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中沒有絕對的「去中心化」

2021-02-15 湖畔大學

湖畔智慧分享 | 2628字·7分鐘深度閱讀

「去中心化」幾乎和區塊鏈技術一起成為了這段時間的大熱之詞,然而區塊鏈是否就一定要「去中心化」,這是創業者追求的絕對方向麼?

大家對「去中心化」這個詞現在有很多誤解,在區塊鏈中,「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間有很多的可能性,(去)中心化的程度和機制是網絡的結構特徵,決定了協同網絡將如何運行和演化,不同的決定帶來不用的價值,並無標準答案。

區塊鏈隨想三:

「去中心化」是內生變量, 不是絕對方向

一直想寫去中心化,因為這個詞在區塊鏈的討論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但又有太多的模糊和誤解的地方。只是有些無從下手,因為關聯的問題層次很豐富,而討論又容易情緒化。正好以太坊的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寫了篇很長的文章,詳細地談了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在他思考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不應該盲目追求去中心化。實際上,去中心化有優點,也有缺陷,任何一個項目,去中心化的程度和方法應該是個系統內生變量,是機制設計的關鍵,也是區塊鏈生態演化的重點。

一.我們先來看看Vitalik Buterin的思路。


Vitalik Buterin把去中心化分為三個層面來考慮:架構層面,政治/決策層面和邏輯層面。他認為區塊鏈在架構和決策層面是去中心化的,但在邏輯層面是中心化的。架構層面是去中心化的,或者更準確說是分布式的。而邏輯層面的中心化,指的是global ledger, 也就是統一資料庫,統一記帳。 這兩個判斷應該沒什麼爭議。但決策層面我不認為區塊鏈就必然去中心化,而是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間有很多的可能性。具體要看決策制定的規則是什麼。這點後面再展開。

Vitalik Buterin進一步分析了大家經常提到的支持去中心化的三個原因:fault tolerance(容錯), attack resistance(抗打擊), and collusion resistance(抗共謀)。更重要的是他指出了在哪些情況下,這三個原因可能不成立,以及相應的結論和對策。這部分的討論充分表達了Vitalik Buterin個人的很多判斷,也可以推斷他下一步的行為,很值得細細咀嚼。前兩個偏技術,後一個偏人的行為,更難設計對策。事實上,Vitalik Buterin甚至放棄了對collusion的先驗的定義。

這已經是我看到的比較系統和冷靜的對去中心化的分析。對於去中心化,我的態度比Vitalik Buterin更明確。雖然在系統架構層面,分布式是區塊鏈技術的起點,但從區塊鏈應用的角度,我強烈建議大家不要把「去中心化」當做區塊鏈項目的天然優勢,更不要把它當做該追求的理想,甚至變成一種價值觀。去中心化只是某種制度安排, 一種需要系統考慮的內生變量。

最早的部落經濟就是點對點的,完全去中心化的。但它為什麼落後?是因為網絡過於稀疏, 沒有協同。農業經濟的核心是點,是以部落和鄉村為核心的,相對自給自足的模式,但是交換網絡的擴張,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工業經濟的核心是線,是流水線,供應鏈和科層制的公司管理構成的相對封閉的體系。工業經濟在局部(線的內部)有了更緊密的合作。網際網路開啟的是相對開放的網絡協同的時代。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這種協同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而未來,物聯網和區塊鏈的結合,將極大地擴大網絡協同的邊界,更直接地建立在點對點的網絡結構上。

二.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

從商業創新和發展的角度,我認為,區塊鏈最本質的特徵是建立了有一定共識基礎的,點對點的,協議/協同網絡。區塊鏈下一步大發展的核心挑戰,恰恰是這樣的協同網絡在什麼場景下可以創造最大的價值。核心戰略問題依然是一個區塊鏈項目到底為什麼客戶提供了什麼重要的價值?也就是說這個協同網絡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比以前的解決方案好了很多?這個網絡的增長動力是什麼, 結構特徵是什麼?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問題。至於通過Token機制設計,有效利用生產者,消費者和所有者角色重疊的優勢,目的也是提供更好的客戶價值,讓整個生態更有競爭力。

.我認為不能過分強調去中心化。

無論是點對點,還是中心化都要解決大規模協同如何實現的問題。需要在具體場景系統思考各自的優缺點,這兩種機制甚至可能有很好的互補性,需要結合使用。例如,很多人討論過使用區塊鏈的點對點的網絡來提供打車服務的優勢,但是原來由平臺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務現在由誰來承擔?例如,針對可能發生的司機的惡性行為,誰來預防,發現,懲罰?這些關鍵問題不解決,點對點的網絡很難快速被接受。支付寶發展的早期,明確地提出,「你敢付,我敢賠」,這樣的公信力對於一個公共網絡的快速推廣有非常大的意義。區塊鏈項目必須有自己的機制設計和制度演化,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才有更大的價值,從而廣泛被接受。

再看另外一個例子。有交易就有交易糾紛。能否有效處理交易糾紛是一個交易網絡能否繁榮的一個重要基礎。淘寶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心化地由淘寶來處理買賣雙方出現的交易糾紛的。但我們發現這個成本很大,而且很多時候客戶不滿意。淘寶從2012年開始引入去中心化的方法,由社區認同的陪審團仲裁交易糾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這個機制啟動也經歷了幾年的孵化過程。

一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社區,如何處理交易糾紛,甚至欺詐等惡意行為?如何決策?誰對什麼問題可以有什麼影響力?這些問題細問下去會發現沒有絕對的去中心化,一定會有中心化決策的元素在其中,例如,共識如何形成,如何修改?基金會在社區的影響力,以及基金會本身的決策機制等。在某些區塊鏈項目中,創始團隊對於所謂的共識機制有直接修改的權利,這不就是中心化決策嘛!

區塊鏈提供了建設更強大的P2P協同網絡的技術基礎。但需要記住,P2P是手段,協同網絡的高效才是目的,整個網絡最終產生的價值才是關鍵。(去)中心化的程度和機制是網絡的結構特徵,決定了協同網絡將如何運行和演化,不同的決定帶來不用的價值,並無標準答案。區塊鏈創業最需要花心思的正是這裡面的種種決定和設計能創造什麼樣的經濟價值,而不是空喊去中心化的口號。

我是湖畔最得瑟的黑衣人

【 今 日 嘚 吧 嘚 】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應該怎樣辯證看待?


 好文推薦——#曾鳴學習季# 

相關焦點

  • 區塊鏈「去中心化」淺析
    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數據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等這些特徵中,其中的「去中心化」這一點是區塊鏈的一個本質特徵。我們如何去理解「去中心化」?
  • 大媽都能看懂的區塊鏈「去中心化」
    自區塊鏈誕生以來,去中心化一直被業界作為區塊鏈的核心屬性之一,因此也傳遍鏈圈幣圈,到底啥是去中心化
  • 微軟進軍區塊鏈 推出去中心化身份識別公有鏈
    微軟公司已經在其官方博客中宣布,將會在旗下微軟身份驗證(Microsoft Authenticator)應用程式內整合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
  • 方軍:區塊鏈去中心化真的重要嗎丨得得專欄
    本期『得得專欄』作者簡介:方軍。資深網際網路人,跨界於技術、管理與內容。曾任創業邦執行總裁、現代傳播集團CTO。著有《創意,未來的工作方式》(2016年11月中信出版)。 區塊鏈作為一項技術,圍繞它的去中心化,不應該抱著理想主義的態度,認為理想的情況下它應該是什麼樣,而應該抱著實用主義的態度,持續發展這項技術、尋找它的應用。
  • 可通過區塊鏈實現去中心化的三大網絡巨頭
    雖然這些創新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個人的網絡體驗其實還可以得到進一步改善,而區塊鏈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本文以eBay、YouTube和Apple Music三大網絡巨頭為例,介紹了區塊鏈可以如何將這種平臺去中心化,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作者:Brady Dale    翻譯:Ina網絡已經全面佔領了我們的生活,網際網路企業也因此成長為龐大的權力組織。
  • 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兩大技術基礎
    區塊鏈如何實現去中心化,在基於2大基礎,一是P2P的通訊技術,一是共識機制。P2P通訊技術,又稱點對點網絡技術,是一種網絡新技術,依賴網絡中參與者的計算能力和帶寬,而不是把依賴都聚集在較少的幾臺伺服器上。在比特幣出現之前, P2P網絡計算技術已被廣泛用於開發各種應用,如文件共享和下載軟體、網絡視頻播放軟體等。
  • 區塊鏈項目的另一種「去中心化」方式
    前幾天,社群裡流傳著這樣一個消息:今年 7 月傳出暴雷消息的區塊鏈代投團隊安徽天策(TINANCE)負責人已被判刑,據此前報導,該團隊涉嫌詐騙與挪用投資者的資金達上千萬。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據區塊律動 BlockBeats 梳理,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個資金盤、傳銷類項目暴雷,創始團隊已經或即將跑路,投資者須擦亮雙眼,謹防被騙。
  • 未來取代Uber、Airbnb和Spotify的,可能是「去中心化」的區塊鏈
    如今,這個領域已經有很多創業公司、創業項目乃至開發者,他們都在嘗試將區塊鏈概念應用到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是,區塊鏈能夠幫助科技行業實現一個夢寐以求的概念——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區塊鏈,既是規則也是概念,終於讓我們有機會推動去中心化的發展,看看去中心化到底能走多遠。我們能否分享數據,並讓其他人無法給其添加目錄?有沒有可能給一個服務去中心化,讓它的中心平臺失去存在的意義?我們知道,不久之後Uber就會開始用軟體來淘汰司機,比如引入自動駕駛系統,那麼這些軟體能否反過來淘汰Uber自己?
  • 標準鏈:打造去中心化世界的基石
    區塊鏈技術誕生至今已經十年,到如今除了日益瘋漲的虛擬貨幣,區塊鏈技術目前看來似乎並沒有對我們生活帶來多少改變。雖然區塊鏈技術依然不完善,但是老白仍看到有大批創新者希望利用現有區塊鏈技術來促進自己所在行業領域發展。同時另外有一批人,希望通過完善區塊鏈技術,能夠藉助區塊鏈技術能夠儘快應用到日常生活領域。
  • LBRY(LBC)去中心化YouTube為落地區塊鏈項目正名
    早在18年有朋友曾預言在區塊鏈市場將經歷漫長的熊市,而在熊市中必然會誕生未來10年區塊鏈行業的佼佼者。最近除了關注大熱的Defi類項目以外,一個16年的老項目LBRY(LBC)——去中心化的內容共享平臺項目,讓我感到匪夷所思。
  • ArcBlock:去中心化區塊鏈應用的服務平臺 | ONETOP評級
    ArcBlock是一個專門用於開發和部署去中心化區塊鏈應用的服務平臺和一個多方參與形成的生態系統。類似於如今雲計算的Paas平臺,即搭建一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應用的開發框架,開發者通過這個入口能將已有的系統和服務與以太坊、超級帳本等區塊鏈建立連接,實現區塊鏈應用功能和商業邏輯。
  • 用區塊鏈打破枷鎖,SingularityNET要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去中心化AI...
    曾經是暗網和Reddit社區領地的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如今也成為了既令人敬畏又庸俗的事物。但是,如果將兩者結合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世界末日?但是,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的融合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未來願景。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可能成為以民主化方式挖掘人工智慧潛力的關鍵,它可以打開普通人參與未來AI經濟的大門,而不僅僅局限於那一小撮科技巨頭。
  • 區 塊 鏈 ■ 去 中 心 化 VS 中 心 化?
    隨著谷歌、亞馬遜、Facebook、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巨頭的不斷強大,亦即「中心化」愈演愈烈之時,一些人對網際網路的中心化趨勢表達擔憂,反彈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人類社會的有識之士希望解決這個問題,甚至也包括全球資訊網之父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他希望推翻自己發明的技術,重塑網際網路的未來。區塊鏈隨比特幣發展起來,其「去中心化」的特點與上述反彈聲浪一拍即合。
  • 重新思考去中心化治理:Maker與Yearn的不足 |鏈捕手
    以太坊等強大的區塊鏈已經建立在高度去中心化的基礎之上,建立在數十年的密碼研究、多年的實施工作以及深入的社區基礎之上。建立在它們之上的應用程式和協議會自動繼承去中心化性質,那麼增加財閥式代幣治理機制真的會有助於去中心化嗎?我很懷疑。協議是產品,而產品需要通過某種治理進行升級,因此我想在這裡進行探討其中的緊張關係。
  • 本體資深架構專家做客「區塊鏈中外對話」首期研討會,分享去中心化身份實踐
    在 DID 案例分享環節中,Ning Hu 帶來了「DID Practice of Ontology」,即本體去中心化身份實踐的分享。Ning Hu 在分享中介紹,本體提供基於公有鏈的去中心化身份解決方案,包括去中心化身份框架 ONT ID 和高性能公有鏈基礎設施 Ontology。
  • 去中心化交易所即將爆發?
    誠然,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交易所是不是用區塊鏈,是中心化的還是去中心化的都不是核心,核心問題是交易體驗和資金安全性。如果我們從用戶的角度來談論CEX&DEX,那麼什麼才是一個好的交易所呢?很多中短期投資者會將數字資產存放在交易所的帳戶中,主要為了能夠及時交易,否則需要場景一中的步驟才能完成交易,這樣不僅耗時且耗燃料。然而這種偷懶的做法增加了資產的不安全性。交易費用不透明中心化的交易平臺大多採取IOU記帳方式。你有沒有這樣的疑問,既然每筆交易都記錄在區塊鏈上,為什麼我在交易所兌換的ETH,這一筆交易記錄在Etherscan上查不到?
  • 比特幣論:去中心化與分布式
    了解去中心化和分布式之間的區別,以及了解是什麼使一個系統變成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的,或許會讓世界更進一步了解是什麼造就了比特幣。很多人認為「去中心化」和「分布式」是同義詞——但它們並不是,但不管迄今為止關於比特幣的言論如何引導你相信這一點,它們都不是。去中心化意味著不受單一的實體控制。而分布式則意味著分散。
  • 區塊鏈隨想 | 區塊鏈的春天還沒有到來,真正的挑戰是什麼?
    區塊鏈的春天還沒有來到到目前為止,區塊鏈還沒有任何應用達到千萬或者上億用戶的。這應該是區塊鏈價值實現的一個基本標準。在這個意義上今天我們肯定還處於區塊鏈前商業期。大部分關於區塊鏈未來偉大前景的討論還只是猜想而已。
  • Web3.0—去中心化網絡
    去中心化的時代,使用去中心化網絡的應用程式將佔據主導地位。而且,任何傳統的商業模式都會受到這種變化的影響。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通過區塊鏈新技術得到改進。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平臺,如TERA泰瑞,也將使Web3.0比Web2.0更有用、更動態。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數百個正在顛覆這個行業的應用程式(dApps)。
  • 區塊鏈技術對未來世界及數據中心的影響
    隨著企業組織對區塊鏈的價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區塊鏈技術將得到更廣泛的採用。IDC預計,到2021年,全球在區塊鏈解決方案上的年度支出將達到97億美元。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2019年我國區塊鏈應用落地項目328個,其中金融區塊鏈應用落地項目96個,佔比29%,在同期應用落地項目中佔比最高,較2018年同比增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