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漢聲《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大陸首發(圖)

2020-12-13 中國臺灣網

臺灣漢聲《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大陸首發(圖)

2013年01月11日 10:4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簡體版首發式現場(中國臺灣網 劉瑩 攝)

  中國臺灣網1月11日北京消息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簡體版首發式10日下午在北京舉行。《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享譽全球的世紀經典版本,暢銷臺灣30年,此次是首次引進大陸。《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包含362個源遠流長的民間故事和843幅經典細膩的傳統美術配圖。內容編排方面,則是依照農曆,以一年每天一個故事為原則,並順著中國節慶,發展出節令掌故、中國歷史和科學故事、偉人故事、神話、民間傳說等。用各類故事交替穿插的手法,期望孩子們在逐日讀完一年的故事之後,可以奠定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認識。 

  在現場嘉賓看來,這套具有濃厚傳統意味的中國童話,其意義可以與享譽世界的《格林童話》相提並論。

  從兒童閱讀開始救贖年輕人

  對於時下年輕人的閱讀狀態,主編黃永松表示擔憂。他認為,過去好好的閱讀狀況,常常抵擋不住現在的新趨勢,「我們的年輕人都是低頭族。他不是在閱讀,不是在看書,而是拿一個手機。然後他不拿筆寫字了,是動手指在點,是划來划去。」因此,有必要去扭轉這種趨勢。可以採取的辦法就是從兒童閱讀開始。 

  「從三歲開始,讓孩子在媽媽的懷裡,在爸爸的跟前可以聽他們講故事。讓孩子可以感受到媽媽的語氣,可以感受到媽媽的溫暖和提問,甚至是媽媽的心跳。還可以當面和爸爸、媽媽討論這些事情。這種學習過程,我覺得是今日我們面對這個快速時代,很多時候覺得無力可回天情況下的救贖之道。」 

  製作精益求精 張立憲:非常了不起

  喊出「最美最美」的口號,除內容耐讀之外,製作上的精益求精自然不可少。黃永松作為臺灣《漢聲》的創始人,一向對出版質量要求嚴格。此次古稀之年的他,從臺灣飛赴印廠車間親自督印,從印廠的選擇到紙張類型,從油墨質量到印刷工序,全都嚴格按照他的要求來做。不光如此,他還拿著放大鏡在燈光下一一檢查,令印刷廠老師傅都點頭稱讚。 

  黃永松在現場展示了《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的插畫。他表示:「對小孩來說,配圖比文字還來的重要。書中的843幅經典細膩的傳統美術配圖,可以給孩子最純正的中華美術薰陶。」 

  最後,當記者問到中國童話和外國童話的不同時。黃永松說:「中國童話更接地氣兒,更適合中國孩子的口味。但好的童話故事都應該給孩子講,越豐富越好。我們說給孩子講我們自己民族的故事,並不是說外國的童話不好,但你不能只有外國的童話。你應該先要知道自己文化的根。你要記得你的祖先是中國,中國不是沒有童話故事,中國有很多的故事。同樣,也不能只接受中國的童話,文化要相互碰撞才好。」 (中國臺灣網 劉瑩)

臺灣知名人士謝啟大女士拿出珍藏了三十年的《中國童話》一書(中國臺灣網 劉瑩 攝)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焦點

  • 最受歡迎的童書——《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首次引進大陸
    《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享譽全球的世紀經典版本,暢銷臺灣30年,此次是首次引進大陸。讀客圖書董事長華楠表示:「這是所有冠名『中國童話』的書籍中最美最美的一個版本」,故簡體版更名為《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當年做《中國童話》時,黃永松乾脆在印廠住下了,嘗試不同的紙,不同的印刷手段。時隔30年,黃永松也70高齡了,但對出版的質量,要求卻更為嚴格。此次《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出版時,黃永松特意從臺灣飛抵大陸,到印廠車間親自督印,從印廠的選擇,到紙張類型,從油墨質量到印刷工序,全都嚴格按照黃永松的要求。
  • 「最美中國童話」回家了
    昨日記者從讀客圖書獲悉,這部「根」在大陸的童話集,終於要回歸故土,即將在大陸以《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為名,與讀者見面。臺灣《漢聲》雜誌的創辦者黃永松,是中國古代鄉土文化遺產積極的搶救者,他曾被馮驥才基金會授予「中國民間守望者」榮譽稱號,他的《漢聲》雜誌也曾在2006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最佳出版物」。
  • 「最美中國童話」從臺灣回歸 曾風靡30年
    由臺灣《漢聲》雜誌1982年出版的《中國童話》,在臺灣風靡30年,是每個臺灣媽媽的「傳家寶」。近日,終於要回歸故土,並將在大陸以《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為名,與讀者見面。據悉,此次《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首印10萬套,360萬本,選用的是全國最好的印刷廠,使用一流德國最先進的印刷設備。因為讀者群是兒童,該書還特意選用環保型油墨,無毒無味。
  • 《中國童話》:臺灣媽媽的傳家寶 孩子的好故事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漢聲雜誌社 編著打開《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看了第一篇《燈猴的故事》,才知道最熟悉的除夕夜差點成了世界末日1982年,致力於中國民間文化記錄、保存與傳播的《漢聲》雜誌社在臺灣第一次出版了這套《中國童話》。「謹將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送給中國新生一代的孩童。」出版前言中寫。作家白先勇盛讚它「影響了整一代的臺灣人,尤其是兒童教育」。迄今為止,這套書已再版27次,發行30餘萬本,滋養了臺灣從70後到00後一批又一批孩童。
  • 網易雲音樂獨家發售《漢聲中國童話》廣播劇
    來源標題:網易雲音樂獨家發售《漢聲中國童話》廣播劇近日,網易雲音樂與大觀家庭籤約,獨家發售《漢聲中國童話》廣播劇。網易雲音樂為領先行業的數位音樂平臺,2017年4月完成7.5億元A輪融資,同年11月宣布其用戶量破4億。大觀家庭為面向中產家庭的內容服務商,旗下「故事知道」品牌從事《漢聲中國童話》等經典童書IP的運營。
  • 故事知道籤約網易雲音樂,獨家發行《漢聲中國童話》廣播劇
    首批發行的作品《漢聲中國童話》廣播劇已上線,2018年1月1日起,每天1元錢,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壓歲錢「。大觀家庭是面向中產家庭的內容發行商,旗下「故事知道」品牌從事《漢聲中國童話》等經典童話的IP全版權運營。網易雲音樂為領先的數位音樂平臺,以「人」為中心,致力創造神奇又溫暖的聲音世界。
  • 中國沒有童話? 出版人:有,只是缺少人整理
    黃永松,1971年創辦《漢聲》雜誌。臺灣出版人,設計師,中古鄉土文化遺產積極的搶救者,《中國童話》(《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的主編。《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  漢聲雜誌社 著  江蘇美術出版社  2012年12月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部分目錄:  十二月三十日?燈猴的故事  一月一日?年獸來了  一月二日?
  • 讀中國童話 傳中華精神
    據天地出版社社長楊政介紹,「天地出版社少兒分社歷時一年,與漢聲的編輯共同對這套書進行了大量優化工作——不論是文本的勘誤編校,還是裝幀設計,都傾盡心血,今天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套《漢聲中國童話》可謂臻於完美。相信在各界朋友的關注支持下,在新華文軒營銷發行體系的支撐下,這套在臺灣被譽為「傳家寶」級別的作品,也能在引進大陸後進入更多的中國家庭,更好地發揮它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效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 笑傲漫漫文化路——訪臺灣《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
    正好那時是臺灣經濟剛起飛的時候,很多外商到臺灣來考察、辦廠,而前期的《漢聲》是英文版,所以他們就先看到,很喜歡。因為來一個陌生的地方做事,可以通過《漢聲》知道當地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情形,所以這些外商就成為我們的基本訂戶。海外訂戶也慢慢增多,有30幾個國家,但是我們很累,因為地區太散了。這些在臺灣的外商不僅訂貨,有時候還給會投放廣告,我們也會接他們的產品圖錄、年報、特展等工作來打工。
  • 《漢聲》:一座紙面上的「中國民間文化基因庫」
    「首先是中國的,不做外國的;其次是傳統的,不做現代的;再次我們要做活態的,不做消失的考古的;最後,做民間的,不做上層的學術的。」文 | dew 攝影 | 曹雪峰 編輯 | 魯毅漢聲北京總部位於西壩河邊的一個小區,藍印花布門帘、籤滿訪客名字的白牆、長條木凳、實木大飯桌。漢
  • 黃永松創辦《漢聲》成中國傳統工藝主陣地 曾歸納命名「中國結」
    對於傳統工藝愛好者來說,《漢聲》雜誌是重要的知識來源,也是一把標尺,即便製作周期超長也值得讀者等待。《漢聲》還是同好之間的「暗號」,對於懂《漢聲》的人來說,這個名字代表著品位的相似。《漢聲》最初是英文雜誌,於1971年在臺灣地區創刊,彼時旨在向外國讀者介紹中國的傳統工藝。數年之後,經濟騰飛,越來越多的國人卻遺忘了中國傳統工藝及其所蘊含的厚重文化。
  • 臺灣最美風景 臺陸委會拍微電影感謝大陸配偶
    ▲臺灣陸委會拍攝微電影《最美的風景》,呼籲民眾重視陸配在臺灣的生活。(圖/陸委會提供,2017.06.03)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網」    臺灣陸委會3日在松煙文創園區舉辦微電影《最美的風景》首映會,由陸委會主委張小月主持,張小月表示,不管陸配來自於大陸哪個角落,都努力融入臺灣這塊土地,用熱情與時間為臺灣打拼,所以陸配是臺灣最美的風景。
  • 《漢聲愛的小小百科》首發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貴勇)為了幫助更多父母在家高質量陪娃,天地出版社日前聯合悠貝親子圖書館、漢聲雜誌社,以在線直播的形式舉辦了一場「牽起孩子的手,一起『說唱猜做玩』——《漢聲愛的小小百科》新書線上發布會
  • 親子遊臺成大陸白領新時尚 五大最美民宿獲青睞
    親子遊臺成大陸白領新時尚 五大最美民宿獲青睞 2016年03月01日 08:04:00  來源:新華網
  • 中國最美的無人村,如童話世界「綠野仙蹤」,太美了
    登上百棟小大樓,面向大海,數千個村莊由人從大樓飛向天空,環視整個村子,被鬱鬱蔥蔥的綠色覆蓋著,這種綠色和頑強的植物爬滿了村子的外牆,爬上了屋頂,走進了家裡,就好像這個童話裡的綠洲一樣,英國的「每日郵報」更是被列為「全世界28個被遺棄的絕景景點」之一,中國最美的無人村莊,位於浙江省舟山的
  • 遊學招募|群星閃耀秋收時——臺灣本土文化新力量感知之旅
    與《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老師全方位閱讀中華民間文化基因庫探討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的紀錄與發揚電影《原鄉人》劇照身邊幾個臺灣五、六年級(臺灣對50、60後的稱呼)的朋友描述他們小時候接受的教育,長江黃河是底色,對大陸文化充滿緬懷和憧憬。
  • 臺媒:臺灣最美的風景是「騙人」?
    臺媒:臺灣最美的風景是「騙人」?> 2016年05月09日 14:34 來源:中國臺灣網 根據羅雪瑩的說法,臺灣人海外詐騙案幾乎遍及五大洲,還有很多案件等待爆發,由此可見過去以來,我們都過度忽略這件事的嚴重性,有待當局拿出積極辦法去面對,否則臺灣是「詐騙王國」的醜名恐怕洗刷不掉。  「法務部」和「刑事局」的資料顯示,大陸人民在去年受詐騙集團騙走的金錢,初估為一百億人民幣;全世界共有19個國家有臺籍人士從事電話詐騙,被害人絕大多數是大陸人民,少部分被害人是臺灣人。
  • 臺學者: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以「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為封面的這期《新周刊》在大陸引發廣大迴響,雜誌賣到缺貨,後來還以書籍形式出版。這句話一段時間成為大陸朋友形容臺灣的常用說法,沒多久,這話也成了臺灣人自信與自誇的一部分。 令人難過的是,此時此刻再詢問大陸民眾,會有多少人再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 臺學者:若不把大陸視作家人,臺最美的風景就不是人
    對於對岸的臺灣,大陸曾廣泛傳這麼一句話:「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然而,多年的交流互動下來,連臺灣人自己都不再相信這句話了。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專任教授遊梓翔今天(25日)投書臺灣東森新聞,分析為何臺灣最美的風景已一去不復返了。
  •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