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家住海口昌茂澳洲園的李先生在附近一家名為「紅人館」的美容理髮店,預付費辦了一張面值為1000元的會員卡。可是當他本月再去該店時,發現店鋪已經易主,自己之前所辦會員卡享受的優惠政策也有相應改變,李先生認為自己上當受騙。
「去年下半年我們一家人回了趟老家,等到本月中旬我回來以後,發現這家店的店名改成了『永琪發藝』,老闆也換了人,雖然會員卡享受同樣折扣,但理髮的單價提高了,且需要充500元才能繼續享受優惠。」李先生對此表示非常生氣。
「永琪發藝」的朱經理稱,之前「紅人館」的老闆轉讓店鋪時,並沒有移交相關的會員卡經費:「辦理原會員卡的顧客在我們店享受同樣折扣,但相應的資費標準需按照本公司的規定執行。」朱經理表示,顧客如有異議,可聯繫「紅人館」的店主商議退款事宜,之前顧客會員卡的餘額在店內仍然可以使用,但無法退現金。
「我只記得之前的店鋪老闆姓曾,並不知道他的聯繫方式,怎麼追回會員卡裡的款項?」李先生表示,再也不會辦這種預付費的會員卡。
「這是現在美容美髮行業普遍存在的情況,也是一種商業宣傳手段。如果商家因資金周轉不善而關店,顧客預存的現金就有可能打水漂,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對此,律師提醒,李先生可以向工商局或者消費者協會投訴,或向法院提起訴訟。「消費者在辦理會員卡時一定要把各項權利義務弄明白,不要一聽可以打折就辦理,需多方面考察該店面的實力。」
責任編輯:甘晨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