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群島
——印度尼西亞新獨立電影個人精選
2016 年 10 月 1 日- 3 日
14:00 - 19:00
Day 1
《我的思想副本》
《混沌愛詩》
Day 2
《帶面具的猴子-達爾文的進化論》
《顫動的回聲-有關自然的筆記》
Day 3
《類型亞類型》
《外面沒下雨》
《不是個愛情故事》
《從未見過一桿進洞的女球童》
《RUMAH》
16:00 - 18:00
策展人映後交流
嘉賓:葛江·祝鴻
地點:單向空間·花家地店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 1 號
社科院研究生院 D 座 2 層
主辦:單向空間
參與方式:活動免費,無需報名
展映作品
《我的思想副本》(A Copy of My Mind)
2016 / 劇情 / 導演:Joko Anwar
她在一家廉價的美容院做面部按摩的工作。
他給盜版碟做字幕。
他們成為了靈魂伴侶。
但是,當她偶然發現了總統候選人的助手在一個腐敗案中的證據時,他們之間的愛受到了威脅,而走向悲劇性的結局。
《混沌愛詩》(CHAOTIC LOVE POEMS)
2015 / 劇情 / 導演: Garin Nugroho
這是一個關於兩個人的愛情故事。這段故事發生在 20 世紀 70-90 年代,也是印度尼西亞發生巨變的時代,這些巨變包括生活方式和經濟。而這些變化也深深滲透進了他們的關係當中。
他們的關係因為家庭創傷而搖擺不定。兩人都無法跟上時代變化的腳步。他們的愛情總是面臨著在那個時代發生的無法預期的變化。兩人的愛情之旅總是不斷變化,就像 20 世紀 70 - 90 年代的印度尼西亞,充滿了意外。
《帶面具的猴子- 達爾文的進化論》
(Masked Monkey - The Evolution of Darwin'sTheory)
2014 / 紀錄 / 導演:Ismail Fahmi Lubish
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並非是在嘗試著去證明人類是從猴子演變的。這部影片探索這兩個物種之間的相似性。人類和猴子到底有多相近?
這部紀錄片選擇去深度挖掘由猴子表演的人偶劇中所展現的生命力。為了這部劇,表演者們訓練他們的猴子從而讓它們表演人類的行為。同樣的,人類的行為被環境和社會操控著。當猴子被表演者們控制的同時,這些表演者也同樣被統治著。
《顫動的回聲- 有關自然的筆記》
(Flutter Echoes And Notes Concerning Nature)
2015 / 劇情、紀錄 / 導演:Amir Pohan
這是一次沉浸式的感官體驗,是探索印度尼西亞魔法,神話和自然的視覺旅行。Ladya和紀錄片工作者一起,探尋古老的金字塔,調查掩藏在印尼南部海域深處,關於一個失落王國的超自然故事。
在 Ladya 空閒的時候,她常捕捉自然的各種聲音,在家中進行有關植物繁殖的實驗。她幾乎完全不知道,她的實驗和一群在車庫裡用種子製作假手雷的遊擊生態學家有了交集。這群生態學家的主要目標就是對抗雅加達如今頑固不化的趨勢。
他們的靈感正來自於一本 Ladya 為她的植物試驗所研讀的書。
Yosep Anggi Noen·導演短片集
Yosep Anggi Noen 畢業於日惹特區的「Gadjah Mada 大學」交流學院。這所大學是 2006 年的 Jogja-NETPAC 亞洲電影節的發起者之一。'
他的故事片處女作,「Peculiar Vacation and Other Illnesses」(《獨特的假期以及其它疾病》),在 2012 年溫哥華國際電影節中獲得了「龍虎特別提名獎」,以及 2013 年 Apresiasi 印度尼西亞電影中的兩座 Dewantara 獎。
他的最新短片,「A Lady Caddy Who Never Saw A Hole in One」(《從未見過一桿進洞的女球童》),被譽為 2013 年釜山電影節最佳短片,並獲得 2014 年位於東京的亞洲短片電影節 Grand Prix 獎。
他富有實驗性的紀錄片,「Genre Sub Genre」(《類型亞類型》),在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和全州國際電影節放映,並且獲得 2014 年 Arkipel 電影節評審獎。
這位 2007 年釜山電影節獲獎者現於印度尼西亞唐格朗多媒體大學教授電影課程。
《類型亞類型》(Genre Sub Genre)/ 2014
用電影的四種亞類型,紀錄了印度尼西亞東南部的一片土地的預言。
《外面沒下雨》(IT』S NOT RAINING OUTSIDE)/ 2009
一個因尋找指控而發生的錯綜複雜的愛情故事。
一曲充滿情慾色彩的爪哇語旋律,讓一對情侶,Mur 和 Ning,為表露他們的情感而變得躊躇不定。這時外面下起了雨。
《不是個愛情故事》(LOVE STORY NOT)
2015 / 劇情 / 導演:Yosep Anggi Noen
《從未見過一桿進洞的女球童》
(A Lady Caddy Who Never Saw a Hole in One)
2013 / 劇情 / 導演:Yosep Anggi Noen
一堂高爾夫球課,一個愛情故事,以及一個憤怒的人。
《RUMAH》
2015 / 劇情 / 導演:Yosep Anggi Noen
三天影展將近尾聲之時,策展人葛江·祝鴻將在單向空間·花家地店與大家進行簡短的映後交流。共同探索這個詩歌群島——印度尼西亞的電影和近況。
詩歌群島
策展人 | 葛江·祝鴻
為了能讓大家感受到印度尼西亞短片中所展現出的才華和原創性,我帶來了一位日惹年輕電影人 Yosep Anggi Noen 的所有短片作品。不過他的最新作品並不在此之列。這部作品需要先在威尼斯電影節放映。這也體現了印度尼西亞電影人正在國際上被廣泛接受。Anggi 已經執導過一部劇情片,但他仍然在繼續創作短片。他以發展出自己的電影語言為目標努力著。這也是他在自己的電影中不斷探尋藝術邊界的原因之一。在觀看過 Anggi 的短片之後, Bhanuteja 的影片或許就不會那麼令人驚訝了。越來越多的印度尼西亞年輕電影人在探索著這個國家中可說的和不可說的一切。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一位來自日惹的年輕電影人。雅加達固然有很多電影人,但是日惹卻是一個有著一座藝術學院的特殊城市。如今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都來自於那裡。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和導演以及他的幾個日惹朋友有過一次簡短的會面。導演叫做 Wregas Bhanuteja。這些日惹年輕電影人組成了一個團隊,互相幫助完成各自的作品。所以如果你結識了他們中的一個,那麼你很快就會結識他們所有人。這是在電影界中掀起一波潮流的一部分。
Wregas Bhanuteja 的第一部短片《鷦鶯》:這部電影在今年(猴年)入圍了坎城電影節,並被選入了影評人周的片單。雖然影評人周可能是坎城電影節中最小的單元,但無論如何它也是坎城電影節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電影節之一裡的一個單元。所以在印度尼西亞的人們能夠看到它之前,坎城電影節就已經給來自全世界的嘉賓放映了。所有的印尼人都會意識到 Bhanuteja 執導的這部作品是一部非常「頑皮」的電影。當我告訴你這部電影在性的方面令人驚訝得開放時,請別忘了印度尼西亞是一個穆斯林國家。這個故事簡單漂亮。簡單得就像一個小笑話。一個小葷段子。
一個女人正在一家餐館工作。她問一個同事要不要付錢玩個小遊戲。她給同事一根火柴,點燃之後照亮她的短裙下面,讓他能看到他想看的。除了色情片,幾乎沒有電影會直接表現這位同事看到了什麼。但是 Bhanuteja 的這部電影卻這麼做了——畫面中我們能看到毛髮濃密的女性生殖器。後來的劇情讓我們明白了她為什麼這麼做,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很明顯 Bhanuteja 知道在所謂的好電影中,陰部應該被隱藏在隱喻之後而非暴露在鏡頭中;而且他當然知道這部電影會帶來不少麻煩,電影本身也很難公映。
有趣的是,為什麼這個年輕的電影人明明知道這一切,卻仍然願意接受這些巨大的風險呢?我們要先看一看其他的印度尼西亞電影,了解印度尼西亞電影人的追求之後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策展人:葛江·祝鴻
片單裡有兩部很特別的紀錄片,或者應該說只有一部紀錄片,因為另一部實在太過特別,或許都不應該被叫做紀錄片。Amir Pohan 的《顫動的回聲——有關自然的筆記》表面上看是一部紀錄片,但其實是擺拍的。與其說它是個故事片,不如說是個假紀錄片。它再次體現了印度尼西亞人對各種風格的實驗保持十分開放的態度。
另一個紀錄片,由 Ismail Fahmi Lubish 執導,也有一個很有趣的名字:《帶面具的猴子——達爾文的進化論》。這部紀錄片和 Pohan 的假紀錄片很是不同。這部紀錄片非常寫實,用一種直接但娛樂的方式表現了印度尼西亞這個依舊貧窮的國家社會底層人們的生活。這兩部電影都是兩位年輕導演的處女作。但節目單中並非只有年輕導演的作品。印度尼西亞也有很多經驗豐富的導演,甚至大師。
Joko Anwar 的《我的思想副本》是一部虛構的劇情片。這部電影的編劇和製作人都非常有經驗。這部電影的劇情令人興奮,表演很出色,而且能把你帶離充滿盜版色情片(是的,這部在坎城上映的短片有不少前輩)和腐敗政客的罪惡世界。在這部影片裡我們能再一次感受到印度尼西亞電影人創作原創電影的熱情和不懼敏感題材的勇氣。(除了色情片,政治系統中的腐敗在印度尼西亞當然也是個敏感題材)
最後,這個節目單給了我們一個觀賞真正的大師作品的機會。Garin Nugroho 的《混沌愛詩》是一部很不錯的個人古裝片。Garin Nugroho 曾執導過很多更大型的影片,比如 Opera Java。但這部影片表現了印度尼西亞剛獨立時試圖尋找屬於自己的現代文化的境況。這也顯示出,在許許多多年輕的印度尼西亞電影人旁,同樣有著成熟而有特點的電影人。很少有國家有著如此豐富的電影人才和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