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河源是最早客家先民的落居地,嶺南文化的發祥地,客家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千百年來,河源客家人以東江流域為聚居地,形成了以東江為情感紐帶的獨具個性的客家文化,廣東河源這裡也形成了獨具自家的飲食文化,今天帶大家去探訪廣東河源傳統特色美食,傳承一代又一代的傳統特色美食。
1.牛筋糕
牛筋糕是廣東河源傳統特色美食之一,有300餘年的歷史是有史可查的。根據龍川縣誌記載,早在清朝年間,陳順升店就生產牛筋糕,當年,牛筋糕並不像是包裝產品,而是將牛筋糕切成塊,用大竹葉包起來,由小販挑著沿街叫賣,因其食用方便,老少皆宜,生意一直做得很紅火,如今的牛筋糕,依然是採用了流傳下來的傳統方法精緻制而成,主要原料有:糯米粉、白砂糖、植物油等,牛筋糕韌而不硬,軟而不爛,入口有一定的嚼勁,好吃卻不粘牙,牛筋糕採用傳統製作工藝,非油炸,屬客家蒸糕類美食,屬東江特產,馳名中外,傳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特色傳統美食。
2.煎盞粄
煎盞粄是河源傳統美食之一,煎盞粄歷史悠久,最遠可追溯至元末明初。因外形酷似古代扁圓形的菜油燈盞,故得名「燈盞粄」,也有百姓習慣稱之為「煎盞粄」,煎盞粄是用蘿蔔絲、蔥花等裹上米糊油炸而成,香味四溢,讓人垂涎三尺,咬一口外酥裡嫩,味道獨特。
3.艾粄
艾粄也是廣東河源特色傳統小吃之一,艾粄是用艾草煮熟後和糯米粉一起製作,放入蒸鍋裡蒸熟的一道傳統小吃,味道軟糯,艾香味濃鬱,香甜可口,且具有一定的養生功效。
4.九重皮
九重皮是河源特色小吃之一,在市區一些大排檔式餐館找得到,老城公園西路的一家檔口就有,味道鮮而香,吃起來很爽口,簡單的美味背後卻有複雜的工序,九重皮是把秈米放在水裡浸泡,米浸泡後然後磨成漿,往米漿裡加入適量的鹽、油、香料,然後把鍋裡的水燒開,擺上蒸籠,鋪上墊布,就可以把米漿均勻地倒在墊布上蒸熟,蒸熟一層再加一層漿,再蒸,如此反覆多次,直到九層,一共九層,每層的厚度都要很均勻,所以這一步很重要。而最後一層上面還要撒上香菇末、蝦米和蔥花,蒸好後,切成菱形小塊。
5.蘿蔔爽
蘿蔔爽是河源忠信特有的產品,美味清香,開胃可口,在忠信地區深受人們的喜愛,出門、訪友訪親都會帶去一些,蘿蔔堪稱亦蔬亦果亦藥之品,素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之美譽,傳統的酸蘿蔔一直是河源人的最愛,那個味道真是沒得說,集酸、甜、辣於一體,爽心可口,吃一塊接一塊,越吃越爽。
今天帶大家探訪廣東河源特色傳統小吃就到這裡結束啦!謝謝大家的觀看與點讚,喜歡我就關注我吧!以後會為大家分享更多的美食作品,關注我,不走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