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因果,日行一善,福慧俱增
⊙來源:崇道書院
⊙編輯:積善之家( jszjyyq )
⊙投稿信箱:16413119@qq.com(歡迎原創投稿)
一個人是否事業有成,又或者說一事無成,這些我們根本無法從他的外表形象來判斷,也不能因為這個人在某個時期的成敗如何,便以偏概全,但我們卻可以通過他身上的特徵和性格來判斷,因為成功者有各自的成功,但所有的失敗者卻是有其共同之處。
有人說:成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努力。
只是,一個一事無成的人,身上如果出現以下三個毛病,即便是流再多的汗水也無用,甚至還會發生災禍!
不知道是否還有人記得十五年前一則特大刑事案件?
一銀行主任嗜賭如命,為了拿到賭資,先是賣房賣車,逼兒賣女,哪料賭的錢財越來越大,最後竟貪汙挪用銀行一千多萬人民幣,震動全中國,隨後懼警襲警,在外逃亡十五年,於近日被抓捕歸案。
賭者,貝者也;博者,博取也。
為了賭博二字,為了博取虛無縹緲的未來,這個人妻離子散,在外逃亡十多年,最終被抓捕,值得麼?
古人對於賭博是深惡痛覺的,如蒲松齡曾在短篇鬼怪小說《賭符》上寫道:「天下之傾家者,莫速於賭;天下之敗德者,亦莫甚於博。」
或許有人覺得「小賭怡情,大賭傷身,」賭幾把小的,不妨事。
只是在筆者看來賭就是賭,何分大小?賭博如虎,碰之即傷!
一個人若沾染賭博,禍不遠已。
美國著名小提琴手Lindsey Stirling擁有百萬美金身價,當她在舞臺上時,身邊圍繞著無數粉絲,而當她換了衣服,在擁擠的地鐵演奏時,卻無一人肯靜心傾聽。
很簡單的道理:人心浮躁。
我們推崇於時裝名牌,驚嘆於明星名流,羨慕於豪紳富商,而為了這些浮華的東西,我們每天四處奔波,消耗大量精氣神,要知道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為心浮氣躁才導致的失敗。
這種人事事急躁,一旦沒有達成自己心中的要求,還喜歡亂發脾氣。
杜月笙曾說:「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杜月笙此人並不是讀書人,但是卻以文人的溫文爾雅接受了半個舊上海,壟斷了整個法租界,馳名中外,這並不是他的傳奇之處,他的傳奇之處在於能夠以寬仁平和的心態包容三教九流,不意氣用事,不心煩氣躁。
最終杜月笙成為了自己口中的頭等人。
一個人,若能戒除心浮氣躁的毛病,成功之路不遠矣。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光豔的色彩看多了也只是讓人頭暈目眩;好聽的音樂聽多了也只是導致人耳失聰;口感絕美的食物吃多了會傷害人的身體;騎馬捕獵久了能讓人心慌意亂;想要的寶貝多了,會讓人貪婪無厭。
古人云:」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自古以來,欲望強烈的人不能立根,因為他們心中擁有太多雜念,豈能成功?
如崖山海戰後,蒙古大軍步步緊逼,陸秀夫與宋帝跳海自殺,其他宋朝遺民也紛紛跳入海中自盡,蒙古人依舊不肯罷休,先是挖宋朝皇帝陵墓,接著將天下人劃為四等,最後將江南變為草原,鐵騎肆意馳騁,如此欲望,豈能長久?
果然,不到百年,元朝土崩瓦解。
君子修身養性,是為了躲避禍根;小人無所顧忌,是自尋死路。
切忌欲望不要過度,任何事情一旦過了一個度,那麼最終結果必定月滿盈虧,水滿則溢。
感恩閱讀,隨喜分享
古訓:施恩不求報,是最高級的善良!
華佗教你睡覺,不管你是否熬夜,一定要看!
不負杯中茶,不負心中人。
《道德經》人生智慧:享善人福,積君子財。
向善積福,虛心納福,守正養福,平和蓄福,自律惜福!
積德越多,福報越大;陰德越多,福澤子孫!
曾國藩: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
曾國藩:勤字興家,謙字避禍!
道家的「心齋」和「坐忘」!
王陽明:人最怕一個字!這個字念什麼?
做人做事,敗於10忌,成於10悟
莊子:改變他人是神經病,改變自己也是神經病
範仲淹:行善積德,換來八百年子孫福報!
古訓:眼向高處望,事就平處做,人往寬處行!
風水財運,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胡雪巖: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深度好文)
心是一桿秤 ,稱人先稱己!
穩定的情緒,是最好的教養!
蘇軾: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不負杯中茶,不負心中人。
人情是債,得還!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即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但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神。然後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深信因果,日行一善,福慧俱增。如《積善之家》所推送的一切原創內容包括(圖片、文字、音頻、視頻、標誌、標識、封面等),無需授權,歡迎轉載。
非《積善之家》原創內容均轉載來源於網際網路,如有涉及版權等問題,煩請您與我們客服QQ16413119聯繫,保證在第一時間撤銷或刪除;如有不是之處,敬請原諒、感恩、謝謝。
敬請關注積善之家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