此外,張潼博士是美國統計學會和國際數理統計學會 Fellow,並擔任 NIPS(神經信息處理系統進展大會)、ICML(國際機器學習大會)、COLT(學習理論大會)等國際頂級機器學習會議主席或領域主席,以及 JMLR(機器學習研究期刊)和 Machine Learning Journal(機器學習期刊)等國際一流人工智慧期刊編委。
  • ICML 2021剛剛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將論文接收率直接砍掉10%
    今天,馬裡蘭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 Tom Goldstein 在推特上表示,他從一位 ICML 2021 主席那兒獲知,大會主辦方正準備削減本次的論文接收數量。「請與您的SAC一起提升水準,AC/SAC 不再僅因為未出現錯誤就同意接收一篇論文。」ICML 是機器學習領域最重要的會議之一,在該會議上發表論文的研究者也會備受關注。
  • ICLR 2018收錄論文全解析(有圖有源碼):谷歌又是最大贏家,中國投的多接收的少
    共有 9 篇論文被 ICLR 接收,但也同樣有 9 篇論文被 Reject;伯克利大學的 Pieter Abbeel 排名第五,但實際上他一共有 8 篇論文被接收,其中 2 篇 Oral、4 篇 Poster、2 篇 Workshop。
  • ICML 2020論文貢獻榜排名出爐:Google單挑斯坦福、MIT、伯克利;清華進TOP 20
    【新智元導讀】ICML 2020論文貢獻榜排名出爐,Google在眾多企業中以壓倒性優勢拔得頭籌,斯坦福則喜獲高校第一。國內高校企業中,清華榮獲全球高校14名,百度、阿里、華為均上榜。國際機器學習會議(ICML)是最著名的人工智慧研究會議之一,成為人工智慧的風向標。
  • ACL 2019 接收論文榜單發布,我們做了可視化分析
    接收論文列表:http://www.acl2019.org/EN/program/papers.xhtml在論文接收列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清華大學的孫茂松組共有 9 篇論文被接收,來自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UCSB)的王威廉組(William Yang Wang)有 8 篇論文被接收,全組共有 7 長兩短;哈工大劉挺教授也有 3 篇論文入選。
  • 1300篇!CVPR2019接收結果公布,你中了嗎?(附部分論文連結)
    加入極市專業CV交流群,與6000+來自騰訊,華為,百度,北大,清華,中科院等名企名校視覺開發者互動交流!
  • 硬核ICML 2019最佳論文出爐
    本屆大會共收到3424篇論文投稿,其中774篇被接收(接收率為22.6%)。今日,大會放出了最佳論文。值得關注的是,ETH Zurich、谷歌大腦等機構的論文《挑戰無監督學習中解耦表徵的一般假設》提出了一個與此前學界普遍預測相反的看法:對於任意數據,擁有相互獨立表徵(解耦表徵)的無監督學習是不可能的!在大會上,獲獎論文的部分作者也現場進行了演講。
  • ICCV 2019最佳論文歸屬谷歌,中國入選論文最多,商湯57篇全球第一
    在這個全球最重要的計算機視覺頂會上(與CVPR、ECCV並列),AI熱情繼續倍速增漲,中國力量依然閃耀——除了湯曉鷗任大會主席,中國學者的入選論文總數排名第一,各項奪冠數也遙遙領先。只是這一次,最佳論文和最佳學生論文,均未出現華人身影。最佳論文由以色列理工和谷歌研究院摘取,最佳學生論文屬於美國喬治亞理工。
  • 學界|2016 ICML 微軟研究者提交的十八篇論文(附論文)
    他也是 ICML 的大會主席。由於機器學習技術的成功,ICML人數也增長了65%。搞清楚如何使用數據幫助人們做決定,正是機器學習想要做的事情。機器學習節省大量時間。先進的分析和數據科學資源使得決策過程變得迅速。較之前些年,現在,我們看到了更多神經網絡以及深度學習方面的工作和進展。有很多人從事不同主題研究。這次會議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 ICML。
  • 2017年科技論文統計結果出爐,中國共發表CNS論文309篇!
    二、我國國際高被引論文數量、熱點論文數量繼續保持世界排名第3位。各學科論文在2008-2018年被引用次數處於世界前1%的論文稱為高被引論文。近2年間發表的論文在最近兩個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數進入本學科前1‰的論文稱為熱點論文。截至2018年9月,中國高被引論文為24825篇,佔世界份額為17.0%,數量比2017年增加了23.3%,世界排名保持在第3位。
  • 按AI頂會評實力:美國7倍領先中國,谷歌雄霸全球第一,騰訊和清華分獲中國產學No.1
    這一次,排名分析了兩大AI頂會——NeurIPS和ICML。排名研究了2200篇被接受的論文,還列出了一份作者及其附屬組織的名單,並計算了每個組織的出版指數。美國出版指數接近中國7倍,中國位居第二;清華、北大入圍全球大學排名前20;騰訊、阿里、百度、華為入圍全球公司排名前20。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在公司排名中,位居中國第一,奪得8.8分,超越了阿里、百度和華為。那麼排名是根據什麼方法?據作者介紹,排名方法是受到了《自然指數》(Nature Index)的啟發。
  • CVPR2019接收結果公布了,但CVPR 2018的那些論文都怎麼樣了?
    被 CVPR 收錄的論文更是代表了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最新發展方向和水平。今年,CVPR 2019 將於美國洛杉磯舉辦,上個月接收結果公布後,又引起了 CV 屆的一個小高潮,一時間湧現出眾多 CVPR 論文的解讀文章。
  • 33篇頂會論文?CV論文投稿到接收,不可不知的關鍵環節!
    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攝像學與計算機視覺,發表論文95篇,包括6篇TPAMI和33篇計算機視覺三大頂級會議論文。此時我們再來看這些Slides對應的論文,它是發表於2006年的一篇經典文章。我們會發現論文中圖例的邏輯和Slides一樣的流暢。而事實上是,作者是先寫了這篇論文,然後再做了Slides,這充分說明作者在構思論文的時候,已經通過圖表將整個故事邏輯講得非常清楚了。
  • 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國內學術論文
    截至2018年9月,中國高被引論文為24825篇,佔世界份額為17.0%,數量比2017年增加了23.3%,世界排名保持在第3位。美國的高被引論文數為72156篇,仍居第1位。中國的國際熱點論文數為842篇,佔世界總量的27.6%,世界排名保持在第3位。美國的熱點論文數為1629篇,仍居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