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時間約為7分鐘
過去的一年對於社交媒體而言值得銘記。在2015年, Periscope等流媒體社交直播應用紛紛誕生,並戰勝了這一領域的先行公司。
圖片分享應用Snapchat終於完全擺脫了「服務特定市場」的定位,如今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2億。
同時,視頻佔據了社交網絡的頭條位置:Facebook用戶如今一天會觀看80億次視頻(依據部分統計數據,這一觀看量甚至要高於YouTube)。
2016年對於社交媒體用戶來說,又會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期待著更多新技術,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與社交媒體互動的方式,提供像購物之類的更多功能,或讓我們能夠分享更生動的實時體驗。
而這些新功能和逐漸增加的社交選項,又似乎預示著部分用戶的流失。下面我們就來一瞥即將在2016年改變我們使用社交媒體方式的5大趨勢吧。
一、360度全景刷朋友圈
「想像一下,你在網上分享的不再是和朋友一起的瞬間,而是整個體驗的過程。」這是Facebook在2014年3月斥資20億美元收購虛擬實境企業Oculus之後,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寫下的一句話。
而這一想像不需太長時間即將化為現實。Facebook已經在其360度全景影片功能中應用了Oculus的技術。
這一出現在用戶時間線上的獨特視頻模式,讓用戶能夠從不同角度(上下左右均可)欣賞視頻場景。360度全景影片支持電腦網頁和行動裝置瀏覽,為用戶提供了更具沉浸式觀感的體驗。
目前,在Vice和迪士尼頻道的Facebook主頁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360度全景影片了;而這部超酷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片段也不容錯過。
我們有理由期望,2016年會有更多發行商甚至知名品牌開始追趕技術潮流、推出更多的沉浸式視頻。至於真實的、完全沉浸式的虛擬實境技術,我們則將會在今年早些時候迎來Oculus Rift頭戴式設備的商用版產品。這一產品將為我們的新聞流創造更有趣的可能性。
同時,Oculus已經推出了一個名為Oculus Social Alpha的新「社交」應用,以配合三星推出的Gear VR頭戴式設備使用。這一應用可用於觀看虛擬電影,其效果如同讓你「坐」在電影院裡,實時和其他用戶一起觀看視頻;也許這一應用才是第一個真正基於Facebook新技術的社交應用呢。
二、一鍵購買明(wang)星(hong)同款
在過去一年中,推特、Facebook、Instagram和Pinterest等社交網站全都加入或升級了嵌入式的購買按鈕,讓用戶能夠在閱讀信息時就能一鍵購買衣服、工藝品和各種新奇玩意兒。
從許多方面來講,這一升級來得太遲了。我們自很早之間就在社交網絡上發現、交流商品信息,而八成左右的人表示,朋友們發布的信息會直接影響購物決策。此外,在中國、韓國等地,社交平臺早已整合了許多電子商務功能。
到目前為止,在北美推廣社交購物的主要阻礙,就是易用性的問題。
為了在社交網站上購物,我們不得不跳轉到其他網站上去,而這一操作在智慧型手機上問題多多;或者我們的選擇極其有限,例如現已停止運營的Facebook禮物專頁。
但像Pinterest的Buyable Pins等創新功能,就允許用戶在社交平臺內部完成選擇樣式並付款的操作。在2016年,我們有理由期望社交網絡在電子商務領域的主要功能,從引導人們到購物網站消費,轉型到讓人們可以直接在社交平臺上購物。
三、社交直播稱霸流媒體
過去的2015年,是在流媒體直播應用大量湧現的興奮中度過的。這一類型的應用允許用戶向他們的關注者進行視頻直播。到2015年夏末,推特旗下的流媒體直播應用Periscope已經積累了一千萬活躍用戶;而就在本月,Periscope被蘋果評為了2015年最佳iOS應用。
圖片來源: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
在2016年,Facebook將推出被稱為「Facebook直播」的移動流媒體直播功能。我們因此有理由期待,流媒體直播能觸達一批全新的主流觀眾。
Facebook直播允許用戶無需下載新應用程式或離開Facebook,就能直接通過這一新功能分享直播視頻。這一功能已經在小部分美國iOS用戶中進行了公開測試。如果Facebook直播功能按期上線,它將有可能不止主導整個流媒體直播市場,更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15億Facebook用戶在線社交活動的方式。
四、你和你同事的社交媒體技能將逐漸擴大
伴隨著例如Slack等工作社交網絡的爆炸性發展(Slack在前不久迎來了同時在線人數超過100萬人的節點),以及即將上線的Facebook at Work的影響,在辦公室使用社交網絡已經從一項禁忌轉變成了一種需求。
企業正在逐漸採用社交工具,來打通內部交流、讓銷售人員接近消費者,以及毋庸置疑的,進行市場調研和推廣。然而問題是一線員工對這一趨勢似乎並不買帳。
《哈佛商業評論》針對2100家企業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所有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工作的受訪公司中,僅有12%認為自己在有效利用社交媒體。
即使是與社交媒體一同成長的「千禧一代」們也感到了舉步維艱。
雪城大學社交媒體教授威廉·沃德指出,「即便一個人從小就在社交網絡的環境中成長,他們也不一定能在工作中專業地運用社交媒體。」
在2016年,我們有理由期待社交媒體培訓最終出現在生意場上,以彌補現存的技能鴻溝。這種培訓和辦公軟體、電子郵件和網際網路自身脫穎而出、成為至關重要的商業工具時,各大企業積極開展的培訓異曲同工。
一批在線上市企業目前也正在提供用於工作的自學課程和視頻(Hootsuite目前也正免費提供此類課程)。
五、社交媒體客戶服務將大幅改善
一直以來,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客戶服務似乎都是個不錯的主意。既然你發條微博就能馬上得到回覆,為什麼還要等電話呢?
然而現實卻去想像相差甚遠。一項針對500家大型零售商的研究顯示,顧客在Facebook上提出的問題僅有54%得到了回復,在推特上的提問獲得回復的比率則低至20%;而平均回應時間更是長達27-31小時!
在2015年下半年,推特和Facebook都大幅改進了其客戶服務功能。
推特廢除了兩個帳號必須互相關注方可發送私信的功能,意味著企業和顧客能夠直接取得私密聯繫。同時,推特提高了傳統的140字私信字數限制,使得企業有條件對顧客的問題進行更好的一對一溝通。
不甘示弱的Facebook也推出了測試版Messenger企業版,這一軟體為企業提供了基於社交聊天與顧客展開實時、私密對話的新途徑。
考慮到Facebook Messenger擁有超過8億用戶,不難看出這一軟體有望在未來數年內,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無處不在、移動端適配的客服渠道。
也許在社交媒體領域,最大的改變正是各平臺正在加速演變成一個個「萬能平臺」。推特已經不再只被用來發布140字的新鮮事,更能被用來一對一交流、分享視頻、服務客戶等等。
Facebook也不再只被用來聯繫朋友:如今(或不遠的將來)它將變身一個工作生產力工具、視頻分享與直播平臺,以及一個在線大商場。
在領英、Instagram、Pinterest和Snapchat等社交平臺上,我們也能看到類似的轉型。社交媒體已經不再單純是一個獨立的平臺,而逐漸滲透進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這一趨勢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快。
本文由達沃斯博客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連結。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作者:Ryan Holmes是加拿大商業社交媒體Hootsuite的執行長。
翻譯:達沃斯博客翻譯小組·鍾源
世界經濟論壇博客是一個獨立且中立的平臺,旨在集合各方觀點討論全球、區域及行業性重要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