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填寫需求,獲取芯榜全方面跟蹤報導
11月30日,晶圓代工廠力積電召開興櫃(已申報上市,需試交易半年,興櫃不等於上市)前公開說明會,董事長黃崇仁表示,目前產能已緊到不可思議,客戶對產能的需求已達恐慌程度,預估明年下半年到2022年下半年,邏輯IC、DRAM市場都會缺貨到無法想像的地步。
黃崇仁表示,力晶持有力積電3成股權,力積電將重返資本市場,「我要把公司帶回來,給大家一個交代」;力晶持有中國合肥晶合3成多股權,晶合12寸廠目前產能滿載,因應擴產與資金需求,晶合規劃明年將在上海A股掛牌上市。
力積電目前股本為310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222.3億元,毛利率25%,營業淨利率13%,稅後純益20.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65元,每股淨值10.3元,不過從8月以來,營收持續成長當中。
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說明,2019年因DRAM量價下跌,力積電在標準型DRAM生產技術落後,競爭力薄弱,是造成去年虧損的主要原因。
以力積電今年前10月營收結構來看,邏輯IC、內存分別佔55%、45%,較去年47%、53%相較之下,因為今年內存產業對於力積電不是非常有利,所以有部分的產能已經轉移到邏輯IC上面,預期明年邏輯IC產能將持續增加之外,隨著明年內存市況回溫,整體的內存業務也可望持穩。
對於力晶股票無法在市場交易,黃崇仁表示,他希望找創投業來投資力晶,讓小股東能把股票賣出,幫小股東解套,並獲得較高的收益。
8 吋晶圓產能吃緊,已確定會漲價談到近期的市況,黃崇仁直說,產能已經吃緊到無法想像的地步,連擠出來個200、300片都沒有辦法,晶圓代工產能明年將是兵家必爭之地,客戶對於產能的需求已經進入了「恐慌」的程度。
力積電目前 8 吋產能約 9 萬片,12 吋產能 10 萬片,整體產能利用率已達 100%。且未來 5 年,晶圓代工產能都會是半導體業的關鍵。力積電已確定會漲價,目前正積極進行去瓶頸化,已擠出更多產能給客戶。
黃崇仁解釋,除了臺積電積極擴張5納米以下先進位程之外,尤其14納米以下為主要獲利來源,近年來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幾無增加,2016~2020產能成長率不到5%,可是2020~2021年全球晶圓產能需求成長率30~35%。
由於 8 吋產能嚴重吃緊,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也說,8 吋晶圓代工絕對有漲價計劃,因應客戶強勁需求,明年將會進行去瓶頸化,盼能增加產能;黃崇仁則說,業界屢傳漲價消息,力積電樂見其成。
從晶圓代工競爭態勢來看,黃崇仁具信心表示,力積電的技術能力可以排名在2、3名之間,首先與世界先進最大的差異,就是世界先進只有8吋,沒有12吋,而與聯電最大的差距在於銅製程技術較弱,力積電如果要在邏輯上面繼續發展,銅製程的能力就必須要加強,接下來會繼續提升銅製程能力。
所以力積電要趕快蓋銅鑼廠,以滿足客戶需求,只是現在鋼鐵也在漲價,工人也難找,蓋廠會很辛苦,至少要花3年的時間。
黃崇仁說明,由於疫情開始趨緩,明年上半年是百業待興,加上 5G、AI 等應用持續推升,對半導體的需求只會更暢旺。
展望未來半導體產業前景,黃崇仁認為,5G的帶寬、傳送速度是4G的100倍,5G將促進物聯網,每平方公裡將有100萬個物聯網裝置互聯,帶動大量多樣化中低端電子設備需求。
另一方面,5G具有高可靠度與低延遲的特性,讓1ms訊號延遲、10負9次方錯誤率,將帶動自動駕駛、智能製造等高階晶片需求。黃崇仁認為,5G從今年到明年才開始起步,到2025年普及化之後,到處都是物聯網裝置,也將進一步推升巨量數據傳輸、儲存需求。
黃崇仁表示,2022年之後5G、AI大量多元化,分離式組件需求激增,尤其是電源管理IC(PMIC)產能需求量將大增2.5倍之多,加上感測試應用普及,均造成產能短缺,車用電子普及也將帶動高階晶片需求。
此外,力積電錶示,將會持續 Open Foundry 模式,讓客戶也來參與投資晶圓廠已掌握更多產能。前一陣子已經跟聯發科合作,之前也有跟金士頓合作,也會有其他的合作夥伴繼續加入,未來的銅鑼廠也有很多的客戶想要加入Open Foundry。
黃崇仁表示,製程不是半導體唯一的技術,力積電希望在多元化應用的方面找出自己的路,目前成效看起來很不錯。
另外在內存市況的部分,黃崇仁觀察,韓國SK海力士將規劃把DRAM生產線改為生產傳感器,這樣的情況也會讓DRAM產業於明年下半年出現產能吃緊甚至缺貨的狀況。
目前晶圓產能的市況還待盤點,到底明年缺口是否會越來越大值得持續觀察。
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本文綜合自鉅亨網、蘋果日報、TechNews、自由時報
全文完,支持「中國芯」,請點亮「在看」並放到圈子裡。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亮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