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有一經典國產單機遊戲IP《古龍群俠傳》正式宣布授權並改編為手遊產品,吸引了不少玩家的關注。這是繼今年公布或發行的《仙劍》系列、《軒轅劍》系列及《劍俠情緣》系列之後,經典單機改編手遊的又一期待作。
觀遍單機遊戲20多年發展歷程,經歷了百花爭鳴、一枝獨秀,乃至最終沒落的階段。但在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今天,單機IP在移動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春天。依託於移動平臺的發力,經典IP再次復興,手遊是否會為經典單機遊戲帶來救贖?
國產單機為何能夠如此快速的移植移動端?我們回顧一下國產單機遊戲的歷史來尋找原因。
故事的開始:抹不去的文化情懷,中國傳統文化是經典單機的基石
1995年,《仙劍奇俠傳》為國產單機遊戲劃開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濃鬱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是仙劍的最大特點:清新淡雅的水墨風格,動人心弦的中國民樂,工整對仗的詩詞,布局頗有韻味的山水橋屋,以及「仙」與「劍」的故事,徹底打開了玩家們的文化情節。而六大界、五靈珠、蜀山劍仙、武林世家、妖魔邪異……構架了宏大的世界觀架構,以及種種滄桑變幻、悲歡離合的劇情更是成為國產遊戲中的不朽經典。
其後,金山通過國產武俠巔峰之作《劍俠情緣》系列作品,成為「武俠」的代表之作,與「仙俠」代表作《軒轅劍》、《仙劍奇俠傳》共同成為國產三大劍。除了遊戲品質外,這種獨特的文化氛圍,也是其迅速獲得玩家親睞的主要原因。
這種極具深度和親和力的中國傳統文化情懷,成為幾大經典單機遊戲的基石。並使其即使是到了移動時代,依然能夠非常強烈的吸引廣大的年輕玩家們,成為其它類型遊戲無法取代的情懷之作。
單機的發展:重劇情養成,輕技術操作,為移植移動端提供便利
緊接著,《金庸群俠傳》、《古龍群俠傳》等遊戲相繼推出,立即成為當時金庸、古龍武俠小說迷們體驗遊戲的不二之選。於2001年發行的《武林群俠傳》作為河洛工作室的群俠三部曲之一,不僅劇情緊湊,在玩法上也突破了原有單一的RPG模式,加入了豐富的養成內容。通過主角的成長,玩家能看到一個龐大的武林體系和豐富的歷史文化氣息。與此同時,河洛工作室還將遊戲結局與人物不同的培養方向做了緊密的關聯,形成了五大結局,九小結局。而其修煉體系,除了外、內、軟、硬功等功法,以及刀、劍、拳、腳等各類武術之外,還有釣魚、醫術、棋力、打獵、挖礦、茶藝等等各種生存技能,大大增加了單機遊戲的耐玩程度。
1996年金智塔推出的《古龍群俠傳》,精心打造了一個完全古龍小說風格的獨立劇情。遊戲故事中巧妙地穿插了古龍小說中的諸多精彩片斷,玩家所到之處皆感受到遊戲中濃隨的俠骨、浪子、劍客等武俠小說中不可或缺的古龍原著元素。該遊戲最大特點是全開放式的劇情和任務系統,多開端和多結局,豐富的旁支任務系統,使玩家可以在遊戲中獲得極大的自由度,隨心所欲的進行各項主線和旁支任務。在遊戲中可以接取各種任務,保鏢、探寶、運貨甚至殺人等,同時也可能發生各種無法預測的事件,玩家需要不斷解開江湖中的懸念和分析,最終完成整個劇情,而遊戲又隨著玩家的自身目標和意願而有著不同的最終結局。
儘管大部分國產單機遊戲是RPG甚至ARPG遊戲(2002年昱泉出品的《流星蝴蝶劍》,首次嘗試將武俠與動作格鬥遊戲相結合,但這種遊戲在國產單機中仍屬少數),但大部分國產單機遊戲的核心體驗仍以劇情和養成為主,而非技術和操作,這也為移植移動平臺提供了便利。
後單機時代,經典IP文化默默擴張的十來年
2001年開始,大量網路遊戲進入中國市場,既有來自韓國市場《傳奇》、《紅月》、《千年》等遊戲的圍剿,也有國內《金庸群俠傳OL》、《大話西遊》等遊戲的上線,它們的到來快速擠壓著原本就隱患重重的單機遊戲市場。在此環境下,國內正規的單機遊戲研發商和代理商都不斷減少,而後進入只有經典IP推出續作的時代。
2007年出品的《仙劍奇俠傳四》,成為當時國產單機巔峰之作。
2010年出品的《古劍奇譚》,在年輕用戶中取得了較大反響。
2013年的「三劍爭輝」一度引起玩家和業內的強烈關注。
而與此同時,真正讓經典IP文化得到迅速擴張的,是來自於影視劇的助力。2005年上映了由胡歌、劉亦菲主演的《仙劍奇俠傳》電視劇,如遊戲本身一樣,電視劇也迅速在國內風靡,成為永恆的經典。隨後,為了紀念《仙劍奇俠傳》上市10周年,慶祝《仙劍奇俠傳》電視劇的熱播復刻了《新仙劍奇俠傳電視劇xp紀念版》。《仙劍》、《軒轅劍》、《古劍》等知名單機遊戲,也一度被衍生出了電視劇、舞臺劇、音樂會等衍生產物,至此,單機遊戲的IP開始像多元化產業發展,這為移動時代經典IP的復甦奠定了基礎。
不斷產出的大作續作,泛娛樂影視和文化洗禮,讓越來越多的新一代玩家們了解到了這些經典單機IP,但只依靠單機銷量和出售版權,都不能為遊戲公司快速帶來實際好處,高成本的投入和緩慢而低性價比的回報,令國產單機市場難以有快速提升和發展。
情懷傳承,經典單機在移動時代快速復甦
自從2013年正式進入移動時代後,國內外的老牌單機遊戲,已幾乎悉數改編手遊或正在改編的路上。國內遊戲包括《雨血》、《仙劍》、《炎龍騎士團》等,國外包括《模擬城市》、《文明》、《英雄無敵》等都已有手遊復刻版。而其中很多遊戲都獲得了巨大成功。
而從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單機向移動手遊迅速發展主要是由三大原因造成:
一是文化和情懷的加成。單機遊戲極具深度和親和力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其它遊戲無可取代的,對任何一代玩家都有非常強烈的吸引力。而老牌單機IP通過續作以及多領域文化圈的輻射,長年累積已經影響了好幾代的玩家。目前確實有大量單機在手遊平臺上復活,而且表現不錯。
2014年《仙劍》手遊登陸iOS平臺僅半日即登頂免費及暢銷雙榜榜首,並持續長達兩周
二是產品自身的特性。國產單機歷來偏劇情、文化和養成,輕技術和操作,這種風格非常適合手遊平臺。很多經典之作在移植移動端後,依然保持以劇情和收集養成的核心體驗模式,這剛好能滿足用戶的情懷和收集欲望,而輕度的體驗又能和移動時代的碎片化習慣相吻合,用戶更容易接受。
近期上線的《新古龍群俠傳》手遊,植入了古龍原著中的經典人物和劇情,滿足了玩家的劇情探索和收集欲望,U3D引擎令畫面品質得到保障,創新的「天地人」組合連擊模式,一反卡牌手遊的單調乏味,有著單機的戰鬥韻味。
三從單機市場環境來看,國產單機在PC上到現在也沒有成熟的銷售平臺,盈利模式轉向成了泛娛樂化,IP多領域的塑造。但是手遊平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更容易讓開發者回歸遊戲本身,基於iOS與安卓平臺的手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證產品的快速盈利,而盈利又能促使研發不斷提升產品品質,這種正向循環也成為了手遊的品質保障。
《雨血》作為第一部進軍國際市場的中國獨立RPG遊戲,獨特的陰暗、詭異風格,具有濃鬱的古龍武俠韻味,儘管在國際市場上受到好評,但在單機時代卻只是一部小品之作。而它的復刻手遊《影之刃》卻獲得了極大的市場關注。
一份用戶調查數據顯示,25.39%的玩家期待經典單機能夠重登移動平臺,這說明玩家對於經典老遊戲依然執力追捧,讓人再次感嘆經典的魅力。
單機IP因改編手遊而再次煥回新生,與其說是老牌單機遊戲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延續,不如說是手遊對國產單機IP的救贖,這種救贖是對經典的重塑,也是促成它在更多領域開花結果的催化劑。而實際對於玩家來說,無論是單機還是手遊,更在乎的還是遊戲品質和故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