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 1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家庭暴力問題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婦女自主權的熱點、難點問題。 因為家庭暴力導致離婚和人 身傷害的案件不斷增多。
現實生活中,女性、孩子也是一直飽受家庭暴力、性騷擾、虐待等傷害的威脅主要群體。
每年的11月25日,為聯合國確立的「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也被稱作「國際反家庭暴力日」。
對於家暴來說,只有零次和無數次,要勇於對家暴說「NO」
調查顯示,在世界範圍內,超過1/3的婦女和孩子遭受過暴力、虐待和性虐待;每年有300-400萬3至17歲的兒童有遭受家庭暴力的危險。
據統計,我國2.7億個家庭中,就有約30%的家庭存在家暴的行為;而女性平均被家暴35次才會選擇報警。而家暴致死,佔婦女他殺原因的40%以上;我國每年有15.7萬婦女自殺,其中60%的人是因為家庭暴力……
每一個數據都是在提醒我們:解決家庭暴力刻不容緩!
什麼是家庭暴力?
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遭遇家庭暴力可以要求離婚嗎?
民法典規定,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其中如果實施家庭暴力,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
如果你遭遇家暴如何救濟?
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由申請人或者被申請人居住地、家庭暴力發生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家暴法律責任
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被申請人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人民法院應當給予訓誡,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同居期間算家暴嗎?
反家庭暴力法明確規定,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定執行。
就像人們常說的,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一味的容忍,只會助長施暴者的氣焰。面對家暴,無論是受害者還是旁觀者,都不能軟弱,要勇敢說「不」。
來源 |烏爾禾檢察
新疆檢察政務融媒體中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但需要關注☺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守護美滿家庭 對家庭暴力說N0!》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