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份,隨著新一年大大小小的HiFi展逐步拉開帷幕,各大廠家自然也就不會閒著,都開始紛紛推出自家的升級產品。
前段時間參加了國磚吧的巡迴試聽活動,終於有機會在展會以外來跟iBasso的產品來個「親密約會」了!
iBasso自打DX200之後,就堅定不移地把開發重心都放在安卓系統的便攜音樂播放器上,這種決心在國磚當中也是獨一無二了。
其實在年前盤點VGP的時候我也提到過iBasso的DX160 ver.2020,並且這還是今年VGP 3萬到4萬日元便攜播放器組別的金賞。而這次蹭聽到手的卻是它家最新型號——DX300。這也是iBasso第一次動用到3開頭的型號,所以光看DX300這個序號就已經基本可以斷定是旗艦無疑了。
DX300採用即便放到如今的手機裡都足以讓人羨慕的6.5寸大屏幕,而且屏佔比之高,也是相當地驚人。以至於我原本覺得並不算小的5寸屏,在DX300面前都像是有著多年代差一樣。而且DX300屏幕額頭及下巴也完全是向手機看齊的水平,如果不是厚度把它給出賣了,真的會讓不明就裡的吃瓜群眾以為是華為或者小米新出的旗艦手機呢!
其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還是屏幕額頭處的小「劉海」,居然是內嵌了條型的彩色狀態指示燈,一方面是讓人覺得驚喜,而另一方面感覺iBasso也是在炫技——造型、結構、工藝都比印象中的國磚有著明顯的優勢。
不過DX300也繼承了一些iBasso歷來的傳統——其中就包括右側的那顆集合了音量控制以及電源開關功能的金色旋鈕。旋鈕本身的做工也很不錯,撥動的阻尼以及頓挫感也很舒服,但跟那種嵌入到中框裡的設計相比,DX300突出的旋鈕始終給我一種不太安心的感覺,生怕扔包裡時會掛到其他東西。
而在旋鈕旁邊,則是播放器的標準3按鍵。但DX300似乎覺得放著大大的6.5英寸屏幕不用實在是浪費,所以可以將這3顆按鍵做得很低調,不僅上面沒有功能標識,而且細窄的按鍵本身也實在有點不太好按。
iBasso之前的DX150、DX200、DX220都採用可換耳放模塊設計,DX300怎可能不繼承這優良傳統呢。不過DX300的模塊樣式跟以往的不一樣,所以哪怕你是iBasso的老客戶,想要體驗不同模塊的聲音,都還是得重新買新模塊才行。
這次巡迴,官方並沒有提供其他的耳放模塊,所以我也就懶得去拆開來研究了。默認的耳放模塊除了具備3.5單端和4.4平衡兩個輸出接口外,在中間還很神奇地塞了個2.5平衡輸出接口——時下還帶2.5平衡口的便攜磚已經不多見了,畢竟跟4.4平衡口相比,2.5平衡除了體積小之外,就幾乎是一無是處。不過對於很多老燒來說,手頭上或多或少都還是會有不少2.5平衡線,DX300能直接支持而不需要通過轉接,這也確實是情懷所在。
但正因為有可換耳放模塊在,所以DX300的USB接口只好挪到機器的頂部,這也是不得已。DX300內部採用兩套完全獨立的電源模塊,來分別給到數字音頻處理模塊和功放模塊來使用。獨立供電本身主要還是為了減少架構中的不同部分由於供電功率不足而產生的不穩定,並且徹底斷絕了數字處理跟模擬信號放大這兩大聲音核心部分的互相干擾。所以每次充電時,都能看到同時顯示兩組電池的充電進度,而且如果是經常推高阻大耳,往往也會是耳放模塊首先沒電的。
此外,同樣被擠到機器頂部的還有同軸輸出接口,而且是獨立於Type-C USB接口之外,可以用來輸出數字音頻信號給到更好的解碼設備使用。
DX300雖然在厚度方面還是挺國磚的,但在造型方面iBasso還是努力地做了一些修飾,其中背板的材質我認為就挺舒服的,而且做了彎折的造型,同時右側邊框也向內傾,這樣一來,一方面會讓整體看起來不那麼「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升了6.5寸單手握持的手感,這點是我認為DX300對比之前我聽過的一些旗艦播放器更優秀的地方。
作為一臺智能系統國磚,iBasso除了特意為DX300配備了自家基於Linux開發的第五代Mango OS音樂播放系統之外,還同時運行有可以方便使用其他第三方APP的Android 9系統。而且為了保證系統運行流暢,DX300配備了跟R6一樣的高通驍龍660 CPU,並且比起自家入門級的DX160在內存配置上也更加給力,6G+128G也絕對是管夠的水平了。因此在整體系統的流暢性方面,我認為DX300是完全讓人滿意的。
Mango OS是通過APK的方式嵌入到安卓系統中運行,用戶在主界面上點擊左下角的iBasso圖標就可以直接進入到Mango OS當中。由於硬體機能方面確實給力,所以兩套系統之間的切換基本實現無縫過渡,就跟使用一般的APP沒什麼區別。同時原生的安卓系統也不會對運行的第三方APP設限,最少我到手測試了幾款常用的雲音樂APP都能順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