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棋是最近比較火的一款遊戲,日前傳來消息說Valve有意收購其開發商「巨鳥多多」工作室,而目前的最新小道消息則是雙方初步談崩。想必大家會關心一個問題:離了DOTA2平臺,自走棋還能不能玩得轉?
從我們從業者的角度來看,DOTA2平臺為自走棋提供了三個核心要件:伺服器、IP、種子用戶。
在久遠而不可記憶的年代,對戰平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基於IPX協議的模擬區域網,也就是我只管幫你們把網搞好別的我就不管了。因此當時無論對戰或RPG都是由玩家建主機、其他人加入遊戲(主機還可以隨便踢人因此有人以建主踢人為樂)。而這就引發連接速度的問題,另外還有一個梗是當你感覺大勢已去、無力回天時,可以把你的右前手伸到機箱後方,把網線水晶頭稍稍往外拔個2、3釐米。如果屏幕顯示「Connect to server...」字樣(持續最多45秒),表示你的操作成功了。然後在對戰平臺的履歷裡你只會顯示「掉線」,不會顯示「失敗」。這是老玩家們非常深刻的記憶,掉線率高的人(儘管未必是主動拔線)得到一個外號「拔絲香蕉」,為眾人所唾棄。
這種陋習後來於前DOTA時代(2006年)為低素質玩家們所繼承,似乎堅不可摧:VS平臺解決了換名秒退的問題,但沒能解決拔線問題。要徹底解決此問題就要改換方式,不再由玩家擔任主機而是讓伺服器來建立主機。在我看來擁有獨立平臺、由伺服器建主的MOBA屬於第二代MOBA,歷史大約從08年左右開始算包括起凡、夢三國、當然還有那時立項開發的LOL等。
(第二代MOBA的其他標誌還包括自動組隊、天梯系統(MMR)以及最重要的「盈利模式改進」:早期對戰平臺賺錢的方式是賣「擠房卡」,一個月10塊錢,這能發得了財?第二代遊戲則是開始賣頭像Avatar賣金色名字什麼的,某種角度來說也算是今天賣皮膚的雛形)
OK扯遠了我們說回自走棋。現在假設巨xxx出來單幹,再讓玩家建主顯然是不可能,如果要伺服器建主那得多少伺服器?別忘了現在玩自走棋還經常卡、經常丟失遊戲進度或乾脆建不出來房間,你罵完美的伺服器差但它好歹免費啊。要撐30萬在線的伺服器至少需要百萬級的伺服器,而30萬在線還只是個開始。
那麼為了討論方便我們不妨假設幾百萬的伺服器費用不成問題(據說打自上線以來刀棋已經賺了5000萬),那IP呢?
你所有的英雄全都是DOTA裡的,不客氣地說,一半左右屬於冰蛙(或說Valve),還有一半屬於以往的開發者、之前的主體(也就是暴雪)還有廣大DOTA玩家愛好者。因為MOBA遊戲走到今天伴隨了無數改動,哪個英雄自創生以來不是一改再改、技能做過多次平衡甚至屢屢重做?現在你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直接就把這些英雄據為己有。刀棋新手、沒玩過DOTA的人不知道可以理解,我們這種老玩家是你蒙得住的?更不用說還有很多英雄根本就是由暴雪提供創意甚至是來自於「魔獸爭霸」IP,比如「魔法終結於我手」的敵法師誰都知道實際上是魔獸爭霸3知名英雄、TBC2.3總Boss尤迪安。
(IP還有一層意思是會帶來「期待」:xx英雄還沒有出現,但是我喜歡這個英雄,這個英雄我玩得好。那麼我就會期待在刀棋裡它什麼時候才出現?會以什麼面目出現比如幾費?強不強?)
在這個前提下如果你自己做個刀棋但是所有英雄全部重做、模型和技能都重新設計,那個工作量恐怕不會太小,因為DOTA做到100個英雄花了好幾年、LOL和王者也是好幾年。這裡不是說簡單做個英雄,還要考慮他的普通攻擊是近是遠?他的技能有什麼效果?以及在刀棋裡最重要的,他有什麼屬性比如戰士騎士法師、亡靈巨魔地精等?這些屬性在DOTA裡在魔獸系列故事裡都已經設好了,你要重新做一套出來還要能說得通,需要的時間至少也得是一年。
(一些經典的語音、特效更是難以替代,比如深入人心的「BlingBlop,我是個機器人」,你重做一套難道這個也重做?)
如果只是重做模型、技能效果不改(也就是業內說的換皮,又叫微創新)……玩家又不是傻逼,他會看不出來?當年臥龍傳說抄爐石也是這麼個抄法,不但被暴雪怒告、玩家也根本不買帳。這道理很明顯,有原版、正版而且已經做到幾十萬在線的前提下,誰會去玩換皮盜版呢?何況正版也不要錢?在我印象裡靠完全換皮而做成的MOBA遊戲只有一款(名字就不說了,在本文中有出現),而且很快也開發了自己獨特的RPG模式(推圖模式)。剩下的一些嘗試包括某國內前三的公司做的換皮MOBA,最後都失敗了。
可以看出,繼承IP不可能,脫離IP又玩不轉。所以如果離開平臺自己單飛,恐怕前途渺茫。
最後是種子用戶。遊戲現在是有30萬在線,但剛起來時可沒有。刀棋的原始用戶或說種子用戶、基本盤絕大多數是War3RPG愛好者,還有就是DOTA2玩家,當然主要是兩者的交集部分。在遊戲還沒火之前誰會願意去下一個十幾G的DOTA2?根本沒玩過RPG的人哪有心思去研究什麼幾加幾組合?刀棋我看著火起來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各大直播平臺主播跟進,而這些主播要麼是DOTA2主播要麼是爐石主播(主要是前者)。主播跟進意味著粉絲跟進,再加上搞比賽,聲勢就大起來了。可見從任何意義上來說,刀棋都是從DOTA愛好者群體中崛起然後才走向更廣闊天地,如果沒有這個用戶群,也許它會像戰三國等遊戲一樣,雖然有受眾但始終不過是小火而已。
那麼假如你自己做一個,要選擇什麼樣的IP和用戶群?其實國內情況大家心裡也都清楚,首選三國其次西遊,四大名著嘛人人知道又沒版權,天然好IP。事實上走「三國自走棋」的立項和版號申請我見了不下十個。換個表達就是把戰三國單出來做個手遊(因為有刀棋的成功案例)。OK我們就又假設以上三個問題最後都不成問題,伺服器我花錢總能搞定、IP有三國題材、用戶群沒有我可以買量……假設這三條都過了,但是遊戲還有最後一個致命缺陷。
這個缺陷就是,不賺錢。
有人說了,你不是在搞笑吧上面自己說賺了5000萬轉頭就說不賺錢,自己打自己臉?
首先從業界角度來說,30萬在線的遊戲兩個月下來才賺5000萬,已經是相當低的水平了……這裡面的帳就不再仔細去算,知道這一點就可以(當然你可以說因為這是競技類遊戲,不是「MMO」)。其次,這個5000萬也只是一個虛數,因為刀棋目前的盈利模式下,總付費人數大致是可以直接算出來的,未經審計的數字在10萬左右。你要說這10萬人每人都貢獻了500塊去買糖果(可買1600個糖,等於40連抽)……這種話恐怕連自己都不會信。如果把淘寶數字砍掉刷單,最後得出來的Arpu會是四位數、幾乎是正常水平的10倍……除了呵呵還能說什麼?
(還有人說在ebay上也有銷售,拜託自己去看看ebay的銷售數字——基本沒有刷單的真實數字,找一個銷售過千的,能找到嗎?過500的都沒有)
好我們就又不談這數字是高是低、是真是假這種問題,我們就來看盈利模式本身。從版權來說,目前刀棋裡的所有資源,包括橙色信使,都是屬於Valve的,這毫無疑問。所以目前的盈利模式實際上是在「偷渡」——當然國內市場這個狀況,有時偷渡也是沒辦法所以這條我們就過了。反正做一些全新的炫酷信使(長翅膀拿裁決的那種)也不難。問題是,只有信使一個賣點,不夠啊。甚至可以說為什麼現在刀棋賺不來錢,恰恰是因為它只能賣信使、賣不了別的。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刀棋裡具體能賣啥?英雄皮膚?你也不知道這一把會來啥,買了地精的皮結果打的是德魯伊系列,豈不是射門出邊線?要說全都買……要不你再想想?DOTA圈、LOL圈、王者圈合起來上億玩家,有多少人是全皮膚的。賣道具?對不起競技類遊戲沒有賣道具,不然秒崩。傳統路子不行,看看新路子。比如說賣通行證(Battle Pass,如果你不熟悉這概念,大致等於DOTA的TI小本子)?問題是通行證有個前提,你的皮膚要多,要分散,要錯落有致,這樣才能有通行證等級、才有升級的快感。你現在只有信使可賣,總不能通行證5級給個藍色驢仙人、10級給個紫鯊魚?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可賣的東西太少。
(非要說的話,可以參考國內手遊的路子,不是給整個的信使而是給「藍色驢仙人碎片」。100個碎片合1個驢仙人,要攢夠100個你需要把通行證升到65級以上。這樣等級倒是能撐開,不過很可能會被怒噴)
從棋類的角度來說,最終的解決方案應該還是賣「棋子的皮膚」,按套賣,當然要分出綠藍紫橙的等級。這個概念類似於真正的西洋棋可以是塑料棋子也可以是大理石棋子,甚至是紅木棋子:有錢人需要用這種方式來體現自己的品味和階級,雖然他的棋可能下得並不好。具體而言就得在獨立出去的同時做上一大堆人物模型,這工作量可不小。所以最終來看,非要說的話很可能是卡牌類+自走棋的組合會比較有市場:抽卡、合成是卡牌(有各種皮膚),布陣、戰鬥是棋子(統一外觀),這應該是一個可行的折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