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法律護身符 向家庭暴力說「不」

2020-12-25 海報新聞

近期,家暴再次成為網上熱議的一個話題。在國際反家暴日當天,美妝博主宇芽公布了自己被家暴的視頻,隨後蔣勁夫外籍新女友也稱遭受到了家暴。根據《反家庭暴力法》的定義,家暴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在泛媒體時代,雖然時有家暴以及受害者維權的報導被曝光,但是卻仍有一些不懂法,不知法,甚至知法犯法的人在繼續實施著家暴行為。對於家暴受害者來說,一味忍氣吞聲,換來的可能並不是風平浪靜,反而是更為變本加厲的暴力侵害。

家暴「忍耐」的背後 怕非議受威脅是主因

今年50多歲的蔣芳(化名)在床上休息了半個月才能正常走動。蔣芳說:「當時我覺得快要被打死了,他拿著碗口粗的棒子,打得我在地上爬不起來。但他打完後又會給我道歉求我原諒。」被問到有沒有想過離婚,她坦言,自己結婚一年就懷了孩子,並且兩個人都是一個村的,娘家人也不同意離婚。「離婚了大家會怎麼看我,在背後又會怎麼說我,我肯定受不了。」蔣芳掩面抽泣。「叔叔幾乎每次喝醉酒都要打阿姨。」雲南一位家暴受害者的侄女蘭松(化名)介紹,自己的阿姨結婚20多年,長期遭受家暴,每次丈夫醉酒後都對她拳打腳踢,有時甚至持刀追趕。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蘭松的阿姨遭受家暴多年卻不離婚,但實際上在農村,一些婦女離婚以後,可能會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和非議。「去年阿姨的小女兒畢業工作後,終於幫她離婚了,但村裡有的人卻認為是阿姨的孩子不懂事,兩口子都這樣生活20多年了,怎麼就非離婚不可!哪有當兒女的拆散親生父母的!」蘭松無奈地說。除了農村,在城市亦屢有相關案例曝出。近日在深圳發生的毆打女友事件,受害者湯女士在媒體採訪中稱,男友有暴力傾向,玩股票賠錢後拿自己撒氣,自己提出過分手,卻收到了「死亡威脅」。在近期熱議的多起家暴事件中,很多當事人僅為男女朋友關係。情侶關係是否也可以構成家暴?北京德翔律師事務所主任安翔接受環球網採訪時表示,從廣義的角度看,男女朋友之間的暴力行為,算的上家暴,畢竟他們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條也明確指出,「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定執行。」

家暴發生一次後 更易再次發生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因家暴而引起的刑事案件超過百條,其中不乏有家暴致死的故意殺人案。第一次被家暴後為什麼不離開?這是很多人對受害者提出的疑問,網上也流傳著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說法。宇芽在央視採訪中亦表示,第一次家暴後沒有離開是因為還有感情、還有期盼,但這份期盼並沒有讓家暴停止。甘肅政法大學公安分院犯罪心理學教授範剛告訴人民健康,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說法太絕對,但家暴發生過後確實容易再次發生。如果受害者不能採取有效的應對方式,對施暴者而言,第一次打破禁忌後,更容易再次發生施暴行為,以至於形成慣性。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實施家暴?範剛表示,家暴在特定情景下,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發生,但對於暴躁易怒、容易衝動、心胸狹隘、自我控制力和修養差的人更容易發生。遭遇家暴後,受害者應該怎麼辦?杭州市婦聯在「e家和」反家暴服務平臺上回答稱,可以嘗試與施暴者溝通,協商不成或是屢教不改的,可以依照《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向法院起訴離婚。此外,也可以通過逃離加害人、報警、驗傷、求助的方式解決家庭暴力。長期的家庭暴力生活會使一方在精神上和身體上都受到傷害,受害人也可起訴到法院,並要求相應的精神賠償。對於家暴受害者該如何維權,「e家和」給出了五條方案,一是提起離婚訴訟;二是請求損害賠償;三是提起刑事自訴;四是重新提起訴訟;五是進行申訴。

用好法律護身符 向家暴說「不」

《反家庭暴力法》規定,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宇芽也在央視採訪中表示,自己已經申請到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在家暴環境中,人身安全保護令被稱為受害者的「護身符」。據最高法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法院共審查5860件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案件,發出3718份人身安全保護令。北京西城法院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其受理的家事案件中人身安全保護令籤發率不斷上升,從2016年的7%上升至2019年的42.4%。在《反家庭暴力法》的基礎上,各地還相繼制定了反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規。近期,廣東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辦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將網絡散布隱私納入家暴行為當中,並把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界定為家暴受害者。「精神暴力」一詞也開始被提上議事日程。廣東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永康此前在接受央視財經採訪時表示,近幾年一些案件中,一些夫妻通過網絡來散布配偶或者家庭成員的隱私,對家庭成員造成精神上的傷害,我們認為這是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所以在草案的定義中也明確,包括利用網絡採取的精神暴力,也將納入調整範圍。

相關焦點

  • 【「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家庭暴力≠家務事,向家暴說...
    【「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家庭暴力≠家務事,向家暴說「NO」!公安機關雖數次對申某某進行訓誡並向其出具了家庭暴力告誡書,但申某某屢教不改,毆打行為時有發生。由於楊某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母親因懼怕申某某報復而不敢申請人身保護令,區婦聯依法代為申請,這也是姜堰區首例由群眾組織申請的人身保護令。
  • 【家庭文化課堂】線上開課:這道法律「護身符」,請你拿好了!
    今日主題  法律「護身符」——人身保護令    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  由申請人或者被申請人居住地、家庭暴力發生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當然有用!
  • 向家庭暴力說不丨酒城桂花姐微普法第七期
    因此,即便沒有婚姻關係,共同生活的伴侶實施家暴也在法律的約束範圍內。02家庭暴力的危害談起家暴,很多人都會想起《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部電視劇,劇中的家庭暴力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甚至留下了抹不去的陰影。家庭暴力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 【以案說法】老年人遭遇家暴,法院送上「護身符」
    然而卻有老人在本應安度晚年的日子裡遭遇了來自兒子的家庭暴力法院依法下發人身安全保護令為老人送上「護身符」案情回顧薛某某與李某某系母子關係,2020年因李某某不履行贍養義務,薛某某訴至法院。法官說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禁止對老年人實施家庭暴力。薛某某年過古稀,應得到贍養人在物質上、精神上的特別關照,李某某作為贍養人,咒罵、毆打薛某某,給其人身安全造成威脅,這種行為不僅應受到道德的強烈譴責,也應受到法律的嚴厲禁止。法院為了防止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發生,依法保障薛某某的人身安全,保障其身心健康,依法下發了人身安全保護令。
  • 守護美滿家庭 對家庭暴力說N0!
    守護美滿家庭 對家庭暴力說N0!民法典規定,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其中如果實施家庭暴力,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
  • 受害人的「護身符」,家暴者的「緊箍咒」——隨縣法院近期發出兩份...
    遭遇家庭暴力該怎麼辦?向居(村)委會、婦聯求助?去公安機關報警?許多人不知道,人民法院也有一道「護身符」在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間設立了一個「法律保護傘」近日,隨縣法院相繼發出兩例「人身安全保護令」,反對家庭暴力,向家暴說不。
  • 最高法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 向家庭暴力堅決說「不」
    陳某為家暴受害者如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作出了好的示範,她具有很強的法律、證據意識,在家庭暴力發生後及時報警、治療傷情,保證自身人身安全,保存各種能夠證明施暴行為和傷害後果的證據並完整地提供給法庭,使得辦案法官能夠快速、順利地在申請當日作出了民事裁定,及時維護了自己的權益。
  • 法律關懷緣何成販毒「護身符」
    南京鐵路公安處辦案民警介紹,未成年人非常符合毒販的「用人需求」,年輕意味著身體素質好,多吞毒品就能多賺錢,而且他們法律意識淡薄,容易受控制。法律關懷變成「護身符」從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最後一次被抓獲,35歲的王惠(化名)因販賣各類毒品近54公斤,被南京警方取保候審5次。警方為何總是「抓了放,放了抓」?原來,數年來,王惠未婚育有3個孩子,一直處於懷孕、哺乳期。刑事訴訟法規定,懷孕或者正在哺乳嬰兒的婦女,可取保候審。
  • 一紙人身安全保護令 家暴受害者的護身符
    根據全國婦聯的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面對暴行,女性平均被虐待35次才會選擇報警。株洲的數據顯示:從去年11月1日至今年10月31日,市縣兩級公安局接報家庭暴力警情285起,全市婦聯繫統接到家庭暴力投訴100餘件。對家庭暴力,株洲人齊聲說「不」。
  • 反對家庭暴力 促進社會和諧_中國網
    根據我的調查與研究,目前反家暴立法工作主要存在著兩個思想障礙,一是所謂的「不應當幹涉說」,認為家庭暴力屬於個人家庭內部的私事,國家不應當進行幹涉;二是所謂的「不需要規定說」,認為反家庭暴力涉及的問題,在現行法律中已經有了規定,不需要再另行立法加以規定。我認為,這兩種思想都是錯誤的。 「不應當幹涉說」的錯誤在於沒有認識到,家庭暴力早已不是個人家庭中的私事了。
  • 「反家庭暴力」法律宣傳走進寶城社區
    「反家庭暴力」法律宣傳走進寶城社區 2020-11-25 1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鐘點工,也有了法律「護身符「!
    2003年5月30日,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關於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以部門規章對非全日制用工作出了相應規定。2008年1月1日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又將非全日制用工納入法律保護範圍之內。非全日制用工與全日制用工相比較,有共同點亦有特殊性。就實踐而言,從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應當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唯如此才能在遭遇侵權時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香港政界:區選看重服務社區民生 用選票向暴力及煽暴派說「不」
    在「黑色恐怖」肆虐的氛圍下,香港政界人士紛紛表示,區議會選舉最應看重的是地區建設和服務街坊,受夠暴亂之苦的廣大市民,要認清誰才是服務民生福祉的建設力量,要勇敢站出來,用選票向暴力及煽暴派說「不」,表達渴望社會安寧和諧的心聲。   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近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香港受到5個多月的暴力衝擊,全港市民面對「黑色恐怖」暴力的威脅,公共設施大受破壞,市民生活大受影響。
  • 【以案說法】和暴力的拳頭說再見,「人身保護令」為你撐腰!
    【以案說法】和暴力的拳頭說再見,「人身保護令」為你撐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統計,涉及家庭暴力的故意殺人案件,佔到全部故意殺人案件的近10%。 這些事實和數據說明,家庭暴力是一個嚴重危害婚姻家庭關係、社會秩序穩定的社會問題,關係到公民人權保護、家庭關係和諧、男女性別平等、國家文明進步。在如此社會背景之下,法院審理涉家暴民事案件中,運用好人身保護令,對於遏制家庭暴力的再次發生或升級實屬必要。
  • 香港《明報》:必須向暴力說不 不能再支支吾吾
    中新網11月13日電 香港《明報》13日發表社評稱,過去兩天香港激進示威者發起所謂「三罷」未見各方積極響應,暴力分子為求癱瘓社會,不斷升級暴力、幹擾公共運輸;向路軌擲汽油彈等行為,更是罔顧他人安危。暴力分子測試社會容忍底線,最終有可能鬧出巨禍,殃及無辜者。
  • 三八維權周 | 反家庭暴力之告誡書
    為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切實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和諧和社會穩定,《反家庭暴力法》第十六條明確規定:家庭暴力情節較輕,依法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湖北省制定了《反家庭暴力條例》,對告誡書也做出了明確規定。下面結合法律具體規定,對申請家庭暴力告誡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介紹。
  • 【姜法要聞】7歲女童遭家暴,姜堰法院第一時間送上「護身符」
    關注精彩內容,要先點擊這裡哦~家住顧高鎮塘橋村的女童楊某某長期隨父母生活,卻經常受到父親的暴力毆打。9月29日上午,姜堰法院開發區法庭受理並裁定發出今年來的首份未成年人「人身安全保護令」,為受害女童貼起「護身符」,將家庭暴力對未成年人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 美國的南亞女性移民更易遭受家庭暴力?原因或許有這幾點
    這包括內部激勵家庭暴力受害人隱藏暴力行為,這是南亞文化的普遍趨勢。但是,家庭暴力對南亞社區的影響與其他社區一樣,與其他社區相比,家庭暴力的發生率甚至更高不少。南亞社區的家庭暴力可能以心理、社會、身體、性,甚至經濟形式出現。也就是說,從心理和身體上的暴力範圍都是存在的。那麼,為什麼美國的南亞女性更易遭受暴力呢?
  • 向黑色暴力說不 守護香港大聯盟向外界展示香港真實的聲音
    封面新聞香港特別報導組「我們希望在社會上凝聚起反對黑色暴力,支持禁止蒙面法例,守護美好家園的強大民意,並向外界展示香港真實的聲音,維護香港的良好對外形象。」守護香港大聯盟召集人黃英豪表示。近日,黑色暴力繼續像瘟疫一樣影響全港,守護香港大聯盟今天(10月10日)發起「反黑暴 禁蒙面 護家園」網上大聯署,呼籲廣大市民踴躍參與,共同支持禁蒙面法,向黑色暴力說不,匯聚強大的主流民意,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及警隊嚴正執法,止暴制亂,讓香港儘快恢復正常秩序。守護香港大聯盟召集人黃英豪表示,如果不制止這些破壞行為,好幾代香港人辛辛苦苦積累下來的成果將毀於一旦。
  • ​反對家庭暴力,共建幸福家園——桃源村反家暴宣傳活動順利舉行
    為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進一步增強廣大婦女和家庭的反家暴意識,提升廣大婦女的法治意識和維權能力,2020年11月25日,南山區人民法院、南山區婦女聯合會、南山區桃源街道辦,聯合桃源街道辦桃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在桃源村假山公園開展「反對家庭暴力,共建幸福家園」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