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統報章相繼結業:紙媒已邁進冰河時期

2021-02-20 傳媒頭條

文丨達揚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港澳網 HKM-003)

繼《新報》結業、《成報》暫停出版後,擁有《蘋果日報》的壹傳媒集團旗下兩本雜誌《壹周刊》及《忽然一周》亦傳出九月結業。近年,香港多份收費或免費報章、雜誌紛紛出現經營困難的狀況,是否代表紙媒正面臨新一輪淘汰戰?或紙媒已經進入冰河時期?

《壹周刊》九月中定生死

壹傳媒工會就兩本雜誌結業傳聞,昨晚與壹傳媒平面媒體暨印刷行政總裁葉一堅會面。工會引述葉一堅指,集團印刷媒體前景非常不理想,是否結束兩本雜誌平面業務,管理層有很多不同想法,暫時沒有定論,一旦需要裁員,會按年資作出補償。

據瞭解,《壹周刊》A冊(港聞)今日宣布自願離職計劃,要在短期內削減一半人手,至於另外兩冊(娛樂和時尚)暫未有安排。整本雜誌九月中決定去向,目前至九月中的一切工作如常。另一本雜誌《忽然一周》暫時去向未明。

《成報》今起暫停出版

成報董事局主席谷卓恆表示,將注資500萬元支持繼續營運

而《成報》母公司——「成報傳媒集團」早前被高院委出臨時清盤人後,《成報》銀行戶口昨日突遭「凍結」,導致無法支付印刷費,令這份有76年歷史的本地報章今日要暫停出版。《成報》董事局主席谷卓恆昨晚表示,戶口被凍結是技術操作誤會,今日將注資500萬元支持《成報》繼續營運,然後在48小時內向高院提交報告,獲批准後《成報》可繼續出版,而未來數天會維持網上新聞部分。

銷量大跌《新報》突停刊

另外,創報56年的《新報》12日亦突然宣布停刊。《新報》公告指,隨著免費報出現及讀者讀報習慣改變銷量大跌,因面對長期虧蝕而決定停刊。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也是著名的信息中心,各種資訊非常密集。加上社會多元化、市民受教育程度高等特點,香港的傳媒業高度發達,各種媒體包括報紙、廣播、電視和新興的網際網路媒體均衡佔據市場。

新報12日突然宣布停刊,11日出版的新報即成絕響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成大勢所趨

而報紙在傳媒當中佔據重要位置,全港各種日報總數超過20種,每日發行總量約在300萬至400萬份之間。以香港總人口700多萬來計算,即差不多每兩人擁有一份報紙。從發行方式來看可分為收費報紙和免費報紙,大多數日報為收費報紙,總發行量在110萬份左右,而免費日報的總發行量則超過200萬份。

從發行量分布已說明,免費報紙的出現、加上手機新聞Apps普及的情況下,導致收費報紙或書刊(統稱為「紙媒」)出現讀者和廣告量急跌的情況,令「紙媒」經營非常困難,亦因此可能爆發新一輪淘汰戰,報章、雜誌出現結業潮並不足為奇;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亦可以說已成大勢所趨。

紙媒廣告及發行暴跌

以壹傳媒為例,早前公布截至3月底止全年業績通告顯示,書籍及雜誌出版及印刷業務收益急跌18%,並錄得2573萬元虧損。事實上,壹傳媒截至去年9月底止中期業績,該項業務率先錄得456萬元虧損,可見有關業務的經營情況相當惡劣。

截至今年3月底,蘋果日報全年盈利急跌逾三成


由於業績持續不振,截至今年3月底,全年盈利急跌31.58%至只有1.46億元,若與持續經營業務盈利比較,跌幅更高達50.32%。《蘋果日報》於業績期內,收益為6.07億元,大幅減少24.6%,廣告收益僅3.43億元,下跌31.3%,由於報章銷售下跌,發行收益減少至2.64億元,跌幅13.6%。

有見及此,壹傳媒若率先全面轉型網路媒體也不足為奇,但對於目前正在轉型的傳統紙媒來說,將會是一記震撼彈。

香港還有誰在讀報紙?

在手機和電腦閱讀已高度普及的今天,在素以快節奏著稱的國際大都市香港,為何仍然有多達逾20種收費或免費報章在印刷出版?香港的報紙讀者真的有那麼多嗎?有哪些人在看呢?

儘管在香港的街道、地鐵、巴士上時常能看到六、七十歲的老人用手機閱讀,但仍有相當一部分與網絡科技設備絕緣的老人,享受不到線上資訊的快捷、豐富和精彩,還依賴報紙獲取消息。

當然,有些職業也必須讀報,如某些特定機構的剪報人員。這些人分布在政府部門、情報機構以及一些專為工商客戶提供輿情服務的公司。雖然剪刀漿糊貼本已經是古老的作業方式,但他們這樣做多半是為了滿足上年紀的客戶紙上閱讀的習慣。

而賭馬、賭波和買六合彩的一群,他們需要馬經、波經版的「貼士」作參考,這一群是香港不少收費報紙銷量的主要來源。另有一群則是衝著在報紙上的各種「優惠券」而買報的。也有少數已熟練運用線上閱讀的人士,還沒有完全放棄讀報習慣。

另外,亦有部份基層家庭因負擔不起電子設備或上網費用,免費報章無疑是更划算的選擇。即使一些免費報的資訊量會比收費報紙的少,但畢竟可以不花錢看到重要新聞。

問題來了,今天的報紙有多少真正的讀者?明天報紙還辦給誰看?

-END-

丨傳丨媒丨頭丨條丨

傳媒業的參與者、觀察者、發現者、報導者

微信號:cmtt6636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香港傳統報章相繼關門
    近年,香港多份收費或免費報章、雜誌紛紛出現經營困難的狀況,是否代表紙媒正面臨新一輪淘汰戰?或紙媒已經進入冰河時期?《壹周刊》九月中定生死壹傳媒工會就兩本雜誌結業傳聞,昨晚與壹傳媒平面媒體暨印刷行政總裁葉一堅會面。
  • 國際特稿:疫情衝擊傳統媒體加速轉型
    清華大學崔保國教授近日發布《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20)》時說,報刊傳統發行渠道受疫情影響嚴重,一些報刊採取暫時休刊措施,「局部地區已出現報章名存實亡的局面」。有中國媒體報導,今年元旦前約有30家紙媒宣布停刊或休刊。除了紙媒,其他傳統媒體如電視和廣播電臺也受疫情衝擊。
  • 印貓一線|香港《印刷資源》宣告停刊,傳統紙媒還能活多久?
    香港印刷資源中心有限公司於12月11日發布公告稱,由於近年來市場環境轉變,《印刷資源》廣告收入每況愈下、經營困難而決定停刊。
  • 香港報紙檔百年變遷
    香港報業公會指出,「六七暴動」後,港英政府銳意培養以香港為本位的力量,此時政治中立報章開始出現,股票市場、黃金市場行情等財經新聞崛起。1980至1990年代是香港報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報導重點也從中國大陸政治轉移到本地事務之上。隨著中英兩國開始談判1997年以後的香港前途問題,香港人日益關心這座城市的未來。
  • 地球每十萬年發生一次冰河時期的原因找到了
    唯一的問題是,研究人員從未找到真正原因,事實上他們被這種神秘現象困惑已久,他們稱這種情況叫「十萬年難題」,但現在有一項新的研究可能會有解答。新的研究表示,海洋可能每十萬年規律的從大氣層中吸取更多二氧化碳,促使地球寒冷到足夠引發冰河時期。
  • 「香港唱片」門市將全線結業
    香港唱片創辦人蕭勁展接受《南華早報》及《經濟日報》訪問時,透露了兩間分店即將結業的消息。他指太古廣場分店將於本月27日結業,尖沙咀分店亦將緊隨其後。將會有20名員工因而失業,另有4,000名成為會員的顧客受到影響。
  • 怎麼知道亞馬遜雨林中的壁畫,真的是冰河時期創作?
    怎麼知道亞馬遜雨林中的壁畫,真的是冰河時期創作?人類對藝術史的認識又有重大突破。一隊考古學家報告,在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中發現大批畫作,最早的年代超過一萬年。卻有些人質疑:那批畫看起來保存太好,怎麼能確定不是最近的作品,真的是冰河時期的創作呢?看起來不像真的?
  • 冰河時期人類生存指南丨壹讀百科
    當然我知道你們肯定不會想到這些的,所以極有憂患意識的壹讀君在寒冷的周末就替你們思考了這個嚴肅的問題,至少在你萬一穿越失敗時還能幫你一把。You are welcome.十年來第一次穿上秋褲的值班壹讀君丨老黃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冰川時期 冰川時期,準確地說應該叫大冰期(Ice Age),是指地球大氣和地表長期低溫導致極地和山地冰蓋大幅擴展甚至覆蓋整個大陸的時期。兩次大冰期之間氣候比較溫暖的時期稱為大間冰期。
  • 地球變暖或停止,新冰河時期馬上來了?科學家這回找到了證據
    地球變暖或停止,新冰河時期馬上來了?根據科學家們表示,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南極的冰山融化將會加劇,從而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效應,將使地球陷入新的冰河時期,這不?從這個結論來看,全球變暖是引發冰河時期的出現根本,所以這兩個是不衝突的。
  • 一家公司年收入7500萬元,書店倒閉,日本怎麼挽救紙媒?
    其中,出版社為1兆6036億4700萬(同比減少0.2%),已連續兩年減收。出版代理商為1兆5195億3200萬(同比減少4.3%),已連續5年減收。而書店經營為1兆652億6000萬(同比減少1.3%),已連續3年減收。
  • 早期生物如何在冰河時期倖存下來?科學家或找到極端天氣應對辦法
    在地質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氣候寒冷的大規模活動時期,我們將其稱之為冰河期。這種冰河期曾經經歷過三次,每一次冰河期對生物就是一次大滅絕。那時,地球被冰蓋覆蓋,導致海洋缺氧,並威脅著地球上有氧生命的持久性。研究人員研究了澳大利亞、納米比亞和加利福尼亞地區,冰川沉積所遺留下的富含鐵的巖石,用以了解冰河時期的環境狀況。他們利用地質圖和當地人提供的線索,爬到裸露的巖石上,跟著小徑追隨巖石演變的痕跡。通過研究這些巖石中形成的鐵的化學性質,他們發現隨著靠近冰架接地線的增加,鐵的氧化作用加劇。
  • 美媒:全球地區智商排名,香港NO.1
    美國有紙媒選出今年全球十大最高智商的地方,亞洲的國家及地區共佔五席,香港以IQ平均107高居榜首,排名認為,不少香港學生補習追求更好教育
  • 冰河時期至今最完整的狼生物標本!57000年的狼崽木乃伊!
    這隻小狼崽在永久凍土中已經有57000年之久,是目前為止看到的冰河時期至今最完整的狼生物標本。歸功於數萬年凍土層遮蓋,該狼崽屍體儲存非常完好無損,絕大多數的毛皮和皮下組織都是在,牙齒清楚可見,可以依據生殖器清楚判斷其性別,甚至於可以根據X光片觀察到它的腸子。新聞報導稱,這隻狼崽屍體由本地一名礦工於2016年偶然發現,生物學家隨後進行科學研究。
  • 香港變成了這樣?
    據openrice顯示,香港2020年有2000多家餐廳結業,平均每個月都有200多家。而在結業餐廳中,不少還是赫赫有名的餐廳,甚至還有傳承幾代人的百年老字號!/ 楊春雷涼茶 /100多年的古老涼茶店2020年2月結業
  • 又一家人性化大廠光榮結業了!
    2020年5月6日,位於東莞長安的興年印刷宣布將於9月30號正式關廠結業,該事件被包裝地帶公眾號發布後,獲得了約6萬人的點擊。興年印刷關廠給業界帶來的衝擊,由此可見一斑。鼎盛時期,興年印刷是一家擁有三千名員工的大廠。在過去三十年打工歲月中,千千萬萬像興年那樣的外資企業,給了無數打工者學習成長的平臺,賴以生存的工作和有尊嚴的生活。因為有興年們的庇護,員工們賴以成家立業、仰事俯畜;得以享受旅遊購物、宴飲歡歌.從文末尾大量的熟人留言來看,興年印刷是一個人性化氛圍濃鬱的企業,老闆宋總是一位廣布恩澤的大善人。
  • 《讀者文摘》的起死回生:傳統紙媒如何蛻變為數位化時代新物種?
    自17世紀誕生以來,以報紙和雜誌為代表的傳統紙媒度過了好幾個世紀的舒坦日子。在21世紀之前,整個行業所處的環境都比較固定,通過內容獲取讀者,然後再將讀者轉化為訂閱收入和廣告收入,這樣的運作模式一直沿用至今。但是,大家都知道現在紙媒的日子並不好過。
  • 專家提醒,歐洲冰期氣候已現,冰河時代到來
    最近,有科學家表示歐洲目前的氣候顯現出了冰期特徵,如果繼續下去,冰河時代也許會比預想得更早來臨。歐洲為什麼會出現冰期氣候?冰期的氣候究竟代表著什麼?根據目前考察到的遺蹟判斷,地球在過去的45億年裡一共經歷過四次大冰河時期,無數次小冰河時期。而冰河時期一般又分為冰期和間冰期,兩種階段交替進行。
  • 網傳聖安娜餅屋結業...
    流傳消息表示,聖安娜餅屋出現財政問題要結業,還呼籲持有餅卡的市民儘早前往餅屋兌換...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