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阿根廷多家媒體報導,傳奇球星迭戈·馬拉度納25日在家中突發心梗去世,享年60歲。每年冬天都是心肌梗死的高發季節,那麼,身體出現哪些信號,要警惕心梗來襲呢?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心梗呢?
八大徵兆預示心梗
1.突然劇烈胸痛或胸部憋悶,或疼痛時間超過15分鐘。
2.出現心慌、氣短、噁心、嘔吐、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等。
3.出現原因不明的胸背疼、肩頸胳膊疼。疼痛的發作特點常常是今天脖子疼,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出現這種疼痛轉移的現象,一定要引起注意,去醫院就診。
4.胃疼。患有肥胖症、三高且平時沒有上腹部不適的患者,如果出現胃疼要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絞痛或急性心梗有時也表現為胃部有燒灼感。
5.牙疼。出現很短時間的牙疼,通常持續3分鐘左右,並在1周內反覆發作,需要引起注意。此外,類似一騎車牙就疼,停下後不疼了,再騎的時候又開始疼,這種情況也不要忽視。
6.焦慮失眠。從來沒有失眠經歷,或是沒發生什麼刺激、焦慮的事情卻毫無緣由地焦慮時,可能是心梗信號。這種失眠不像普通失眠那樣睡不著,而是半夜忽然無徵兆地驚醒,感覺思緒像萬馬奔騰控制不住,或是湧現出無法解釋的恐懼感。
7.心跳加劇。如果在沒有任何誘因的前提下,忽然發現自己無緣無故心跳加速,持續時間在1分鐘到10分鐘之間,且常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過度飽餐後出現,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心梗提示。
8.如果感覺疲勞頭暈,休息之後也不能緩解,要提高警惕。
120分鐘是救治黃金時間
急性心梗高發群體一定要警惕,當出現超過20分鐘以上無法緩解的胸痛或胸悶症狀時,就必須前往醫院就醫,把握120分鐘的救治黃金時間,並最好能配合醫院在6小時內打開閉塞血管,超過12小時效果將大打折扣。
如果發生急性心梗後如不及時治療,病人24小時內死亡率高於30%,即使存活也可能因大面積的心肌壞死而發生心功能不全等併發症,從而喪失勞動能力。
預防心肌梗死,要從源頭做起
如何預防心肌梗死這種危險的疾病?有哪些因素容易引發心肌梗死?以下這七條因素最容易引發心肌梗死,要想讓心肌梗死遠離你,就要從這幾方面做起。
1.吸菸: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青年男性中有吸菸習慣的達78.3%。
2.睡眠不足:如果經常熬夜,植物神經就會紊亂,容易出現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
3.精神壓力大:精神緊繃的狀態會讓血液中的一種叫做兒茶酚胺的激素持續增高,血管容易受損,容易引起高血壓及心梗。
4.飲食不規律:不健康的食品和不規律的飲食習慣都可能給心臟帶來諸多隱憂,甚至可能帶來胰腺炎、膽結石等風險。
5.情緒波動:長期情緒不穩定、容易大喜大怒,對血管功能的影響很大,容易導致高血壓及急性心梗,嚴重的後果就是引起心血管、腦血管的破裂,也就是「心碎症候群」。
6.缺乏運動:長期缺乏運動心臟貯備能力低下,當突然間超負荷運動時,容易引起心絞痛。不過,冠心病患者需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量運動,不宜劇烈運動。
7.肥胖:肥胖有可能會導致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疾病,這些疾病往往會加速心臟血管內的阻塞,導致心臟血管狹窄從而引起心肌梗死。
冬天防心梗 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冬天天氣變化大,經常氣溫驟降,這種即時大範圍的氣溫波動,易使人體內環境失衡,引起血壓波動,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臟負擔加重,誘發心肌缺血。突然寒冷刺激還會引起冠狀動脈驟然收縮,引發急性心肌缺血。
同時,天氣寒冷導致戶外運動減少,很多人選擇窩在室內吃火鍋,攝入更多高脂食物。多吃少消耗,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環減緩,容易形成血栓。而大降溫時,人體來不及適應環境變化,抵抗力下降,容易引發感冒,一不小心就會發展成肺炎等,這些疾病都會加重心臟負擔。
為防冬天心梗,一是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有心血管病史者,冬天更應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衣。外出時避免迎風疾走。室內通風透氣也不要大開門窗。其次是天冷也要堅持適量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控制體重。再者,不宜食用過多高熱量高脂肪食物,要平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
有「三高」病史的人群,更要注重每年入冬前的體檢,隨時聽從醫生意見調整用藥。
如果不幸出現心梗前兆,千萬不要硬扛、強忍,應立即平躺休息,自己或身邊的人應以最快的速度撥打120呼叫救護車。
如果既往有心血管病史,身邊可常備硝酸甘油等藥物,可暫時緩解症狀。在服藥後,最好等待急救車的到來,不要自行前往醫院。急救車配備的專業救護人員能夠迅速作出初步診斷,啟動急救綠色通道,贏得救命時間。
來源:人民網健康
編輯:劉璟璐
校審:尚鐵兵 郝曉琴 張茜
終審:任君
【來源:鄂爾多斯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