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洛哥小城卡薩布蘭卡拍攝的同名電影是電影史上極致浪漫愛情的佳作。二戰期間,卡薩布蘭卡是由歐洲逃往美國的必經之地,魚龍混雜的人群隨局勢動蕩而緊張遷移,也就是在這裡,風流倜儻的瑞克偶遇老情人伊爾莎,展開了一系列故事,電影裡卡薩布蘭卡的畫面以及那首《As time goes by》成為許多影迷心中的經典,讓許多人對摩洛哥,對卡薩布蘭卡非常嚮往。
有些熟悉這部電影卻不了解摩洛哥的朋友可能都以為卡薩布蘭卡就是摩洛哥的首都,事實上,這座「白色的房子」並不是摩洛哥的首都,而是摩洛哥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如果你有幸踏上摩洛哥的土地,一探卡薩布蘭卡,一定要去哈桑二世清真寺看一看,這座世界第三大的清真寺有三分之一的面積建在海上,若海上起霧,哈桑二世清真寺有如海市蜃樓,若虛若真,氣勢磅礴。
通體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哈桑二世清真寺處處把對稱藝術發揮到了極致,裡面的大理石和馬賽克瓷磚色彩斑斕,極為華麗,具有阿拉伯伊斯蘭教風格的雕刻和彩繪,使這座驚世的大清真寺顯得富麗堂皇,漫步其中,會讓你不自覺產生神聖莊嚴之感。
如果說哈桑二世清真寺是白色的,那麼舍夫沙萬就是藍色的。這座坐落於摩洛哥西北部的精緻山城處處洋溢著各種各樣的藍,阿拉伯風格濃厚。還沒等你走近它,就能遠遠看到高低錯落的房子或藍色,或白色,顏色深淺不一,非常特別。再走近去看,會發現臺階、牆壁、房屋都被各種層次的藍覆蓋了,仿佛你這輩子所能見到的藍都能在這裡看完,文藝而夢幻。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藍色存在此處?大概是因為上世紀三十年代猶太人來此處避難時為表達對民族宗教的信仰和皈依,才讓此處變成如今的模樣吧,畢竟藍色是猶太教的顏色。
如果你恰好是個貓控,你可能會更喜歡舍夫沙萬。因為這裡隨處可見喵星人的身影。摩洛哥人對貓咪很友好,可以讓貓咪隨意出入店家,平時在住宅門口的角落裡,你也能看到幾隻慵懶的貓咪在陽光下甜甜酣睡著,這裡的貓咪都很幸福。
摩洛哥的「紅珍珠」就是馬拉喀什。最初,這裡的古城牆由赭紅色的巖土砌成,後來,無論是皇室宮殿,還是平凡民居,都沿用了這一顏色,因為這種顏色被認為是純正穆斯林建築藝術的色彩,這種色彩也成了馬拉喀什最具代表的城市名片之一。
馬拉喀什有點像迷宮,曲折的巷子在紅色高牆內犬牙交錯,綿延不絕,不規則的建築隨意割裂,而又相互連接,哪怕你記憶力超強,也很容易迷失在錯綜複雜的街巷中。
馬拉喀什最著名景點,大概就是時裝大師Yves Saint Laurent的馬約爾花園了。不同於整座城市的紅,這裡別出心裁地運用了反差到極致的藍,而這裡的藍又不同於舍夫沙萬,顏色更深更統一了一些,據說這些藍色顏料都是從撒哈拉沙漠的植物中提取出來的,價值連城。
馬約爾花園裡有各式各樣的仙人掌,還有藤蔓庭廊及睡蓮池塘,噴泉小景也尤為好看,所有的景致組合起來靈動十足,猶如一個頑皮小孩的秘密花園。午後的陽光正好,花園裡的一草一木都熠熠生輝,慢慢賞景,你能在此處感受到Yves Saint Laurent先生的心靈和精神,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洗禮。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撒哈拉的故事》對這片神秘的沙漠充滿著嚮往與好奇。
屬於摩洛哥的撒哈拉是西撒哈拉,這裡也曾是三毛和河西生活過的地方。從梅卡祖爾進入沙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個金黃的沙丘,浩蕩起伏。在這裡你不僅能駱駝騎行,感受沙漠風採,還可以去三毛的44號故居看一看,去尋找她和荷西舉辦婚禮的教堂,在她和荷西吃「天價魚」的國家旅館品嘗三毛書中的美味……也許西撒哈拉沒有摩洛哥其他景點那麼多彩,但它也有屬於它自己的精彩。
摩洛哥奇特的地貌、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民族,都讓這裡極具神秘感和異域風情,吸引著若干旅遊愛好者。若你也想探秘其獨一無二的魅力,不如就此前行,摩洛哥就在非洲西北部的海邊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