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迷戀的網紅帶貨,比十多前的電視購物水平差多了

2021-02-15 財經早餐

轉載授權(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手機號:17717324202)

最近啊,夢潔股份10天8板又讓網紅直播板塊地震了,放在資本市場裡,除了用不到一萬塊錢訂單撬動9天漲停的軸研科技以外,沒有一個詞比「直播帶貨」的誘惑力更大。

今天文章前我先下個結論:目前網紅直播帶貨的水平可比十多年前的電視購物差遠了。

各位財友可以順著文章開始回憶,你是喜歡直播還是懷念電視購物,我們留言板見。

先問問財友們,誰沒在電視裡看過侯總吆喝「八心八箭」?

誰沒羞澀的看過婷美內衣秒變大的廣告?

誰沒見證長虹小智玲手機可以被刀連捅10086下?

說到電視購物,必須得提「戲精之王」——侯總,李佳琦的「哦買噶「沒有侯總的「八心八箭、勞斯丹頓、南非真鑽」火的久。

現在直播帶貨,最多也就是個五折或者多送一點贈品吧?

可電視購物中打折,那可真心實意是往粉碎性骨折裡打。

兩克拉八心八箭大鑽石,專櫃要賣20萬,電視購物只要998,這算是打了個…0.05折?

現在的直播間,除了頭部主播們經驗豐富、控場能力強以外,從文案到包裝再到表演與呈現,和之前的電視購物片相比還真的是有很大差距。

你說直播購物每次備貨一萬件,要等一輪搶完和廠家協商能不能加貨是吧?

而電視購物主持人們強調:「今天的數量,我們就提供39顆,賣完了,恭喜你,就買不到了。「

你直播賣東西說划算,說全網最低價是吧?

電視購物的主持人又說了:「紅寶石本來是7萬多塊,你今天賣3980,等於觀眾朋友們一通電話就賺7萬塊!「

一通電話賺7萬塊,這可比全網最低價有吸引力多了,一下就把「花錢」上升到了」投資」的層面上。

你看看這營銷做的,這是高手。

另外,你網紅帶貨展示商品就說說外觀性能吧,細節由於技術原因很多情況是看不清楚的。

你再看看電視購物中,有咣咣砸電腦證明質量好的:

有前一秒給你展示大金鍊子的高清細節大圖,下一秒就咣咣砸大金鍊子的:

還有一言不合就咣咣上電鑽,就為了證明手錶耐磨的:

有情節、有衝突、有矛盾、有升華、還有創新。

不知道財友們記不記得曾經電視購物裡賣過一塊電話手錶,能照像、能手寫,還是謝娜代言的,這比Apple Watch可早了近10年。

還有功能夠齊全,又能看電視又能當電腦,還有旋轉屏+打電話功能,類似於現在平板電腦的跨時代高科技產物。

說到這我都想喊賈伯斯趕緊醒過來把創意費交一下。

當然了,我覺得你應該看的出上面一段描述是有諷刺意味的。

也不是全盤否定電視購物,而是當時誇張宣傳、誇大事實、誇誇其談的電視購物節目確實引來了許多消費者維權。

例如八心八箭其實就是水鑽(人造玻璃),便宜點的水鑽幾分幾毛一顆、貴點的也就是幾塊錢,你賣998,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再例如侯總的成名作「勞斯丹頓」高級手錶其實成本價沒多高。

隨著電視購物成為了投訴的重災區。CSM媒體研究在2008年4月的調查顯示,83.3%的中國人對電視購物的信賴度是「中等以下」。

之後,監管開始加碼。

十年前,《關於加強電視購物短片廣告和居家購物節目管理的通知》正式生效,之前在電視購物中泛濫的「藥品、性保健品、豐胸產品、減肥產品、增高器械等廣告被全面禁止。

因為當時真的有一款「豐胸產品」叫做波麗寶,2002年前後曾在17個衛視滾動播出,創下單日營收240萬元的紀錄。

號稱10天即能使胸部再度發育,同時使腰腹部游離脂肪聚集在胸部,現在大家用腳趾頭想這並不靠譜…但十多年前它確實騙了許多人。

2013年廣電總局再發通知,叫停了侯總「叫賣式」的誇張配音、語調、動作等行為,而且禁止綜合上星頻道黃金時段播出電視購物節目等。

但即便黑料如此之多,你不得不承認電視購物是稱霸過中國零售界的。

2003年,韓國的現代集團、CJ集團、LG集團都跟著中國多地電視臺開展電視購物節目製作。而且看到了電視購物的商機,電視臺就像現在網際網路企業開設電商平臺一樣,電視購物頻道也接連成立。

2004年4月1日,上海電視臺推出了一檔購物頻道東方購物。節目播出後業績快速增長,2008年全年銷售額超過20億,穩居中國電視購物第一。

巔峰時期,全國的購物節目有2000多個,而全國的電視節目套數也是2000個,也就是平均每個臺都得放一檔電視購物節目啊,在電視當道的時代,這個滲透率還是很可怕的。

說完了鼎盛時期,你有沒有發現,電視購物的消失,比諾基亞在手機市場的消失還快,幾乎是嗖的一下就沒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移動時代的到來讓電視用戶數量也減少了,而且還受到了電商崛起的夾擊,所以電視購物加速退敗。

電視購物曾經分為衛視頻道購物和家庭電視購物頻道兩種。衛視購物頻道買斷衛視時間段,例如一年幾百萬元,電視臺只管放廣告。

而家庭購物是專門的購物頻道,類似於現在給網紅提供直播技術的電商平臺,他們是要和供應商分提成的。

雖然目前我們在衛視裡看不到購物廣告了,但是電視購物並沒有像BP機一樣消失的無影無蹤,電視購物頻道還是存在的。

有人說,電視購物現在是「衰而不死」,因為很多中老年用戶仍然是電視的忠實接收者,在他們的觀念中,「電視上說的不可能會騙人」。

另外,家庭購物頻道現在能推出貨到付款,可以選擇現金支付,也可以選擇用刷卡付款,而且也有app,更加容易獲取中老年人的信任。

另外,現在經過規範後的電視購物頻道,賣的東西可比網紅貴多了,價值上萬紫檀紅木家具、29800元的金銀紀念幣、甚至還有汽車、高溢價的保健品等等,在座的各位,還真不一定捨得買。

這個「厲害「指兩方面,第一是相對銷售額,前文也提過,一款」豐胸產品「一天能賣240萬元,當時的訂購途徑單一、訂購速度也沒現在幾分鐘搶光這麼快,一天能賣上百萬元,其實和現在網紅帶貨單品賣幾百萬的實力相差無幾。

第二就是節目的製作和內容的策劃,雖然大家究極目的都是賣貨,但電視購物的核心是賣營銷,電視購物片的內容,都是精心製作好的節目。

很多電視購物片都不直接介紹產品,會設計劇情、訪談、甚至還有設計成時尚類綜藝節目的。

例如很多女生都看過的《美麗俏佳人》,現在就變成了一檔帶貨型的綜藝節目。

而設計一檔這樣的節目,和電視臺做節目的周期一樣,費時費力,還真的不容易。

說到直播,它的核心不是營銷,而是簡單粗暴的賣產品、拿錢。

因為直播的性質,不能要求每個主播都像製作電視節目一樣會演、也沒有什麼剪輯手法,最多只能P圖瘦臉,所以對主播的要求就只有」口條順、能賣貨「,這種限制決定了直播只能以產品為核心。

這也是你看不到直播裡有「乾貨「、有華麗的辭藻、賣完一個產品緊接著下一個產品的原因。

你可以把電商直播是電視購物的一次全面升級,所以很多人都說:「現在你看的直播帶貨,都是十多年前你媽看的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看到這,你覺得電視購物和直播帶貨的battle,到底誰贏了?

相關焦點

  • 網紅帶貨在電視購物面前只是弟中弟
    很多媒體也在鼓吹網紅帶貨是最大的風口,可惜他們忘了一件事情。論直播帶貨,最朋克最Old School的還是電視購物,那可是可以養出很多大型上市公司的神奇行業,和電視購物一比,直播帶貨差不多相當於乞丐版,沒有鋪墊,沒有劇本,沒有崩潰演繹,只有乾巴巴的買買買,沒有創新。
  • 「網紅帶貨」用英文怎麼說?
    (social)influencer marketing網紅帶貨「網紅
  • 李佳琦的直播帶貨,和十年前的電視購物有什麼不一樣?
    回答一定是「電商直播」,這兩年,直播帶貨成了網絡消費的新風口。根據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全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疫情導致的線下經濟低迷也催化了線上電商的增長,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大牌新人」闖入到直播行業,羅永浩、董明珠、李彥宏,甚至央視都參與到了帶貨的大潮中,並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 絕大部分網紅,沒有帶貨的資格
    這樣的事情一多,很多商家甚至都自動調低了期待值,能帶就帶,不能帶就當花錢找水軍衝量了。反正過去打廣告不也差不多麼。雖然有些網紅的直播間光翻車不翻身,但是架不住還是有商家願意投,網紅直播帶貨的熱度短期內應該還是不會過去。網紅直播帶貨這個事情,已經從一項新興經濟,一個解決方案,變成了一種和安慰劑一樣的東西。
  • 絕大部分網紅沒有帶貨的資格
    這兩年網紅直播帶貨不斷出現翻車的情況,要麼就是商家交了天價坑位費結果就賣出幾百塊的產品,要麼就是東西也確實賣出去了,銷售數字也很好看,但是剛結完網紅的尾款,下單的帳號就紛紛退款。這樣的事情一多,很多商家甚至都自動調低了期待值,能帶就帶,不能帶就當花錢找水軍衝量了。反正過去打廣告不也差不多麼。
  • 今天的直播帶貨,都是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1988年年底全國9億人,彩電擁有量不過3010萬臺,消費能力也相當有限,用電視賣貨顯得無從談起。八九十年代,上海百貨商場的電視展櫃。/ 微博@看老照片很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能看上電視的人口規模迅速擴大,我國也開始了最早的電視購物嘗試。1992年廣東珠江電視臺率先推出電視購物節目《美的精品TV特惠店》,內地電視購物邁出了第一步。
  • 網紅合作:了解網紅帶貨
    網紅帶貨作為電子商務發展的一種新業態,豐富了消費者的購物方式,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 「網紅帶貨」如何用英語表達?
    有數據顯示,網紅在2018年撐起了千億元的銷售額,「網紅帶貨」成為了一種不容小覷的電商圈生態。「網紅帶貨」用英語要怎麼表達呢?11月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加強「雙11」期間網絡視聽電子商務直播節目和廣告節目管理的通知》發布。
  • TVB綠葉曝直播帶貨一場頂TVB三個月收入
    直播帶貨算是最近二年的一個風口吧,好多藝人、網紅紛紛加入,現在帶過貨的TVb知名藝人包括視帝羅嘉良、歐陽震華,前TVB一線藝人呂頌賢
  • 網紅營銷這門生意有多火?日本牛郎一哥也轉型流量帶貨了
    ,什麼KOL、KOC,講直播帶貨、講社群閉環、私域經濟……營銷到了2020年,都是「粉絲經濟」。曾在電視節目中秀出自己沒整形前的樣貌,單眼皮略顯朝天鼻,和現在的模樣差距甚大,他還透露自己小學到高中都是足球隊的,後來不顧父親反對,從一個運動陽光男入行當起陪酒牛郎。從18歲入行至今已多次變臉
  • Instagram、YouTube、TikTok的網紅帶貨
    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不同社媒的網紅帶貨方式Instagram 是一個以圖文創作及分享為主的社交平臺,國內小紅書相當於它的翻版。主要以女性產品為主,非常適合網紅打造爆款,是大部分美妝與服裝配飾類商家的首選網紅帶貨平臺。
  • 直播帶貨亂象多 購買商品需謹慎
    今天我們一起來關注直播帶貨的亂象。去年6月,浙江台州王先生在某知名直播平臺購買了一款網紅主播極力推薦的減肥產品,但吃了幾次後,身體便出現了異常,遂將該產品送至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檢測。執法人員發現,這款產品既沒有國家批文,也缺少正規標識,經檢測,裡面還含有國家明令禁止的西布曲明成分,食用後會造成心率加快、血壓增高,嚴重時可導致中風甚至死亡。
  • 小家電直播帶貨,我是這樣玩
    到了下半年,一個沉寂了多年的業務,因為結合了電商,一飛沖天,這個業務就是直播,打通了電商後,出現了一個新的玩法:直播帶貨。林華說,因為網紅直播兼具線下零售和內容電商的優勢,直播可以傳遞實物的視覺、聽覺信息,以及網紅代為感受的嗅覺、味覺、觸覺。誇張的銷售技巧配合十足的低價,在喚起感性心理的同時,還可以實時互動打破用戶的理性防禦。
  • 抖音為什麼限制網紅帶貨?這可能是必然的選擇
    抖音對網紅帶貨行為施加了嚴厲限制在MCN和網紅個體當中,流傳著一個可怕的說法:抖音可能在幾個月內逐步切斷甚至完全中止對第三方電商平臺(主要是淘寶/天貓)的CPS帶貨。(官方回應可查看新榜報導《官方回應!抖音真的限制了淘寶綁定嗎?》)在本怪盜團團長看來,上述說法有點誇張,但是並非不可能。
  • 直播帶貨 紅了主播 火了疆貨
    當天這場半個多小時的直播,吸引了30.6萬人關注,賣出麥蓋提灰棗超過18噸,銷售金額達40萬元。如今,新疆農副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已屢見不鮮。2019年下半年在新疆電商中異軍突起的直播帶貨,在今年疫情之下更是「大放異彩」,成為推動各地特色農產品銷售的利器。縣長成為直播網紅「縣長直播帶貨,大棗肯定是新疆的好!」「縣長還有什麼新疆特產推薦?」
  • 直播帶貨,僅僅是「互動娛樂+帶貨」的開始
    圖片來源:淘榜單基於當前現狀,在「網紅+直播→帶貨」的公式中,目光更多聚焦在「網紅」環節,「直播」似乎只是可替換的載體。然而以長遠目光來看,「網紅」在當下保證了這條公式生命力的延續;而「直播」所承載的互動娛樂屬性,則是這條公式中最具未來發展潛力的組成部分。我們試著在「網紅+直播→帶貨」的公式中保持「網紅」這一條件不變,無論是當下最主流的圖文推薦還是風頭正盛的短視頻開箱測評,生產內容都是一篇以使用者視角包裝的廣告文案,產品是不容忽視的主角。
  • 直播駛入死海|網紅絕地求生
    但這也是網紅最壞的時代。 創投圈、科技圈、娛樂圈紛紛入局,爭先恐後進入網紅直播帶貨這片紅海,在人口密度不斷增強的直播圈,網紅儼然已經到了絕地求生的關鍵時刻。 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積累一定的粉絲數,才敢將「網紅」二字寫在頭上。 但如今,多得是你不認識、沒見過、叫不出名、整得奇奇怪怪、加了十層濾鏡的的網紅們。
  • 低到離譜的轉化率 高達70%的退貨率 帶貨為何成「帶坑」?
    「全網最便宜,只給我們家!」……在動輒上百萬人觀看的直播間裡,主播們賣力推銷,鼓勵粉絲下單,一片熱火朝天。   據中國聯通近日發布的《直播終端參考報告》,到2020年底,中國直播行業用戶規模有望超過6億人。但是,這個已有幾億人「湧進」的大型帶貨現場卻屢屢翻車,坑消費者、坑商家、坑資本市場等亂象不斷湧現。帶貨為何成了「帶坑」?
  • 「網紅」縣長直播帶貨打破城鄉藩籬,創銷售奇蹟!
    接地氣的「縣長們」沒了領導們的「刻板印象」,人們看著直播帶貨創造的一個個銷售奇蹟,自然會引發廣泛的連鎖反應。在新業態蓬勃發展的背後,「網紅」縣長們流露出兩種氣質:一邊,是屏幕兩端氤氳著的人間煙火,一邊是靜水流深的廟堂正氣,二者交相輝映,形成了能夠真正打破城鄉藩籬、實現產銷通達的合力。
  • 連日本百貨公司都開始找中國網紅為自己「帶貨」了
    情人節和農曆春節緊挨著的2月,是中國遊客赴日旅遊和購物的高峰期。為了吸引更多中國遊客到店消費,日本近鐵百貨店位於大阪的阿倍野HARUKAS近鐵總店,最近邀請了一位中國女網紅在「一直播」平臺上推廣店內的巧克力商品。觀看當天直播的人數超過了11萬人,不少中國觀眾都在評論中留言說「很想去店裡看看」。這不是近鐵百貨店第一次藉助中國網紅做直播推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