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新零售」和汽車後市場的「新連鎖」

2022-01-06 後市場張杰

收錄於話題 #張杰說 121個

從寫自媒體以來終於第一次碰到了一個行外人的問題,昨天文章發了後經朋友提醒迅速發現了問題撤銷了文章。無意對引用文章的作者侵權,在這裡對引用的文章作者們道歉!

對於寫自媒體是我的副業,我是個在後市場不停探索的創業狗。同時將自己創業碰到的問題、失敗的經驗、創新體會寫出來分享給自己和大家。謝謝大家!我的自媒體之路也會越來越專業。好吧,開始今天的內容啦~

照例開始請大家思考幾個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新零售?什麼是新零售?

零售商應該是一個什麼類型的企業?銷售商,庫存商還是平臺商?

為什麼說電商已經成為傳統企業?

實體店面的倒閉說明實體不行了?

判斷一個高價值公司的標準是什麼?

零售行業升級到新零售,那麼我們服務行業的新連鎖該如何玩?

技術進步與傳統產業相結合會催生出什麼新物種?

馬雲說的新零售是個什麼鬼?

2016年10月,馬雲在一場演講中提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此言一出,很多傳統行業的老闆懵了,我們的電商業務剛有點模樣,怎麼電商時代就要結束了。這是不是馬雲的新「忽悠」?

馬雲提出「新零售」這個口號絕對不是純忽悠。其實看看過去幾年,阿里巴巴在零售領域的布局:資本層面(銀泰百貨、蘇寧家電和三江超市),自營層面一年內陸續推出(零售通、盒馬鮮生、素型生活等擁抱實體店),種種信息標明阿里巴巴在線下實體已經布局很深。

辣麼,馬云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提出新零售呢?

第一、電商已經成為傳統產業

2016年中國網上零售交易規模接近5萬億,佔整個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左右。

中國電商兩極化嚴重,絕大多數的電商企業勉強度日。幾家巨頭已經完全壟斷電商市場。看看這幾家企業創建的年頭吧,阿里巴巴(18歲)、淘寶(15歲)、京東(15歲)、蘇寧雲商(12歲)。當一個網際網路企業10歲以上我們已經不能再說他是新生事物了,而已經算是成熟行業。

判斷一個行業成熟的另一個標準就是增長率,2016天貓銷售額同比於2015年60%的增幅,今年只有32.4%,降幅將近了1半,說明拐點已經到來,電商將會進入平穩期,紅利也會漸漸消失。

阿里巴巴已經壟斷了電商行業的利潤,最新財報顯示,2017財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集團收入同比增長60%,達到385.79億元人民幣。而上一個財年3.6萬人創造了427億人民幣淨利潤。

 

第二、實體店仍是主要消費場所

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實體店仍然佔據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5%。一方面是電商的增長乏力,一方面是實體店的比重依然巨大。這說明純電商只是這次零售戰爭的「諾曼第灘頭陣地」的搶灘登陸戰,主戰場依然應該回歸實體店。

我們需要重新評估實體店的價值。過去許多實體店不行了,電商的發展不是主因,仔細看一下死掉的都是「虛報價格」、「服務差」、「不思進取」的「黑店」。

因此,未來的零售戰爭主戰場還應該在實體店。隨著科技進步和消費場景的多樣化,未來的實體店一定不再是簡單的售賣中心,而是應該進化為商品自提和配送中心,對於顧客的價值將更多延伸為體驗和社交場所。得實體店,得天下。

阿里巴巴研究院發布的新零售的白皮書這麼定義:「新零售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業態」。不管你看沒看懂,反正我有點暈。

我對新零售的理解是:老零售是工人搬磚模式(1個工人一天只能搬2000塊,要搬1萬塊磚,還要加4個工人)。這種模式是線性增長,可持續性差,只有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實現型指數增長,才是新零售的出路。

舉個慄子先!看看一個新零售的標杆,7-11便利店。

一個新零售的標杆:7-11便利店

也許有朋友說,不就是那個島國開的便利店嗎,這和新零售有毛線關係?撥開表面看本質,不服?跑個分!

一個120多平米的小店,一年銷售接近1500萬人民幣,毛利率31.6%,日均顧客數超過1000多人,日均銷售額接近4萬,是中國同行的5-10倍。小店商品品類齊全,SKU數2900個左右,但每個品類2-3個單品。年度換手率超過70%,每周新品100多種,超過10億日元的自由品牌單品數接近150個。

日本公司的毛利率90%,淨利潤率20.5%,將庫存周轉天數降低到10天,商品總體毛利率31.6%,8000名員工創造了近100億的淨利潤,人效能夠與世界上最賺錢的阿里巴巴比肩,整體利潤比第二名的羅森和第三名的全家加起來還要高出2倍多。

(以上內容取自 顏豔春先生 的《新零售產業地圖:從死亡谷升維超級物種,讀這篇就夠了》)

7-11是新零售全球的標杆,基本沒有自己的門店(僅有最初的幾百家直營店面,以後就沒有新開任何一家直營店面),沒有自己的物流(採用共同配送),沒有自己的工廠,但打造了史上最強大的產業鏈,整體利潤比行業第二、三名的羅森、全家森總和還要高出很多。

日本7-11是如何突破零售企業的創新障礙,在整個便利店產業鏈的之上進行「上帝視角」般整合,從傳統加盟連鎖企業轉型為共享型產業鏈平臺,實現了與阿里巴巴比肩的人效呢?

共享產業鏈:完成全產業連接

7-11將自己定位為產業鏈的共享平臺,團結產業鏈上下遊一切可以團結的弱勢群體。按照自己嚴格的連結原則,將區域內比較好的三個關鍵資源(小型工廠、小夫妻老婆店和小配送中心)連結起來。

通過產業鏈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算法,將原本碎片化的需求和同樣碎片化的資產進行智能配對。(與阿里巴巴定位中小企業用戶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新的平臺下幫助弱勢群體帶來的福利是,大量弱勢群體的匯集產生了極強的網絡效應。隨著產業鏈的關鍵節點延伸和強化,其共振效應會越來越強。

最終將日本本土的19000多家夫妻老婆店和就近的171多個中央廚房,140多個配送中心直接連接起來。平臺只重金打造連接線,對關鍵資源(小型工廠、小夫妻老婆店和小配送中心)做全產業鏈眾包和輕資產管理、對內授權、對外賦能。

 這種模式帶來的另外一個優勢是打破了傳統連鎖要求全國每一個店進行均一化和標準化管理,按每個店所在地區和商圈的顧客需求,進行個性化的供需連接和推薦,極大保證了生態化的靈活性。

集中可共享的固定成本:實現資源高控制力和高利潤

7-11通過集中可共享的固定成本(產品研發、採購、物流、IT、金融)以及高度克制的贏利模式(不賺差價,不賺通道費,不賺廣告費,不賺交易佣金)達到連鎖的成本優勢。這個方式和前面文章提到過的會員制倉儲超市Costco如出一轍。關於可共享的固定成本具體可閱讀我之前的文章《一篇文講透汽車後市場連鎖的本質與未來》。

先把供應鏈總體成本和組織間交易的摩擦力降到最低,這樣換來的是7-11整個組織鏈條的最大的競爭力以及整體最多的利潤。使整個7-11在同業競爭的戰鬥指數爆表,達到一定程度的「壟斷」式競爭力。

基於這種競爭力,其產業鏈上本來眾包的小店逃離成本就變得非常之高。對小店的控制力甚至比競爭對手的直營店面都要強很多。然後與小店分配毛利,按不同店鋪類型的每年約定的指標倒扣38-65%,每月結算。

對外「死亡圈」、對內「成長圈」

7-11一直施行的是特定區域集中設店的高密度發展戰略。通過以上兩個手段均在製造一個產業鏈內的成長圈和鏈外的死亡圈,當在一個區域高密度設店,對應其強大的共享型供應鏈體系成立,在區域內就完成了自己零售生態的建設完畢。

直接形成了一個個競爭對手的「死亡圈「,而其共享體系內則因生態優勢產業鏈上下遊均獲得高速成長,形成了一個可怕的「成長圈」。

就像50多年前,山沃爾瑪通過全球衛星網絡,將全球的實體店連接起來,出現了一個又一個5公裡死亡圈。7-11通過共享產業鏈的方式也完成了如此一個又一個500米死亡圈。

而隨著多年的扶持和賦能,7-11產業鏈的小型工廠的產能已經放大到10倍,小店的利潤都獲得了3-5的增長。我們看到了通過7-11形成的城市級別的一個個成長圈的增加。它第一次破除了傳統市場經濟下面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零和遊戲。

商品交易的未來是「新零售」

服務交易的未來是「新連鎖」

零售行業是個商品交易型的生意,商品交付過程服務的成分佔比很少,因此才有了純線上電商的存在。如果我們將時間軸拉長到一個長歷史周期中,我們會發現純線上的電子商務只是零售歷史裡的一小段歷程而已。

即使在歷史的拐點,電商已經滲透的如此之高也僅僅侵蝕到15%的總零售份額而已。最後大家的競爭依然回到了實體店這個主戰場。但是回歸不意味著老業態的復甦,而代表新業態的出現。

那麼我們類比一下以服務產品交付為主體的商業(比如、汽修、美容、美甲、餐飲)。這些商業因為交付過程需要很大比重的人工存在,純線上的商業形態是無法承載的。因此。這類服務性商業會直接在傳統線下加盟連鎖產生變革進化為共享型產業鏈平臺物種。

這個新物種的商業邏輯相似,我們姑且稱這個新物種為「新連鎖」。我就拿我所在的行業,汽車後市場作為例子說一下如何做?

後市場「新連鎖」的三個基本點

新連鎖仍然是連鎖,無論如何創新和發展,都必須回歸三個基本點:

1.關係:車主和服務是敵人還是朋友

車主和服務永遠是我們後市場連續劇中的兩位主角,它們大部分時間是朋友,有時是敵人。成為敵人的往往活不過兩集,走到終點的都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快樂和幸福的生活。

 

我在《一篇文講透汽車後市場連鎖的本質與未來》中提過,在中國汽車後市場行業創業,有四個明顯的地方是可以集中起來的:品牌、供應鏈、非修車流程的網際網路化和高質量的運營服務體系。其中高質量的服務就是講車主和服務的相輔相成的關係。

大家講到服務,都說那個學不會的海底撈。海底撈的強項是通過各種資源優勢打造了一套針對客戶端的高質量的服務體系。對連鎖來說,每建一個店,都需要投入新的固定成本。但是,一個飯店的真正核心卻不是這些硬體,而是它的那套服務體系。這是它的核心固定成本,阻礙競爭者進入的壁壘。

汽修廠也不例外。店面的環境如何做到極致的專業和及時,客服的服務如何直達人心,如何讓車主放心、安心,這些都需要專門的團隊來處理、開發和管理。

2.創新:專業屬性在前和網際網路屬性在後

具體可閱讀我的文章《再談「專業屬性在前,網際網路屬性在後」--產業網際網路中的鏈式思維》

 

3.競爭: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競爭的本質是效率和成本,原汽車後店面經營模式和老零售一樣是工人搬磚模式(1個工人一天只能搬2000塊,要搬1萬塊磚,還要加4個工人)。這種模式是線性增長,可持續性差,只有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實現型指數增長,才是新連鎖的出路。

 

7-11給我們的啟發是,突破企業內部框架,在產業鏈的之上進行「上帝視角」般整合,創造一個新的共享型B2B產業鏈平臺,通過全眾包模式實現零庫存和輕資產、通過重度經營和對上下遊賦能實現倍數級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

做好後市場「新連鎖」的三個改變

後市場類似,他應該是個平臺型企業,連接零配件供應商、保險公司、汽修門店三邊市場。形成一個從傳統加盟連鎖到共享型新連鎖。他們會有三大變化:輕資產,對外賦能,對內授權

其重要程度像《三體》中三體人監聽臺給地球人的第一聲回答:「不要回復!不要回復!不要回復!」連外星人都知道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請允許我用三體格式告訴大家這三條新連鎖的秘密。

第一. 輕資產!輕資產!輕資產!

7-11日本公司除早期開的501個直營店,他們基本沒有再開自己的店,沒有自己的物流基礎設施,沒有自己的工廠,是徹底的輕資產模式,他們唯一的重資產就是產業lT平臺和8000名員工。

7-11的這種做法,從商業模式來說它徹底的不再是一個純產品的公司,除新品研發和軟體平臺開發外,基本上全是眾包出去的,注意它不是外包的模式,它是眾包的模式,這樣能夠確保零庫存,零供應鏈成本。

(以上內容取自 顏豔春先生 的《新零售產業地圖:從死亡谷升維超級物種,讀這篇就夠了》)

後市場服務在產品交付比重更高決定了,門店可分享的固定成本比零售業更少。因此新連鎖必須是輕資產。

新的汽修連鎖不應該有自己開的店,店面應該是「聯產承包責任制」。新連鎖平臺專注於完成非修車業務的集中化,來完成店長和店員的工作聚焦到服務好存量用戶這個店面最核心的工作上來。要知道服務交付過程的複雜度和出錯程度遠高於零售。

新的汽修連鎖平臺發展到一定階段,包含物流基礎設施、工廠、保險、車源都不應該是自己的,全是通過眾包的模式,確保零庫存,零供應鏈成本。唯一的重資產就是產業網際網路平臺和員工。

第二.賦能、賦能、賦能

7-11公司擁有8000多名員工,80%的使命和工作就是為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夥伴賦能,經過30多年的努力,他們超越了美國總部,建立了6大賦能體系,包括文化賦能(經營哲學共識),150多人的研發和工廠賦能的團隊,2500多小店經營賦能的團隊(每個OFC現場經營顧問包幹到戶,管7-8個店),物流賦能,IT賦能,金融賦能等等。

產品研發的賦能,是7-11拉開第二名羅森和第三名全家巨大盈利差距的最重要的工作,7-11組建了有150人的產品開發和工廠賦能的團隊,其中100人來負責新品開發,50人做工廠的精益管理指導,他們把豐田的精益管理體系引入這些公司,不斷在製造、品管上精益求精。

特別是每個星期(最近幾年開始每兩周一次)他們的董事長會把2500多位OFC人喊到東京開全國性的經營檢討大會,不管你這個OFC在北海道還是在鹿兒島還是大阪或在日本任何一個地方。董事長每次也會來講話,但是更多的是要求大家交流經驗。每個人必須帶著三個問題之鉤,才能進到這個會場,大家一起幫助,你幫助我,我幫助你。所以2500人在一個會場裡面一起相互的切磋、交流,問題之鉤和那些會上的信息之魚最後總是能勾上去。當他們帶到一線現場經營的問題,疑惑到了會場之後,第二天早上8個小老闆也會了,整個公司和這些小店進化的速度是每年(1+0.02)的55次方在進步。

(以上內容取自 顏豔春先生 的《新零售產業地圖:從死亡谷升維超級物種,讀這篇就夠了》)

我一直的觀點是,做大型連鎖到最後本質都是一個B2B的平臺。平臺的核心是通過產業鏈的共享型整合不再做各產業鏈節點的重複建設的事情,將核心工作從大量的基礎建設中脫離出來。而重金重資源的去打造作為平臺最核心的連接部分。

「新連鎖」完成核心工作的核心資產是員工,他們的使命和工作同樣是為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夥伴賦能,賦能方式包含:

1.文化賦能:

服務型企業產品包含人的輸出,除了用技術逐步取代人工外。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技術無法完全取代的。因此一支強有力的文化賦能團隊來有效保證平臺的經營理念、服務理念、產品理念有效實施是非常重要的。

2.產品賦能:

汽車後市場針對用戶大數據的定製化產品研發至關重要,這也將是平臺的核心壁壘。在平臺大數據下,保險、零配件產品的創新和優化將直接大幅提升利潤率和客戶服務水平。對上遊保險公司和工廠的精益化管理會極大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3.經營賦能:略.

4.物流賦能:

7-11便利店自創業以來, 一直採取的是在特定區域集中設店的高密度發展戰略,而不是到處撒網來求得影響力的提升,這就使得共同配送就成為可能。共同配送模式可以大幅度節省物流成本, 據悉,7-11通過集中化的物流管理系統成功地削減了相當於商品原價10% 的物流費用, 從而為其樹立便利店業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礎。

由於特許經營的單店都是由特許經營總部進行統一領導、授權、管理、培訓, 同時對各單店的經營進行協調,並作為信息中心為各單店提供後臺支持, 因此, 建立由特許經營總部指導下進行管理的共同配送中心,為不同的特許經營單店進行集約配送與共同配送不但成為可能,更是特許經營便利店的一大優勢。7-11在建立其全球零售網絡時正是利用了這種優勢, 幾乎所有由7-11總部制定的具體物流戰略都必須依靠共同配送中心來實現。

(以上內容取自 聯商網 《揭秘:全球最大連鎖便利店7-11成功的訣竅》)

對於汽車後市場,零配件複雜度是非常高的(高於零售行業一個數量級)。我認為新連鎖體系下其物流體系更適合7-11的特定區域高密度發展戰略,採取共同配送策略提升物流效率。

5.網際網路賦能:略.

6.金融賦能:

供應鏈金融的本質不僅是融資,更應該是產業鏈優化。詳細請看我的文章《再談「專業屬性在前,網際網路屬性在後」--產業網際網路中的鏈式思維》中的第三部分。

第三:授權!授權!授權!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拋棄原來金字塔模型的組織結構,將更多的權利給予到一線員工和部門。比如國內做的比較好的韓度衣舍,採取產品小組制,它就是去中心化,這個產品小組就是1到3個人,最多3個人,所有公共資源與服務都圍繞著小組去做。小組擁有著極大的自主權,這種充分授權換來的是企業的創新和活力的暴增。

7-11也不例外,他們企業文化的一條就是是「朝令夕改」。新品研發,採用的是多個小組並聯,多個口味小組同時啟動,均衡分布在全國試銷,再進入全國的市場,整個組織高度授權。

汽車後市場是個區域規模效應明顯的行業。每個區域在零配件供應、保險政策、用戶習慣差別巨大,因此很難做到全國一盤棋的統一。

比如零配件供應就形成,東北、北京、杭州、廣州四大集散中心;而車險政策各省市千差萬別;用戶購車也是北方德系居多,南方認日韓的格局;光洗車來說,上海車主的洗車頻次要比北京車主高兩倍。

這些差異性決定了我們必須形成充分的授權機制,給予更多的決策權到一線店面、一線城市運營團隊。

 

一個結果:實現指數級增長

平臺企業的收入增長應該是指數級的,邊際成本隨著收入規模的擴大而迅速降為零。通過以上三個改變將平臺打造成一個像阿里巴巴、騰訊一樣指數級增長的企業是我們夢寐以求的。

記住,新連鎖一切的商業目的都是回歸到一個最簡單的數學模型:指數級增長!


技術進步引領新連鎖

 

我們也相信越來越多的黑科技深入到我們新連鎖中來,類似大數據、區塊鏈、Farfetch「未來商店」、Amazon Go、亞馬遜的讀心術、自動駕駛等黑科技對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關於後市場未來門店可閱讀我之前的YY文章《未來已來:新汽車後市場連鎖時代的世界觀》

結尾我用Amazon Go的一段視頻來敬禮未來和科技

我是張杰,希望我的微信公眾號,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汽車後市場有溫度的聲音。

張杰簡介:壁虎汽車創始人。汽車後市場連續創業者,自媒體作者。歡迎各界汽車行業人士勾搭、交流、合作。

歡迎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後市場張杰 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馬雲的新零售尖刀
    張勇認為,2018年新零售將進入全新階段,淘寶、天貓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商平臺,將成為阿里新零售基礎設施的基座,集合集團在技術、物流、金融、雲計算等方面的基礎能力幫助全社會商業升級。新階段需要更多年輕人的新視角和新思維,天貓要做的是重構新世界。於是,「70後」的靖捷被推至臺前。
  • 馬雲說的「新零售服務」公司,其實長這個樣子
    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將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法,只有新零售這一說法,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形態。這是去年十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出席杭州雲棲大會時所提出「五新」戰略中關於「新零售」的描述。
  • 一分鐘了解馬雲的新零售模式圖解!
    導讀:很多人對馬雲的新零售模式還是不太了解,儘管剛開始出來的時候,很大零售的從業者,還有、業界大咖、創業者、投資機構等對新零售的關注度非常高
  • 【行業資訊】馬雲:新零售在重新定義零售 新製造必將重新定義製造
    中國製造業走向智能化 要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實現按需定製高峰會上,馬雲談了對於智能製造的思考和看法。馬雲認為,新零售以後最重要的是新製造,新零售在重新定義零售,新製造必將重新定義新的製造。在馬雲看來,中國製造業真正走向智能化,必須要從B2C走向C2B,必須要利用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去實現按需定製。跟網際網路、市場、智能製造結合起來,圍繞著消費走,這是中國製造業改變的關鍵一步。
  • 乾貨:到底什麼是新零售?一文帶你讀懂新零售!
    「新零售」火了之後,跟身邊的一些創業者朋友和企業老闆聊天時難免聊起新零售,發現不少朋友對新零售還有誤解,也有因前「風口」之鑑就對新零售過早下定論的,本文帶你讀懂新零售。2012年「CCTV中國年度經濟人物」頒獎典禮上,王健林與馬雲同臺頒獎。王健林說:電商很厲害,但我不認為電商能顛覆傳統零售。馬雲回應道:電商不能完全取代傳統零售,但基本會取代。王健林反擊:10年後的2022年,如果電商能佔整個大零售市場的50%,我給馬雲一個億,否則馬雲給我一個億。
  • 直播浪潮中的批發市場:太和集團攜手有贊連鎖轉型新零售
    私域流量、直播電商的浪潮之下,不僅零售品牌們紛紛入局,批發市場也坐不住了。近期,河北太和集團正式籤約有贊連鎖,藉助後者推進旗下 6 大商城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太和集團已上線官方小程序「太和購」,產品覆蓋電子、家居、日用百貨、文化禮品、珠寶等多個類目,還開通了愛逛直播間,帶領六大商城內的數千家商戶一起轉型線上。
  • 新零售概念為何這麼火
    業內人士表示,電商與實體零售正從對立走向融合,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業態,有望成為網際網路時代下零售業變革主要方向。  前幾年,電商對實體零售業帶來了巨大衝擊,也讓實體零售業對電商充滿了「敵視」。然而,在零售業整體轉型的大背景下,時下實體零售業已與電商漸行漸近,實體零售業在摸索中尋找著新突破點,而電商在經歷初期爆發式增長後也逐漸進入理性發展階段。
  • 新零售,有贊和阿里的玩法兒有什麼不同?
    這個會議傳遞出的一個關鍵詞是:新零售。看了一下有贊幾位高管的演講內容,做了一點筆記。有贊做 SaaS 起家,但並沒有止步於只做軟體,也沒有停留在幫客戶做營銷這一環節,而是進入了諸多業務領域。從 2017 年開始,陸續推出「有贊零售」「有贊連鎖」等產品體系。說實話,有贊開始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作為一個旁觀者,不太能看得懂,只看到招了很多人,多了很多業務線,產品越來越有縱深。
  • 炎帝生物新零售,為何如此震撼?
    而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支持下,馬雲倡導的「新零售」也正由概念向實體邁進。實際上,無論是實體零售企業還是電商,都在悄然布局變化中的零售市場:從單一渠道向覆蓋實體店、電商、移動端和社交媒體的全渠道零售體系轉變,而這背後,如何進一步擁抱網際網路、新技術成為關鍵。
  • 新零售:從死亡谷到超級物種(上篇)
    同日,馬雲提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此言一出,引發行業激烈討論,新零售一詞迅速火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新零售?如何理解新零售?如何幹好新零售?有哪些做得好的案例?
  • 馬雲親口定義新零售:就是線上與線下皆大歡喜!
    馬雲親口定義新零售:就是線上與線下皆大歡喜!2017-06-09 19:51出處/作者:驅動之家整合編輯:柒號仔責任編輯:qiuzhongwei 在6月9日舉辦的2017阿里巴巴投資者日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對新零售進行了定義:「 新零售的核心是從向消費者銷售商品轉向服務消費者。」阿里巴巴跟傳統零售合作越好,對消費者越有利,這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
  • 炎帝公司新零售方案為什麼這麼震撼!!!!
    而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支持下,馬雲倡導的「新零售」也正由概念向實體邁進。實際上,無論是實體零售企業還是電商,都在悄然布局變化中的零售市場:從單一渠道向覆蓋實體店、電商、移動端和社交媒體的全渠道零售體系轉變,而這背後,如何進一步擁抱網際網路、新技術成為關鍵。
  • 雷軍:新零售的效率革命
    新零售,新在哪》,文章說:今年兩會,作為新零售核心內容的「推動實體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新零售到底新在哪兒?1976年,索爾•普萊斯和兒子羅伯特開了一家名為普萊斯俱樂部(PRICE CLUB)的連鎖公司。「模仿是最真誠的阿諛」, 1983年,善於模仿的山姆•沃爾頓也開了一家批發俱樂部,叫山姆俱樂部。六個月後,Jim Sinegal和Jeffrey Brotman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創辦了Costco好市多。
  • 了解新零售並掌握新零售環境下的市場營銷趨勢
    2017年,各行各業的大佬紛紛入場布局新零售,阿里巴巴成為百盛和聯華超市的股東,京東宣布將開百萬家線下商店, 零售業變革加速。什麼是新零售? What is New Retail?新零售的概念是被馬雲提出,是指一種 「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以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是一條整合了線上,線下,物流和大數據的價值鏈。
  • 愛回收進軍二手新零售市場
    近期,不僅有二手車電商的新零售實踐,還迎來了3C行業二手巨頭愛回收的二手手機新零售嘗試——小愛優品和迪信通的融合。這些創新告訴我們,新零售的疆界比我們想像的寬廣得多,只要符合線上線下場景疊加並能夠推動真實需求,這種嘗試就是有現實價值的。
  • 紅杉中國合伙人劉星:新零售新在哪裡?
    而對線下零售,我也一直非常感興趣並有投資。2014年,我曾在連鎖零售協會的大會上發表過一個看法,認為 「O2O」 這個詞用得不太好,是非常導向性的思維——要麼從線下到線上,要麼從線上到線下。我認為,應該是 「O+O」,做得更好可以是 「O×O」,什麼意思?線上和線下是融合的,是疊加的,甚至是乘數放大的效應。
  • 馬雲55歲提前卸任,「新馬雲」和「新阿里巴巴」將是什麼樣子?
    而「今後15年將做教育」「把在阿里賺的錢花到教育上」……一個新馬雲和新阿里巴巴將呈現在人們面前! 「還有兩個禮拜,我將卸任阿里巴巴董事長,但這絕不等於我不創業了,絕不等於我退休了!」8月28日,在2019全球女性創業大會上,馬雲這樣說道。「但我不會停止下來,阿里巴巴它只是我夢想中的一個而已。我今天還很年輕,還有很多地方沒去折騰,還有很多事想做。」
  • 新零售模式|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
    在零售市場中,電商曾是傳統零售商的勁敵,而今在新零售的大環境下,大賣場轉型艱難,紮根碎片化消費場景的便利店卻持續生長,既打破了電商的網際網路神話
  • 新零售的概念是什麼?
    新零售的概念是什麼?
  • 馬雲說:未來是新零售的時代!天益雲店將開啟新零售紀元,幫你實現百萬創業夢
    馬雲的可怕預言在2016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