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鴻海新格局分析;
2. 衝刺夏普品牌復興,鴻海集團將任命首位營銷官;
3. 蘋果尋求富士康幫助 在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建立研發中心;
4. 鴻海力助夏普,南京設新公司鴻富夏;
1. 鴻海新格局分析
不一樣的格局
買下夏普66%股權,躍國際舞臺
一時之間,郭臺銘成了美國、中國、印度與韓國角力競合中的最大公約數,這四個GDP(國內生產毛額)加總將近全球一半比重的國家,爭相較勁拉攏;郭臺銘一言一行,牽動全球科技業。
前不久,富邦文教基金會針對臺灣小學生進行有趣的問卷調查,其中問道「誰是有錢人?」有超過三成的學童答案是「郭臺銘」。他的財富、身家,有許多媒體與機構都計算過,但除了龐大的財富之外,郭臺銘三個字還代表什麼?
從今年四月二日開始,「郭臺銘」三個字有了不同的格局與想望。
當天,郭臺銘在日本大阪府堺市的堺顯示器公司召開記者會,向全球宣告,來自臺灣的鴻海集團,入股日本百年老企業夏普六六%的股權。現場湧入全球近五百名記者,就連郭臺銘高齡九十一歲的母親初永真,都搭郭董的私人飛機親自到日本見證,與會的人都感受到郭臺銘那份激動又壓抑的民族情緒。
當天還發生一段幕後插曲,現場的布置按照郭臺銘指示,高高掛起日本國旗與中華民國國旗,當下有幕僚覺得不妥,認為富士康在中國事業很多,因此委婉提醒郭董「一定要放上中華民國國旗嗎?」
郭董立即回說:「當然要!我為什麼不能放自己的國旗?」
記者會順利落幕,但事後中國以 《反託辣斯法》審查程序延遲為由,讓夏普案未能在既定的六月底前完成注資,拖到八月初才底定。
不改商人本色
民族情感濃厚,一秒就打回務實
郭臺銘的意氣風發,一天就打回原形,加上日媒對郭臺銘的報導,屢次出現「軍事化管理、獨裁者」等負面標題,讓他更沉潛低調,不僅沒有針對夏普案接受任何臺灣媒體專訪,據悉,對內更定調為:只是「投資」夏普,不是「購併」夏普。
就連日前「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將「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獎」等四項大獎都頒給鴻海與郭臺銘,但郭臺銘都以鴻海「沒有購併」夏普而婉拒領獎。
「這就是郭董。」一位貼身部屬說,夏普案對鴻海跨入品牌、半導體絕對加分,但其中也包含郭臺銘濃濃的民族意識。不過,郭臺銘在成功購併之後,立刻壓低姿態,日本媒體從來只出現夏普社長戴正吳。最新一期的《日經Business》雜誌以「海盜船長郭臺銘懷中的那把大刀」形容戴正吳,還有日媒稱戴「沒有強烈的領導氣勢,身段柔軟,言辭溫和有禮而堅定,與郭臺銘風格不同。」
但不惜巨資,糾纏四年之久終於到手的夏普,郭董怎麼可能「軟軟」就好?拿下夏普的這二百多天,郭臺銘待在臺灣的時間明顯少了,幾乎每晚在廣東深圳的富士康龍華廠「戰情室」,為夏普挑燈夜戰。
「戰情室」內,有一面十二個屏幕組合而成的大牆壁,每個屏幕代表一個廠區。郭董只要指定哪一個廠區,一個小時後,屬於那個廠區的屏幕就會亮起,而所有該廠區的重要主管都會出現在屏幕內,由郭董主持視頻會議。郭董只要在戰情室內,透過十二宮格屏幕,就可以與全球所有廠區開會,實時掌握整個鴻海集團的最新動態,而屬於日本夏普的屏幕上,「戴桑」(戴正吳)的身影幾乎天天出現。
啟動夏普模式
郭董遠程緊盯,戴桑柔軟執行
同時,郭臺銘下令要求鴻海重要的事業群(business group)負責人,每人負責認養一項夏普的產品,「必須幫夏普改善商品,降低成本、提高銷售,」長期觀察鴻海的前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師楊應超證實,鴻海正在切實執行「夏普政策」。
曾被郭臺銘請到家中討論鴻海策略的楊應超,對鴻海向來有獨到深入的見解。他認為,鴻海應該會先把夏普現有研發出來的專利或半成品努力商業化,轉化為具體的營收,提高營收之後,就能提高毛利,讓損益表先活起來;等到站穩腳步,再回頭增加資本投入,發展夏普向來最擅長的高端技術研發。
回過頭來,內部整頓要先從激勵人心做起,郭臺銘下令,在九月底帳上現金還很有限的情況下,咬牙買回夏普總公司對面的田邊大樓,重振風華的決心十足。緊接著,戴正吳連寫三封公開信激勵員工,並取消過去減薪政策,加發績效獎金。
此外,郭氏風格管控成本上場,郭臺銘的兩架私人飛機都是自掏腰包買下,卻有九成飛行時間都在執行鴻海公務,不飛的時間,甚至可以租人。而且私人飛機一定要坐滿人才起飛;人數不齊,就找幾位主管一起搭;飛機起飛後,就得拿著筆記本坐到郭董身邊,全程開會。
戴正吳把「鴻海流」的這套精實風格搬進夏普,他從自身做起,不支薪、取消社長配車,把過去夏普高層主管那一套,出入豪奢、住高級飯店、吃豪華美食的陋習全都取消,甚至自己拎著行李搬進宿舍。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四到九月的財報出爐,夏普營收雖然還是衰退二八%,可是在嚴控費用的要求下,銷售成本大減三二%,讓今年上半年繳出一份轉虧為盈的成績單。
但長期要改善基本面,還是得想辦法提高營收,因此郭臺銘近期露面,幾乎都是為了「賣夏普」。例如十月中出席阿里巴巴在杭州的雲棲大會,唯一一次接受中國網媒「虎嘯網」採訪,都是為了雙十一、雙十二購物節賣大電視,共賣出十多萬組「七十吋送六十吋」的大電視。
就連今年鴻海的股東會上,他都在推銷夏普的水波爐。
身為夏普「超級業務員」,郭臺銘不止一次推薦夏普出品的黑色外形「捕蚊清淨機」,這臺捕蚊清淨機,在蚊子不多的日本,其實並不受重視,反而是在臺灣、東南亞蚊子多的地區賣得很好。郭臺銘還下令多翻出類似的壓箱寶,大打夏普海外市場。
雖然這次光棍節賣太好而惹惱經銷商,「這也是典型的郭董性格,先做再說,錯了就立刻修正。」和郭臺銘一起打拚多年,熟悉其個性的主管說,他的大方向通常不會錯,細節再修正,所有人都要跟隨他的節奏。
這尾巨龍決策快如風,但早上的決策,可能到下午就變了,底下的人或許還在執行上午的決策,常搞得整個鴻海人仰馬翻也是事實;只有一樣卻永遠不會改變,就是「郭令如山!」
有一個小故事可以說明,在購併夏普的最後階段,人在日本的郭臺銘,前一晚,突然想到隔天的銀行團會議,某位主管應該到場,就急叩身在龍華廠的該位主管,必須在隔天一早出現在東京現場。
植入鴻海DNA
一句話 讓部屬馬上飛到東京開會
隔天上午,這位主管準時出現。同事驚訝問他:「你怎麼辦到的?」主管說:「我掛上電話,立刻從龍華廠搭巴士到深圳,再從深圳坐船到香港,然後趕半夜十二點的香草航空班機,五點多到成田機場,再飛車過來,八點不到就坐在這裡等了。」趕了一個晚上的路,連到旅館洗澡休息都免了,以免錯過時間。這說明了鴻海高層主管一接到郭董指令,就像被植入晶片,使命必達。
郭臺銘在臺灣期間,每天早上九點開會(以前更早,後因答應每天要送女兒妞妞上學才延後),鴻海人私下稱為「上朝」,參與上朝者除了重要主管外,還有「董辦室」成員。
這群由十一個次集團各推派三到五名年輕人組成的「董辦室」,直接由董事長管轄,所以才叫「董辦室」(董事長辦公室)。
透過這群年輕人,郭董可以更清楚掌握公司的狀況,而這些年輕人每天跟著「上朝」,在郭董的大辦公室中,圍著會議桌第一圈坐的是主管,外面還可再圍著坐三圈,就是年輕的「董辦室」成員。
有些年輕人才進鴻海沒多久,每天上朝的會議內容聽得懂也好、聽不懂也沒關係,看著郭董每天精神抖擻、聲音宏亮,站著開會罵人,聽久了就自然植入鴻海DNA了。
臺灣版川普
鴻海「皇上」有意參選總統?
然而,充滿郭氏風格的「鴻海流」,跨海踏上東瀛,郭臺銘一個華麗轉身,買下夏普,躍上國際舞臺,集團已大到從中國、日本跨入美國,但回到臺灣人民身上,還是不禁要問,這位鴻海人口中的「皇上」,有一天真的要出來選總統嗎?
這次本刊為了製作「年度風雲人物」專題,共訪問了十一位有過鴻海工作經驗的主管,其中五位已經離職、六位仍在職,有趣的是,五位離職主管的答案都是:「不知道最後會不會,但他一定很想。」而六位在職的主管答案都是:「不會!」
至於真正的答案,二○二○年的總統候選人,會不會出現這位全臺灣人都熟悉的身影,答案,只在郭臺銘自己心中。
暖男郭董 認養八八風災農地,打造全臺最大有機農場
從91歲老母到兩歲女兒,都愛這一味。
郭臺銘的精力充沛,行程滿滿滿,別人開會偶爾會打個盹,他在會議上,則是從頭講到尾。
他經常隨身攜帶一個保溫杯,眾人好奇醫療團隊給的配方是什麼,讓他總是元氣十足。
據說,有次開完會,他忘了把保溫杯帶走,一位年輕人一個箭步衝過去,趁其他人不注意之際,竟一口喝完,也讓郭董神話再添一筆。
鴻海內部有一支由百位醫療生技專業人士組成的「醫療團隊」,專門照顧鴻海集團員工的健康,包括「公司餐」上面要註明各種營養素、卡路裡。其中有二十幾位專家,專門照顧家人與高階主管健康。
郭臺銘曾說,「媽媽九十一歲,家裡還有兩歲的女兒,差距近九十歲,都是醫療團隊要照顧的對象。」
今年十月郭董生日前夕,事雜心煩,有鴻海高層當面祝他生日快樂,他竟回:「我不快樂。」
沒想到生日當天,他卻心情愉快地走進公司,原來是貼心的醫療團隊錄製了一段祝賀影片,裡面有郭媽媽給兒子的生日祝福,讓事母至孝的郭董看了超開心。
賣平價農產品 講求研發精神
身為全球最大製造業的掌舵者,郭臺銘的飲食與情緒都得隨時照顧。家中吃的蔬菜,都是永齡農場栽種的有機蔬果。
永齡農場是二○○九年八八風災小林村滅村之後,郭臺銘受託認養了五十多公頃的地,經過了七年多清理石塊、改善土壤,翻身成全臺灣面積最大的有機農場。
雖是農業,但郭臺銘還是希望有研發精神,連續兩年都賣出五、六千塊「總裁福貴糕」,就是採用永齡農場的糯米混合製成,不用蒸煮,常溫皆可保持Q彈,也是郭臺銘愛吃的點心。
同時,農場也研發蔬果酵素,市面上有機酵素動輒三、四千元起跳,但郭臺銘認為,鴻海不用靠農產品來賺錢,要求定價平實,永齡的酵素價格不到二千元,符合郭臺銘對農場的定位——「給大家吃健康」。
其實,南徵北討的郭臺銘,對飲食並不講究,能捉住他的胃,就只有家中的廚師阿昌師傅。
郭媽媽曾經教已故妻子林淑如「海鰻水餃」與「雲豆包」(四季豆肉餡)等山西菜,林淑如過世前,囑咐阿昌師傅要繼續照顧郭家人飲食,這份傳家菜,至今仍是郭臺銘最在乎的家鄉味。
新的郭臺銘
「年度財經風雲人物」的面向很多,若純就產業人物而言,每到發想候選名單時,我總會想起經濟學課本裡寫到的「生產四大要素」:土地、勞力、資本,還有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的能耐,在於匯集各種資源,透過管理與創新,生產出具有附加價值的商品或服務。過去一年,誰能用最恢弘的格局、最精巧的策略,讓手中資源變出驚人產值,甚至改寫產業模樣,自然就夠格「風雲」二字。
只是,這樣的標準,卻讓我們在今年的挑選過程中格外掙扎。掙扎的原因,並不在於人選難產,論格局之大、論策略之精、論產業影響,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都是風雲。
這一年,他以新臺幣千億元的手筆購併日本夏普,格局夠大;他以柔軟的身段搭配精實的管理風格,讓夏普在上半年就轉虧為盈,策略夠精;而在手握夏普之後,他更對韓國巨獸三星發動奇襲,在川普口中那個撼動全球製造業版圖的「返美製造」政策下,他也在第一時間站在聚光燈的最亮處……,每次出手、每次喊話,都是一陣風起雲湧。
那麼,我們的掙扎是什麼?
「除了郭臺銘,難道沒有新面孔嗎?」
製作本期封面故事的過程中,編輯團隊不斷提出這樣的問題。
約莫一年以前,臺大經濟系榮譽教授陳博志寫了篇文章,標題是「臺灣最缺的其實是企業家精神」。文中指出,臺灣最欠缺的生產要素不是土地、資本或勞力,而是企業家精神,臺灣經濟近年的最大問題,則是新一代的企業家和新產業無法興起。
文中所指,成了我們一年後的掙扎和憂慮,掙扎於人物斷層,也憂慮缺乏新的衝撞,將讓臺灣產業缺少活力。
二○一六年,我們看到了全新格局的郭臺銘,但在臺灣,我們也期待能夠出現新的郭臺銘. (CINNO)
2. 衝刺夏普品牌復興,鴻海集團將任命首位營銷官
根據平面媒體的報導,鴻海集團在入股投資日本夏普 (SHARP),取得其經營管理權之後,總裁郭臺銘曾表示要 「重新擦亮夏普的招牌」。而為了衝刺這樣的目標,鴻海集團預計將聘用該集團的首任營銷官。在媒體與廣告業界任職多年的資深人士袁學智,將成為的首任 CMO。任命也在本月生效,而本人也在FaceBook上證實該項消息。
根據 Linkedin 上袁學智的資料顯示,他個人曾經在新加坡 Saatchi & Saatchi 擔任 Head of Writer 一職。之後陸續在 J. Walter Thompson、中國大陸北京 FCB、以及北京奧美互動營銷擔任創意總監的職位。2012 年 3 月開始,則是 IM 2.0 擔任華北區總經理。2013 年 11 月開始至今,則是擔任 VML IM2.0 集團創意長,其經歷相當豐富且完整。
報導還進一步指出,鴻海集團會首次任命營銷官,其與收購日本夏普,獲得了 「Aquos」 和 「SHARP」 等知名消費電子品牌有關。由於郭臺銘已經決定重振夏普的電視機業務,並計劃在 2017 年把出貨量翻倍達到 1,000 萬臺的數量。甚至,夏普還因此收回了過去授權給外部企業的電視機商標權,就是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
除了夏普之外,鴻海集團有涉足的另外一個大品牌是諾基亞 (NOKIA)。由於,鴻海集團旗下的富智康已經和芬蘭 HMD 公司達成了夥伴關係,雙方將會共同開發、銷售諾基亞品牌的功能手機和安卓手機。在這一合作中,富智康不僅僅負責組裝手機,也會參與相關手機的營銷推廣、售後服務。
另外,除了夏普電視機之外,鴻海集團也已經支持夏普,重新推出智慧型手機新產品,並且重新返回日本、中國臺灣地區、及中國大陸等市場,而未來這些產品的推廣,都有賴鴻海集團內營銷部門的協助。(Technews)
3. 蘋果尋求富士康幫助 在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建立研發中心
摘要:上個月,蘋果官方宣布將在印度尼西亞建立研發中心。現在,根據 UDN 的消息,蘋果正在與自己的代工合作夥伴富士康接觸,並加速在東南亞地區的擴張速度,並在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建立更多的研發中心。上個月,印度尼西亞通信和信息部長提到蘋果會在2017年初,在雅加達建立研發中心。目前,還不清楚富士康如何幫助蘋果加速研發中心建設。
除了雅加達研發中心,報告稱蘋果還會在中國深圳建立另一個研發中心。今年早些時候,有報告稱蘋果將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內建立研發中心。
富士康已經在印度尼西亞運營多年,並與當地品牌 Luna 和中國手機和網絡設備品牌華為合作。印度尼西亞的人口約為2.5億。( cnbeta)
4. 鴻海力助夏普,南京設新公司鴻富夏
鴻海(2317)昨(26)日晚間公告,子公司煙臺鴻富錦精密電子斥資1.98億人民幣(約新臺幣9.3億元),取得中國南京鴻富夏精密電子所有股權,目的為長期投資。市場預期,此舉是為協助夏普在中國地區的拓展銷售。
根據中國國家企業信用訊息公示系統資料顯示,南京鴻富夏註冊資本額1.98億人民幣,於今年12月7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鄭光傑。據了解,鄭光傑為鴻海主要負責可攜式電視、大電視產品等業務的E次集團副總經理,市場預期南京鴻富夏可能將協助夏普液晶電視業務。
據登記資料顯示,南京鴻富夏的經營業務,包括精密電子設備、光電技術及相關設備、醫療設備、醫療器械、自動化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轉讓,以及自有房屋及設備租賃,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等。
鴻海在投資夏普後,積極協助重整夏普在全球的事業版圖布局。夏普上月底甫公告,將在明年1月於中國設立子公司夏普科技(深圳),藉此統整夏普在中國的所有事業及業務,提升營運效率,並與鴻海密切合作、發揮加乘效果,積極拓展中國市場版圖。(時報資訊)
熱點報告推薦(關注後回復相應代碼即可閱讀):
A1:人工智慧:未來制勝之道(阿里研究院重磅報告)
H2: 2015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專題研究報告H3: 十大智能家居系統解決方案(深度推薦)R1: 機器人行業深度報告(完整版)R2: 2015工業機器人專題研究報告T1: 中國創新智能硬體市場發展專題研究報告2015T2: 智能硬體趨勢分析(怎樣才能造出消費者喜歡的東西)M1: 手機產品基礎硬體知識解析(全面,淺顯易懂)M2: 手機產業鏈全景圖I1: 工業4.0專題研究報告2015W1:智能穿戴設備產業發展狀況及趨勢報告W2: 2015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專題研究報告「WPR」專注於智能硬體行業,是智能家居及機器人領域信息分享及產品推廣的專業平臺,希望對你的成功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