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經典電影《卡薩布蘭卡》的拍攝地,你知道嗎

2020-12-11 騰訊網

摩洛哥素有「北非花園」之稱,斑斕的伊斯蘭建築、繁榮的街頭市集、色彩飽和的巷弄、空曠寂寥的撒哈拉沙漠,種種元素都滿足了人們對北非的嚮往。這裡的每個主要城市,都有標誌性色彩:白色的卡薩布蘭卡、紅色的馬拉喀什、黃色的非斯、藍色的舍夫沙萬,交融一起讓摩洛哥成為拍片聖地。

交通要道

摩洛哥是離歐洲最近的非洲國家,最北端與西班牙隔海相望。摩洛哥位於非洲大陸的西北端,在這裡既可以看見地中海,也能飽覽大西洋的美好景致。

文明古國

摩洛哥是個擁有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這裡著名的四大皇城仍然保留著曾經的模樣,在古城裡遊客們會有穿梭千年的獨特體驗。

沙漠景觀

摩洛哥南部與撒哈拉沙漠相連接,大部分來摩洛哥旅行的遊客都會選擇進入撒哈拉遊玩。騎駱駝、觀沙漠日出與日落、宿營撒哈拉、拍攝星空都是撒哈拉經典的旅行項目。

免籤國

2016年6月起,摩洛哥實行對中國大陸的免籤政策。所以大陸遊客前往摩洛哥旅行,不需要辦理任何籤證,即使護照白本也可以直接前往。

北非花園

摩洛哥素有「北非花園」的美稱,這是因為這裡大部分地區常年氣候宜人,花木繁茂,風景如畫。尤其在春季,摩洛哥很多城市都會花香瀰漫,綠草如茵。

色彩之國

摩洛哥是個色彩豐富的國度,馬拉喀什的紅色、卡薩布蘭卡的白色、舍夫沙萬的藍色、撒哈拉的金色……共同組成了這個多彩的國家。

感受撒哈拉的大漠與星空

有不少旅行者對摩洛哥的最初印象,都來自《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的愛情故事為這神秘的沙漠增加了些許浪漫的色彩。撒哈拉沙漠確實是摩洛哥最不容錯過的旅行體驗,種類繁多的「沙漠團」也為探索撒哈拉提供了各種可能性。在這世界最大的沙漠中,既可以飽覽浩瀚無垠的荒漠景觀,又可以騎著駱駝觀賞日出日落,到了晚上,這裡滿天的星空和銀河更是會成為永遠難忘的旅行回憶。

漫步藍色小鎮

舍夫沙萬是摩洛哥有名的藍色小鎮,雖然沒有聖託裡尼那麼人盡皆知,但舍夫沙萬的藍絕對不輸聖託裡尼。最初小鎮刷成藍色是為了防蚊,後來,當地居民自發地把門板、臺階、樓梯、窗臺、花架、郵筒乃至所有目光能及的地方通通刷成了藍色,讓藍色成為了小鎮生活的一部分。清爽的空氣、安靜的小巷、淳樸的民風……在這個美妙絕倫、井井有條的阿拉伯山城小鎮,不管是悠閒的散步還是登山遠足,都是不錯的旅行體驗。

探尋北非風情的村落

阿伊特·本·哈杜村坐落在通往撒哈拉沙漠的必經之路上,這裡被稱為「摩洛哥最美村落」,幾乎所有的沙漠團都會經過這裡。村莊建造於中世紀,外觀採用了摩洛哥特有的紅土泥色,古樸中又透露著文藝。這座已有千年歷史的村落如今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這裡可以滿足你對「北非風情」 的一切幻想,這裡錯落有致的建築、狹窄悠長的街道、特色的小商鋪都是摩洛哥沙漠團中的亮點。

體驗露天市場上的市井百態

位於馬拉喀什老城區的傑馬夫納廣場號稱世界上最繁忙的廣場,這裡有形形色色的人群,有好吃的摩洛哥美食,當然也有臭名昭著的街頭行騙者。很多人覺得這座廣場是馬拉喀什乃至整個摩洛哥的靈魂所在,因為此處是當地人生活的縮影:兜售工藝品的小販、不斷切換各國語言的商人、奇裝異服的街頭藝人、圍觀表演的遊客……在這能看到馬拉喀什文化的千姿百態。

尋找經典電影的取景地

摩洛哥不僅對旅行者有著十足的吸引力,來自世界各地的導演同樣偏愛這個北非國家。不管是電影《卡薩布蘭卡》中的裡克咖啡館,還是美劇《權力的遊戲》中的淵凱城,都已經成為了影迷們朝聖的旅行目的地。除此之外,《星球大戰》、《角鬥士》、《木乃伊》、《諜影重重》、《通天塔》、《碟中諜》這些電影中都有著濃濃的摩洛哥印記。不管是在馬拉喀什、卡薩布蘭卡、丹吉爾還是阿伊特·本·哈杜村,你都可能遇到似曾相識的場景,尋找經典電影中的場景也成了摩洛哥旅行中一項有趣的活動。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卡薩布蘭卡》——從經典出發
    這時候,享弗萊·鮑嘉從門外走了進來,聽到了山姆正在彈唱《時光流轉》,衝過來便吼道:「我不是告訴你了嗎,永遠也不要唱這首歌!」黑白電影總是有一種魅力,讓我們與電影保持了一種距離,我們想要進入那個世界,卻發現它是黑白的,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也,那是一種很純粹的審美。《卡薩布蘭卡》拍攝於1942年,初衷是為了向那些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英雄致敬,可是後來,人們都把它當成一部經典的愛情片來看。
  • 電影《卡薩布蘭卡》:長久不衰的好萊塢電影教科書
    然而,一部經典電影必須要具備一些條件,就是在當時的時間背景之下,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故事創作,其影響力對於後來者均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借鑑作用,是影視愛好者的必看電影。毒舌有些小激動,是因為終於可以在這裡跟讀者分享自己對這部片子的理解和感受。
  • 充滿古典味道的諜戰愛情電影,《卡薩布蘭卡》濃濃的經典味道
    諜戰愛情電影《卡薩布蘭卡》,以二戰為大背景,情愛糾纏下成就了這部影史經典。同時充滿了古典的味道,不完美的愛情使這場以二戰為背景的電影夢更添悲情。濃濃的經典味道,不論年代技術拍攝手法各種專業因素的話,劇本和故事是很不錯的,看老電影感覺就像是在穿梭旅行,電影本身技巧性雖然和現在沒法比,但是那種對年代和歷史的聯想,才是看老電影最寶貴的感受。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 《卡薩布蘭卡》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愛情電影,你看過嗎?
    《卡薩布蘭卡》是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愛情電影,由麥可·柯蒂斯執導,亨弗萊·鮑嘉、英格麗·褒曼、克勞德·雷恩斯、保羅·亨雷德等主演。因為影片是在二戰期間拍攝,所以出於安全考慮不允許天黑後在機場拍攝,於是劇組改在攝影棚中拍攝,飛機的圖像是用紙板製成的,而且為了讓紙板飛機體現出真實飛機的尺寸,劇組讓一些身材不高的孩子扮演機場的地勤人員 。在拍攝影片結尾一幕之前,沒有人知道伊爾莎最終會選擇裡克還是維克多。所以在影片拍攝的過程中,英格麗·褒曼問導演自己在片中到底是比較愛裡克還是維克多,導演告訴她要表演的好像兩個都愛 。
  • 《卡薩布蘭卡》一場因殘缺而導致的完美,你所不容錯過的經典電影
    你可曾還記得自己在情竇初萌時所追逐那個初戀女孩的模樣嗎?我想在每個人爛漫純真的青春裡,總是會在那段歲月裡有著懵懂稚嫩,但同時又青澀未斂的愛戀故事,我想可能是在他無意中的一顰一笑,又或許是當記憶中的她在某個回眸的片刻,她的身影便是從此永遠定格在你懵懂的心中,聽到這兒你是否有一股想要夢回那段令人留戀地時光裡,重溫一下當時的歡愉,現在便是為大家推薦一部口碑極佳,同時被奉為超級經典的一部愛情電影,然而之所以說它是一部極為經典的電影,這主要是因為在07年是美國所評選的史上最為經典的影視劇本
  • 這是經典的好萊塢結局,但並不適合《卡薩布蘭卡》
    ↑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影片《卡薩布蘭卡》的結束場景是完美的電影結局。跑道上閃爍的燈光、剛剛發動的飛機、鮑嘉捧起英格麗·褒曼帶著淚痕的臉龐;兩人分別之前最後一個珍貴的瞬間:「就看你的了,寶貝。」雖然你不想破壞這完美的結局,但當鮑嘉和克勞德·雷恩斯一邊念叨著「一段美好友誼的開始」,一邊緩步離開時,你還是會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 卡薩布蘭卡,夢中的白色城市,你去過嗎?
    之所以迫切,也許源於少年的夢,源於那部電影《北非諜影》,儘管我們知道那段戰爭中的悽美的愛情故事並不發生在哪裡,甚至連故事都是杜撰的,但並不妨礙無數的人們追隨到了這裡。為什麼?是英格麗.褒曼的迷離眼神,是亨弗萊.鮑嘉憂鬱的身影;還是那若即若離的,似歌似泣的鋼琴聲,不清楚,但仍然一如既往地來到這裡,卡薩.布蘭卡一一這座夢中的白色的城市。
  • 《卡薩布蘭卡》之所以經典,片中音樂的運用是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
    更有人推薦說,十面埋伏很酷,對不起,我看了「十面埋伏」才知道當初大罵「英雄」很不對,和「十」比起來,「英」稱得上是經典。朋友看到我不屑一顧的樣子一定不甘心,於是他問,哪個電影才算酷?我想都不想,立刻說,「卡薩布蘭卡」。這一段對白,除了酷沒別的形容詞了,敲著鍵盤的同時,腦海裡便浮現出拍攝於半個世紀前的黑白電影。
  • 戰爭電影《卡薩布蘭卡》劇情簡介
    他們成功地刻畫了發生在戰爭期間的動人故事。雖然劇本一改再改,但褒曼和鮑嘉的表演令世人難忘。那個曾被認為是最糟糕的劇本成為好萊塢不朽的名片的藍圖。《卡薩布蘭卡》獲得三項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  《卡薩布蘭卡》拍攝於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戰白熱化階段。本片可說是適時誕生的佳作,一經放映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卡薩布蘭卡 | 世界那麼大,為何你偏偏走進了這裡~
    ——《卡薩布蘭卡》這是電影《卡薩布蘭卡》的經典臺詞,很多人也是因為這部電影而認識了卡薩布蘭卡這個浪漫的城市。哈桑二世清真寺卡薩布蘭卡是摩洛哥的第一大城市,來到這裡。Rick's Cafe這家咖啡館完完全全按照電影《卡薩布蘭卡》裡的情節而裝修設計的,室內的電視上滾動放映著電影《卡薩布蘭卡》,在咖啡館裡你可以體會到法式的浪漫與小資情調。如果你也是這部電影的忠實粉絲的話,千萬不要錯過這裡!
  • 卡薩布蘭卡:這部亂世羅曼史為何成為經典?
    如果讓你在二十世紀中外愛情電影中選出十部最佳影片,答案應該是很多的。畢竟,一千個觀眾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如果讓我來選,我肯定會推薦《卡薩布蘭卡》這部電影。故事就從這裡拉開了序幕裡克咖啡館是美國人裡克在卡薩布蘭卡開的一家非常受歡迎的夜總會。裡克手裡擁有兩張寶貴的通行證。
  • 卡薩布蘭卡:人們因為電影知道了它,而這個城市的魅力遠不止於此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摩洛哥的著名旅遊勝地卡薩布蘭卡,世界上有那麼多城鎮,城鎮裡有那麼多酒館,而他卻偏偏走進了我。這是電影卡薩布蘭卡當中的經典臺詞,很多人也是因為這部電影認識了卡薩布蘭卡這座城市。電影是由亨弗萊·鮑嘉、英格麗·褒曼主演的,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卡薩布蘭卡作為法國的殖民地,是歐洲逃亡美國的必經之路。
  • 帶著對電影《卡薩布蘭卡》的情懷,去探秘多彩的摩洛哥吧
    在摩洛哥小城卡薩布蘭卡拍攝的同名電影是電影史上極致浪漫愛情的佳作。二戰期間,卡薩布蘭卡是由歐洲逃往美國的必經之地,魚龍混雜的人群隨局勢動蕩而緊張遷移,也就是在這裡,風流倜儻的瑞克偶遇老情人伊爾莎,展開了一系列故事,電影裡卡薩布蘭卡的畫面以及那首《As time goes by》成為許多影迷心中的經典,讓許多人對摩洛哥,對卡薩布蘭卡非常嚮往。
  • 豆瓣8.6分,教科書式的經典愛情電影——《卡薩布蘭卡》
    這大約是我這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電影臺詞,在我從事婚禮主持的這些年裡,我曾多次將它改編為主持串詞——這世界這麼多城市,這城市這麼多人,偏偏我就遇見了你,永誌不忘… 這句臺詞出自1942年上映的黑白電影《卡薩布蘭卡》,也叫《北非諜影》。講述二戰期間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市發生的一個故事。
  • 不同於你想像之中的卡薩布蘭卡
    摩洛哥一直都是大片摯愛的取景地,《碟中諜5:神秘國度》、《007:幽靈黨》等都將故事的舞臺搬到了這裡,奇特的地貌、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民族和地理位置,都讓這裡極具神秘感和異域風情。神秘感來自於不熟悉。
  • 瑪德琳·勒博去世 《卡薩布蘭卡》主演全部離世
    電影《卡薩布蘭卡》原標題:《卡薩布蘭卡》最後一位主演辭世,這部世上最偉大的愛情電影終成回憶據外媒報導,曾參演《卡薩布蘭卡》的法國女演員馬德琳·勒博在臀骨受傷後不久前於西班牙去世,時至今日,《卡薩布蘭卡》的主演已全部去世。在為上帝帶走了這部電影的演員遺憾不已的同時,我們仍要慶幸,他為我們留下了史上「101部最偉大的電影劇本」之首的不朽傳奇。當然,還有與這部電影同樣傳奇的原聲配樂。《卡薩布蘭卡》由華納公司拍攝於1942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膠著階段。
  • 《卡薩布蘭卡》這部經典電影,捧紅了一個非洲的城市
    1944年,《卡薩布蘭卡》獲得第1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三項大獎。這是一部非常令人懷念的電影。《卡薩布蘭卡》當時曾被翻譯成《北非諜影》,民國時期的翻譯比較文雅,而且很愛把片名翻譯成四個字。
  • 卡薩布蘭卡的那一抹驚豔
    我也是如此,一直以來,我對卡薩布蘭卡充滿了好奇,我知道那首很有名的歌曲《卡薩布蘭卡》出自電影《北非諜影》,我也知道《北非諜影》並不是在摩洛哥拍攝的,而是在美國的攝影棚裡完成的,但我還是想到卡薩布蘭卡看看,看看這個神秘的地方。
  • 《卡薩布蘭卡》到底經典在哪?
    看過《卡薩布蘭卡》的同學或許有以下三個疑問: 1.為什麼被刺殺的德國信使會有戴高樂將軍籤發的過境函?他們不應該是敵對關係嗎? 這是因為流行版本的字幕翻譯錯誤,原聲不是戴高樂將軍而是魏剛將軍,他時任維希法國國防部長。
  • 電影《卡薩布蘭卡》觀後感
    電影《卡薩布蘭卡》觀後感 發布時間:2016-07-29   來源:本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