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家庭暴力≠家務事,向家暴說...

2020-12-11 澎湃新聞

【「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家庭暴力≠家務事,向家暴說「NO」!

2020-12-05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鳳城天平•釋法明禮」

大課堂

家庭暴力是導致

夫妻感情破裂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破壞家庭和諧

影響社會穩定的殺手

懲罰施暴者、保護受害人

是立法和司法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期「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

姜堰法院開發區法庭穆豔法官

和大家聊一聊家庭暴力這個話題

點擊觀看視頻

案情簡介

楊某某是一名年僅7周歲的女童,與父母共同生活期間,其父親申某某經常採用繩子捆綁、拖鞋抽打、扇耳光等手段毆打楊某某,甚至逼迫楊某某吃掉自己的嘔吐物,母親殷某無力阻止。經村民舉報、老師反映,該家暴案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公安機關雖數次對申某某進行訓誡並向其出具了家庭暴力告誡書,但申某某屢教不改,毆打行為時有發生。由於楊某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母親因懼怕申某某報復而不敢申請人身保護令,區婦聯依法代為申請,這也是姜堰區首例由群眾組織申請的人身保護令。

為及時有效地保障受害女童的人身安全,姜堰法院開發區法庭「豔雯芳」審判團隊在接到區婦聯提交的申請後,第一時間對受害女童的家庭情況、身心狀況進行了走訪調查,對其開展心理疏導,並於24小時內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裁定。承辦法官現場對施暴人申某某進行了嚴厲的法庭訓誡,讓其知道:自出生那天起,孩子在法律上就是一個完整的人,擁有獨立的人格權、健康權和生命權,即使是賦予其生命的父母,也不可隨意剝奪。家暴不是家務事,是違法行為!如果再有類似情況發生,法院可依法撤銷監護權。申某某當場認錯,並籤下悔過書,保證今後不再虐待女兒。母親也承諾今後也會擔負起監護人的責任,善待女兒。後經回訪得知自從法院發出人身保護令之後,女童再也沒有挨打。

人身安全

保護令

法律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1日起施行,是我國首部反家暴法,首次建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人身安全保護令即人身安全保護裁定,是為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特定親屬的人身安全,防止家庭暴力繼續發生,根據申請人申請,由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強制力的裁定。也就是說,在遭受家庭暴力的情況下,受害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符合申請的,人民法院將作出民事裁定書,根據申請內容作出一定期限內被申請人禁止毆打、威脅、騷擾、跟蹤申請人或者禁止被申請人與申請人在一定範圍內的接觸或活動的裁定。

人身安全保護令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不超過六個月。人身安全保護令失效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人的申請撤銷、變更或者延長。被申請人如果對人身安全保護令不服,可以自裁定生效之日起五日內向作出裁定的法院申請複議一次,但複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重要意義

人身安全保護令是受害人的護身符,在形形色色的離婚案件中,難以承受的家庭暴力,已經成為女性主動提起離婚的主要原因之一。人身安全保護令是被申請人的緊箍咒,人身保護裁定書送達被申請人時立即生效,表明受害人從此就是人民法院依法明確保護的對象,這種保護是以法律的強制力為後盾的特別保護,被申請人再實行家庭暴力,人民法院可以對其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十五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於被申請人而言,這是一道不敢逾越半步的雷池。保護令不僅可威懾被申請人,防止暴力下的不測事件發生,也可將事後懲罰施暴者轉變為事先保護受害人,從而開闢了國家公權力介入家庭暴力防治的新途徑。

人身保護令在施暴者和受害人之間設置了一道隔離牆,通過司法幹預手段,加強對施暴者的威懾和制裁力度,有效消除和制止人身安全隱患和家暴行為,旗幟鮮明地向家庭暴力行為宣戰,對於保障訴訟活動的正常開展亦具有重要意義。

友情提示

正在遭受家庭暴力或有遭受家暴危險的當事人要留心在生活中搜集家暴的有關證據。視頻、報警記錄、就醫記錄等。要勇於對家庭暴力說不,敢於舉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人身權益,及時地向法院申請籤發人身安全保護令。

作為旁觀者,發現身邊發生了家庭暴力時,請放下與我無關的心態,聽到鄰居夫妻吵架,父母打孩子,請多留意一下,遇到路上情侶動手,請選擇喝止或者報警,你的每一次路見不平,都可能對家庭暴力案件按下暫停鍵。

本文轉自「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家庭暴力≠家務事,向家暴說「NO」!》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之每日看「典」】提倡見義勇為...
    【「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之每日看「典」】提倡見義勇為,為見義勇為者提供堅實的法律保護 2020-09-27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暴豈是家務事?漠視、不作為比家暴更可怕
    而在全國婦聯的一項調查顯示,2.7億個中國家庭中,有30%存在家庭暴力,但僅有不到10%的女性報警。其中,16%的女性承認遭受過配偶的暴力,14.4%的男性承認打過自己的配偶。每年約40萬個解體家庭中,有25%可歸因於家庭暴力。而家暴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後,才會選擇報警。
  • 家暴不是家務事,團組織介入為弱者織牢安全網
    這是因為從教育的層面說,當街毆打不僅達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還可能導致孩子自卑、逆反等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使家庭關係更為緊張、惡化。而在法律的層面,需要再次強調的是,毆打不是教育,就是家暴!如此暴力毆打侵害的是未成年人的人身權益,這在現行《反家庭暴力法》中已有明確界定: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 向家庭暴力說不丨酒城桂花姐微普法第七期
    03家庭暴力承擔的責任既然家庭暴力是一種侵犯人權、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家庭暴力就不再是「家務事」、「私事」,依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禁止家庭暴力,早已納入法制軌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作為中國第一部反家暴法,已於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 用好法律護身符 向家庭暴力說「不」
    根據《反家庭暴力法》的定義,家暴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在泛媒體時代,雖然時有家暴以及受害者維權的報導被曝光,但是卻仍有一些不懂法,不知法,甚至知法犯法的人在繼續實施著家暴行為。對於家暴受害者來說,一味忍氣吞聲,換來的可能並不是風平浪靜,反而是更為變本加厲的暴力侵害。
  • 守護美滿家庭 對家庭暴力說N0!
    守護美滿家庭 對家庭暴力說N0!每年的11月25日,為聯合國確立的「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也被稱作「國際反家庭暴力日」。對於家暴來說,只有零次和無數次,要勇於對家暴說「NO」
  • ...提離婚要坐兩年牢,拉姆遇害前屢遭毆打,家暴認識誤區真該改改了
    隨著更多信息披露,人們才知道,鏡頭前活潑開朗的她,長期遭受著家庭暴力的困擾。這再一次點燃了輿論的怒火,我們難道沒有辦法阻止家暴嗎?現代社會逐漸向「家暴」說「不」客觀來說,家庭暴力就像殺人搶劫偷盜等不法行為一樣,可能永遠不會消失。
  • 面對家暴……
    家暴給一個女人的身心帶來的創傷是他人無法理解的,而且長期在家暴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人格上也很難做到健全。家庭暴力,也就是人們常常說的家暴,指的是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打罵、捆綁、關禁閉、殘害或者其他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方面、精神方面、性方面等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
  • 福音時評丨當「家暴」屢屢登上熱搜:對於2019年度若干家暴事件的...
    死者的丈夫陳某某曾經回應新京報記者稱,自己是清白的,也未有家暴行為。但在記者獲得的一段視頻顯示,何洋在跳樓前曾遭到陳某某的暴力毆打。記者又多方獲知,何洋和陳某某這對夫妻結婚才一年多,何洋曾多次向女閨蜜哭訴丈夫經常毆打她,還展示身上的傷口。所以,何洋墜亡,雖然是自殺事件,但和無法忍受劇烈的家暴有很大關係。甚至可以這麼說,何洋是間接死於家庭暴力的。因此,在網上為何洋鳴不平的網友大有人在!
  • 只因與男同事吃了頓飯,26歲的她遭丈夫家暴身亡!請記住,家暴只有0...
    今天沒有遭受暴力並不意味著明天暴力不會來臨,請曾經或正在遭受暴力的人勇敢面對,家庭暴力只有0次和無數次的區別!請大膽說出來,藉助法律、社會的力量對家暴說「不」!《反家庭暴力法》已實施 家暴不再屬於「家務事」2016年3月1日起,我國首部反家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
  • 浙江義烏「家庭暴力可查詢」制度出臺!家暴男的心理多與6點有關
    6月22日,浙江義烏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婦聯、市公安、市民政和市數據管理中心等部門下發《關於建立涉家庭暴力人員婚姻登記可查詢制度的意見(試行)》,將於7月1日起實施。該制度在國內尚屬首創。「很多時候,婚姻當事人只能在婚後才知曉對方是否存在家暴行為。
  • 最高法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 向家庭暴力堅決說「不」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 (薄晨棣)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與全國婦聯、中國女法官協會聯合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旨在通過典型案例為家暴受害者維護合法權益提供示範和指引,倡導全社會形成反家庭暴力的共識。「2016年制定實施的反家庭暴力法表明了國家禁止任何形式家庭暴力的鮮明態度。
  • 夜讀|仿妝網紅博主宇芽自稱被前男友多次家暴|97年「煎餅西施」火了
    渝中區法院曾對審結的涉及家庭暴力案件進行了分析,暴力行為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以毆打、傷害、限制人身自由等身體暴力為主,並呈現出多樣化、複合型的特點。家暴受害者多為女性,出於挽救婚姻的目的,把家庭暴力行為視為家務事,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受害者往往對家暴採取容忍態度,或通過「以暴制暴」進行回應。
  • 家暴記錄在冊!義烏全國首創涉家庭暴力人員婚姻登記可查詢制度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積極探索特色化的反家暴工作模式,預防和減少家暴行為的發生,近日,義烏市委政法委、市人民法院、市婦聯、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數管中心6部門共同出臺涉家庭暴力人員婚姻登記可查詢制度。據了解,該制度在國內尚屬首創。
  • 「不要家暴,要擁抱」用愛呼籲,用法守護!
    直至今日,還有許多女性選擇在家庭暴力中忍讓、沉默,但你要知道,當他的拳頭落在你身上的時候,他已經不將你視為需要愛惜的妻子,而只是他洩憤的工具。為每個家暴受害者發聲!1960年11月25日,3位多米尼加女性——米拉貝爾三姐妹被殺害。為了紀念這一事件,1981年7月,第一屆拉丁美洲女權主義大會宣布把11月25日作為反暴力日。
  • 從拉姆案到女子不孕被虐致死案,家暴的難題是什麼?
    北京家理律師事務所律師易軼認為,法律認定的家庭暴力和大眾理解的家庭暴力之間的差距,是致使當前很多家庭暴力類案件「隱形」的根本原因。取證難、認定難,是家庭暴力被法律承認的障礙。家庭暴力往往發生於一瞬間,且大部分發生於私密場所。
  • 深圳中學8位學生萬字家暴調研報告,揭開「沉默的真相」
    一次偶然的機遇,深圳中學8位高三學生與家暴受害者取得聯繫,他們用半年時間進行家暴深入調研,採訪大量受害者、司法機構有關人員、公益組織負責人,形成接近萬字的調研報告。 調研組成員告訴記者,隨著訪談不斷深入,他們發現許多家庭暴力受害者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依靠個人的力量顯然無法有效地預防、抵制和處理家暴,他們需要通過法律或輿論等手段來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 家暴、抑鬱之後,王自健遇到了「新麻煩」
    長相顯老的王自健其實年齡並不算大,他之所以看上去有些老氣橫秋的樣子,大概率事件和他是一名相聲演員有關係。從事這個傳統類語言節目的藝人,大多數給觀眾的印象都超出了他們的實際年齡,這其中尤以郭德綱和林志穎的「梗」比較出名。所以王自健從出道開始,他就給觀眾留下了老實持重的印象。也正是因為這個印象,後來王自健在被爆出「家暴」事件後,觀眾們紛紛的站在了王自健一邊。
  • 【家庭文化課堂】線上開課:這道法律「護身符」,請你拿好了!
    兩河法庭「家庭文化課堂」  線上課堂開課啦!    我們將法與愛融進課堂  在兩河人民法庭(家事法庭)  開展各類定製「家庭文化課堂」    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
  • 我國近幾年家暴事件頻發 反家庭暴力法呼之欲出
    全國婦聯權益部部長蔣月娥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說,從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把「家庭暴力」的概念引入中國開始,針對家暴是否應該專門立法,一直是一個社會各方既關注又糾結的問題。  很少有人知道,作為一名「國際友人」,李陽的妻子Kim在事發後求助於非常中國化的解決模式:找婦聯。只是因為對婦聯的架構並不了解,她沒有找到對口的權益部,而是去了全國婦聯的國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