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內液晶面板廠家及產能分布

2022-01-29 勢銀光鏈

全球顯示面板產業最新是在日本發展起來的,後來韓面板廠家實現反超成為行業老大,中國臺灣緊追其後。

由於液晶面板產線投資金額巨大,臺面板廠家逐漸放慢腳步,中國大陸液晶面板廠家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近十年來,奮起直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中國大陸面板產能也逐漸提高,2018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面板生產基地。那麼國內液晶/OLED面板生產線有哪些,產能分布情況如何?

1、京東方(BOE)

京東方(BOE)創立於1993年4月,是一家物聯網技術、產品與服務提供商。截至2017年,BOE(京東方)全球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智慧型手機液晶面板、平板電腦液晶顯示屏、筆記本電腦液晶屏市佔全球第一,顯示器顯示屏、電視液晶顯示屏保市佔率全球第二。

目前,BOE在北京、成都、合肥、鄂爾多斯、重慶、福州等地擁有11條半導體顯示生產線,包括在建中的全球最高世代線-合肥第10.5代TFT-LCD生產線以及綿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此外,BOE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重慶、河北固安、江蘇蘇州、福建廈門等地也擁有多個製造基地。

2、天馬微電子

天馬微電子成立於1983年,是專業生產、經營液晶顯示器(LCD)及液晶顯示模塊(LCM)的高科技企業。投資設立的企業包括深圳天馬、成都天馬、武漢天馬、上海天馬、歐洲天馬、美國天馬、韓國天馬等。擁有STN-LCD、CSTN-LCD、TFT-LCD及CF生產線及模塊工廠,已成為中小尺寸顯示領域的領軍企業。

3、華星光電

深圳華星光電成立於2009年,註冊資本183.42億元。

一期項目總投資245億元,設計產能10萬片/月,目前突破15.5萬片/月,超設計能力55%。二期項目設計產能10萬片/月,成功開發並導入生產國內首家應用Cu/Cu製程+COA技術的全球最高穿透率的液晶面板。

三期項目滿產後,將實現年產中小尺寸顯示面板或模組約8800萬片,第6代柔性LTPS-AMOLED項目和第11代TFT-LCD及AMOLED項目也在建設中。

4、鴻海

鴻海集團成立於1974年,是專業研發生產液晶顯示設備、光通訊元件、消費性電子、電腦機殼及準系統、合金材料等產品的高新科技企業。

富士康-天億顯示科技(成都),規劃3萬片LTPS面板產能,以及3萬片金屬氧化物半導體(IGZO)產能。鄭州6代LTPS項目預計2017年11月試生產,2018年實現量產,主要為蘋果製造手機屏。

5、中電熊貓

中電熊貓始創於1936年,是一個具有八十年歷史的國有綜合性大型電子企業,被譽為中國電子工業的搖籃。

南京第6代TFT-LCD生產線是外資企業(夏普)首次向我國內地轉移5代以上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全面引進夏普十代線UV2A,月投產量為初期6萬片玻璃基板。

南京第8.5代TFT-LCD項目設計年產能72萬片玻璃基板(2200mm*2500mm),預計年銷售額達到267.1億元。

成都第8.6代TFT-LCD項目設計產能為月投入75-100K張玻璃基板(2200mm*2500mm),年產值200億元以上,預計2018 年7 月投產。

鹹陽第8.6代TFT-LCD項目設計規模為月投入120K張玻璃基板(2290mm*2620mm),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建設陣列(Array)、彩色濾光片(CF)、成盒(Cell)、模組(LCM)生產線。

6、維信諾

維信諾成立於2001年,是以OLED(有機發光顯示器,OrganicLight Emitting Display)技術為發展方向的高科技企業。

崑山第5.5代AMOLED量產線由維信諾自主設計,採用自主研發的OLED器件和LTPS(低溫多晶矽)技術快速整合。一期擁有4K/月的產能,年產值約20億元。

廊坊第6代AMOLED項目設計投片能力為3萬片/月,基板尺寸1500mm*1850mm,主要生產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顯示器,可滿足近7000萬部智慧型手機屏幕需求。

7、和輝光電

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10月,是一家專注於中小尺寸AMOLED顯示屏生產和下一代顯示技術研發的高科技公司。

上海第4.5代AMOLED項目主要產品包括:4.5"、4.7"、5.6"中小尺寸顯示屏及模組。擬建規模:陣列玻璃基板投片量1.5萬片/月;彩膜玻璃基板投片量0.75萬片/月;AMOLED投片量1.5萬片/月;年產AMOLED顯示模組1059.2萬片。

上海第6代AMOLED項目計劃2019年1月開始試生產,2021年實現量產。設計產能規模為每月3萬大片基板(含部分柔性OLED)的AMOLED生產線,基板尺寸為1500mm*1850mm,產品以1至15英寸的中小尺寸顯示屏及模組(部分柔性)為主。

8、惠科電子

惠科創建於1997年,是集消費類電子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的產品主要有LCD顯示器、液晶電視、平板電腦、一體電腦、手機、電源、機箱等。

重慶8.5代TFT-LCD項目採用a-Si技術,月產6萬片玻璃基板,預計2017年一季度試投產,達產後年產值約110億元。

9、三星(蘇州)

關鍵詞:第8.5代TFT-LCD生產線、90萬片/年、液晶電視

三星(蘇州)第8.5代TFT-LCD生產線是由三星電子株式會社、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國有資產控股發展有限公司和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按50%、10%、30%和10%的比例共同投資建設的一條高世代TFT-LCD面板項目。

項目產品主要為23~55英寸液晶電視用顯示面板,最大設計產能每年加工尺寸為2250mm*2500mm的TFT-LCD玻璃基板90萬片。

蘇州三星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年產90萬片第8.5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TFT-LCD)生產線建設項目於2012年5開工建設,2013年11月投入試運行。

10、柔宇科技

關鍵詞:第6代柔性顯示屏、5000萬片/年

柔宇科技是全球柔性顯示、柔性傳感、VR顯示及相關智能設備的領航者。獲多項風投,公司創立四年市值已突破30億美金,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獨角獸科技創業公司之一。

柔宇第6代柔性顯示屏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00億元人民幣,產品以柔性手錶屏、柔性手機屏和柔性電腦屏為主,設計產能約為5000萬片顯示模組/年。項目2016年開工建設,2017年6月設備搬入。

11、LGD(廣州)

關鍵詞:第8.5代TFT-LCD生產線、12萬片/月、液晶電視

LGD(廣州)第8.5代TFT-LCD生產線由LGD(LG Display)、廣州開發區及中國彩電廠商創維以70:20:10的比例投資。LGD生產線採用IPS硬屏技術,2016年年末提升至最大產能每月12萬片,佔LG Display全部8.5代線產能的15%~25%。

12、友達光電(崑山)

關鍵詞:第6代LTPS生產線、6萬片/月、手機及電腦

友達(崑山)第6代LTPS生產線總產能設計是6萬片玻璃基板,友達崑山LTPS項目出產的玻璃基板尺寸為1500*1850毫米,月產LTPS面板2萬片;友達崑山廠打造一條龍生產線,製程涵蓋前段TFT array及彩色濾光片、內嵌式(in-cell)觸控、中段cell以及後段模組等,將生產高端智慧型手機面板、內嵌式觸控面板及高端筆記型電腦面板等產品。

13、信利(惠州)

關鍵詞:4.5代LTPSAMOLED、TFT-LCD、9萬片/月、手機5代TFT-LCD、6代AMOLED、14萬片/月、車載顯示屏等

該項目總投資約63億元,滿產後預計月產3萬片AMOLED和6萬片TFT-LCD面板,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3億元。項目的一半AMOLED產能將用於生產AMOLED柔性顯示產品,應用到曲面手機顯示、穿戴顯示中。

14、深超光電

關鍵詞:5.5代TFT-LCD線、12萬片/月

深超光電(深圳),由深超科技投資公司(土地入股)與富士康科技集團(設備,廠房,技術和管理)合資,致力於筆記本電腦、PC顯示器及液晶電視機等產品的A-Silicon /Poly-Silicon TFT-LCD顯示面板的研發及製造的高科技企業。

設計產能為月加工玻璃基板6萬張(後期擴展到12萬張)、彩色濾光片7.2萬張、年產液晶顯示屏795萬塊的生產能力,年產值預計達到10億美元。

15、龍騰光電

關鍵詞:5.5代TFT-LCD生產線、9萬片/月

崑山龍騰光電成立於2005年,是國內第三家第五代TFT-LCD生產廠商,設計產能為月產9萬片液晶面板。為求TFT-LCD面板製造的完整性,於2008年5月成功轉投資模組廠(崑山元盛電子有限公司),目前員工人數約有4,000人。

16、華映科技

關鍵詞:6代TFT-LCD線

華映科技成立於1995年,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從事新型平板顯示器件、液晶顯示屏、模組及零部件的研發等。

華映科技第6代TFT-LCD項目採用金屬氧化物(Oxide)背板技術進行液晶屏生產,一期投資額120億,規劃月產能30K母玻璃基板,以及年產能54萬片彩色濾光片及成盒生產線,年產能1.2萬片G4.5代AMOLED面板實驗線。項目中也同時設計有年產能60萬片的薄化產線。

來自:巨世顯示 


● 三星、LG、京東方,都要向這家企業買OLED材料

● 光鏈快報:Q3京東方大尺寸面板首超LG全球第一;可摺疊iPhone屏幕或由京東方提供;JDI欲搶佔車用訂製面板市場

● iPad 供應鏈比重大洗牌,京東方訂單大幅增加

相關焦點

  • 2016全球液晶面板廠家及其國內生產線分布情況(收藏)
    對於面板廠商來說,2016年應對市場低迷和激烈競爭,新技術布局和技術轉型勢在必行。總部:臺灣主營:各式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液晶面板模塊(modules)及半成品(open cells):電視用面板、桌上型監視器面板、筆記型計算機用面板、中小尺寸面板、醫療應用面板、工業應用面板。觸控模塊:Glass/Glass電容式觸控模塊、Glass/Film/Film電容式觸控模塊、One Glass 電容式觸控模塊。
  • 2018年液晶面板產業研究報告
    根據全球LCD廠商產能規劃統計,中國大陸新增LCD產能佔全球新增產能一半以上,到2020年全球液晶面板產能的40%以上將來自於中國。中國大陸已經成功實現了全球液晶面板產能的中移,日韓雖然還具有技術上的優勢,但是隨著我國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國內企業研發不斷取得突破,我國面板產業鏈整合能力將持續提升,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 中國內地主要液晶面板工廠生產線分布及其供應鏈匯總
    我國主要是誠志永華和江蘇和成可以為液晶面板廠供應TFT混合液晶,另外還有一家八億液晶也異軍突起,成為了京東方2017年國內第一液晶供應商。國內TFT液晶材料廠家,基本是向國產液晶面板廠家供貨,因此預計未來10年,國產液晶材料會在國產品牌帶動下有較大規模增長。
  • 史上最值得收藏:顯示資訊盤點中國顯示面板廠及產能分布
    該產線整體設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及採用的核心工藝技術達到業界領先水平,其建設投產將開啟全球顯示領域新的裡程碑。除了合肥廠外,京東方8月也宣布投入460億元,在武漢建設第2條第10.5代TFT-LCD生產線。據分析稱,預計2020年後,京東方在高世代(6代以上)液晶面板領域將成為全球產能面積最大的廠商。
  • 2020年液晶面板行業深度報告
    在液晶面板中,兩片平行的玻璃基板中間放置液晶盒,上層玻璃基板的上方為偏光片 (Polarizer),下方為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 CF);下層玻璃基板的上方貼有薄膜晶體 管,下方為偏光片。背光源的作用是為液晶顯示屏提供一個面內亮度均勻分布的背景光源, 而驅動電路則在通電後向顯示屏提供各種顯示畫面的信息。
  • 2018年面板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分析
    ,不斷壓縮面板產能,面板產能向韓國、中國臺灣和大陸三地集中。中國大陸面板產能急速擴張,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基地。在液晶電視面板上, 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出貨量已經佔據額全球的30%,達到0.77億片,首次超越中國臺灣的25.5%市佔率,僅次於韓國排名全球第二。2015年,中國大陸液晶顯示器產能約4948萬平方米。
  • 2018年中國液晶電視顯示板行業發展現狀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大陸面板產能急速擴張,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基地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8/0817/51159.html  一、液晶電視顯示板行業發展現狀  1、液晶電視顯示板行業規模  近年來,日本面板廠商雖掌握大批關鍵技術,但是逐漸失去價格競爭優勢,不斷壓縮面板產能
  • 面板產業恩仇錄(四年之後) —— 中國液晶面板的「倖存者紅利」!
    四年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面板產業恩仇錄》。講述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的故事,特別是海峽兩岸的恩仇。
  • 全球液晶面板、模組廠家國內生產線分布情況(必收藏,含屏接口介紹)
    官網:http://www.ampire.com.tw26.智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WiseChip)總部:臺灣主營: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OLED顯示模塊整合方案,包含繪圖型OLED、字符型OLED、單色OLED。
  • 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的史詩性崛起 | 礪石
    畢竟當時中國的面板產業有一種呼聲,就是LCD不是中國人能玩得了的。 因為,就在三星LCD液晶面板出貨全球第一的時候,1998年9月,吉林電子集團、中科院等單位從日本引進了一條1991年的一世代老線。而這條生產線最終無果而終的下場,成為支持CRT和等離子技術廠家最有力的證據。 但王東升一直不信邪。
  • 總投1000億 國內液晶/OLED面板、驅動IC、模組50家公司
    由於液晶面板行業投資金額巨大,臺灣企業逐漸放慢腳步;而中國大陸企業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從十一五計劃(2006-2010)時期開始追趕,並取得豐碩成果!在2016年智慧型手機面板市佔率排行中,中國大陸位列第一,佔比32%,超過韓國的27.6%。那麼國內液晶/OLED面板生產線有哪些呢?
  • 液晶面板價格整體走弱,材料本地化刻不容緩
    面板產能持續擴增價格短期難以止跌回升2017年,我國TFT-LCD產能面積約9400萬平方米,產量約7500萬平方米,正式超越韓國成為全球第一。但是,2018年面板行業風雲突變,產品售價不斷走低,部分產品價格降幅達30%以上,受其影響,國內多家面板廠商業績下滑,其根本原因在於面板的供大於求。
  • 國內液晶/OLED面板、驅動IC、模組50家公司詳解
    一期項目總投資245億元,設計產能10萬片/月,目前突破15.5萬片/月,超設計能力55%。二期項目設計產能10萬片/月,成功開發並導入生產國內首家應用Cu/Cu製程+COA技術的全球最高穿透率的液晶面板。
  • 2018年中國面板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預測2019發展超大尺寸面板...
    2018年中國面板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預測2019發展超大尺寸面板以擴大產能  2019-01-03 10:19:56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E2004G0
  • 液晶面板行業深度報告
    液晶面板為典型的技術密集型及資金密集型產業,由於新建產線2年的建設期及1年的產能爬坡期導致的供需錯配,行業顯示出了較強的周期性。我們認為,隨著行業進入成熟期,廠商新建產能的意願大幅降低,在需求端較為穩定增長,供給端產能趨於平穩的背景下,行業供需格局改善,周期性將明顯減弱,面板價格將維持在較為合理的區間,液晶面板廠商的盈利能力將大幅提升。
  • 2020年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同比下降8%
    電視面板價格預計自2020年第一季度起開始呈現逐步上升趨勢。同時在面板產能大幅調整的狀況之下,2020年,預計中國面板製造商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的市佔額將從47%增加到58%。IHS Markit | Technology Display 研究總經理謝勤益表示:「自從中國大陸面板製造商於2018年啟動Gen10.5面板廠之後,擁有用於電視面板生產的Gen7和Gen8產線的韓國和臺灣面板製造商在大尺寸液晶電視方面面臨激烈的競爭。Gen10.5產線的65英寸、75英寸液晶電視面板價格更快的下跌使競爭更加白熱化。
  • 國內偏光片廠商三利譜擬主板上市 面板材料國產化進程提速
    2014年,日本偏光片產能居全球第一,佔比約為40%,主要企業包括日東電工、住友化學、三立子、寶萊等;韓國排名第二,佔比約佔31%,主要企業包括住友化學的韓國子公司東友精密化學、日東電工的韓國子公司Koreno公司,LG化學以及三星SDI;中國臺灣產能排在第三位,產能佔比約為21%,主要企業包括奇美材料和明基材料,以及住友化學臺灣子公司住化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國產能約佔8%,主要企業包括LG化學中國子公司樂金化學
  • 2018年三季度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數量排名:京東方/LGD/群創居前三 三星/華星緊隨其後
    2018年三季度受國內雙十一及外銷旺季備貨需求拉動,全球電視面板出貨數量和面積創年內新高,面板價格整體止跌,部分尺寸價格反彈,面板廠商盈利狀況有所改善。群智諮詢認為,32"作為全球需求數量最大的尺寸,對部分面板廠產能釋放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同時,65"及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出貨快速增長,有效的去化面板廠不斷增長的產能,也是平均尺寸恢復增長的關鍵所在。根據群智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三季度,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平均尺寸達到44",單季增長0.7",大尺寸電視需求迎來高速增長。
  • 液晶面板價格開始大跌,中國兩大面板企業的好日子結束了
    這都導致全球市場對液晶面板的需求下滑,市場對液晶面板的需求下滑,自然就導致液晶面板的價格出現下跌,液晶面板價格的下跌對中國兩大液晶面板企業的業績產生負面影響。隨著京東方和華星光電不斷擴產液晶面板產能,韓國兩大面板企業選擇逐漸退出液晶面板市場,三星已徹底關閉液晶面板生產,LGD則逐漸縮減液晶面板產能。中國兩大面板企業取得產能優勢之後,卻面臨著液晶面板價格的大幅起伏。
  • 2015年Q3中國液晶顯示面板產業現狀分析
    隨著國內京東方、華星光電的不斷發力,特別是今年12月初京東方合肥10.5代線(全球首條)的開工建設,標誌著中國大陸面板產業擠入全球領先地位,打破長期由日本、韓國以及臺灣等地區的壟斷。OFweek行業研究中心顯示行業高級分析師李臣就2015年第三季度我國液晶顯示面板產業市場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和分析,解讀國內液晶顯示面板產業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