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讀不回也是一種回復

2021-02-11 一杯咖啡

自我成長專刊

AC專欄

非暴力溝通主題研修  

2017  我的溝通筆記系列

2017我的溝通筆記是一杯咖啡最新推出的欄目,聚焦如何提高溝通能力,提升對溝通狀態的覺察,促進人與人之間理解,竭誠歡迎您來稿,長短,形式不限。

我微信上問你一遍,不回復,再問你一遍,也不回復。這算什麼意思?好歹給個回應啊!碰到這樣的人多了,以至於有一陣我把交往的人分為「收到會回復」和「收到不回復」的人區別對待。對那些「收到不回復」的人多有憤怒和抱怨,甚至有些敵意,甚至到後來就「拉黑」了。

當然,隨著年紀增大,脾氣沒那麼大了,倒是更能理解那些「收到不回復「的人了——

發出信息的人總期待回應,但是,有個事實我們不得不面對,就是接收信息的人也有回覆和不回復的權利。如果硬是要求「有來有往」,那麼當我們發出信息的時候,是否有徵求過期待回復者的同意:你願意此時接受我發來的這樣的信息嗎?確實也沒有,如果硬要別人回復、剝奪別人不回復的權利,並以道德大棒揮舞,其實是在玩一個「雙標」遊戲罷了。

不回復的首要因素是因為別人並不認為需要回復。雖然這點很傷害信息發出者的自尊,但是這就是一個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很多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事情,很多我們想求得的答案,在別人看來就是無足輕重的。

一個人成熟與否的表現之一,恰恰就是能夠接受不是所有人都會把我們當回事,顧及我們的感受和情緒,考慮我們的利益和訴求,甚至他們會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利益和訴求,來損害我們。當你能夠認識到這點,就會發現像「收到不回復」這樣的事情,真是最無傷大雅的事情了。

有一種情況比較普遍,那就是不知道怎麼回復

 

都說提問很不容易,可是以我的經驗,提問總是比解答要簡單點。問題好問,回答很難。特別是尋求解釋的問題,解釋起來很複雜,不可能用三言兩語講清楚。甚至有些問題自己都很害怕被人提起,更不消說還要直面作答。

 

問者可能無意,聽者卻有心,一個問題,可能引起許多內心的漣漪,這個時候消化問題的衝擊還來不及,更不消說鎮定下來,給個回答了。

所以,這個時候,更容易的處理方式,就是不回復了——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復才好。

還有一種「收到不回復」的情況,那就是此刻,不回復也許才是更好的回應。

有很多問題的答案,其實是不用「說破」的。「說破」會讓場面更難看。不說出聲,也許我們還能保持某種微妙的和諧,不至於以一種難堪的局面收場。

 

「你到底愛不愛我?」

——難道一定要別人親自告訴你不愛你才能知道嗎?

 

「你到底為什麼不想跟他相親?」

——難道一定要別人說出來對這個人沒有興趣嗎?

 

不是不想回復,是不能回復。因為假若回復了,不管回復了什麼,可能都會引起另一場風暴,於事無補,還不如保持沉默。

這可能在提醒我,是不是問了什麼不好回答的問題,以至於對方都不知道怎麼回應了。很多時候,收不到回復,跟提問者問錯了問題有很大關係,讓對方陷入無從回答的境地。這往往主要還是提問者不太能體會當事人此刻心境,不能體察當事人的心結所致,更多因從自己角度反思。

這還可能提醒我,也許別人的沉默已經給出了回答別人之所以不想「說破」,說到底還是給彼此留了臺階,也是給你留了面子。真要別人把不中聽的話說出來才肯罷休,自己該是有多「賤」,又是有多蠢?有些東西叫「心知肚明」。你不回不要緊,我也明白了,也該明白。

這可能還告訴我,我需要重新修正跟這個人的關係了。幾次三番「收到不回復」,甚至在催促的前提下還是故態復萌,這肯定不是信號收不收的到、忙不忙的問題了。那就是,這個人並沒有那麼重視和我的關係,並沒有那麼重視我希望她關心的那些事情。雖然很難接受這個事實,會有挫敗感,但是早知道早調整總比固執地尋求答案要好。你不回復我沒關係,接下來我會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肯回復我人身上,大家都挺忙不是嗎?到時候你接受不到我的提問可不要感到寂寞喲!

有不少人在發出「收到請回復」的呼籲,可能像我這樣收不到回復而懊惱的人大有人在。不過,這種呼籲多少帶有點強迫的意味,細細體會,還有點「乞求」的感覺:請回復回復我吧!可是,這種求來的回覆,又何嘗可能不是一種敷衍?

其實,別人已經在「不回復」裡非常認真、非常誠實地做了回復了!可能是我們沒有認真,甚至是不願意誠實地對待這個回復罷了。

延伸閱讀:

陪伴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

七七四十八

為何有些人用起心理術語來像在罵人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2000小時,目前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近期關注:要事第一、邊緣型人格障礙。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助理  李晴

轉載&投稿 | QQ:2833628802 或 直接在留言處申請

投稿郵箱:coffeepr@qq.com

近期活動:

品讀阿德勒的100個心理智慧

長期有效帖|心理成長類書籍·二手交易(交換)

大家好,和大家介紹一下,身在魔都不容錯過的單身活動

加入一杯咖啡心理成長研修組,一起就溝通、婚戀話題進行討論

一杯咖啡會員社群加入攻略

點擊閱讀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會員5大社群。

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昨聊-關於「已讀不回」
    第一感覺倒不是「已讀不回」的問題,而是「已讀」這個功能是該存在,還是應該取消,或是收縮至一個小場景的問題。 不清楚是什麼時候開始,「已讀」成為一些IM、郵箱的一個普遍性的功能,個人理解IM在某些場景是合適的,但所有信息都使用「已讀」功能,還是欠妥,郵箱的「已讀」功能那就更過了。
  • 已讀,不回
    其實不用回古代這麼費勁,只要時光倒流17年,已經能讓你看不懂這個世界。這是一個在1999年拍攝的街頭訪問(別裝,你早就出生了),來自荷蘭的導演frans bromet問了路人同一個問題:你有手機嗎?行行行,你們厲害,連BB機都出來了可是出門不帶手機就沒有那麼一點點慌?
  • 那些已讀不回的人真的很討厭
    「 她一臉慶幸地說:「還好微信沒這個功能,不然別人給我發信息的時候,我看了卻不想回復,對方就知道我已讀不回了。」 我反問她:「你為什麼看到了別人的信息卻不回復?」她義正言辭地說:「看到了卻沒能及時回復不是很正常嗎,我又不是 TB 金牌客服。」
  • 「重拾附近」的焦慮中,「已讀不回」傷了誰的心?
    或許以已讀功能為代表的社交平臺上的各類功能,不知不覺中正在重構著我們的社交習慣。人們對已讀功能看法的差異,其實建立在已讀功能在不同媒介和場景的使用方法各不相同的基礎上。但實際上,已讀功能背後體現了一種不平等的人際關係,這種關係構成了已讀功能的基本邏輯。
  • 媽,已讀不回真的沒什麼
    一開始是提醒她詐騙集團的新手法,接著是勸世文、養生秘方、勵志故事連發,最近則瘋傳搭配佛祖、蓮花或風景圖片的格言及心靈小語,最下方還一定會加上一句「認同請分享」⋯⋯收到這些訊息,小夏翻翻白眼,索性已讀不回,怎料老媽還會再傳訊息追問:「你看了沒?」、「怎麼不回我?」讓她簡直快抓狂,但又怕回話口氣不好,老媽看了會覺得很受傷。
  • 已讀不回的人,不配擁有朋友
    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重新加了她的好友追問。我問她,我們為什麼會成現在這個樣子?她沉默很久才回復我。後來我還是會回憶起這些片段。那些被我忽視的,讓她溫熱的心逐漸冰冷的聊天碎片。很奇怪,人總是會把重要的人放在溫柔最末端。一堆信息,先回陌生人,再回好友。
  • 「那些「已讀不回」的人,到底在想什麼?」
    在如今,微信儼然成為了社交方式的一種。不論幹什麼都要加微信,房東,老闆,見過一面的朋友,以及樓下賣水果的阿姨...可偏偏有些人喜歡發私信來做推廣。沉寂了很久的微信,突然響起提示音。那一刻,我是好奇加興奮的,趕緊從另一個APP退出來,切入到微信。可當點進去看到的只是一條我絲毫不感興趣的推廣文案時,難免會覺得有些被戲耍的失望和無奈。最開始時,我還會禮貌的回覆拒絕。
  • [健康]你「已讀」訊息 為何不回 搞得精神焦慮 甚至有人自殺…
    溫肯尼的心理如果夠強大,遇到「已讀不回」,大概笑笑就過去了,但很多人卻不一定能夠那麼豁達。已讀不回」。 她認為,碰到「已讀不回」的情況,心理建設很關鍵的,她使用的通訊軟體是Whatsapp,也常碰到對方「已讀不回」的情況,但她不會因此而有所困擾,因為她總這麼想「對方很忙所以沒時間回」,也就不放心上。
  • 日本生活二三事09|喜歡「已讀不回」的日本人,真的不是故意的麼?
    很多聊天工具,像line,messenger都有已讀功能,能知道對方是否閱讀了你的消息。然而,我遇到了很多日本人,他們不願意回消息,回復非常的慢。而且不是由於對對方的厭惡等等,這是一種常識和社會現象。 對於我這個在中國生活了20幾年的人來說,朋友來微信了,打開手機就順便回了,更別說「在嗎」這種用法,在日本環境下更加不適用。
  • 為什麼微信、QQ不推出「已讀」功能?
    可是你已經打開對話框,上司發來的每條信息都顯示著「已讀」,連裝作沒看見都是一種奢望。到頭來,你只能默默地回一句「收到,我這就做」,然後嘆氣,爬起來開電腦,開始熬夜加班。有趣的是,作為騰訊 QQ 的同門師弟,微信也意識到了社交軟體中的這個問題,他們也曾收到「為什麼微信沒有已讀功能?」這樣的疑問。
  • 為什麼看了信息卻不回復?已讀回執會帶來巨大社交焦慮
    發信息的時候,有時候明明對方已讀,卻遲遲不回復,這時候發信人心裡肯定受到一萬點傷害。還有更糾結的時候。一旦你點開消息,對方就會知道你已經看過這條消息了,因此你很難裝作沒看到而不回應,所以如果收到的是分手簡訊……如果沒有已讀回執,本來還可以拖一拖的,對吧。已讀回執如同暴政,足以讓人失去對數字通信的良好印象。
  • 社交軟體已讀功能應不應該存在?當微信消息也顯示「已讀」.......
    「已讀」的方法:不點開消息框即可 @滑小稽的小冰激凌噫,那我應該被很多人追著打畢竟看手機和回覆信息是兩碼事。看到對方已讀,但是沒有立馬回復。對方可能是有事忙,只來得及看一眼,後面又忘了,或者其他什麼自己不知情的原因。但是原因不重要,看了消息卻不回的這個結果才是撕逼必備品吖!這個功能還是要慎重,如果微信真開發推廣這貨,建議設置一個開關。
  • L-pioneer丨 已讀不回這個病,你怎麼看
    理想中「溫暖舒適」的居家辦公也會有一些小插曲,你遇到的最多的可能就是這樣的場景: 然後等來的是漫長的寂靜……這個寂靜帶來的是另一段煎熬,正因為不知道對方到底有沒有看到這條消息,長時間未收到回復引發了發信人更多顧慮:到底有沒有看到我發的微信呢?是看到了故意不回嗎?難道是我做錯了嗎?
  • 設置微信「已讀」功能
    我也不會    我也不會但是:如果微信有了已讀功能
  • 微信「已讀」你敢要嗎?
    如果您尚未關注,歡迎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大連理工大學團委」關注我們,小團兒不會讓你失望噠!小A是一個單身了二十年的小姑娘,也許就是江湖傳說的母胎單身。不過最近,她患上了重度手機依賴症,上廁所,洗澡,手機隨身攜帶,微信新消息還開著提示音,然而每次震動她都興奮地拿起手機,都會一臉沮喪地放下。
  • 如何挽回那些已讀不回的客戶?
    一直以來,所有的中間商都是找他們拿產品,不過我們知道他們的產品其實也是在中國的某個地方找的工廠代做的。我們現有的產品相當於是完全顛覆了他們的以往的做法,他們產用傳統的光源燈管形勢, 體積龐大,長度長, 當然價格也高於我們三四倍。
  • 微信終於有已讀功能了
    大羅每次的回覆都很慢,回復的內容也只有一句"嗯"或者"好的",甚至有時連標點符號都不回。好幾次阿綺從睡夢驚醒,第一反應也是打開微信。就當做我沒有找過你,就當做你已讀未回的事實並沒有發生。可失望攢多了,我也會不確信,我該用什麼理由把自己留在你身邊。
  • 還好微信沒有已讀功能
    雖然不知道這貨抽什麼風突然不用微信,但我還是直接回復了他,然後我們就用iMessage聊了起來。聊著聊著,我碰巧有事在忙,只好先放下了手機沒有回覆。兩分鐘以後,再拿起手機,發現他已經連續轟炸了幾條信息過來。最後一條是:"你怎麼看了我消息都不回我?"這時我才想起iMessage是有已讀功能的。
  • 為什麼微信、QQ不推出"已讀"功能?
    "看到回復我一下。""【十萬火急表情包】"你看了看指向00:32的時針,想著"這個明明是小王的任務,憑什麼每次都是我來收拾爛攤子",可微信顯示 "已讀"……,只能默默地回一句"好的,我現在做。"然後嘆了口氣,爬起來打開電腦,開始趴在在冰冷的辦公桌前的熬夜加班。這絕對是反人性的!幸好我們有張小龍!
  • 還好微信沒有「已讀」功能
    就這樣,幾個小時過去了,才突然想起還沒有給對方回信息。 很多次都在想,幸好微信沒有消息已讀提醒。讓我可以在「不想在」的時候,假裝不在;讓我可以在不知道怎麼回復的時候,可以選擇暫時放下不管它。不用在不小心忘了回復之後,心情忐忑的解釋自己不是故意的;也不用在被提示了對方已讀但不回的時候,胡亂猜測對方為什麼看到了卻一直不回我的原因。對於敏感的人來說,給喜歡的人發信息顯示「已讀」,可對方遲遲未回,那麼就很容易開啟胡思亂想的狀態,時間若是再長一些,玻璃心便秒碎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