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林。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味精與雞精的區別和他們在日常做菜時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希望我的分享能夠給您的生活多帶去一點「原來如此」,也希望您在美食與健康的路上能夠兩者兼得。
在沒有雞精和味精的時候,中國的廚師或者家庭主婦們多會選擇高湯等用來給菜品增香提味,而現在的大部分菜品美食裡都有了味精與雞精的身影,在我們大快朵頤的同時,耳邊也不時的傳出,吃多了雞精與味精對人體有害的聲音,我想如果有害的話,國家不會比你晚知道的,但是如果一次過量食用的話肯定會對人體沒有好處,有時看著大廚們做某些菜品的時候,那一大勺量,感覺雞精和味精在飯店裡是最「不值錢」的食材。那我們天天都吃的,僅有一字之差的味精和雞精究竟有什麼區別,我們平時使用時該注意什麼呢?
雞精與味精的區別
雞精與味精僅一字之差,兩者也想它們的名字一樣也是同根同源,兩者含有的主要成分都是對菜品有增香提鮮作用的穀氨酸鈉,不過味精的成分只有穀氨酸鈉,而雞精是在穀氨酸鈉的基礎上添加了別的調味品,做成複合型調味品。我們在買雞精的時候,包裝袋上都會註明原材料使用的是「優質雞肉」,其實它當中含有的雞肉成分含量很低,主要成分還是穀氨酸鈉,所以大家不要單純的認為雞精就是「雞肉的精華」。兩者對菜品都有很好的提鮮,增鮮的作用,只不過雞精的效果會更好,它主要模仿的還是雞肉的香味。從營養成分上來說,雞精的營養要高於味精,因為味精的成分單一,只有穀氨酸鈉,而雞精除了穀氨酸鈉以外還添加了,雞粉,糖,核苷酸等成分。
雞精與味精使用上要注意哪些?
上面說了兩者都有很好的增香提鮮的作用,但也不是什麼時候加都好的,穀氨酸鈉通過長時間的高溫加熱會產生一種焦穀氨酸鈉的成分,這種成分會散發出不太好聞的氣味,沒有穀氨酸鈉的作用好,所以我們在使用味精和雞精的時候應儘量的在菜要出國之前加入,才能更好的發揮雞精與味精的作用。
兩者當中都含有食鹽裡的鈉,所以都會有一點鹹味,在加鹽的時候應把握好量,防止太鹹。而且如果菜品已近太鹹的情況之下,再加入味精或者雞精就沒有作用了,無法達到增香提鮮的作用。如果在拌涼菜的時候要使用到味精和雞精,最好應該先用水溶解之後再使用,因為它們要在80度左右的溫度裡才會重複的額溶解,一口菜吃到嘴裡,嚼到味精或者雞精顆粒的感覺可不好受。
是不是所有菜裡都可以加味精和雞精
應該說所有的菜都是可以加的,但是有一些菜裡加了味道可能不是太好或者說沒什麼作用。首先就是燉煮一些肉類和海鮮的時候不適合加,肉類和海鮮在燉煮的時候本就很鮮,更本不需要添加。在一些加有雞蛋和紫菜的菜品裡不要加,雞蛋和紫菜裡都含有穀氨酸鈉的成分,加了也是多此一舉,物極必反,最後出來的菜不會太好吃。
如果沒有雞精和味精有沒有什麼替代品呢
要知道在沒有發明味精和雞精的時候,中國人創造美食的能力不比現在差,那時的人們為了提高菜品的鮮味也是「絞盡腦汁」,最為常用到的就是高湯,那時每個廚師都有自己的熬湯方法,最為著名的一道曾經的宮廷菜「水煮白菜」,也是現代「開水白菜」的前生,也把高湯用到了極致。
長居海邊的人都知道「天然味精」是什麼,看過一個紀錄片,片子裡介紹說海邊的人做菜都不用放味精與雞精,首先還是為了吃到海鮮自有的鮮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些海類植物裡都含有穀氨酸鈉,像我們常見的紫菜和海帶,如果大家在一碗紫菜蛋湯裡加了味精和雞精,我覺得就是「暴殄天物」。另外就是每天少不了的雞蛋了,如果在一碗青菜面裡加一個荷包蛋或者一個蛋花,大家有沒有感覺到味道要好很多呢,反正我是深有感觸的。
我是小林廚房的小林,感謝您的閱讀,您的理解與支持是我堅持下去的信心,我相信我會製作出更好的家常美食文章供大家分享,如果您喜歡自己在家裡做菜,請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美食做法。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