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浪微博誕生。雖說新浪是國內四大門戶裡最早推出微博的公司,但次年騰訊、搜狐、網易也進入到這個戰場,步步緊逼。在微博出現之前,用戶獲取信息強調渠道多依賴於門戶網站,但微博出現之後,「及時性」成為一個明顯的殺手鐧。另外,話語權帶來的影響力以及成就感,也讓各行業的專家對它們抱有興趣。
跟競爭對手相比,依靠門戶起家的新浪,並不如騰訊、網易那樣擁有遊戲等其他強大的盈利引擎,它需要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找到一張船票。而新浪的船票就是微博。新浪利用博客時代的成功經驗,較早地引入了一大批明星和專家,利用他們的名氣和普通人的追星心理,逐漸在賽道上取得了領先。
不過,微博始終還發揮著媒體的屬性,在熱點事件的傳播和議題設置上依然具有優勢。近期影星王寶強離婚事件發生時,輿論發酵地點正是微博。有關王寶強離婚的討論長時間居於微博討論話題榜首位。而根據微博的數據,該事件的閱讀量達到50億。而在河北水災、北京和頤酒店女生遇襲事件裡,它都發揮了及時性這一特點。
除了運營策略的調整,新浪微博也開展了下沉策略。微博原先的成熟用戶以一線城市為主,在廣大的二線至五線城市根基並不牢固。2014年新浪微博IPO時,對外公布了下沉戰略。它跟手機廠商進行合作,通過預裝APP的方式,滲入到更多的城市。對於三線城市的網民來說,娛樂資訊是這些用戶的主要需求,而微博下沉的策略上也正是利用了他們的需求。在去年上半年,就有100多個綜藝節目、近90部電影以及20多個手機廠商找到微博進行宣傳營銷合作。通過這些措施,新浪微博擴大了用戶覆蓋面。數據公司QuestMobile在6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在二三線以及四線城市以下這些區域,新浪微博的月活躍度均超過一線城市。換句話說,城市的下沉有效抵禦了一線城市用戶流失的困境。在財報發布會當天,一位摩根大通的分析師對二、三線城市感到好奇。王高飛認為內容是增長的主要原因,「我們在二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增長還是依賴幾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明星是我們吸引用戶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還有就是媒體類的用戶以及垂直領域的內容」。當然,微博的下沉還表現在用戶年齡的下沉。去年,社科院發布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藍皮書指出,「三低人群」依然是微博主力軍。所謂「三低人群」,即低學歷、低年齡,低收入的人群。從收入來看,微博用戶平均收入水平依然較低。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微博用戶約佔9.93%,5000元以下的則佔到90.07%。其中無收入群體最多,達到8898.7萬人。年齡的下沉是個值得多探討兩句的話題。要知道,在騰訊推出微信後,也曾有人質疑QQ的衰落。但騰訊公司副總裁、即時通信線負責人殷宇去年表示,微信的用戶60%以上是25歲以上的人群,QQ正好相反,大部分是26歲以下的用戶。也就是說,當北上廣一線的大齡用戶們去尋找新的社交平臺時,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們依然使用著QQ、微博這些產品。從目前來看,新浪微博在社交領域保持著優勢。QuestMobile數據顯示,微信、QQ、微博佔據了國內社交媒體活躍用戶數量的前三名。不過,就目前來看,這三者的功能雖有重疊,但都具核心且暫時無法替代的功能。對於微博來說,它在整個傳媒行業步入寒冬時,凸顯了媒體的作用。有人認為,微信以及其它公號功能,將會對新浪微博構成巨大的威脅。不過,微信本質上是基於熟人社交而形成的產品,而受限於公號的發布要求,它目前難以撼動新浪微博的價值。
也許是看到新浪微博的潛力,阿里巴巴最近也採取了行動。最近,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的文件顯示,在向曹國偉、王高飛等新浪管理層購入他們所持的總計300萬股微博股票後,阿里巴巴集團持有微博的股權從此前的30 .1%增加至31.5%,投票權從14 .5%增加至15 .2%。這項交易總價為1.35億美元。依照業內目前普遍的看法,這或許是希望在社交領域有所建樹的阿里巴巴準備全面收購微博的前奏。
姑且不論新浪微博是否易主,它若想穩坐社交第三的位置,還需要努力。面對擁有超過7億用戶的微信和QQ,它的壓力自然不小。從用戶體驗角度來說,它的功能越來越多,顯得笨拙不堪。不過,這似乎是一個社交產品在商業化路途中的必然選擇,Facebook、QQ甚至微信概莫能外。「像騰訊、阿里這種公司,已經到那個規模了,犯一兩個錯也死不掉。最悲慘的就是我們這種幾十億美金的公司,把握不住機會會掉隊,把握錯了機會也會掉隊,比較折磨人。」王高飛在今年6月接受採訪時如此說道。
*圖片購自視覺中國@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