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晶圓廠:明年缺貨到無法想像!

2021-02-15 芯榜




芯榜--全方位半導體項目對接平臺


掃碼填寫需求,獲取芯榜全方面跟蹤報導


11月30日,晶圓代工廠力積電召開興櫃(已申報上市,需試交易半年,興櫃不等於上市)前公開說明會,董事長黃崇仁表示,目前產能已緊到不可思議,客戶對產能的需求已達恐慌程度,預估明年下半年到2022年下半年,邏輯IC、DRAM市場都會缺貨到無法想像的地步

黃崇仁表示,力晶持有力積電3成股權,力積電將重返資本市場,「我要把公司帶回來,給大家一個交代」;力晶持有中國合肥晶合3成多股權,晶合12寸廠目前產能滿載,因應擴產與資金需求,晶合規劃明年將在上海A股掛牌上市。

力積電目前股本為310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222.3億元,毛利率25%,營業淨利率13%,稅後純益20.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65元,每股淨值10.3元,不過從8月以來,營收持續成長當中。

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說明,2019年因DRAM量價下跌,力積電在標準型DRAM生產技術落後,競爭力薄弱,是造成去年虧損的主要原因。

以力積電今年前10月營收結構來看,邏輯IC、內存分別佔55%、45%,較去年47%、53%相較之下,因為今年內存產業對於力積電不是非常有利,所以有部分的產能已經轉移到邏輯IC上面,預期明年邏輯IC產能將持續增加之外,隨著明年內存市況回溫,整體的內存業務也可望持穩。

對於力晶股票無法在市場交易,黃崇仁表示,他希望找創投業來投資力晶,讓小股東能把股票賣出,幫小股東解套,並獲得較高的收益。

8 吋晶圓產能吃緊,已確定會漲價

談到近期的市況,黃崇仁直說,產能已經吃緊到無法想像的地步,連擠出來個200、300片都沒有辦法,晶圓代工產能明年將是兵家必爭之地,客戶對於產能的需求已經進入了「恐慌」的程度。

力積電目前 8 吋產能約 9 萬片,12 吋產能 10 萬片,整體產能利用率已達 100%。且未來 5 年,晶圓代工產能都會是半導體業的關鍵。力積電已確定會漲價,目前正積極進行去瓶頸化,已擠出更多產能給客戶。

黃崇仁解釋,除了臺積電積極擴張5納米以下先進位程之外,尤其14納米以下為主要獲利來源,近年來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幾無增加,2016~2020產能成長率不到5%,可是2020~2021年全球晶圓產能需求成長率30~35%。

由於 8 吋產能嚴重吃緊,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也說,8 吋晶圓代工絕對有漲價計劃,因應客戶強勁需求,明年將會進行去瓶頸化,盼能增加產能;黃崇仁則說,業界屢傳漲價消息,力積電樂見其成。

從晶圓代工競爭態勢來看,黃崇仁具信心表示,力積電的技術能力可以排名在2、3名之間,首先與世界先進最大的差異,就是世界先進只有8吋,沒有12吋,而與聯電最大的差距在於銅製程技術較弱,力積電如果要在邏輯上面繼續發展,銅製程的能力就必須要加強,接下來會繼續提升銅製程能力。

所以力積電要趕快蓋銅鑼廠,以滿足客戶需求,只是現在鋼鐵也在漲價,工人也難找,蓋廠會很辛苦,至少要花3年的時間。

黃崇仁說明,由於疫情開始趨緩,明年上半年是百業待興,加上 5G、AI 等應用持續推升,對半導體的需求只會更暢旺。

展望未來半導體產業前景,黃崇仁認為,5G的帶寬、傳送速度是4G的100倍,5G將促進物聯網,每平方公裡將有100萬個物聯網裝置互聯,帶動大量多樣化中低端電子設備需求。

另一方面,5G具有高可靠度與低延遲的特性,讓1ms訊號延遲、10負9次方錯誤率,將帶動自動駕駛、智能製造等高階晶片需求。黃崇仁認為,5G從今年到明年才開始起步,到2025年普及化之後,到處都是物聯網裝置,也將進一步推升巨量數據傳輸、儲存需求。

黃崇仁表示,2022年之後5G、AI大量多元化,分離式組件需求激增,尤其是電源管理IC(PMIC)產能需求量將大增2.5倍之多,加上感測試應用普及,均造成產能短缺,車用電子普及也將帶動高階晶片需求。

此外,力積電錶示,將會持續 Open Foundry 模式,讓客戶也來參與投資晶圓廠已掌握更多產能。前一陣子已經跟聯發科合作,之前也有跟金士頓合作,也會有其他的合作夥伴繼續加入,未來的銅鑼廠也有很多的客戶想要加入Open Foundry。

黃崇仁表示,製程不是半導體唯一的技術,力積電希望在多元化應用的方面找出自己的路,目前成效看起來很不錯。

另外在內存市況的部分,黃崇仁觀察,韓國SK海力士將規劃把DRAM生產線改為生產傳感器,這樣的情況也會讓DRAM產業於明年下半年出現產能吃緊甚至缺貨的狀況。

目前晶圓產能的市況還待盤點,到底明年缺口是否會越來越大值得持續觀察。

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本文綜合自鉅亨網、蘋果日報、TechNews、自由時報

全文完,支持中國芯」,請點亮「在看」並放到圈子裡。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亮 

相關焦點

  • 晶圓廠突發:明年缺貨到無法想像!
    ,興櫃不等於上市)前公開說明會,董事長黃崇仁表示,目前產能已緊到不可思議,客戶對產能的需求已達恐慌程度,預估明年下半年到2022年下半年,邏輯IC、DRAM市場都會缺貨到無法想像的地步。以力積電今年前10月營收結構來看,邏輯IC、內存分別佔55%、45%,較去年47%、53%相較之下,因為今年內存產業對於力積電不是非常有利,所以有部分的產能已經轉移到邏輯IC上面,預期明年邏輯IC產能將持續增加之外,隨著明年內存市況回溫,整體的內存業務也可望持穩。
  • 缺貨!恐慌!晶圓未來無法想像
    11月30日,晶圓代工廠力積電召開興櫃(已申報上市,需試交易半年,興櫃不等於上市)前公開說明會,董事長黃崇仁表示,目前產能已緊到不可思議,客戶對產能的需求已達恐慌程度,預估明年下半年到2022年下半年,邏輯IC、DRAM市場都會缺貨到無法想像的地步。
  • 力晶董事長深度分析晶圓缺貨原因
    2020年12月,臺灣力晶董事長黃崇仁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產能已經吃緊到無法想像的地步,連擠出來個200、300片都沒有辦法,晶圓代工產能明年將是兵家必爭之地,客戶對於產能的需求已經進入了「恐慌」的程度。(詳情可見「半導體科技」公眾號文章:力晶董事長再談晶圓缺貨:明年將會缺到無法想像!)
  • 2021年邏輯IC、DRAM將缺貨到無法想像
    國際電子商情從臺媒獲悉,昨(30)日法說會上,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表示,目前產能已緊到不可思議,客戶對產能的需求緊張達到「恐慌」程度,預估明年下半年到
  • 半導體矽晶圓供不應求 明年還將缺貨一整年
    半導體矽晶圓今年供不應求,持續漲價,預期明年在中國大陸12英寸廠產能相繼開出後,將缺貨一整年,缺貨已引爆晶圓廠客戶出現提早搶貨動作,顯見矽晶圓市況緊俏的程度
  • 臺灣:8寸晶圓繼續漲價!
    晶圓代工成臺灣利器從IC設計到晶圓代工再到封裝測試,臺灣已在半導體產業中已築起一道護島群山。尤其,面對美國持續對中國半導體廠商如中芯國際實施制裁動作,進而加速轉單至臺積電、聯電與世界等晶圓代工廠,同時也帶動下遊封測產業一片榮景。
  • 缺貨到不可思議!晶圓提價趨勢確定,國內代工龍頭直接受益
    近日,晶片代工商力積電召開興櫃前公開說明會,董事長黃崇仁表示,目前晶圓產能已緊張到不可思議。
  • 美光晶圓廠被曝停電!
    全方位半導體項目對接平臺掃碼填寫需求,獲取芯榜全方面跟蹤報導美系存儲大廠美光位於臺灣桃園的晶圓廠區在DRAM內存的價格這兩年起起伏伏,2020年整體上一直在走低,32GB單條內存甚至殺到了600元出頭,不過到了明年,很可能又會重新漲上去。
  • 中國晶圓廠的災難!
    日本天災重創半導體矽晶圓供應,當地半導體矽晶圓大廠勝高千歲廠昨(6)日因北海道強震停工,20萬片產能停擺;三菱材料多晶矽廠也因關西強臺無法運作。半導體矽晶圓供不應求,今年以來價格一路上揚,日本兩大廠停工,恐造成供應更吃緊、價格再漲。
  • 為何晶圓廠都在進軍成熟製程?附國內晶圓廠建設計劃統計
    但在這場瘋狂擴充產能的競賽中,供不應求的狀況能否持續,晶圓廠榮景又有多長? 11月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正式宣布,將在明年同步啟動高雄廠、日本廠的建廠計劃,屆時兩座廠區重要的新增產能都將是成熟製程;無獨有偶,晶圓代工大廠聯電也在幾周前,被爆出將在新加坡擴產,傳聞中投產目標,也是成熟製程。 事實上,回顧過去1年,包括中芯國際以及格羅方德,也分別宣布將砸下110億美元、60億美元,擴產各自的成熟製程。
  • 半導體矽晶圓漲到明年下半年 明年第一季度確定大漲15%
    由於矽晶圓供不應求,明年第1季價格確定大漲15%左右,而且價格將一路看漲到明年下半年。半導體矽晶圓供不應求,今年12吋矽晶圓價格全年漲幅可上看4~5成,8吋及6吋矽晶圓合約價下半年也調漲1~2成。明年第1季因供給吃緊,12吋矽晶圓第1季市場價格已達100美元,一線半導體合約價也漲至80~90美元,平均漲幅約15%。
  • 晶圓缺貨漲價!臺積電、三星、聯電等海外七大企業擴能動態
    並且由晶圓緊缺引發的連鎖反應也開始逐步蔓延。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等產品紛紛傳來漲價消息。半導體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開始,傳導至封測,缺貨促使漲價,還蔓延到了包括晶片設計、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
  • 【缺貨】內存供貨短缺,一路延續到 2018 年;晶片缺貨潮 2018再度來襲;英特爾決心淘汰PC BIOS
    以半導體矽晶圓來看,由於主要供貨商近幾年沒有擴產,今年正好遇到半導體廠晶圓產能大量開出,2017年全年處於缺貨情況,2018年也將供不應求;為確保2018年矽晶圓供貨無虞,全球半導體大廠採預付訂金方式確保明年貨源, 價格則每季調漲。 法人看好環球晶、合晶、嘉晶、臺勝科等矽晶圓供貨商營運。半導體導線架同樣面臨缺貨問題。
  • 美光晶圓廠突然停電:官方回應
    3日下午,美光旗下臺灣美光晶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於中國臺灣林口的工廠突發無預警的跳電事件造成產線生產中斷,停工超過 1 個小時以上。
  • 黃崇仁:圓晶產能、DRAM都將缺到無法想像,客戶大恐慌!
    然而建造新晶圓廠成本高昂且至少需時三年以上,新產能遠水難救近火,目前產能吃緊已經到了客戶會恐慌的情況,此時提出重新掛牌上市的時機正好。 力晶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222.3億元,毛利率達25%,營業利益率13%,稅後淨利20.3億元,每股淨利0.65元。
  • 美光臺灣廠事故:逾半數晶圓報廢!
    已與臺灣美光半導體合併的DRAM廠華亞科,近日傳出廠房製程所需的氮氣出狀況,造成逾半晶圓報廢,廠房目前仍處停工狀態,接下來DRAM供貨恐受影響。儲器缺貨狀況將雪上加霜?已與臺灣美光半導體合併的DRAM廠華亞科,近日傳出廠房製程所需的氮氣出狀況,造成逾半晶圓報廢,廠房目前仍處停工狀態,接下來DRAM供貨恐受影響。
  • 全球MCU大缺貨 五大臺灣廠商同步調升報價
    全球微控制器(MCU)大缺貨,交期破天荒拉長至四個月,業界傳出,盛群、凌通、松翰、閎康、新唐等五大臺灣MCU廠近期因此同步調升報價,部分品項調幅超過一成,是繼驅動IC、電源管理晶片、MOSFET之後,又一出現漲價聲浪的半導體關鍵零組件。MCU是一個微型電腦,廣泛應用在各類電子產品,提供存儲與運算功能。
  • 晶片缺貨漲價,誰得益最多?
    最近半導體供應鏈的圈子裡,最多的就是漲價和缺貨的消息了。8寸晶圓廠漲價,封測漲價,MCU缺貨,MLCC漲價,各種漲價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我卻覺得各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論。MCU的漲價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全球MCU老大意法半導體(ST)的罷工,ST在法國的三個晶圓廠大罷工,導致ST的通用MCU需要5-10個月的交貨期。晶片供應鏈漲價中,誰得益最多?在一條供應鏈中,誰有定價權,誰就有漲價的話語權,在半導體供應鏈中,也要看具體情況。
  • 全球半導體矽晶圓缺貨嚴重,給不給中國,日本說了算?!
    環球晶圓發言人李崇偉表示,這是與客戶籤訂2020年後的供貨合約,因金額相當大,依法必須公告,但因雙方籤訂保密協定,無法透露客戶名稱、採購數量及金額等細節。法人指出,從環球晶圓與客戶籤訂的新採購合約,已預購三年後的訂單來看,凸顯矽晶圓缺貨將延燒至2020年的盛況。甚至有統計預估,這波半導體矽晶圓缺貨要到至2021年才會紓解。
  • 直擊| 揭秘臺積電美國5nm晶圓廠,臺灣「矽盾」崛起之路
    新廠佔地 230 萬平方英尺寸,耗資 120 億美元,預計在 2024 年投入生產時,每個月將生產 20000 片晶圓。臺積電技術處長陳鏘澤(Tony Chen)是亞利桑那州項目負責人。在臺積電工作 23 年中,曾領導其他 17 個晶圓廠建設項目。他表示:「這個項目為 5nm 晶圓廠而設計,複製了我們在臺灣的晶圓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