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是南宋詩人,他畢生都在抗金和收復失地,但到臨終之際,他就沒有看到大宋收復國土,為此寫下了這首絕筆詩。
陸遊將自己的希望寄託給了後代子孫,叮囑兒子,在家祭時,千萬要將「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對於琉球來說,老一輩們同樣有著陸遊的悲苦之心,他們也難以看到琉球歸國的那一天。
琉球群島位於中國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總長度1000多公裡,有大小島嶼400多個,總人口120萬人,在歷史上琉球是一個獨立的海島國,跟日本列島一樣,琉球的記載可見中國古史。
在《隋書》中就有了「琉虯」、「琉求」相關記載,《元史》當中也有「琉求」,正式開始來往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使者前往琉球,並正式下達詔書該稱為「琉求」,
琉球此時也成了大明的附屬國之一,即便根據琉球國史記載:自從大明賜國號之後,就一直沿用中國年號,奉行中國正朔,洪武十六年(1383年)歷代的琉球王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大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還「更賜閩人三十六姓」,讓人移民琉球。
在幾百年的發展當中,琉球一直受中國文化影響,繼承了許多漢族文明,琉球的位置十分特殊,它是東北亞和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貿易十分發達,有「萬國津梁」之稱,長期以來日本一直都有進犯中國的野心,琉球也是重要的戰略目標。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清朝就將琉球徹底讓了出去,不過琉球到底歸屬誰,並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本歸還了琉球,不過琉球一直由聯合國管轄,1947年聯合國在《關於前日本委任統治島嶼的協定》中,將琉球交給了美國,1972年,美國又將一部分行使權交給了日本。
雖然琉球被異國統治了100多年,但是琉球受漢文化影響深遠,武術、音樂,都帶著明顯的中國特色,琉球人特有的樂器三線,就是中國的三弦,跟中國人一樣,琉球人依舊還會在大門口放置石敢當,屋頂放置風獅爺。
1950年,美國統治下琉球就帶著許多漢風俗,商店的招牌都是中文,說漢語的人也是隨處可見,還有不少穿著傳統漢服女子,十分的靚麗,現代的琉球也是興起了一種漢服熱,在琉球還有許多漢服店,這也是琉球人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自我認可。
當年,美國為了能夠控制住琉球,在琉球建造了許多軍事基地,美軍和琉球護士站在一起,從眼中都能看到他們的兇光,美軍一方面選擇強權,一方面又號召美日一家親,還特定讓一個美國小女孩和日本小男孩拍了一張合照。這跟日本當年推出的「大東亞共榮」是如出一轍,只不過日本當年是侵略者,對琉球來說,是兩個侵略者一同發展「共榮」關係。
縱使日美兩國在怎麼折騰,琉球人歸「國」的聲音是日益高漲,「琉球革命同志會」認為,琉球的文化無一不來自中國,就血統而論,大部分由福建遷入,三十六姓子孫佔據了大半人口,琉球並不屬於日本或者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