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來啦!
1.留言點讚數超過25的讀者
(48小時內)
2.小編選為精品留言的讀者
送出《七寸戰略》1本與
最新《銷售與市場》雜誌1套
(管理版+營銷版)
迄今為止,這是對定位理論強硬、系統、科學的進攻之作,也是對定位理論最強硬的肯定之作,更是企業家至少可以讀5遍的競爭實戰教材。
來源|新周刊(ID:new-weekly)
2019年十大消費現象,有的你我都參與其中,有的僅僅是在圈外感嘆圍觀,但每一個,都與你我息息相關。過去一年花了多少錢?不重要,算清楚了也只能給自己添堵。但過去一年錢都花在哪裡了,很重要,起碼能讓自己窮得明白、想得清楚。
是吃得太多,還是直播誘惑太多?千辛萬苦搶到的限量鞋,總共穿了幾回?因為蓋樓拉黑了多少常年不見的老同學?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走上買房買車的人生花路?
2019年十大消費現象,有的你我都參與其中,有的僅僅是在圈外感嘆圍觀,但每一個,都與你我息息相關。
自貢網警發布了一則新聞:快過年了,四川一戶人家把醃好的豬蹄兒掛在院裡,此時一位想辦年貨又覺得豬肉太貴的曾某高調路過,搶了兩塊就跑,幸好女主人在屋裡觀察到了。
2019年,很多人終於改掉了無肉不歡的挑食習慣——吃肉,是真的會肉疼。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女同事表示:「以前我跟我媽要紅包,理由是想買買買,現在都直接說要吃豬肉。」
二師兄的肉,越來越值錢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三季度生豬出欄比去年同期下降17.3%,少了8601萬頭。外有非洲豬瘟,內有所謂的「豬周期」(肉價高—多養豬—肉價跌—少養豬—肉價高)發作,生豬價格飛漲49.3%。
不光豬以稀為貴,整個菜市場都紛紛跟上了魔貴的步伐:活牛上漲11.6%,活羊上漲14.2%,活家禽上漲9.5%,水果上漲8.1%……樓下菜市場慈眉善目的阿姨,如今都不捨得買菜送我根兒蔥了。
民以食為天,食以豬為先。回鍋、紅燒、爆炒、燜煮……沒有豬肉的餐桌真的不太香。
中國人的餐桌,真的離不開豬肉
好消息是,春節將近,今年第五批投放的儲備肉出庫,競價交易4萬噸。看起來,臘肉香腸的年味兒,或許還能保住。
去年回到北上廣,今年流浪到鶴崗——一個300元就能買一平米房的地方。百度「流浪吧」中聚集著不少失業、漂泊的人,他們正在湧向鶴崗、玉門、伊圖裡河等地,這些被「拋棄」的城市,能讓人安家。
在「房價窪地」鶴崗,五萬元能買一套房
鶴崗之外,房價仍然貴,但令年輕人喜憂參半的是,房地產好像真的降溫了,今年已經有400多家房企宣布破產。12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70個大中城市裡,有21個房價在降。
二手房市場更不樂觀,70城裡33個都在降價。以北京為例,二手房價連續下降4個月,部分大戶型直降100萬元。
然而,看看千萬元起步的總價,降這百十來萬的,跟咱關係也不大。與普通上班族稍微有點關係的是,曾經人來人往的繁華寫字樓,越來越空了。
繁華的寫字樓,曾經寄託了多少白領打工者的夢想
北京優質寫字樓空置率已經達到10.9%,是2011年第二季度至今的最高位;上海則創下十年新高——18.5%。一線城市寫字樓平均空置率在10%左右,二線城市是28%。
公司都去哪了?有的突然暴雷,有的搬去郊區,有的乾脆讓員工在家辦公。
對城市而言,你租,或者不租,寫字樓就在那裡,不離不棄,是CBD的身份證,是夜色裡的照明燈。
對一般人來說,以前找工作,租不起寫字樓的公司,總忍不住擔心工資能不能準時發、能不能撐得起排面……
如今好了,裁員潮撲面而來,大浪之中,有枝可依就行,誰還管有沒有高速電梯、24小時物管和樓下的星巴克呀。
生活是「炒」著前進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炒」法。前輩們炒股炒房,而看似什麼都有、實則一無所有的90後00後,炒不動股票和房子。
今年8月,某平臺發布了95後剁手榜,鞋子在2019年超越攝影,成為僅次於手辦的燒錢愛好。
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
2019年是紅男綠女的鞋年,各種炒鞋APP正式上線,全球行情、實時報價、指數分析……在圈外人還懵懵懂懂覺得炒鞋就是鬧著玩兒的時候,鞋,已經具備了股票基金的價值。
入門啟動資金或許輕盈,炒著炒著,就不是平民局了。一雙Air Yeezy2賣到1700萬美元,而鞋粉扎堆的轉賣平臺,有的估值已超10億美元。
年輕人的偶像中不乏超級鞋迷,比如幾千雙Yeezy的侃爺、買鞋的錢能在北京買房的白敬亭。
限量的要炒,絕版的要炒,就算是不限不絕的常規款,只要有火的跡象,就必然要炒到它全球斷貨,真火為止。
所謂「每逢發售倍思親」——七大姑八大姨,都喊來一起搶,比春運買票熱情多了。什麼色號什麼尺碼,都不重要,畢竟轉賣才是搶購潮鞋的真理。
電動牙刷是牙刷嗎?不,它是精緻消費入門選手,2019年,又憑藉鋪天蓋地的#一生推##超好用##絕對真香#,正式成為中產文化出圈代表。
2019年的微博,也獲封「最大電動牙刷分銷平臺」。某電動牙刷品牌CEO表示,他們在5個月內跟600多個大V合作,專業領域從美妝、影視、八卦、寵物,到金融、醫學、時評,跨度寬到想不到。
沒在微博上發過電動牙刷廣告的,不配叫大V
你只想上網衝個浪,卻在沙灘上發現遍地牙刷。
在這之前,電動牙刷的處境其實頗為微妙。作為一隻牙刷,它太貴;作為一種中產生活方式,它跟音箱手錶咖啡香水比起來,又太不夠份。
從這個角度來說,電動牙刷營銷出圈,也算為口腔健康意識普及做了點好事。然而,上了營銷的車,就難免容易翻車。
刺激欲望和招人厭惡中間的分界線,連營銷大佬腦白金都掌握不好,遑論這些晚了十幾年才開始學洗腦的後生們。
電動牙刷廣告販賣的,是一種中產階級生活方式
不少網友表示,連著看了幾天A牌牙刷的軟文,終於被說動,然後去買了一支B牌的。這屆網民早就修煉出一套消費邏輯:很多大V同時強推=這個品牌直接拉黑。
2019年6月,濟南泉城路的沃爾瑪超市關閉。這是濟南的第一家沃爾瑪門店,已經開了十六年;這也是沃爾瑪留在濟南的最後一家門店,此後,濟南人的生活中再無沃爾瑪。
在這之前,沃爾瑪已經全面退出了青島。走到年尾,沃爾瑪在整個山東省只剩下濟寧一家店。
曾經的連鎖零售巨頭,如今也只剩下落日餘暉
疲軟的不只是大超市,曾經人流如織的快時尚品牌,也沒人去逛了:
Forever21驟然退出中國,在豪華商場裡掛出「最高30元」的跳樓打折通告,驚起大媽無數。
ZARA母公司的盈利增幅去年就跌至近年最低谷,幸好創始人會炒房,靠囤的780億房產登上熱搜。
就連勢頭不錯的優衣庫,也罕見地下調了年利潤預期。
動輒幾層的大商場,逛得太累;想要的東西永遠在貨架最裡面,夠著費胳膊……線下消費疲軟早就不是新鮮事,但到2019年,大超市、快時尚甚至711這樣的便利店,才算交出了一份筋疲力盡的答卷。
2019年,「大而全」的時代急速退潮,「小而精」的生活才剛剛開始。以前不想逛街,如今你想逛也找不到那些熟悉的店,還是回家玩手機吧。
塗口紅沒什麼,塗口紅塗出吉尼斯紀錄,就很有點什麼了。作為今年最紅的男人之一,李佳琦只靠一句「Oh my god」,就打敗了一眾流量虛高、帶貨滯銷的IDOL們。
2019的李佳琦有多火?官媒都在模仿李佳琦式帶貨
女人,為什麼會愛上一個拼命催你花錢的男人?這個問題,就像李佳琦的不粘鍋到底有沒有開鍋一樣令人迷惑。
但這事兒吧,旁觀者迷,當局者清。所有女生可以給出很多不重複的回答:「他很可愛!」「他優惠多!」「他推薦的東西好!」
電商直播在2019年沸騰起來,成了帶貨界新王。明星數據或許靠不住,傳統廣告放長線還不一定能釣著魚,而電商直播,每一秒鐘都寫著金燦燦的銷售額。
直播帶貨,是門學問
男有李佳琦,女有薇婭,胖版許知遠跟著一起塗口紅,瘦版高曉松攜手合作賣日曆。他們用扎心的話術和塞壬般的魅力,男女老幼全覆蓋,賣遍全網無敵手,叫人不自覺掏空了錢包,還覺得自己運氣真好。
在直播間裡拼手速下單的時候,誰不覺得自己買的是必需品、撿到了大折扣呢?只有月底看著餘額、等著又特麼延發的工資的時候,才會對李佳琦們產生一絲恨意。
2019年,買東西沒看直播,宛如「裸奔」;而有名氣卻沒直播賣貨,宛如虛度人生。去年馬雲下場直播,可以說只為博君一笑,但今年,明星下場的勢頭,已經跟夏天泳池裡下餃子有得一拼。
「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也開始下場直播賣貨
在這麼大塊的蛋糕面前,什麼明星網紅鄙視鏈、什麼大明星架子,都可以暫且放放。
漲了28年的中國汽車市場,首次出現了銷量下降,而且是持續一整年的下降。
頹勢初顯時,各路媒體紛紛打出《50%車企即將倒閉》《喜大普奔!買車馬上就像買白菜》之類的標題。
只是他們沒想到,「買車就像買白菜」,說的不是買車變容易,而是買菜會變難。
不管買菜還是買車,都得精打細算了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賣不動的車,主要是十萬元以下的,且縣級城市以下市場下滑明顯。而豪車的銷量,並沒有停止過上漲。
買車不再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買豪車才是。十萬元以下的汽車銷量下降,只能說明買得起車的普通人,更少了。
今年數次佔領頭條的新能源車,縱有優惠政策護體、話題熱搜加持,也沒能逃過遇冷的命運。前幾天,中汽協剛發布了報告,新能源車的產量及銷量已經連續5個月同比下滑,今年恐怕要交出負增長的業績。
這個冬天,新能源車企的日子也不好過。
排除限行、限遷的因素,汽車市場日趨飽和,也對汽車銷量有所影響。有人忙著換豪車,有人苦苦等待降價,未來到底是買車如菜,還是買菜如車,都不好說。
2019年,年輕人的生活必需品裡,一定少不了「會員」。
隨著版權意識的增長,各種會員產品越來越好賣了。看正版的電子書,聽正版專輯,看沒有廣告的視頻……網生年輕人的版權消費,是從購買會員開始的。
會員,已經成為當代人的生活必需品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消費者的會員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小時候看地攤小說、盜版影碟,長大後聽免費歌曲、存電影資源,我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弱版權時期,猛然要改掉曾經的消費習慣,沒有辦法一蹴而就。
「買500塊的鞋子口紅眼都不眨,買29塊的視頻會員糾結半天」,一度是很多年輕人的消費寫照。但在創作者、平臺方、社會制度三方的共同培育下,這一狀況改善了很多。
但是,以為有好內容在手,便可肆意而為的平臺,也因「騷」操作引起爭議無數。
購買一首付費歌曲,先要擁有會員資格;會員到期沒續費,已購買內容莫名被清空;說好的會員免廣告,最後卻給會員訂製了「專享版廣告」……樁樁件件,屢觸眾怒。
認真說起來,只要做到一點,就一定有人買單:內容好。周杰倫發新歌,一夜之間銷售千萬;一部爆款好劇,充值會員無數,甚至能超過廣告帶來的營收,何苦搞出那麼多么蛾子敗人緣。
周杰倫深夜發新歌,11小時內賣出570萬張
照搬國外的會員收費模式並非不可以,但不能本末倒置,總要先保證輸出,再談「搶人頭」的事。畢竟,人們花錢買的不是會員,而是內容本身。
2019年的朋友圈,微商之勢不復從前,但蓋樓和分享提現卻烈火燎原。
幾毛的紅包,足以誘惑人轉發到所有群聊;號稱滿100就提現的拉新補貼,更是驚醒了聯繫列表中無數個落灰的ID。標題誘人的連結、穿插一堆拇指和心形的文案,到處肆虐,形成一場朋友圈「瘟疫」。
今年雙十一的「噩夢」:砍一刀和蓋樓
商家總是熱衷於讓用戶去薅熟人的羊毛,從前微商如此,現在的分享蓋樓拉新提現,也是如此。今年甚至還火了一個詞叫「私域流量」,廣告公司交出的提案裡,必少不了「KOC」的身影。
KOC與KOL最大的區別就是,後者是高高在上的領袖,而前者是親切可人的消費者。KOC以朋友的姿態存在於你的好友列表中,用話家常的語氣、有圖有真相的試用體驗,來達到賣貨的目的。
但無論怎麼說,都像是給已經式微的微商取了個英文名,再捲土重來。
你眼中的朋友圈,KOC眼中的私域流量
在聯繫人眼中,你不是隔壁部門敬業的同事,不是樓下鄰居家聽話的孩子,更不是有思想有深度的新好青年——你只是一個拼團名額,一個點讚構成,一份私域流量。
朋友圈裡沒朋友,或許才是網絡時代最刻骨的孤獨。
12月16日,茅臺宣布今年銷售1003億元,成功解鎖「國內首家千億酒企」成就。兩天後,五糧液迅速跟上,與茅臺攜手走進了「千億酒企」俱樂部。
對此,網友笑稱「喝的不是茅臺,是情懷」
借酒消愁行不行得通另說,拿酒炫富倒是確實可行。這兩年,白酒行業一路看漲,價格幾乎月月更新。與茅臺五糧液齊名的瀘州老窖,光今年12月就兩度提價,不同酒款每瓶上調20元至50元不等。
人們常常用「X中茅臺」來形容某一行裡的優質品牌,足見白酒產業欣欣向榮之勢。在中國,高端白酒的象徵意義很重,漲價只是他們品牌形象佔位的常用手段,越漲,越顯得稀有尊貴,越是讓人慾罷不能。
上海剛開業的Costco,不就因為被哄搶茅臺而上了熱搜麼?有沒有特價茅臺,是衡量優惠力度的唯一標準。
年關將至,超市裡的高檔酒又要緊俏了
前幾天,一位在炒鞋事業上欠下巨債的小夥子,偷偷把老爸私藏的老酒賣了,不僅填了虧空,還剩下不少錢。含金量極高的「酒二代」一詞就此誕生。
還炒什麼股?還炒什麼鞋子、盲盒、絕版包?所有年輕人,都趕緊回家翻爸爸的酒櫃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周刊》微信公眾號(ID:new-weekly)。《新周刊》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為定位,20多年來用新銳態度測量時代體溫。從雜誌到新媒體,《新周刊》繼續尋找你我共同的痛點、淚點與笑點。關注新周刊微信公眾號,與你一起有態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本號致力於好文推送,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用,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聯繫。
編輯:大 熙
微信:Yx1045876710
美編:丁 然
— 本文在以下平臺發布 —
八千萬營銷人的黃埔軍校/心靈家園中國營銷界首席權威新媒體
商務合作
手機號(同微信):13838183217
雜誌訂閱電話
TEL: 0371-65321931
0371-65321956
雜誌訂閱服務
手機號(同微信):15939021646
13083716319
投稿郵箱
4884537@qq.com
380829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