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無
【引觴漫談】
「老公,老公,我戴這個好看嗎?」
「是我好看,還是她好看呀?」
這些問句,各位已經成家或者還在熱戀中的人,熟悉嗎?
反正我是挺熟悉的,每次聽女朋友問起,總是不由得心裡一緊,回答不好,又是一道送命題。
該回答誰好看呢,肯定是她好看,但是這樣說了,又要覺得你敷衍,你說的肯定不是真的,然後再問一遍。
冤冤相報何時了呀。
但是這樣的情況,不僅是我們有,古人們也會面臨這種問題,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人類是具有遺傳性質的。
【臨其詩境】
今天呀,主角是才女李清照,李清照的婚姻生活引起了很多人的豔羨,兩人門當戶對,志趣相投,可謂是當時的金童玉女,天作之合。
大概公元1101年,也就是建中靖國元年,李清照與自己的夫君趙明誠剛剛結婚,新婚燕爾,此時的李清照,心中肯定充滿著對愛情的執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同時,還有一些擺脫不掉的女人處在幸福當中的小毛病,喜歡撒嬌,喜歡賣萌,喜歡「作」。
這時候的李清照,比之少女時期單純的嚮往還要有魅力,因為已經接觸到了愛情的甜蜜和美好,心中的幸福更盛,期待更盛,其文辭也就更盛,此外,還多了一絲初為人婦的嬌羞和熱烈。
【經典原文】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宋代:李清照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條分縷析】
這首詞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關於這個故事,相比許多人都已經聽過,一個女子在賣花擔上買了一朵花,顛顛的跑回去拿給丈夫看,問丈夫,我和她,誰更漂亮呀?
詞的第一句是一個特寫鏡頭,描述的是女子買花的一個片段,在賣花擔上,於紅紅綠綠之中,取下了這一枝「待放的春天」,以春天來代指花朵,生動形象,俏皮可愛。
而後鏡頭打給這朵花,又給了花一個特寫。
露珠掛在上邊,很輕盈,亦很勻稱,給這支花朵又增添了一層魅力。多麼新鮮呀,剛剛採下來,還帶著早上早霞與露珠的痕跡。
白居易的名句「梨花一枝春帶雨」是形容楊貴妃落淚的場景,千古以來被奉為絕唱,至今人們想要描繪美人落淚,最美的還是這一句。
李清照這裡反其意而用之,用人類的淚珠來形容花朵上的露珠痕跡,這一來,花朵的嬌弱、柔美就全都躍然紙上,讓人聯想到一個梨花帶雨的美人的形象。
一直到買花的這裡,都還是正常的,下闋卻筆鋒一轉,如兔起鶻落一般,將焦點聚焦到了女兒家的心思上。
買了這朵花之後,心裡不禁猶豫,我的郎君,會不會覺得我還不如這支花好看呢?我與這支花,到底誰更漂亮一點?
這一句是內心的刻畫,是一種女兒家的憂慮,自己會不會不如花好看,也是一種頑皮的心態,雖然自古將美人比作春花,然而物類不同,又如何去比呢。
內心的想法馬上落實成行動,李清照拿著花枝找到了趙明誠,「你今天一定要說出來,我和這朵花誰更好看一點。」
詞到這裡,戛然而止,最後的結局李清照並沒有寫出來,而是留了一層白,在結尾畫了一個問號,留給讀者來補充,古人含蓄蘊藉之美,則已淋漓盡致。
「雲鬢斜簪」,想見一個風華絕代的女子,丰神如畫,留給我們無盡的想像。
【顧無說】
李清照的詞都很有生活氣息,寫到這種夫妻生活,閨房趣事時,尺度上拿捏的也特別好。
所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正是如此。這樣的結果其實反映出來的是李清照光明磊落,無一絲雜念的單純心地。
如果女人能夠一輩子保持李清照的心態,她的一生都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