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發現的王族墓葬在哪裡?墓主人是誰?

2021-02-08 騰訊網

甘肅武威發現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渾王族成員墓葬

記者22日從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甘肅省考古人員在甘肅天祝岔山村,發掘出目前國內發現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渾王族成員墓葬。

墓葬位處天祝縣祁連鎮岔山村北的山頂之上,其東、西、南三山環繞,處於三山環繞的小山崗上,東距武威市35公裡。墓葬所在地屬祁連山北麓,為局部較為平緩的山間盆地和縱谷結合地貌。

墓葬出土墓誌一方,上篆書「大周故慕容府君墓誌」。志文內容顯示,墓主為「大周雲麾將軍守左玉鈐衛大將軍員外置喜王」慕容智,因病於「天授二年三月二日薨」,終年42歲。墓誌載慕容智系拔勤豆可汗、青海國王慕容諾曷缽第三子。該墓的發現,對完善吐谷渾後期王族譜系及相關歷史問題起重要補充作用。

甘肅天祝岔山村墓葬出土陶器。

甘肅天祝岔山村墓葬甬道及出土陶器。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紹,出土的墓葬為單室磚室墓,由封土、墓道及壁龕、封門、照牆、甬道和墓室等組成。封土呈丘狀。墓道位於墓室南部,通長17.5米,深0~3.5米,長斜坡底。墓道內隨葬有木構件、墨繪磚塊、調色石、木旌旗杆及殉牲(馬、羊)等,近墓門處東西兩側各設一壁龕,壁龕內均隨葬有彩繪陶、木質儀仗俑群,總計70餘件組。

該墓出土器物種類較多,數量較大,其中絲織品類型多樣,質地細密牢固,彩色鮮豔,圖案精美,其中棺蓋上的黃色織錦見有團窠連珠雙龍紋,並穿插有寶相花圖案,為長安地區流行「陵陽公樣」風格,反映了唐代精湛的織絲技藝。

據介紹,從目前發掘來看,該墓為國內發現和發掘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是吐谷渾墓葬考古研究的重要發現。

墓葬形制及出土物

墓葬為單室磚室墓,由封土、墓道及壁龕、封門、照牆、甬道和墓室等組成。封土呈丘狀。墓道位於墓室南部,通長17.5米,深0~3.5米,長斜坡底。墓道內隨葬有木構件、墨繪磚塊、調色石、木旌旗杆及殉牲(馬、羊)等,近墓門處東西兩側各設一壁龕,壁龕內均隨葬有彩繪陶、木質儀仗俑群,總計70餘件組。封門牆由磚砌牆和墓門組成,其中磚砌牆共四道,封門磚牆裡側、券門口內安設有雙扇木門,門扉上安鎏金銅鎖,扉面上均對稱鑲嵌有排列整齊、大小相同的鎏金銅泡釘5排10列共計50個。因木門柱底部部分腐朽,門整體由南向北坍塌,打開封門牆後可見其整體坍塌平鋪於甬道內。

是時候該關注 熊貓中超足球 各大賽事分析第一手搶先收

▍來源:新華社、新甘肅客戶端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甘肅發現重要王族墓葬!讓隋唐兩大帝國都頭疼的吐谷渾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
    文章轉載自:博物館丨看展覽ID:atmuseum2019年11月22日,國家文物局召開了「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新進展工作會,會上公布了近期在古代絲綢之路沿線發現的四項考古成果:甘肅天祝岔山村墓葬、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青海烏蘭泉溝一號墓其中位於甘肅天祝岔山村的這處墓葬
  • 煎藥廟墓:墓葬的朝代撲朔迷離?墓主人身份難以確定
    原來東晉的時候流行厚葬,但到了西晉的時候,由於連年的戰爭,薄葬之風盛行,但又想顯示出墓主人的身份高貴,就會用陶器製作一些青銅器的替代品來放入墓中做陪葬品。挖掘工作繼續,但在1號墓附近相繼發現了另一座和1號墓形制差不多的墓葬,接著又發現了這樣的墓7座。在這個地方一共發現了9座大墓,那麼這會不會是一個家族的墓葬呢?
  • 浙江蘭若寺古墓被發現,規模之大堪比皇家墓葬,至今不知墓主人
    畢竟佛門清淨之地又怎麼會有如此大規模的墓葬呢?直到蘭若寺墓葬區的發掘,告訴了我們一件事,那就是此地極有可能是當初蒲松齡寫下這段故事的地方。現實中的蘭若寺與小說中最相像的一點便是寺廟緊鄰墓地,而且寺廟幾乎廢棄。現實中的蘭若寺也是如此,緊鄰寺廟便是有著一座佔地近萬平方米的大型墓葬群。不過現實中的蘭若寺可是沒有鬼,僅僅只有數不盡的盜墓賊。
  • 長沙挖出特殊墓葬,考古家只憑出土的玉印,就判斷出墓主人是女性
    在施工過程中,工人們發現不對勁,這裡挖出的泥土顏色很異常,沒一會的功夫竟然還挖出了一些東西。這種異常發現,讓工人很警覺,立刻把這個消息反映給了上級有關部門。 當地文物部門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重視此事,專門派了一批考古隊員,前往此地進行調查。經過認真勘探後,考古學家確認了陡壁山、象鼻嘴、扇子山、獅子山都有大型漢墓,附近的丘陵地段上也有許多中小型墓葬。
  • 如何確定三國墓葬的墓主人|福岡《三國志展》觀後記(之二)
    三國時期,或者稍微放寬泛一些,從東漢到晉初這一時段,距今已有超過1800年,年代久遠,大量的傳世文物是從墓葬裡出土而來的,而由於三國處在戰亂的年代,加上長期以來為盜墓者的損毀,能夠被發現並取得考古成果的墓葬少之又少,幾乎每一座三國墓葬的發掘,都能成為當年考古界的一件大事。
  • 雲南廣南發現句町貴族墓葬群 出土3.65米長銅鐓鐵矛
    新華網昆明5月9日電(記者 吉哲鵬)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廣南縣政府9日聯合宣布,通過對出土的龍虎搭配圖案金腰扣,以及總長3.65米的銅鐓鐵矛等象徵墓葬主人身份等文物和相關遺蹟的研究,考古部門認為廣南縣黑支果鄉牡宜壩子的封土堆墓應為句町貴族,甚至為王族的墓葬。
  • 蘭州晏家坪發現明皇室墓葬 主人為肅王家族(圖)
    墓主是明朝肅王家族成員  兩處古墓全部清理完畢,蘭州首次發現根據五行以四色石定位的墓室  商報訊(記者 宋芳科 朱宣瑾) 蘭州市晏家坪驚現明代皇室墓葬,一直備受市民關注。昨日西側古墓墓穴清空,顯示出內部輪廓,並在墓室底部發現了四塊根據五行定位的石磚,至此經過10天的搶救性發掘,晏家坪的兩處皇室後裔古墓全部清理完畢。
  • 福州出土宋代墓葬,墓主人為妙齡女子,下葬前身穿「透視裝」
    1975年10月份,福州市新店浮倉山北坡發現了一座南宋時期古墓。這座古墓並沒有太多的珍貴陪葬品,卻有10箱女性衣物。考古專家結合墓志銘以及福州當地縣誌給出合理判斷,該墓墓主人應該是一位妙齡女子,應該是南宋沿海一帶上流貴族。
  • 福建發現元朝古墓,墓主人是孫悟空?還是和通天大聖合葬的!
    而我們現代的人要了解歷史,除了從史書上了解,便只能從墓葬之中的出土文物來了解的。畢竟這紙上得來終覺淺嘛。就說下面這個元朝的古墓吧,這個古墓的地點就很奇怪,一般元代的貴族去世都會去草原上安葬,他們的喪葬習俗與我們也是有些不同的。人們會將去世的人入土為安之後,用萬馬踏平,讓人不知道墓葬到底是在哪裡。
  • 永城保安山2號墓墓主人身份之謎
    歷史對於現代人來說是非常神秘的,考古學家們通過研讀古書籍、探秘文化遺址層、鑑別墓葬出土文物等方法來還原歷史的神秘。那麼,當一座墓葬被發掘後,考古學家都是怎麼判斷墓主人身份的呢。通常考古學家會查看該墓是否有墓志銘出土,墓志銘是確定墓主人身份的一個很客觀的標準。
  • 古寺發現一塊青磚,專家斷定底下有古墓,挖掘後發現墓主人很有名
    劉光世於公元1142年去世,葬禮規格極高,隨後在歷史變遷當中,劉光世的墓葬不知所蹤,直到前些年在顯寧寺的意外發現,讓這位大將的蹤跡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顯寧寺是杭州的一處古建築,雖然它已經十分破敗,但由於歷史悠久,因此文化部門還是會經常對它進行文物普查。而就是在一次文物普查過程中,考古隊在寺廟外圍發現一塊青磚。
  • 山西發現春秋晚期貴族夫人墓,墓主人腹部有胎兒!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1日發布陶寺北墓地考古發掘新成果,新發現的5座春秋晚期墓葬中有2座為貴族夫人墓。
  • 陝西發現西漢貴族大墓,墓主人曾權傾朝野,依舊逃不過被盜的命運
    古墓發掘現場通過對墓葬結構的分析,專家推斷,中間的核心大墓應是西漢中晚期,而且墓主人至少是列侯級別。也就是說這塊刻有長樂未央的瓦當,意味著:墓主人很有可能是皇室成員,或者皇帝身邊的大紅人。這下考古隊員又來勁了,這麼個大人物會是誰呢?能不能再找出點其他線索?於是他們繼續挖,可就是這一挖,一個深埋地下兩千多年,讓秦始皇看了都要糾結的秘密,被挖了出來。
  • 九層妖塔,誰是墓主-青海都蘭熱水墓葬群
    對於那些熱衷於探幽尋古的旅行者來說青海都蘭的熱水墓葬群肯定不會讓你失望。這裡曾經是吐谷渾王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在這片2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上千座古墓,它們的歷史可以追朔到1500年前。
  • 秦國平陽城遺址被發現 或為秦武公墓葬
    最近,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了一個消息,考古人員發現了秦九處都邑中的第五處城址——平陽城,這個地方就在陝西寶雞陳倉區。  與此同時,考古專家還發現了一座東西長110米的秦公大墓。  秦人頻繁遷都,曾歷經九都八遷,從西犬丘開始,到秦邑、汧邑、汧渭之會、平陽、雍城、涇陽、櫟陽、鹹陽。
  • 風水大師和盜墓高手預言,祁連山下必有大墓,考古專家:這話靠譜
    打開墓葬的門,門是木質雙扇的,上面還有很多炮釘,之後順著墓門往上看還能看見一幅壁畫,畫的是一座唐代建築,壁畫上的大門和墓門一模一樣,而且裡面擺放了很多彩繪俑,而且顏色也很鮮亮。之後專家們在裡面發現了墓誌,石質地,造得非常好,裡面還夾著絲綢,這個發現有助於揭開墓主人的身份。
  • 鬼吹燈中九層妖塔原型古墓有新發現,墓主人身份即將被揭曉
    導語:鬼吹燈中九層妖塔原型古墓有新發現,墓主人身份即將被揭曉就在近日,我國的考古界又有一個重大的發現,「血渭一號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精美文物,馬上就知道這個墓的真正主人是誰了。考古學家將這個墓群稱之為「熱水墓群」,這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吐蕃墓葬,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但是墓群裡面的墓真的是太多了,這一挖就不知道挖了多少年。在1996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在這個墓群找到了一個大墓,將其命名為:血渭一號墓,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96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 寧夏固原發掘初唐墓葬初步判斷墓主為歐羅巴人
    本文轉載自《寧夏新聞網》  墓葬發掘現場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王小梅)8月16日,人骨鑑定專家對在寧夏固原南塬正在發掘的唐朝墓葬出土的一具人頭骨進行鑑定,初步判斷墓主人為男性歐羅巴人,俗稱白人。  南塬墓地考古隊領隊朱存世介紹,目前已經發現了40多件泥俑,銅錢以及大量壁畫。天井和甬道繪有東西相對的人物,墓室北壁繪侍女、動物、過洞上部繪花卉圖案。繪畫風格和服飾等與已經發掘的史氏家族墓的壁畫基本相同。朱存世說,儘管目前該墓葬還未發現墓誌等直觀證據,但從墓葬形制、泥俑的造型和風格、壁畫的內容和風格及墓室出土的「開元通寶」銅錢等遺物分析,該墓的時代初步定在初唐。
  • 浙江:明代內閣首輔徐階墓葬被發現!裡面的秘密也隨之公布!
    長期以來,周邊村民都知道它的存在,但沒有人清楚這裡埋葬的究竟是誰。直到最近,地方文史研究人員在一次走訪途中發現了一塊出自這座古墓的石板,石板上的信息表明,這座墓的墓主人,應該就是明代著名的內閣首輔徐階。墓志銘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文字漫漶不清無法解讀,但通過墓誌蓋,可以斷定墓主人就是徐階。
  • 尋墓記1——都蘭血渭一號大墓
    1999年,對南岸四座較大墓葬進行發掘,2005年出版了《都蘭吐蕃墓》一書。2007年,發掘了北岸QM1陪葬墓。2014年,對附近官卻和遺址進行發掘。2017年,發現一起涉嫌倒賣文物犯罪線索,確認是盜掘了熱水古墓。第二年3月破案。新聞報導說是「在血渭一號墓東側平臺處實施盜掘,兩個晚上共盜得文物64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