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傳統小吃竟然有這麼多?!舌尖上的河源

2021-02-17 河源青年


一種小吃,代表了一座城市,甚至一個族群的人們的記憶。在小巷深處的小攤檔上,可以找到河源久遠的城市歷史。在工業化浪潮席捲一切的時代,純手工製作,傳承百年以上的城鄉傳統小吃,再度成為人們找尋的家園味道,成為他們記憶中的鄉愁。


本期報導,將帶著讀者找到傳統做法的蛋卷和料花,回溯二十多年前消失的老字號餅店歷史,找回老河源的味道,找回承載在味蕾裡的槎城記憶。

油炸類(21項)

蛋散、煎堆、鹹餈、油條、油果、炸扭、羊耳、麻棗、麻條、鹹水角、麥豆團、黃豆團、糖欖、糖環、麻片、角仔、南乳花生、鹹煎餅、鐵勺喇、扭棗、狗耳餅

烘烤類(18項)

蛋卷、料花、薄脆、花豆、麻糕、米糕、鹹切酥、雞仔餅、白糖餅、炒米餅、地豆糕、炒麥豆、炒花生、鹹花生、鹹酥花生、油酥花生、炒風慄、合桃酥

糖類(7項)

麥芽糖、薑糖、豬油糖、薄荷糖、陳皮糖、柚皮糖、山楂糖

麵食類(11項)

豬油包、豆沙包、蓮蓉包、鮮肉包、叉燒包、大包、雲吞、炒麵條、湯麵條、煎麵餅、手工面

糕本(粄)類(30項)

灸粽、鹹粽、糕本、水粄、船粄、湯餈、煮粄、艾粄、軟糕、年糕、大籠粄、牛筋糕、三角粽、九重皮、馬頭軒、芋頭糕、蘿蔔糕、老鼠粉、紅薯粄、鯉魚粄、眉豆粄、馬蹄糕、鍋邊粄、黃糖松糕、白糖雙糕、紅髮酵粄、紅壽桃粄、烏涼水粄、硬飯頭粄、粟米粄

粥飯類(26項)

豬紅粥、及第粥、魚生粥、牛肉粥、豬雜粥、瘦肉粥、皮蛋粥、白果粥、菜乾粥、艇仔粥、雞肉粥、田雞粥、黃鱔粥、柴魚花生粥、牆角水粥、嶺北燻粥、啊嫲粥、八寶飯、麥豆飯、蘿蔔飯、芥菜飯、腊味飯、海味飯、糯米飯、黃豆蛇肉飯、芥公飯

粉食類(20項)

瘦肉炒河粉、豬雜炒河粉、牛肉炒河粉、田雞炒河粉、牛腩炒河粉、瘦肉湯河粉、豬雜湯河粉、牛肉湯河粉、瘦肉炒米絲、牛肉炒米絲、瘦肉湯米絲、豬雜湯米絲、牛肉湯米絲、豬腸粉、蛋腸粉、齋腸粉、牛肉腸粉、蒸米粉、八刀湯、豬腳粉

肉食類(9項)

肉丸豬腳湯、東江釀豆腐丸湯、牛腩串、牛雜串、滷豬腳、滷鴨掌、滷鵝掌、滷豬耳、東江鹽焗雞

甜品類(15項)

紅豆沙、綠豆沙、杏仁糊、芝麻糊、豆腐花、豆漿、甜湯丸、糖水油餈、蓮子百合糖水、清補涼糖水、白木耳糖水、竹蔗毛根水、老光莖水、冬至蘿蔔乾水、柚果糖水

醃酸類(11項)

醃蘿蔔、醃菜梗、醃豆角、醃蒜頭、醃芋頭、醃晶頭、醃糕粄豆、醃木瓜、醃筍、醃李、醃梅

月餅類(9項)

鹹甜肉月、叉燒肉月、五仁肉月、火腿肉月、蓮蓉月、豆沙月、豉油餅、月光餅、千月餅

(註:這是源城區教育局退休幹部張志偉整理的一份傳統小吃名單,共11大類,180多個項目。歡迎讀者補充。)



「我要8個蛋卷!」小梅站在媽媽面前,伸著十個指頭兒嚷。

她媽媽打開錫桶,給小梅5個。

小梅把一個個蛋卷套在小手指上,「還要3個!」她死乞白賴地伸著空的手指頭兒嚷。她「得逞」了,除了兩個大拇指,其他手指頭兒都是空心的蛋卷。

她的吃法有兩三種。她橫著將蛋卷皮一點點咬掉,吃到最後一層,蛋卷還能套在手指上。另一種吃法,就是自上而下吃。不管哪種吃法,那蛋卷都是入口即酥,又甜又香。

20多年過去了,小梅已為人母。過年時,她買的是超市裡隨處可見的「元朗」蛋卷,看著兒子將那黃色厚且長的蛋卷吃得滿地都是,沒有她小時候吃蛋卷的樂趣,味道也遠遠不及河源蛋卷。
「我想去買,可是今年過年沒買到。」小梅說。以往她都在太平街買蛋卷,但今年太平街還沒完成改造,她便不知上哪去買了。

平時想吃蛋卷,她也沒法子,因為河源本土蛋卷有很強的季節性,過年前才會大量上市,平時少見「芳蹤」,對不愛逛街的小梅來說,她不知道上哪找去。

像小梅一樣,在尋找河源傳統小吃的新老河源人很多。河源專有的光滑的食指長、中空、直徑大約1.5釐米的蛋卷和料花,是最有代表性的兩種小吃,成為河源人的鄉愁。


當年的東南餅家,是用專門的炭爐製作蛋卷的。

炭火燒紅後,不能直接把鍋架在上面烤的,還得在炭火上鋪一層灰,這樣,火力不會太猛,大約是150攝氏度,而且也持久。
做蛋卷得用平底鍋。

陳樹坤說,那鍋,都是用生鐵澆築的,直徑大約有80釐米。不過,到陳志發做蛋卷的時候,就有了一種改良的蛋卷鍋,或者用鐵板也成。


做蛋卷的流程,相較於料花而言,是非常簡單的。


做蛋卷的主要材料是麵粉,用什麼樣的麵粉,也是有講究的。陳志發說,用標面蛋卷師傅窠做,蛋卷硬心快;精面好吃,但不易幹,更考手藝。

蛋卷用到的原材料很少,陳志發提供的配方:1斤麵粉、1斤白糖、5錢花生油、2個雞蛋,用熱開水將這些材料攪和到一起,攪成漿糊狀。

然後,燒紅炭火,架好平底鍋或鐵板,用個小掃子將麵漿掃成薄薄一層,看見蛋卷皮要幹了,趕緊用一個竹筒或木筒把蛋卷皮捲起來,一個蛋卷就做成了。「就這麼簡單?」聽者瞪大了好奇的眼睛。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的。」陳志發笑道,「要眼疾手快,需要長時間形成的經驗。」


掃蛋卷皮時,若是掃不均勻,蛋卷皮就會起泡。掃厚了,蛋卷不易熟。卷蛋卷皮時,更是需要巧勁,不能壓得太死,蛋卷皮層之間還得有一些縫隙,這樣才不會硬作一團,且更酥化鬆脆。

最好的情形,是兩個經驗豐富的人一起做,一個人掃蛋卷皮,一個人卷蛋卷。


真材實料的蛋卷,根本不用放任何添加劑,就又酥又脆。一斤麵粉,可以做85個蛋卷,薄厚適中,入口即酥,稍不小心一放,就會碎掉。要是一斤麵粉只做60多個,就厚,口感就不夠好。

因為流程不複雜,當年河源城大多數人都會做蛋卷,「只要你不怕熱」。但時至今日,能堅持下來的,如今只有幾家人。

年初、年中很少有人做蛋卷,到年底,中心市場那幾家仍在堅持做蛋卷的作坊,生意好得很,訂單如同雪片飛來,光是熟人的訂單,就做到手軟。他們使用改良的電爐,而效率低又麻煩的炭爐不用了。


因為都是純手工製作,小小的蛋卷做一個容易,做幾千個的話,對蛋卷師傅來說,就是個體力、眼力和耐力的大考驗。

陳志發家裡有一個元朗蛋卷罐子,雖然沒有自己做,但陳家還是喜歡吃點兒蛋卷。那麼,河源蛋卷能不能做成禮盒,方便人們饋贈親友呢?

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河源蛋卷」,只發現一兩家賣河源蛋卷的,而屬於本文所描寫的蛋卷的店鋪,只有一家。


相形於蛋卷,料花的做法非常講究和複雜。

料花長得胖胖的,鼓槌形,蜂窩狀糖心,金黃色的表皮,上有一層白芝麻,一口咬下去,外糯裡松,皮甜瓤酥,非常好吃,是河源人過年必備佳品。

「選料必須認真。」陳志發說。要上好的大糯米,不能摻其他的米。要用河源本產的百眼芋,不是水芋、香芋或其他芋。

「為什麼一定要百眼芋?百眼芋長啥樣子呢?」已經對這些傳統食物沒什麼印象的90後小夥子眨巴著眼睛問。


「你應該看見過『返新屋』(遷新居),和柏葉什麼的吊在大門中間的那芋,就是百眼芋了。」陳樹坤說。「90後」恍然大悟,原來小時常跟著父母去參加「返新屋」儀式吃湯圓時見到的那些芋,就是百眼芋啊。

「許多小芋仔圍著大芋頭長的,就是百眼芋,象徵百子千孫。」陳樹坤說。


除了象徵意義,這種芋頭也很好吃,更是做料花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百眼芋去皮,生磨成漿。


一斤麵粉,配二兩芋漿。一斤料花坯,可以做出8斤料花來。

做料花的工序,大約有二十多道。選料、淘洗、浸泡、瀝乾、磨粉、蒸料,和面、擀片、搓條、煮餈、制坯、曬乾、貯存、發坯、油浸、炸制、煮糖、滾糖、粘麻等20道工序製成。一般在冬季製作。

把上乘大糯米浸泡一周,洗淨、瀝乾,磨粉。在沒有輾粉機的年代,還得手工舂粉。磨好後,用水和面和好後,用手握一個個麵團,像下湯圓一樣,煮餈。煮好後,用油勺撈起,放入一個大木盆,用鋤頭柄粗的木棍戳麵團,戳到一定程度,用棍子將麵團撩起甩下,再戳,一直戳到麵團有勁道、韌了才作罷。

「現在這道工序,很多人會用攪拌機來做了。」看著「90後」小夥子驚奇的眼睛,陳志發笑道。


和好面後,放到木板或其他容器上曬,曬到能切的時候,切成一釐米厚、5釐米左右長的方形,這就是料花坯。


這個時候,糖油就得準備好。煮糖油是個技術活,把白糖加些水用文水煮到產生泡泡,拿只箸(即筷子)挑一起,放到冷水裡,若是煮好了的,就會像龍眼果肉一樣,用手可以拈得起來的,就是足火候了。

白芝麻要先炒熟,若是偷懶用生的,就容易吃得人拉肚子。


料花坯炸好後,就放到糖油裡滾一下,然後又扔白芝麻堆裡打個滾,一條上佳的料花就做成了。


待料花放涼,一口咬去,內裏白肉如蛛網,如棉花糖,外面糖油芝麻表皮,還可以拉絲。那種好滋味,真是不消說了。

在老河源,一般是國慶節之後才開始做,不然天氣太熱,糖油會化掉。


在網上搜索時,記者發現,陝西也有「蓼花」,但他們不是用百眼芋,而是用黃豆。陳志發也聽說了現在河源有新做法是用黃豆的,他感覺還是百眼芋香,黃豆也不錯。


在淘寶網,賣料花的河源商家也屈指可數。

陳樹坤等認為,河源可以將蛋卷、料花等以往深受歡迎的傳統食品包裝成河源旅遊特色產品,豐富河源旅遊特產品種。

追求舌尖上的美味的人們,重新愛上傳統手工製作的食物,所以,對於在堅持製作蛋卷等河源傳統小吃的手工藝人來說,每到過年過節,都是他們最忙的時候。


但在平時,蛋卷手藝人都很閒。這也是河源人一直以來的習慣,平時吃得少,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搶著要。而且,「平時小吃太多了,任君選擇。」


現年74歲的陳樹坤、69歲的陳志發,他們就閒坐著,泡著一壺茶,聊著天。他們都與河源城著名的「東南餅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1936年左右,河源城居民陳祥、劉廉苟、陳彭3家人,在酒餅巷尾、十字街路口合夥開了一家餅店。餅店的名字很響亮:「東南餅家」。


那個時候,河源城有3家餅店:怡利芬、品玉和東南。品玉餅家是東莞人開的。


近70歲的黎美發,仍記得小時候路過十字街東南餅家時的印象:7字形的櫃檯,白色的月光餅吊得滿店都是。小小的孩童,看著散發著誘人香味的糖餅,饞得把食指咬住,流下許多涎水來。


要問店裡都有些啥糖餅?種類可多了。


東南餅家三股東之一,陳彭的兒子陳樹坤記得,20多平方米的店鋪裡,有蛋卷、料花、雞仔餅、大鳳餅、月餅、月光餅(白月)、薄脆等。其中,雞仔餅、大鳳餅都是一種餅,只是大小不同,雞仔餅又稱小鳳餅,現在風行於廣府地區。


這些餅一般都是論斤稱,月餅之類按個賣。


可惜東南餅家開張後不久,日寇入侵河源城,城裡屢遭炸彈襲擊。東南餅家早已做好準備,用船載著糖、粉,順東江往義合駛去。


東南餅家生意最旺的時候,是1946年至1949年期間。除了過年、中秋、端午等大節日,平時的生意也紅紅火火。最多的時候,請了七八個附近的居民做僱員。「要知道,解放前的河源城,人口不過三萬多人。」陳樹坤說。


這幾年下來,三家人合賺了一筆錢,想建起樓房,把「公司」搬進去。但事情還在謀劃時,時局動蕩。新中國成立後,萬象迎新,建樓房的事就擱下來了。


那時候,大鳳餅5分錢一個,小鳳餅2分。他們從浙江金華進的金華火腿,一塊多一隻。而他們當時的工資,每月不過28元。


1954年開始,河源私營商業公私合營,東南餅家也不可避免地被併入了集體企業,陳樹坤的父親也進入了河源縣城鎮糖果廠。這個糖果廠,主要「成分」是城裡的三家餅店。


什麼叫公私合營?這個說來話長,得從新中國成立之初說起。


《源城文史資料》第二輯《河源私營商業公私合營前後》,把這段歷史說得很清楚。解放前,由於我國民族資產階級曾經不同程度參加了革命或採取中立態度等特性,國家確定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採取和平改造的方針:利用、限制、改造。其步驟是:第一步,鼓勵私營工商業者守法經營,接受政府管理及國營企業、工人的監督,取得合理的利潤,然後進入中級形式,即代購、代銷,加工、訂貨、統購、包銷,再進入高級形式,即公私合營,對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實行逐步的「贖買」。


全城大小商號有288間,以及一些小商小販,從業人員達2000餘人。東南餅家,也在被改造的行列。它的股東們,被評為「小商」、資本家,後來都成了糖果廠的職工。糖果廠裡,有豆腐社、涼果車間、餅乾車間等。


熬過「文革」十年,糖果廠又存在了一二十年,直至河源建市後才最終解散。這時候,河源城已經出現了新式麵包店。


但是,這種傳統的糕餅店,在老城,已很難見到。逢年過節時,在老城的太平街、中心市場、衛星市場等地,還能看見推著板車的小販,用透明塑膠袋裝著各式槎城傳統小點心售賣。

來源 | 河源日報

作者 | 凌麗

更多服務

  

--便捷查詢

每日資訊:回復「資訊」
電影排期:回復「影訊」
河源的士:回復「的士」

河源天氣:回復「天氣」

公交車路線:回復「公交」

更多精彩,盡在河源青年1家

↓↓ 點個【贊】 給河源青年吧!

相關焦點

  • 探訪廣東河源傳統特色小吃,傳承一代又一代的傳統特色小吃
    廣東河源是最早客家先民的落居地,嶺南文化的發祥地,客家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千百年來,河源客家人以東江流域為聚居地,形成了以東江為情感紐帶的獨具個性的客家文化,廣東河源這裡也形成了獨具自家的飲食文化,今天帶大家去探訪廣東河源傳統特色美食,傳承一代又一代的傳統特色美食。
  • 【舌尖上的河源】東江菜也是河源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當今的河源美食也逐步趨於完善也開始更具有內涵和文化品味河源傳統美食,爽口、有韌勁的豬腳,加上那些用烤香後研磨的大地魚乾的粉末、豬骨湯熬成的湯底,吃起來特別美味。牛筋糕韌而不硬,軟而不爛,入口有一定的嚼勁,好吃卻不粘牙,牛筋糕採用傳統製作工藝,非油炸,屬客家蒸糕類美食,屬東江特產,馳名中外。廣東紫金縣的「八刀湯」,算得上是的客家人對豬的完美演繹。
  • 河源傳統小吃蘿蔔粄:挑逗味蕾的客家美食
    河源傳統小吃蘿蔔粄:挑逗味蕾的客家美食 2018-03-26 12:00 來源: 河源日報 ■蘿蔔粄的製作,需要很多道工序。
  • 廣東河源美食有不少,帶你了解河源特色傳統美食,感受美食的魅力
    廣東山清水秀,很多地名都有它的來由,你一聽河源就知道這個城市肯定「水」不少。河源在東江中上遊,有著著名的萬綠湖,也有著林寨古村,駝城景區,南園古村等名勝古蹟吸引各地遊客。如果說到南方美食,那就肯定會聽過客家的美食文化,而河源就是客家人最早的居住地和發源的地方,也是嶺南文化的起源地,所以這裡有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和美食傳統。
  • 河源傳統小吃全紀錄▏11大類180多項,你都吃過了嗎
    醃李、醃梅月餅類(9項)鹹甜肉月、叉燒肉月、五仁肉月、火腿肉月、蓮蓉月、豆沙月、豉油餅、月光餅、千月餅(註:這是源城區教育局退休幹部張志偉整理的一份傳統小吃名單,共11大類,180多個項目。過年時,她買的是超市裡隨處可見的「元朗」蛋卷,看著兒子將那黃色厚且長的蛋卷吃得滿地都是,沒有她小時候吃蛋卷的樂趣,味道也遠遠不及河源蛋卷。「我想去買,可是今年過年沒買到。」小梅說。以往她都在太平街買蛋卷,但今年太平街還沒完成改造,她便不知上哪去買了。
  • 冬至,河源的傳統習俗——吃「蘿蔔粄」
    每當冬至,河源人都喜歡小聚一起吃著傳統的美食,談談一年的收穫而蘿蔔粄,就是河源人冬至必不可少的美食蘿蔔粄,是客家傳統小吃,是最具客家風味的傳統食品,雪白細嫩的外表,包裹著七八種豐富餡料,一口吃下去簡直停不下來。雖然蘿蔔粄的製作簡單,但是懂這門手藝的年輕人少之又少,仍堅持製作的也是老一輩的客家人。
  • 河源著名十大美食小吃,你都吃過嗎?
    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種,是一種美味的漢族傳統小吃,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屬於客家菜,艾粄不僅有花生芝麻糖餡的甜,更有艾草天然的清香與苦澀味道,苦中又含甘甜,令人回味無窮,艾粄也有甜與鹹之分,放在河源當地,更多吃甜艾粄。客家豆腐花
  • 客家風味—槎城河源特色美食
    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打卡一下河源的特色美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有這麼一句話叫「北方的面,南方的粉」,所以在中國的南方地區有大多都以粉為主料的美食,其中就有河源的豬腳粉。軍哥聽說河源的豬腳粉是當地出了名的早餐,而且當地人幾乎百吃不厭。最有趣的是,在河源的大街小巷,你都可以看到賣豬腳粉的小店的店名大多數都叫「河源豬腳粉店」。
  • 「客家古邑,萬綠河源」,廣東河源特色美味與君共享!
    軍哥到過廣東省很多個地區,發現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特色,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點,就是綠植的資源豐富。不管是河源也好,揭陽,還是茂名,湛江等,他們的植被都特別的豐富,也特別適宜居住。來到河源,那麼軍哥要吃些什麼呢?軍哥聽聞河源有很多美食,其中豬腳粉,八刀湯,鹹香雞、霸王花米粉都很出名,那軍哥就來會會它們!
  • 今天介紹的是廣東河源的特色美食和特色小吃哦
    我來啦,我來啦,小七又來了,噔噔噔,小七今天介紹的也是很多客家美食的城市哦,沒錯,今天小七介紹的是廣東河源的特色美食和特色小吃哦! 第一道就是河源美食中著名的釀三寶啦!
  • 河源特色美食小吃
    客家釀豆腐製作食材有豆腐、豬肉、魚肉、蝦仁、香菇、蔥、姜、大蒜、料酒、油菜、食鹽、食用油、醬油、味精、胡椒粉、澱粉等。通常在每小塊豆腐中央挖一個洞,填入佐料,然後用鍋烹熟,配上調料即可。吃起來美味可口,具有軟、韌、嫩、滑、鮮、香的特點。鹹香雞,又稱客家鹹香雞,是廣東省河源地區的特色美食。
  • 廣東河源有哪些好吃的特產 廣東河源特產
    河源是廣東的地級城市,居住的大都是客家人,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純客家人聚居地之一,自然就有更多好吃的特產了,河源有哪些好吃的特產呢?一起來看看吧!1、東江釀豆腐  東江釀豆腐是廣東河源的一道特色傳統美食,屬於客家的名菜,客家人釀豆腐是科技惡人一道必吃的美食,更是逢年過節,招待賓客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客家人會選用優質的黃豆製作成豆腐,然後將餡料塞入豆腐中,就像包餃子一樣
  • 今年河源人的豬肉是這麼做著吃的嗎?
    河源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居民的飲食結構主要是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類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肉食中又以豬肉最為常見,是過年過節、親朋好友團聚的必備食材。更有俗語:「有錢沒錢,殺豬過年」,那麼,豬肉怎麼吃好吃?河源人最喜歡怎麼做豬肉呢?河源人的炸物遠近聞名,落在河源人手裡的食物,一言不合就被炸!每年過年,豬肉當屬被炸的第一件。
  • 舌尖上的鄉愁,這些河源客家美食是你記憶中的年味嗎?
    有一種粥叫糜,有一種蘿蔔叫菜頭有一種花生在翻豆,有一種鴨子叫翻鴨有一種蘿蔔乾叫菜脯,如果用一種食物證明你來自哪裡
  • 河源「尋根問底」之旅,走鄉村道路尋地道小吃!
    今天的行程是帶朋友們尋找河源本地特色美味,發掘一些藏在民間的美味小吃,大家是否有興趣?上午去市區小吃店找老鼠粉和九重皮做早午餐,九重皮也是糯米為主料 ,就是炸腐竹碎,還有蘸料比較香,老鼠粉就是手工弄能一條條的樣子,河源人小時候最好吃的早餐之一,很有地方特色。另外一個河源特色早餐豬腳粉,豬腳很勁道,湯底很濃,濃濃的胡椒味和客家菜農家豬肉湯很像,只是味道更濃,挺有特色,還有手打肉丸湯粉,任君選擇。
  • 廣東河源行政區劃史,先有龍川後有河源
    秦朝南徵平百越後,在河源這一帶置有龍川縣,初任縣令便為後來的南越武帝趙佗。龍川縣是廣東地區最早設置的縣城之一,並且延續至今,此時的龍川縣治所在佗城鎮,尚未遷到今天的龍川城區。
  • 春節河源有什麼好玩的?河源2013春節自駕路線攻略
    【導語】:春節河源有什麼好玩的?春節去河源旅遊好嗎?2013春節河源自駕路線攻略。  看花燈掛起,在盆菜最豐的水鄉  春節三小時自駕河源  很多人認為,客家人大都住在大山裡,其實不盡然。客家人不但離不開山,更與水結緣,這種韻味在河源的蘇家圍就有著最典型的體現。
  • 河源吃喝玩樂全攻略2014年4月版!(小吃編)
    ,匯聚河源吃喝玩樂,購物交友,活動優惠、消費打折等信息,帶您足不出戶,玩轉河源!●楊梅小吃 地址:東升路口星空網吧隔壁 那裡的腸粉、蘿蔔苯,味道不錯。天氣冷最適合吃這些小吃的呢。●全記豬腳粉 地址:東北直街下角小學往公園方向200-300米左右 材料足,主要是湯底好。●八哥重慶酸辣粉 地址:大同路123號。特色:夠酸夠辣.●下城小學隔壁的小巷有河源特色的小吃芝麻糊,「老鼠」粉,九層糕。。太棒了!
  • 河源萬綠湖的魚乾到底有多好吃
    上幾周在朋圈發了幾張河源東源燈塔街賣魚乾的幾張照片,沒想到好幾個朋友留言給我要吃圖片那種款的魚乾,說很久吃過用鐵鍋慢慢煎的鄉下魚乾了,應朋友的要求我叫萬綠湖半江西溪村的老鄉幫忙煎了六斤魚乾給朋友回味一下小時候的味朋友下午拿到魚乾,就迫而及待的晚飯的菜就吃魚乾了
  • 航拍廣東之河源:客家古邑,萬綠河源
    河源,地處廣東省東北部,氣候溫和,山川靈秀,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河源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東江流域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保留了豐富的客家文化遺蹟,有「客家古邑,萬綠河源」之稱。東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匯,整個村子山水環繞,綠意盎然,有「南中國的畫裡鄉村」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