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關注大連理工大學團委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歡迎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大連理工大學團委」關注我們,小團兒不會讓你失望噠!
小A是一個單身了二十年的小姑娘,也許就是江湖傳說的母胎單身。不過最近,她患上了重度手機依賴症,上廁所,洗澡,手機隨身攜帶,微信新消息還開著提示音,然而每次震動她都興奮地拿起手機,都會一臉沮喪地放下。
好吧,是的沒錯,小A 有喜歡的小哥哥了,小A 會尋找一切他的痕跡,他微信運動走了多少步,有沒有共同好友的評論,所以他為什麼還不回我消息?是忙沒看見嗎?是被其他消息水到後面了嗎?
「誒,微信要是有已讀功能,讓我看見他看沒看到消息就好了,我也就少了好多內心戲!」小A不禁感嘆道。
【「已讀回執」究竟是何方神聖
讓大家如此上下求索】
「已讀回執」是一種在國外聊天APP中,很普遍的功能。也是國內微信用戶呼聲極高的一個功能,
但它至今
依然沒有
上線
!
WhatsApp,iMessage,Line等等這些加起來用戶數超20億的App們,全都有這個功能!
它的功能就是你給對方發送了一條消息之後,系統會告訴你,對方是不是看了這條消息。
比如,全球蘋果用戶經常使用的iMessage,會直接在消息下面顯示「已讀」:
日韓,中國港澳臺地區,還有東南亞喜歡用的Line也是一樣:
而壟斷剩下整個世界的WhatsApp,則是顯示兩個藍色勾勾代表「已讀」:
【網友是怎麼誇「已讀回執」的】
@傀儡娃娃
有了已讀功能,我不會再等自以為他沒看到的消息了,不會再四處尋找他看沒看手機的痕跡。是個好東西啊,敲醒裝傻的自己。
@ddl是第一生產力
群發消息再也不用被滿屏刷「收到回復」了「,升級版的「已讀回執」或許還可以顯示幾人未讀,這效率提高的不是一點半點啊!
@績點不到3.5不撩妹
這個真是好東西,不會有人裝作沒看手機,來搪塞作為藉口了,簡直是讓我們這些苦力班幹部,這裡,大大的開心。
@國外使用已讀功能的網友們
支持的理由各有千秋,但絕大多數還是為了溝通的透明化和高效率,人與人交流的真實化。
微信軟體暫不支持查看對方是否閱讀。是否已讀的狀態信息屬於個人隱私,我們希望給您一個輕鬆自由的溝通環境,因此不會將是否已讀的狀態進行傳送。
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說,「微信的起點,就是一套信息系統。」
是以方便人與人的溝通為初衷,並絕不希望越界的工具。
微信的選擇裡面都遵循一個標準,就是這個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而不是說它是不是一個利益最大化的。
張小龍對不做此功能的回覆是「我們要給用戶一個撒謊的機會。」對於我們不大願意回復的消息,均可以以「消息丟失「或」沒有看到」作為迴避的理由。如果把人們像機器那般加以約束,反倒不是好事。
在張小龍看來,是否已讀的狀態信息在微信看來屬於個人隱私,他希望給用戶一個輕鬆自由的溝通環境,因此微信不會將是否已讀的狀態進行傳送。
也許這就是一個能打造短短2年收穫3億用戶的產品經理和團隊,他們所該有的人文情懷,或者說是讀心術吧。
製作者同樣也是體驗者,他們能感受得到,一些用戶表達不出的,微妙的,卻很強烈的人際關係的需求。
@晶晶天下第一可愛
我的小女朋友又多了一條跟吵架的理由:「為什麼看了不回復我!」
我在打遊戲啊,我雖然看了,但我沒時間回啊!寶寶心裡苦啊,女朋友還不讓我把這個功能關了!
@ddl是第一生產力
半夜收到老闆消息,再也不能假裝沒看見了,必須趕緊回復,因為老闆知道你看了。
我只是手滑點開頂端彈出的消息,為什麼就要承擔半夜加班的痛苦,我還是個寶寶,求放過。
@陌上開花
有的時候因為很忙,看了沒來得及回復,會被誤認為很冷漠。
我雖然長了一張冷漠的臉,但看了沒回復只是因為事情之後我忘了,不是不想理你啊,嚶嚶嚶。
@我男票可能還沒出生
顯示已讀,卻遲遲等不到回復,多絕望啊!秒讀消息,卻不回信息。
裝睡的人叫不醒,裝傻的我該醒了!
這個始於西方的功能看起來不是很適合我們,大多數的人對已讀是持反對態度的,也許是因為最根本的人際交往的觀念的區別吧。它的優點在我們看來完全被缺點遮住了光芒。
我們的思維更偏向於Collectivism,人與人之間有著很強的社會連接關係,很複雜的社會連接網。所以大部分人不會在工作時間之外,光明正大去拒絕上司的工作。正因為這緊密的關係,也對人有著更強的脅迫,我為什麼看了消息就一定要回你,也是潛意識裡一種道德綁架。
大部分時候都會暴露在集體面前,使我們需要更多的個人的空間,通過維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來使人際關係更加舒適。
而在國外,支持與反對是勢均力敵的。因此已讀回執變成了一種可以手動開啟關閉功能的存在。
【有的人秒回信息,有的人忙完了就會回覆信息,有的人用意念回覆信息】
其實「已讀回執」沒有這麼複雜,畢竟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方便聊天,說話是一門藝術,同樣的,聊天也是。
那些看到消息會秒回你的人,特別忙的時候事後會向你解釋一下的人,走開了再回來告訴你剛才幹嘛去了的人,真的是生命之光。越來越發現他們是彌足珍貴的存在。
也許已讀回執會減少你翻遍朋友圈找一個人的痕跡的時間,但是輪迴對秒回,評論了別人,看不見你的消息。多說無益,裝睡的人和裝傻的人大家都該醒醒了。
圖文:隋金洋
採編:隋金洋
校對:王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