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淮北的模樣
——我市連續10年堅持實施民生工程為百姓謀福祉
中安在線訊 據淮北新聞網報導,民生安則民心穩,民生樂則民心悅。
自2007年以來,我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連續10年實施民生工程,解決了一大批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難事,讓改革發展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近日,在全省2017年度民生工程綜合考核中,我市榮獲省民生工程績效獎補,為全省獲此殊榮的6個市之一。至此,我市民生工程工作已經連續10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濉溪縣百善鎮,今年22歲的王長浩在家門口的教學點參加就業培訓及考試,並拿到了農產品電商人才的資格證,「我一直想辦個村淘,解決周邊鄉親的買難賣難問題,培訓後心裡有底了。」
杜集區段園鎮,投入180多萬元建成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當地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日間託養服務。這種「白天入託接受照顧和參與活動,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很受當地群眾認可。
2016年,我市改造棚戶區48501戶,無論是項目個數、改造戶數,還是安置人數、融資額度,在淮北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截至2017年11月底,我市完成棚改58682套,淮北棚改模式入選全國社會治理典型案例。
從蝸居到安居,從憂居到宜居,千千萬萬棚戶區家庭實現安居樂業的夢想如此真切。
免費創業培訓,健全社會養老服務機構,棚戶區改造,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實施公共文化場館開放……
十年來,我市切中百姓所思所盼,著力解決困有所助、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居有其屋等問題,「民生蛋糕」越做越大。
民生工程逐年擴面提標成為最大的亮點。據市民生辦統計數據,我市民生工程由當初的12項增加到2017年的34項,累計實施由「十一五」的34項增加到「十二五」的45項。
民生工程內容也從主要解決群眾「上學難、看病難、生活難」,逐步擴展到教育文化、勞動就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住房保障、農村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涵蓋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重要方面。
財政用於民生支出一年比一年多。「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投入民生工程資金121.5億元,是「十一五」28.5億元的4.2倍。2016年至2017年,全市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財政資金69.1億元,2017年投入比2016年增長了43%。
即使在經濟下行、財政收入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我市依然堅持統籌財力重點保障民生,年初制定財政預算時,確保民生工程資金優先安排、優先配套。堅實的資金保障,為民生工程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政府的「大民生」,就是百姓的「小幸福」。翻開閃光的記憶,穿越十年的時光,「煤城」向「美城」的砥礪奮進,也是惠民為民的生動實踐,更是歷屆市委、市政府為廣大群眾排憂解難、提升幸福指數的「接力賽」「持久戰」,最終落腳點還是在「幸福」二字上。
如果把保障與改善民生的成績寫成一本書,生活在淮北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本書精彩之處的詳盡註腳。
從市民生辦提供的一組「十二五」民生工程工作統計數據可窺見一斑。
——學有所教基本實現。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惠及全市20多萬城鄉學生,基本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建成鄉鎮公辦幼兒園27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243個。
——勞有所得穩步推進。就業技能培訓人數達到5.4萬人,培訓後就業率達到82.3%,新型農民培訓人數達到4.3萬人,接受培訓農民人均增收800多元。
——病有所醫長足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33萬人,參合率109.3%。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0萬人,參續保率97%。加大城鄉醫療救助力度,累計救助60萬人次。
——老有所養保障有力。全市5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為22萬名60周歲以上老人按月發放養老金。新增農村敬老院床位2050張。
每一組數字都帶著溫度,每一項政策都是關切,每一次改革都是希望。
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交織中,「民生鑰匙」開啟了「幸福之門」。這一切都離不開紮實的民生工作。
在具體民生工作中,我市不斷健全、認真落實調度協調機制,健全財政投入機制,切實發揮政府投入主導作用。各級財政部門健全每項民生工程資金管理制度,科學安排項目資金,不留硬缺口,確保民生工程推進需要;各級實施部門按照工程進度的要求,及時將用款申請報縣區政府審批,財政部門採取資金撥付「綠色通道」,加快資金撥付進度,保證資金及時撥付到項目單位和受益人。2017年,各級財政安排建後管養資金4004萬元,比上年增長18.3%。
我市還創新「五個一」工作法,並逐步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將民生工程實施內容、完成時限、保障措施等內容向社會公開,組織市直相關部門在《淮北日報》公開承諾,增強民生工程工作透明度,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市民生辦、市目標辦、市監察局每年多次開展全面督查,邀請省特邀監督員採取暗訪、抽查等形式,參與加強監督檢查,2017年,就向市直牽頭單位下發38份《民生工程進度落後項目清單》和10份《限時整改落實反饋表》,強化了各項民生政策落實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宣傳機制在民生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僅2017年,我市在《淮北日報》開闢「民生在線」專欄,刊發200餘篇民生工程動態信息、刊發政策解讀33期;在淮北電視臺開闢「民生進行時」專題,播出民生工程新聞12期;創建「淮北民生工程工作群」,發布動態信息300多條;利用民生工程網站、《民生工程簡報》等載體編發信息1300餘條,被財政部網站採用35條,省媒體採用100餘條;建立「淮北民生」微信公眾號,實時推送民生工程信息,廣泛宣傳民生工程政策和成效。
記者 黃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